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分析智力障碍共患癫痫(ID-E)儿童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s)情况,为ID-E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ID-E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进行全外显子CNVs检测,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ID-E患儿中男性较多(61.67%),年龄主要集中在1~3岁(31.67%),大多数患儿BMI正常或偏高(93.33%)、出生体重正常(86.67%)、顺产(90.00%),大多数呈重度ID受损(83.33%)、临床表型以生长发育迟缓(76.67%)和语言表达障碍(68.33%)为主;治疗药物主要为丙戊酸钠,31例(51.67%)患儿双联治疗,预后良好率为46.67%;60例ID-E患儿中检出6例(10.00%)异常CNVs,其中2例诊断为已知综合征(Wolf-Hirschhorn综合征、Smith-Magenis综合征),2例诊断为致病性CNVs,1例为可疑CNVs,1例为临床意义不明CNVs;父母起源分析,仅有1例临床意义不明的患儿为母源性,其他均为新发性改变。结论 ID-E患儿具有一定临床特点,CNVs可作为ID-E遗传病学病因分析的重要检测手段,帮助明确ID-E病因,指导疾病诊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全面性发育迟缓(GDD)患儿临床与遗传学病因,为遗传咨询、同胞的再发风险评估和产前诊断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选择不明原因GDD患儿92例,采用常规G显带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若常规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正常,进一步行染色体微阵列技术(CMA)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s)检测分析致病的拷贝数变异,并分析CNVs与GDD相关性。结果 92例不明原因GDD患儿其染色体结果异常的共有18例(19.6%),其中常规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异常的有11例(12.0%),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检测异常的有7例(7.6%);共发现7个pCNVs,涉及4个已知综合征,分别为1p36缺失综合征、2q37微缺失综合征、18q缺失综合征、lq21.1微重复综合征。结论 常规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染色体微阵列技术(CMA)能够为不明原因的GDD患者提供明确的病因诊断,为其家庭进行遗传咨询、再发风险评估及产前诊断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MA)检测并分析63例不明原因智力低下/发育迟缓(MR/DD)患儿的遗传学致病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6月在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儿童康复科、儿科就诊的63例不明原因MR/DD患儿,进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采用CMA技术检测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查明63例患儿与遗传学相关的病因。结果 63例不明原因MR/DD患儿中,男童38例,女童25例,男女比为1.52∶1,年龄为3月龄~20岁,中位年龄8.6岁。检出11例患儿携带13个致病性CNV,检出率为17.46%,其中2例为经典微缺失综合征,分别为Williams综合征和16p11.2微缺失综合征;另有7例患儿检出致病性不确定的CNV。63例患儿同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仅3例病例显示有染色体异常。结论 CMA对MR/DD的分子诊断率为17.46%,对小片段CNV的检测较染色体核型分析具有更高的检出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染色体核型和基因拷贝数变异(CNVs)在不明原因智力障碍/发育迟缓(ID/DD)遗传病因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14岁以下不明原因ID/DD患儿分别进行染色体核型和CNVs分析,比较两者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89例患儿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检出异常核型7例,阳性检出率为7. 87%,其中以21-三体综合征最多,占57. 14%。29例患儿进行了基因CNVs检测,结果检出8例致病性CNVs,检出率为27. 59%,包括了1例相对多见的5p缺失,还有1例1p32. 3-p31. 3缺失。利用χ~2检验对分别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基因CNVs分析的两组患儿进行比较,结果显示CNVs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染色体核型分析(P0. 05),两组患儿在性别、智力障碍程度、伴发畸形、伴发其他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不明原因ID/DD患儿中的阳性检出率较低,基因CNVs分析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染色体核型分析,且可以提供更加精确的定位信息,在不明原因ID/DD患儿的病因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 CMA)在高龄孕妇产前遗传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12月漳州市医院接受羊膜腔穿刺/脐血穿刺的孕妇198例,同时用染色体核型分析G显带和CMA技术进行遗传学分析,比较两者的检测效能。结果合并1项及以上不良因素(超声结构异常和不良孕产史等)的高龄孕妇占76.3%(151/198);受检的200例胎儿中,用传统核型检测技术和CMA分析同期共检出常染色体数目异常16例(8.0%)、性染色体数目异常4例(2.0%);CMA另检出7例(3.5%)致病性/可能致病性CNVs和7例(3.5%)临床意义不明的染色体拷贝数(VOUS)变异;胎儿穿刺标本的CMA法检出率13.5%(27/200),高于传统核型分析法的检出率10.0%(20/200,配对χ~(2 )=5.14,P0.05);CMA在180例染色体核型检测结果正常的羊水样本中,额外检出明确致病性/可能致病性CNVs检出率为3.9%(7/180)。结论 CMA法有较高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有助于减少高龄孕妇的出生缺陷。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高分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aCGH)对55例不明原因的智力低下或发育迟缓(mental retardation or developmental delay, MR/DD)患儿进行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 CNVs)检测, 寻求与遗传学相关的致病因素, 探讨aCGH对不明原因MR/DD患儿可能的分子病因诊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3年6月-2013 年12月到本院儿科初步诊断为MR/DD的患儿55例, 应用25~50 K CytoScan HD芯片检测全基因组CNVs, 联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分析致病性CNVs。结果 在55例不明原因MR/DD患者中共检测到21例存在罕见CNVs。通过比对数据库, 21处CNVs确认为致病性CNVs。19例患者携带与MR/DD相关的CNVs。2例为已知综合征患者, 其中1例为Turner综合征, 1例为1p36缺失综合征。结论 基因组CNVs相关的微缺失或微重复是不明原因MR/DD的病因之一, 这些片段均无法被常规染色体G带检查所识别。aCGH可以提高对不明原因MR/DD患儿的分子病因诊断水平, 对深入研究MR/DD病因机制有重要意义, 为患儿预后和家庭再发风险评估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精神发育迟滞/生长发育迟缓(MR/DD)患儿与染色体异常及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s)的关系。方法:对60例MR/DD进行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结果:60例MR/DD患儿中,检出11例(18.3%)患儿存在染色体异常,均为常染色体异常,其中常染色体数目异常5例,结构异常6例。染色体核型正常的49例患儿经CMA分析后,发现4例患儿存在CNVs,1例CNVs涉及13q33.1-34区域微缺失,考虑为13q微缺失综合征;1例CNVs涉及1p36.33-36.31微缺失,考虑为1p36微缺失综合征;1例CNVs涉及5q35.1-35.31微缺失,考虑为Sotos综合征;1例CNVs涉及5q14.3区域重复,临床意义不明。结论:染色体异常和基因组CNVs是导致MR/DD发生的主要遗传学病因,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MA技术在MR/DD的病因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染色体微阵列技术(CMA)用于评估超声异常胎儿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2年5月经产前超声诊断为孕早期胎儿异常的18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对胎儿产前筛查样本进行G显带核型分析和CMA检测。结果 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提示正常核型168例(93.85%),异常核型11例(6.15%)。CMA检测发现阳性结果17例(9.44%)、阴性结果163例(90.56%)。17例阳性结果包括11例致病性基因拷贝数变异(CNV)、6例临床意义不明确的CNV(VOUS);其中11例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一致,并检出其他6例致病性CNV,主要为微缺失和微重复综合征。心血管系统结构异常、淋巴系统结构异常、神经系统结构异常、消化系统结构异常、颅面系统结构异常、骨骼系统结构异常、泌尿系统结构异常、其他系统结构异常胎儿致病性CNV检出率分别为11.11%、2.63%、2.78%、4.00%、0、0、11.11%、0(χ2 = 8.188,P = 0.316)。11例CMA检出为致病性CNV的胎儿均引产。结论 CMA相较于染色体核型分析可提高超声结构异常胎儿遗传学异常检出率,值得临床上用于超声结构异常胎儿产前细胞遗传学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芯片(SNP array)在产前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H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间在丽水市妇幼保健院行产前诊断,经超声心动图检测诊断是CHD而核型分析未见异常的胎儿51例,依据胎儿有无心外结构异常分成两组,分别为心外结构异常CHD组和单纯CHD组,依据德国Qiagen公司生产的DNA提取试剂盒说明书对脐带血或者羊水的基因组DNA进行提取,SNP array行遗传学检测,根据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s)所检测出性质,分成VOUS、良性CNVs及致病性CNVs。结果 51例CHD胎儿检测结果含有CNVs异常17例,其中5例(9. 80%)为致病性CNVs、1例(1. 96%)为VOUS、11例(21. 57%)为良性CNVs。同时SNP array检测含有致病性CNVs胎儿的父母,结果为1例为遗传自表型正常母亲(最终为终止妊娠),4例为CNVs的新发突变。合并心脏结构异常CHD胎儿其致病性CNVs为1例(5. 56%),单纯CHD胎儿其致病性CNVs为4例(12. 12%)。左室流出道梗阻、锥干畸形及间隔缺损胎儿其致病性CNVs检出率分别为25. 00%、10. 53%及9. 09%;致病性CNVs10例分别为Phelan-McDermid综合征1例、1q末端缺损综合征1例、17q12重复综合征1例、猫叫综合征1例、Miller-Dieker综合征1例、威廉综合征1例及Decipher数据库内所包含先天性心脏或者片段相关致病基因4例。结论 CMA技术对CHD胎儿产前诊断有较高应用价值,可使胎儿检出致病性CNVs概率明显提升。采用CMA检测核型正常CHD胎儿,可为出生后干预、临床处理和遗传咨询提取更多遗传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在产前超声提示胎儿唇腭裂的遗传学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前诊断中心就诊孕妇超声提示胎儿唇腭裂病例100例,对胎儿羊水及脐带血进行CMA并应用ChAS软件和相关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对结果进行判断。结果在100例胎儿唇腭裂样本中,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NVs)检出12例(12/100),分别为16p11微重复综合征、18q缺失综合征、Wolf-Hirschhorn综合征、22q11远端缺失综合征和22q11微缺失综合征等遗传综合征;不确定性CNVs(VOUS)检出率为7.0%(7/100),单纯性唇裂胎儿中未检出致病性CNVs,唇裂合并腭裂胎儿致病性CNVs检出率为9.1%(5/55),综合征性唇腭裂为33.3%(7/21)。结论 CMA技术在唇腭裂疾病病因诊断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建议对唇腭裂胎儿进行基因芯片检查进行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胎儿超声异常与胎儿染色体核型及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s)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7月—2019年6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并自愿行羊水穿刺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对其中350例超声提示胎儿异常的孕妇进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高通量测序CNVs检测,比较不同超声异常指标所对应的染色体异常核...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纵向观察生后早期低敏配方(HF)喂养的牛奶过敏(CMA)婴儿的体格生长特别是体成分(BC)的发展情况,以便对该群体进行营养与生长的评估和监测。方法 于2014年1月-2015年9月将60名HF喂养且不满4月龄的CMA婴儿纳入本次研究。给婴儿进行常规健康体检直至其满1周岁,并在6月龄及此之前采用PEA POD®婴儿体成分测量仪、12月龄采取皮褶厚度测量的方法评估其BC发展。结果 婴儿的平均入组年龄为(2.9±1.0)个月。与年龄配对的健康对照组儿童相比,HF喂养的CMA婴儿在6~12月龄的年龄别体重、9~12月龄的身长别体重Z评分均更低;体脂百分比在6月龄(26.2% vs 30.3%,P=0.015)和12月龄(23.8% vs 27.1%,P=0.028)时均明显落后;平均脂肪组织指数(FMI)较对照组落后至少0.2个单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后早期HF喂养的CMA婴儿有可能出现体重增长和体脂储存的受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三~五年级发育性阅读障碍(DD)儿童的识字量和识字错误特点,为针对性地识字教学、提高DD儿童汉字书写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11—12月,以广州市南沙839名三~五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汉语阅读障碍量表”筛查DD儿童;采用小学生标准识字量测试儿童的识字量水平和识字错误类型;采用t检验、χ2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正常儿童比,DD儿童识字量水平更低(β=-250.55,95%CI:-318.17~-182.94),识字量异常风险更高(OR=3.08,95%CI:1.68~5.66);DD儿童的汉字抄写错误率(β=0.44,95%CI:0.05~0.84)和汉字生成错误率(β=5.79,95%CI:3.13~8.46)更高,汉字生成任务主要是组词字部件错误率(β=0.28,95%CI:0.06~0.50)、组词错误率(β=5.48,95%CI:2.89~8.07)高于正常儿童。分层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三、四年级DD儿童在汉字生成任务中更易犯错,体现在三年级DD儿童的组词错误率更高(β=5.85,95%CI:1.75~9.95),四年级DD儿童的组词字部件错误率(β=0.56,95%CI:0.19~0.93)、组词错误率(β=8.05,95%CI:3.34~12.76)更高。结论 三~五年级DD儿童存在明显的识字缺陷,容易出现汉字抄写错误、组词部件错误和组词错误,三年级容易出现组词错误,四年级容易出现组词字部件错误、组词错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长期服用苯那普利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逆转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和Chymase(CMA)基因A/B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157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24个月的随访资料;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ACE基因I/D多态性以及CMA基因A/B多态性;超声心动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及左室后壁厚度(LVPWT)。结果 (1)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而心率改变不明显;(2)能明显逆转LVH;(3)ACE基因型间除左室质量(LVM)下降值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下降值在DD基因型明显大于Ⅱ型和ID型以外,其余各临床指标下降值在ACE基因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CMA基因型间各临床指标下降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ACE基因中各基因型与CMA基因中各基因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6)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仅ACE基因型与LVMI下降值有关。结论 长期服用苯那普利可以明显降低血压、逆转LVH;其中ACE基因为DD型的患者较其他基因型患者更易于LVH逆转,而CMA基因多态性与LVH逆转不相关;两种基因间不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涿州市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例流行特征及病原菌分布状况,为本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防治工作提供借鉴资料。方法 以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涿州某医院收治入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病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儿童基本资料并进行病原菌检测,对常见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涿州市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例829例进行分析,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1.03∶1,婴幼儿、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分别占48.9%、35.8%、15.3%,发生季节主要为秋冬季,分别占27.9%、36.4%。检出病原菌阳性523例,检出率为63.1%。不同年龄、不同季节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例病原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婴幼儿和秋冬季病原菌检出率较高。痰培养细菌检出32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28株(占69.9%)。革兰阳性菌98株(占30.1%),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肺炎链球菌为主。血清抗体检出支原体阳性53例,阳性率为6.4%,衣原体阳性64例,阳性率为7.7%。咽拭子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49例,阳性率为5.9%,流感病毒检出31例,阳性率为3.7%。主要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氨苄西林(59.5%)、头孢唑林(50.6%)的耐药率最高,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等敏感;主要革兰阳性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97.2%、85.2%)、红霉素(86.1%、70.4%)的耐药率最高,对万古霉素、阿米卡星等敏感。结论 河北省涿州市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以婴幼儿为主,该群体病原菌检出率较高,应根据患儿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预防、延缓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