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州医科大学凝练了以“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为核心的“南山精神”。学校依据榜样行为学习理论,融合南山育人理念,传承榜样精神,赋能医学教育,以“南山精神”引领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强调人文情怀、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为培养卓越医学人才进行了实践探索,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2.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党和国家赋予公卫人的神圣使命和艰巨任务。作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的摇篮,高校需加强新医科内涵建设,改革医学教育方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能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的高素质复合型预防医学人才。本文以南京医科大学预防医学本科人才培养为例,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建设、见实习教学、产教融合与医教协同育人、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阐述预防医学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3.
4.
医学人文教育是医学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基石,将医学人文教育融入“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中,以培养“白求恩式卓越医学人才”,探讨医学人文教育融入“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途径,即完善课程培养体系、加强教师队伍素质建设、搭建多种人文素质践行平台以及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构建“职业精神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三位一体协同创新教育体系,育人机制坚持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白求恩精神教育,凸显了基础医学教育体系与白求恩精神教育体系的有机结合。通过借鉴成功经验并结合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特点,探索适合于基础医学教育的人文教育体系和教育方法,以培养医疗技能和人文素质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卓越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5.
加强临床医学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临床医学专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在国家“双一流”建设及“医教协同”背景下,附属医院临床医学专业师资队伍对高等学校医学人才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分析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及临床医学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并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例,从教师培训、考核、评价等方面,总结我院临床医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旨在推动临床医学师资队伍建设长期发展,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6.
临床实践教学在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加强“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临床技能训练是培养高水平临床医师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郑州大学为例,对如何培养“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技能进行了有益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尤其是医学人文课程思政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一线的医学教师需要适应新的发展形势进行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基于此,本文以《医学人文与实践》课程为例,以综合线上线下教学优势,整体设计《医学人文与实践》课程;以“两个五”融合工程为基石,探索课程思政实现的有效途径;以临床人文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构建“五爱”医生-“十大思政要素”-“二十个思政元素”课程思政体系;以学生为中心,构建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的“四化”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实际案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为医学人文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新时代"高教改革22条"的实施背景下,医学本科教育要求严格教育教学管理、改革教育教学制度、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然而,教学资源相对不足、评价机制不够健全及教学科研互动不够等问题均会影响地方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为深化医学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在探索创新性地方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过程中,构建了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线下考...  相似文献   

9.
自2012 年开展了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以“卓越医生培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按照“扎实基础、服务临床”理念,制订“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全面展开”的建设思路,构建了“四位一体”课程体系,实施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开展了多元化评价,实现全程科研创新素质培养,建立“三个老师”制度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医学报道是一种重要的传播医学知识的方式,也是提高公众健康素养、推动医疗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医学报道不仅仅是传递科学知识,它还具有人文价值,能为医疗行业和公众健康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和支持。本文旨在探讨医学报道的人文力量,并分析它对医学实践和社会的影响,最后对医学报道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对医学报道的人文力量进行哲学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的实施,对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院校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重点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围绕培养医生科学家潜质的人才为目标,以能力为导向构建八年制人才培养体系;实施PBL教学改革,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信息管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实施全程科研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实施全程临床实践,培养医学生临床能力;同时采用八年制三阶段综合考试,促使八年制培养目标得以测量和实现。  相似文献   

12.
志愿服务和人文素养的本质都是以人为中心,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需要志愿服务的实践支撑。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广济之舟+”志愿服务项目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并从院校、医院和医学生三个层面出发,探索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医学人文教育模式的优化路径,为志愿服务更好地融入医学人文教育实践提供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作家魏思孝“乡村三部曲”为范本,探讨文学作品中渗透着的对疾病与生死的冷静描摹和深刻反思。通过解读文本与结构,阐释文学与医学两者的交融共生和相互促进,分析文学作品中对人性的洞察与思考,以及闪耀着的医学人文之光。最后从医学生、医学教育工作者、医院管理者和文学创作者四个角度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健康中国”战略指引下,对医学人才质量要求逐步提高。地方医学院校是医学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必将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同时,随着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也在发生变革。本文以桂林医学院临床医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实践为例,通过对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建设、课堂改革、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等方面建设经验进行探索,以专业特色发展需求,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内需动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对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医学教学改革,国内外的医学教育工作者们做了诸多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这项改革在临床教学推进过程中,遇到了一个难以克服的掣肘因素,即临床科室的设置与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临床教学课程之间的不对称性。本文从器官系统教学改革的这个瓶颈问题出发,尝试探索一条从临床科室设置到临床课程的、完整的、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改革之路,依托首都医科大学潞河临床医学院进行试点,打破原有的临床科室建制和临床课程体系,以器官系统为基础,以疾病为核心,建立24个临床中心、4个临床医技中心、4个临床教育中心,形成新的科室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为提升临床医学人才的能力培养提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重症医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基本涵盖了全院所有学科的急危重症患者,是急危重症患者急救的场所,是集医疗问题、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体现最为突出的科室。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工作中,不仅需要具备抢救危重患者的临床技能、与死神赛跑的重症精神,还需具备抚慰危重患者及家属、关怀临终患者的人文精神。本课题组前期通过对重症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进行探讨,进一步结合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经验,开展以智能化数据为依托的临床医学本科生“重症医学”人文教育的策略探讨,提出了人文教育的改革方向和有效途径,以期培养出具备全面而高尚人文精神的医学生,为其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主要侧重于患者的功能。目前,在康复医生的培养过程中,普遍忽视职业精神、医患沟通、团队合作等人文素质的培养,而这些素质恰恰是一名优秀康复医生所必须具备的。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探索我国康复医学人文教育新路径,有助于提升康复医生的综合素质,推动康复医学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关键环节,而医学研究生学生干部的培养对于促进医学研究生全面发展、提升医疗队伍整体素质至关重要。以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研究生的生源特点为依托,分析当前医学院校研究生干部培养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提升医学研究生学生干部整体水平的工作体系,即从综合选拔、分类培训、多维考核、有力奖惩和多途径拓展等方面进行探索,从而培养出医学素养专业、综合素质全面的医学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19.
医学人文是20世纪兴起的以反思医学目的、维护医学尊严、坚守医学良知等为内容的学术思潮、教育改革实践和文化运动。思维是人类所具有的高级认识活动,医学人文研究要遵循思维规律,医学人文实践离不开思维方法的指引。本文结合电影《医痴叶天士》中的情景,对医学人文思维具体方法——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进行了例证分析。  相似文献   

20.
新教师岗位能力培训是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通过对学校近5年新入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合实际培训实践和探索,根据培训对象新特点,从构建多元化培训体系、搭建培训服务平台、建立培训保障机制等方面对新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模式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