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新医科”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的建设与思考 《医学教育管理》2020,6(4):311-315
在“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如何加强临床医学专业内涵建设,培养卓越医学人才是当前医学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安徽医科大学紧紧围绕影响医学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核心环节,制定了振兴本科教育“行动计划”。其通过出台“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实施;通过专业认证和专业评估,有效地促进了专业内涵建设;还将通过临床医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建设,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卓越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计算机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方法 2021年9月—2022年12月,选取齐齐哈尔医学院2019级、2020级信息管理专业42名本科生,随机将学生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人数为18名,试验组24名,对照组应用传统模式教学,试验组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统计学生的实验成绩、期末成绩,通过对试验组在开课前后进行调查问卷,以便掌握学情及学生学习状态。结果 试验组实验成绩(20.30±2.49)分和期末成绩(46.91±4.95)分均优于对照组(18.10±2.90)分和(43.89±4.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期末成绩优秀率试验组(12.5%)高于对照组(0),实验成绩优秀率(25.0%)高于对照组(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问卷调查显示其试验组学生的总体满意度较高,线上线下相结合更有利,同时对于线下学习有促进作用;在学生能力提升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对于知识理解和运用有显著作用;基本上所有同学都能适应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希望继续开展。结论 计算机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针对四年制本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病理学》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所凸显出的一系列问题,从育人模式、教学过程、学业评价和能力创新四个方面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实践。通过构建“课程思政”全程育人新模式、引入教学新理念、融入教学新方法,将“线上线下、理论实验、基础临床、课内外校内外”有机结合,探索新医科背景下病理学教学创新路径。在病理学课堂教学中构建“贯穿PACE核心要素的三元课堂创新模式”,开展贯穿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深度参与式教学,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情怀、科研思维、创新思维及专业核心能力,有效推动了教学改革创新,提高了教学效果,助力于高质量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以推进复合型创新医学人才培养的“新医科”的建设,对医学生的培养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医学本科教育是医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如何做好“新医科”背景下的本科教学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临床教学阶段是医学生全面了解临床各学科,培养其对专科认识的重要时期。近年来在推动建设“新医科”的背景下,消化内镜作为桥接消化内外科的重要桥梁,医工融合的诊疗技术广泛应用在消化内镜临床诊疗工作中。因此在消化内镜临床教学方面和教学管理方面均需行新的探索和研究。本文以消化内镜临床教学为例,结合消化内镜领域医工融合临床案例,探索“新医科”背景下培养医学生医工融合思维的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专业基础临床整合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医学教育管理》2017,3(6):408-412
本文介绍了锦州医科大学在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探索基础临床整合课程体系的经验与体会,旨在寻求既符合高等医学教育规律,又有利于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与医疗服务能力、科研思维与创新能力、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的最佳医学课程模式,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是医疗教育的重大改革,对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整体素质和临床诊疗能力具有重大意义。但并轨后对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学生造成巨大压力,以致并轨培养后部分学生存在心理失衡、焦虑抑郁、情绪低落等心理问题,甚至选择休学、转向科学学位研究生等,严重影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也背离了医教协同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初衷。朋辈心理辅导是同学之间或年龄相仿的人之间进行的心理辅导,具有便于取信、形式多样、时间自由和针对性强的特点,是为适应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心理辅导的一种有益尝试。笔者在临床带教实践中以实现教学相长为出发点,以朋辈心理辅导模式为抓手,以同一时期轮转同一科室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为小组,对其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请临床带教老师和既往规培中优秀的高年级学长进行梳理分析解答、一对一辅导;定时展开“茶歇会、书友会、科研沙龙、规培论坛”等分享规培轮转中遇到的临床问题、科研难题、生活情感困扰等;利用网络云平台定时推送临床医案分析、科研小技巧等,对解决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心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双导师制”实施及探索 《医学教育管理》2022,8(3):319
医教协同是深化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随着医教协同的推进,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迎来了以“5+3”为主体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并轨衔接。与此同时,参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研究生表现出科研能力不足的现况,而传统的“单导师制”教育模式可能难以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双导师制”教育模式有望补偿这一局限,有助于提升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是深化医教协同的重要教育创新。本文通过分析医教协同背景下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双导师制”实施的必要性及优势,并阐述了“双导师制”的构建与实施策略,旨在推动“双导师制”在医教协同背景下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顶端,同时还是推动国家体系创新发展的生力军,并且是我国实现“科教兴国”以及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人才支撑,为此医学专业高阶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对于推动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目标顺利实现存在积极的现实价值。伴随着医学教系统背景的深度发展,文章通过总结与分析在此教学背景下中医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动寻找科学地解决对策,旨在提高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质量以及水平,也为其他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鉴依据,现内容具体如下所示。 相似文献
9.
医教协同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思考 《医学教育管理》2016,2(5):651-655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实施是中国医学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衔接是遵循医学教育规律、借鉴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国情,经过多年探索的结果,是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重大创新,也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治本之策。但是由于相关配套政策尚不完善,医教双方协同不够,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全球新冠疫情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留学生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医学教育管理》2021,7(5):545-549
全球新冠疫情之下,受各国疫情防控措施影响,留学生无法正常返校进行正常的线下教学。针对这种情况,全国各招收留学生的院校对来华英语授课留学生的教学纷纷做出及时调整,学校根据英语授课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的特点,结合目前的网络、通讯技术手段、线上资源情况,对留学生教学采取了多种形式的线上教学。但是和中国学生的线上教学相比,来华留学生这个群体的线上教学出现了一些中国学生教学过程中从未遇到的问题。基于英语授课留学生线上教学的情况,针对留学生线上授课出现的包括时差、网络区限与学习设备以及如何调整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方法等教师线上授课相关问题进行了剖析,同时对进一步做好医学留学生线上教学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33)
近年来,随着职教改革的不断深入,职教体系的构建思路和措施越来越明确,中高职衔接作为现代职教体系构建的关键一环,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中医等医学教育的继续教育已纳入了医学技术人才的整个培养体系,随着"医教协同培养"方案的推进,医学职业技术教育的学制不断延长。为了使中高职衔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合理,使院校教育与继续教育有机结合,减少课程的重复设置、教学、实习和培训内容的重复学习,实现了职业教学的科学性与高效性,提高中医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本文将对基于"医教协同培养"构建中医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讨论国内医学人文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现状及学时限制说明医学院无法增加更多医学人文显性课程、医学生自学医学人文书籍可行性不足,因此学院可以通过辅助设置医学人文讲座、专项项目、增加隐性课程来完成医学人文的培养目标。本文以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为例,阐述了如何通过设立若干显性课程,同时开展有特色的隐性课程建设,完成医学人文课程培养的目标和内涵,即培养从医有温度,思想有深度,做事有风度的医生。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6)
科研创新能力是科学素质体现的核心,也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在临床医学认证背景下,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作为高等医学教育重要的培养项目之一,如何鼓励医学生参与科研及怎样提高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成为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本文通过比较及分析国内外医学院对于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现状,结合前期研究的经验,进一步探讨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途径,并提出其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心理学类专业课程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具有课程思政的深厚基础。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应当首先建立完善的课程思政实施与评价机制,从师资培养、课程建设、思政素材挖掘、内容与平台建设、教学实施等多方面联动,切实发挥心理学类专业课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机制,全面有效地开展课程思政,实现心理学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学“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经过5年来的改革实践,成效明显,已逐渐成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主导力量。其本质内涵是通过将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进行有效衔接,最终建立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以郑州大学为例,剖析该培养模式下目前尚存在的诸多薄弱环节,了解围绕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做好顶层设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展课程改革、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和师资队伍建设、医教协同育人等工作对一体化人才培养内涵建设所做的一些改革实践,旨在为高校这项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医教协同背景下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医学教育管理》2019,5(4):317
立足医教协同背景,简要介绍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推进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改革的主要举措和实践效果,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及定性访谈对改革效果进行评价。并针对专业学位硕士培养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探讨,从而提高专业学位硕士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心电信息管理系统联合CBL+PBL双轨教学模式对心电图临床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20例,作为普通教学组;选取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20例,作为教学改革组。两周临床教学学习结束后,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两周临床实习结束后,采用理论考试以及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客观的评价两组的教学效果,教学改革组的平均理论成绩、调查问卷分值均高于普通教学组(P 0.05)。结论心电信息管理系统联合PBL+CBL双轨教学模式进行心电图的临床教学,改善现有心电图临床教学模式,使其内容丰富多样,对心电图的临床教学工作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现代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新医科”强调医学与理、工、文等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这不仅是学科革新的勇敢尝试,更是推动学科教学和医疗质量进一步提升的契机。妇产科学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其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的效果不仅关乎我国妇幼保健事业的持续发展,更关系着数亿女性的健康。文章聚焦传统妇产科学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新医科理念,进一步思考新医科背景下妇产科学的教学改革,通过妇产科学与不同学科的有机融合进行教学内容的重塑、教学模式的重构以及教师团队的重建,构建“医+X”融合的妇产科教育教学培养体系,进而提升妇产科学教学质量,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复合型妇产科学人才。 相似文献
19.
“三全育人”视域下临床医学专业融通式培养模式的构建——以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为例 《医学教育管理》2022,8(6):672
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贯彻“三全育人”理念,以坚定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价值观塑造为根本,以生命教育为切入点,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应用技能提升为条件,以增强实践能力为延伸,将临床学习前置于学生培养各个环节,帮助学生尽早接触医学、接触患者、接触社会,构建起临床医学专业“融通式”人才培养大格局,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