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尤其是医学人文课程思政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一线的医学教师需要适应新的发展形势进行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基于此,本文以《医学人文与实践》课程为例,以综合线上线下教学优势,整体设计《医学人文与实践》课程;以“两个五”融合工程为基石,探索课程思政实现的有效途径;以临床人文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构建“五爱”医生-“十大思政要素”-“二十个思政元素”课程思政体系;以学生为中心,构建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的“四化”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实际案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为医学人文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大健康”背景下,对医学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高医学研究生岗位胜任力,滨州医学院紧紧围绕“岗位胜任力”的核心,从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和研究生培养两个“经度”入手,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学科交叉思维和国际视野4个“纬度”,实施培养模式改革。在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经度,建立健全研究生导师分类遴选考核体系,构建“四位一体” +“思政贯通”的导师培训体系,开展“医学+X”交叉融合工程,组建国际化导师队伍,全面提高研究生导师岗位胜任力。在研究生培养经度,构建科学学位科研素养全周期覆盖、专业学位 “产学研”一体化的研究生分类培养体系,建立“医学+X”医学研究生交叉培养体系和“S-P-R-I国际化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学科交叉能力,拓宽国际视野,提升研究生岗位胜任力。自新模式实施以来,切实提升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学科交叉思维和国际视野,岗位胜任力显著提高,深受就业单位欢迎,就业率近100%,均从事医学科研或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3.
医学人文教育是医学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基石,将医学人文教育融入“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中,以培养“白求恩式卓越医学人才”,探讨医学人文教育融入“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途径,即完善课程培养体系、加强教师队伍素质建设、搭建多种人文素质践行平台以及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构建“职业精神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三位一体协同创新教育体系,育人机制坚持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白求恩精神教育,凸显了基础医学教育体系与白求恩精神教育体系的有机结合。通过借鉴成功经验并结合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特点,探索适合于基础医学教育的人文教育体系和教育方法,以培养医疗技能和人文素质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卓越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4.
在健康中国建设的背景下,我国目前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不仅要注重技能胜任力的培训,更要重视人文胜任力的培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人文教育需要逐渐形成以健康人文教育教学为核心、以融合健康人文的专业知识技能教育教学为主线、以健康人文实践教育教学为基本以及以健康人文考核评价为导向的体系,努力实现住院医师观念和实践上由医学人文拓展至健康人文的转变, 不断提高自身敬畏生命、提升健康素养、解除患者病痛和维护群众健康权益的职业精神和医德。  相似文献   

5.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的、具有综合素养的青年医师的重要手段。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探索中,逐步建立了符合专业特点的规培管理体系,包括规培管理梯队、规培实施细则、三阶段评价反馈体系、教学相长双向培训模式、三维评价体系等,旨在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从理论知识、临床技能、医学人文素养、科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多维度高质量的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6.
中医古籍里蕴含了“大医精诚”“仁术济世”等医学人文思想。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作为古籍存储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部门,在培养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本文介绍了中国医科大学图书馆通过讲中医古籍故事、古籍展览、线装书制作等活动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实践,并对高校图书馆参与医学人文教育的途径提供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对医学人文素养的重视,对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医学教育对护生人文精神培育方面缺乏足够重视,实效性尚不理想。通过提出以“医者之心”(HEART)课程体系为核心的创新性人文精神培育模式,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开展护理专业及人文特色课程入手,融入医疗服务实践活动、网络交互平台及使用跨学科小组的学习模式来实践护生人文教育的培育。形成多学科交融且贯穿护理教育全程的全方位多层次临床实践创新机制,提升高层次护理人才服务健康中心战略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美国眼科学住院医师Milestones评价系统是由美国毕业后教育认证委员会(the accreditation council for 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ACGME)和美国眼科委员会(the American board of ophthalmology,ABO)根据毕业后医生的核心能力评价教育质量所提出用于眼科学住院医师评价的评价系统,考核的六大核心竞争力包括患者照护、医学知识、职业素养、人际沟通、基于系统的实践和基于实践的学习,最终形成“以胜任力为基础的医学教育”。如何能够将基于培养临床胜任力的培训模式合理运用于我国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中,并建立对眼科住院医师临床胜任力的评价与考核体系,需要进一步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医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的科学,本质上是研究人的科学,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生对检测数据的关注逐渐超过了对患者本身的关注,医生对承载疾病的患者的人文关怀的欠缺是导致我国医患矛盾加深的原因之一。叙事医学以培养医生的叙事能力为主要目标,从而实现与患者共情,为医生提供一把走入患者内心世界的钥匙;叙事医学为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并在西方医学教育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纵观我国医学教育,重专业知识、轻人文教育的现象日益严重,探寻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学人文教育之路仍是任重而道远,而西方医学教育的实践可为我国的医学人文素养教育提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广州医科大学凝练了以“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为核心的“南山精神”。学校依据榜样行为学习理论,融合南山育人理念,传承榜样精神,赋能医学教育,以“南山精神”引领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强调人文情怀、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为培养卓越医学人才进行了实践探索,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1.
实验教学中心是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平台。河北北方学院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聚焦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3个目标维度,从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加强实践与教学平台建设、强化平台开放共享、构建层次分明的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加强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进一步强化教师引领作用,强化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专业素养、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达到知识、能力、素质协同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临床学院学生培养质量,丰富临床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方法文章以《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2016)》为基本指导,基于Delphi法构建临床学院学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结果通过两轮专家咨询,提出了专业知识、临床能力、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和其他能力5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形成25个二级指标,反映学生综合能力。专家对指标体系认可度高,变异系数最大为0.240,最小为0.038。结论评价指标可以用于评价、考核、指导、规范临床学院教学工作,为评价学生培养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医学生的思政教育颇为重要。通过讨论首都医科大学医学史教学团队的思政教育教学实践,分析“案例-专题-实践”相结合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内容和效果,认为该体系将“思政教育”“人文教育”和“专业能力培养”有机融合,为医学类院校的人文课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实例。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适应新时代国家创新驱动供给侧人才培养,建设与发展“新工科”应用技术型专业人才成为工程教育范式改革的重点,作为校(院)重要的培养工程类人才的专业,必须重新审视专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更新教育观念,认真落实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定位,明晰学院办学思路,实现医教协同,加强教学条件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更加重视提高教学质量,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医学院校的“新工科”应用型医学工程人才不仅要有工程教育素养,还要有“救死扶伤”“维系健康”“服务于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医学素养和人文情怀,文章就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新工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面从医学素养、人文情怀及培养方法等三方面展开讨论,就新工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医工理相融合的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适应现阶段的生物医学工程人才培养提供探索。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动新医科建设的时代背景和国际、国内医学教育标准的要求下,结合医学学科特点和卫生系统的现实需求,医学人文教育已成为新时代医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多年来持续开展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胜任力为导向推进医学人文的课程建设,同时建设物质空间、组织制度、文化心理三大类医学人文隐蔽课程,以学为中心改革医学人文课程的教学方法,以形成性评价为基础改革医学人文课程的考核方式,以此提升新时代医学人文教育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地方医学院校主要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肩负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重任。因此,高等医学教育必须发挥知识、能力、素养等各要素的叠加效应,将医德教育、医疗技能教育贯穿医学教育始终。立德树人是医德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中提出,专业思想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阐述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理念。不仅具备专业知识、能力、素养,还必须具备理想、信念、爱国情怀、道德品质等德育教育标准。基于此,承德医学院构建了课堂教学改革体系、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和社会实践活动体系的“三堂会审”模式教育体系,实施医学生“立德树人”教育教学路径,构建地方医学院校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贯通融合的教学策略,为创建有特色的医学生医德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科大学以“政治坚定、技术优良”为办学方针,以“培养更多情系人民、服务人民、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仁心医者”为人才培养总目标,形成了“认知—认同—践行”三位一体的医学人文教育模式。即构建人文知识体系、增强医学人文认知;丰富医学人文体验、提升医学人文认同;加强医学人文关怀、落地医学人文践行。  相似文献   

18.
医学的本质决定了医学的人文内核,将“课程思政”融入医学教育有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医学伦理学是医学和人文的交叉学科,它与思想政治学科属性相近,价值导向同一,内容形式互补互促,使得医学伦理学开展“课程思政”较医学其他专业课程更具优势。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目标,着重培养医学生的爱国精神、敬业精神、科学精神和职业精神。教学方式可采用课堂讲授为主,结合案例分析、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角色扮演,课后的经典阅读、网络资源学习,以及伦理查房、社会调研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教学考核评价可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通过问卷调查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反馈和评估。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医学教育不仅要包括技术技能,还要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ACGME和ABMS制定的六项核心能力中,职业精神作为一项重要能力而被列入。文章阐述了我国古代、现代以及国外医师职业精神的内涵。探讨了在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形势下,培养医师职业精神的重要意义。住院医师职业精神的培养是一项持续性的系统工程,一项伟大的实践。职业精神的培养应从加强人文课程建设;树立医院文化;从实践中学习,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完善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使其融入到医师自己的价值体系中,成为价值观的一部分。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具体途径进行实际性操作能够培养出更高素养的医学人才。希望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医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五章“冠状病毒”为例,以“问题驱动”为主线,灵活选择和采用与教学策略相适应的信息技术工具,搭建超越时空和地域限制的“空中课堂”,培养医学生“立德树人”与提升专业素养无缝衔接。期望本教学案例为进一步推动医学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