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于ADOPT模式健康教育在PICC带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3例PICC带管出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1),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实施ADOPT模式健康教育。结果 干预3个月末观察组PICC带管出院患者自我效能、PICC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ICC带管出院患者并发症发生例次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ADOPT模式健康教育,能提高PICC带管出院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能力,降低患者的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王丹  王会英  杨玄  李静燃 《天津护理》2021,29(2):176-179
目的: 通过调查恶性肿瘤PICC置管患者导管维护知信行与自我管理能力现状并分析其相关性,为提升恶性肿瘤PICC置管患者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恶性肿瘤PICC置管患者24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肿瘤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量表(CPPSM)和PICC导管维护知信行调查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恶性肿瘤PICC置管患者导管维护知信行总分及导管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处于中等水平。患者导管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知信情行总分成呈正相关(P<0.01)。结论: 恶性肿瘤PICC置管患者导管维护知信行水平和导管自我管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管理能力随患者知信行水平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淋巴瘤初治化疗患者拒绝PICC置管的原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7 年1—12 月我科初治淋巴瘤拟行化疗而拒绝PICC置管的患者126 例,采用一般资料及自行设计的“淋巴瘤初治化疗患者拒绝PICC置管原因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淋巴瘤初治化疗患者拒绝PICC置管的原因前4 位的是:认为影响日常生活89 例,占70.6%;认为PICC维护很麻烦67 例,占53.2%;不了解PICC管,医生没有要求58 例,占46.0%;担心置管后并发症35 例,占27.8%。结论 患者拒绝PICC置管的原因主要为:担心置管影响日常生活,维护不方便,医生没有要求患者置管,担心置管后并发症等。针对此,护士采用综合护理干预,通过多途径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血管保护意识;通过同伴教育帮助拟置管患者理解、接受PICC;加强医护合作,得到医生的支持和配合;加强护士导管维护技能的培训,在基层医院推广PICC维护技能,减少患者维护PICC的麻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于mHealth技术的延续护理在置入PICC癌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2020年2月—2021年3月选取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置入PICC并带管出院的癌症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mHealth技术的延续护理。观察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PICC自我管理能力、PICC专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干预3个月末观察组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因导管维护花费的时间和费用低于对照组(P<0.01);导管维护依从性、PICC自我管理能力、PICC专项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mHealth技术的延续护理可为置入PICC并带管出院的癌症患者提供及时安全、连续的居家护理,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PICC专项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PICC置管患者导管留置期间肩关节活动情况进行调查,了解肩关节功能下降的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8年2月—5月住院的PICC置管患者,采用患者临床资料调查表、肩关节功能评定量表进行肩关节活动情况调查。结果 共纳入208例PICC置管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分为(98.98±4.69)分,发生肩关节功能下降18例,发生率为8.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导管型号、置管侧肢体活动量减少、未进行功能锻炼及出现了与疼痛有关的并发症与肩关节功能下降有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功能锻炼和与疼痛有关的并发症是影响肩关节功能的主要因素。 结论 PICC置管患者存在肩关节功能下降的情况,未进行功能锻炼及与疼痛有关的并发症的发生可导致肩关节功能下降。医护人员应加强对PICC置管患者肩关节功能的评估,重点关注和筛查这些影响因素,减少肩关节功能下降的情况,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隧道式经股静脉PICC置管患者的真实体验,为临床制定心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13名隧道式经股静脉PICC置管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隧道式经股静脉PICC置管患者置管前、置管中以负性体验为主,主要表现为:紧张、恐惧、羞涩、尴尬、担心与无奈;置管后主要以正性体验为主,主要表现为:放松与欣慰,安全感。结论 针对患者置管全程的心理变化,提示护理人员应提高患者隐私保护意识,加强置管全程的健康教育和人文关怀,提高患者相关知识认知度和心理舒适度,同时加强专科护士培训和置管前血管通路的评估,提高置管成功率,从而激发患者的正性体验、疏导负性心理体验,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家属全方位深度介入引导模式在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治疗间歇期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10-12月于我院通过PICC接受肿瘤化疗的病例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PICC置管管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家属全方位深度介入引导模式干预,对2组干预后的各项观察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 试验组置管担忧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8.596,P<0.001),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16.063,P<0.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021,P=0.045)。 结论 将家属全方位深度介入引导模式应用于肿瘤PICC置管患者治疗间歇期管道管理干预实践之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置管担忧程度,提高其PICC置管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化疗间歇期置管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障碍对患者的影响和改变,为临床个性化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6例宫颈癌根治术后发生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通过 Colaizzi分析法得出主题。结果 共归纳为3个主题:(1)膀胱功能障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2)膀胱功能障碍使患者产生焦虑感和内疚感;(3)患者需要膀胱功能恢复指导,包括膀胱功能锻炼知识、康复训练个性化指导、康复训练监督反馈、出院后的康复资源。结论 医护人员应为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障碍患者提供个体化、阶段化的护理,发现患者膀胱功能障碍时,尽早开始并持续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和心理疏导,促进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本科学历护士对护理科研的认知以及在进行科研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科研培训方案提供参考和依据。 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对13名本科学历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采用Colaizzi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及提炼主题。 结果 在对护理科研认知方面提炼出4个主题,包括肯定护理科研重要作用、影响科研因素较多、科研感受复杂以及渴望社会支持。 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充分了解本科学历护士对护理科研的认知,重视其护理科研体验,加强科研培训,完善团队及社会支持体系建设,以提高其科研积极性和科研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基于遗传特点对婚育的观念和想法。方法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半结构访谈法,对12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根据半结构访谈提纲进行访谈,随后用Colaizzi七步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分析,提取出4个主题,分别是:(1)婚姻的压力与渴望;(2)男女不同的生育矛盾心理;(3)社会支持需求增加;(4)悦纳自己,接受生活。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普遍存在负面的婚育观,护理人员应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对患者婚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正当行为及时给予指导,帮助患者树立积极正向的婚育观,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王琴  陈金  魏力 《护理学报》2019,26(17):1-5
目的 探讨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edical adhesive related skin injury,MARSI)在PICC肿瘤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降低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提供护理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选取2018年4月1日—11月20日在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PICC置管的396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并分析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类型、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部位及影响因素。结果 肿瘤患者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为26.8%(106/396);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类型以接触性皮炎 13.9%(55/396)以及机械性皮肤损伤中的张力性损伤/水疱6.3%(25/396)为主,其次为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1.3%(5/396),毛囊炎1.0%(4/396)。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多发生在贴膜下皮肤63.2%(67/1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ICC导管相关感染(P<0.001,OR=3.271,95%CI:1.697~6.306)、穿刺次数(P=0.018,OR=2.474,95%CI:1.171~5.226)、导管维护周期延迟(P=0.018,OR=2.537,95%CI:1.176~5.473)是肿瘤PICC患者发生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 肿瘤患者PICC置管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较高,且好发于贴膜下皮肤;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类型以接触性皮炎和机械性皮肤损伤居多;而感染、穿刺次数、导管维护周期延迟是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旋腕运动预防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后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行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后的240例患者,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预防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旋腕运动,比较2组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3.3%)明显低于对照组(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旋腕运动能加快肱二头肌静脉血回流速度,能显著降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后患者上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角色体验培训法在提高ICU护士人性照护能力中的效果。 方法 对50名ICU低年资护士进行角色体验法培训,比较角色体验培训前后护理人员照护行为质量评价表及患者满意度调查表的得分情况。 结果 角色体验培训后护理人员人性照护能力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培训前。 结论 角色体验法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性照护能力和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能够切身体会患者的需求,给予患者更人性化护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水胶体敷料配合红豆热敷袋预防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5月在我院行PICC置管的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采取水胶体敷料进行干预,观察组采取水胶体敷料配合红豆热敷袋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的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Z=-3.115,P=0.002)。 结论 水胶体敷料配合红豆热敷袋对预防机械性静脉炎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护理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儿童PICC维护门诊在导管维护过程中常见并发症,以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 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PICC维护记录单详细记录患儿进行PICC维护时的情况以及处理措施和效果。结果 研究期间共有998例患儿进行PICC导管维护,161例患儿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6.1%,经过对症处理155例患儿PICC继续使用,6例患儿PICC被迫拔除。结论 儿童PICC维护门诊常见并发症较多,但经过专业护理可以预防和处理各种并发症,保持导管处于良好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6.
何昕  郑薇  何瑞仙 《中国临床护理》2021,13(12):756-760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在快速康复模式下出院症状及心理问题,为制订有效的快速康复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法对20例快速康复模式下肺癌术后患者在出院当天进行深度访谈,访谈内容根据Colaizzi现象学7步分析法进行整理,分析归纳主题。结果 总结归纳3个主题:身体状态方面有疼痛、疲乏现象;心理上有自责、忧虑;家庭社会方面自我认同感降低、社交活动改变。结论 快速康复模式下肺癌患者出院时面临多方面困扰,医护人员应在患者出院前后及时对患者的身心状态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干预,改善患者身心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告知程序对PICC置管肿瘤患者健康知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PICC置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该组患者均采用护理告知程序进行健康教育,总结宣教效果。结果:80例患者在出院前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告知前。结论:护理告知程序能够提高PICC置管肿瘤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