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摘要: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载体基质为PLGA-PEG的siRNA纳米粒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复乳法制备载药纳米粒,以二氯甲烷体积、吐温-80的质量分数和复乳的超声时间为试验因素,纳米粒的平均粒径、包封率和突释量为考察指标,根据星点设计原理安排实验和处方工艺优化。结果:成功制备了纳米粒。最佳工艺为二氯甲烷体积13 ml,乳化剂吐温-80的质量分数为3.1%,复乳的超声时间为2.8 min;按优化处方工艺制备的纳米粒的平均粒径(101.5±6.3)nm,包封率(57.6±4.8)%,体外48 h累积释放度高于80%。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适用于PLGA-PEG纳米粒的工艺优化,所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紫杉醇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纳米粒处方和制备工艺.方法:以PLGA为载体,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紫杉醇PLGA纳米粒,用32满因子设计实验,考察因素PLGA在有机相中的浓度和理论载药量对纳米粒的粒径、载药量和包封率的影响,实验数据分别采用线性方程和二次多项式拟合,根据最佳数学模型绘制效应面并选出最优处方.结果:2个影响因素和3个评价指标之间存在定量关系,最优处方为:紫杉醇的理论载药量为9.09%、有机相中PLGA浓度为2%,制备得到的纳米粒粒径为281 nm,实际载药量为7.73%,包封率为57.43%.结论:采用因子设计-效应面法完成了紫杉醇纳米给药系统的多目标同步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利福平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RFP-PLGA-NPs)的制备工艺,并分析其制剂学性质。方法以PLGA为载体,采用改良的自乳化溶剂蒸发法(M-SESD)制备RFP-PLGA-NPs。以粒径、包封率、载药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处方和制备工艺。结果制备RFP-PLGA-NPs的优化条件为PLGA 100 mg,poloxsmer 188质量分数1.0%,丙酮与乙醇体积比3:1,有机相体积15 mL。按优化条件所制备的RFP-PLGA-NPs的粒径为(128.73±4.07)nm,多分散系数(PDI)为0.046~0.105,包封率(65.84±0.69)%,载药量(3.78±0.14)%。结论该工艺简单、稳定性好,为后续RFP-PLGA-NPs的体内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制负载利福喷丁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纳米粒,并对其处方及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方法: 采用快速膜乳化法制备利福喷丁/PLGA纳米粒。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乳化剂浓度、PLGA浓度、油相/水相体积比、初乳制备转速、初乳制备时间、过膜压力、过膜次数对纳米粒制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粒径、载药率、包封率为评价指标,使用正交实验设计对纳米粒制备的处方工艺进行优化,以TOPSIS法进行多指标综合分析。然后对最优处方工艺进行验证,并对载药纳米粒的体外释药行为进行考察。结果: 经最优处方工艺制备的载药纳米粒,粒径(428±11.4)nm,粒径分布为(0.186±0.036),包封率为(76.89±2.6)%,载药率为(10.89±1.2)%。用透视电镜观察呈均匀分布的球形。在体外药物释放实验中,药物在72 h内累计释放了78.81%。结论: 采用快速膜乳化可以简单快捷地制备均匀圆整、包封性好、具有良好缓释性能的利福喷丁/PLGA纳米粒,并为新型抗结核精准治疗的开发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5,(4):525-528
目的:为了提高青藤碱的稳定性并减慢其释放,制备青藤碱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水溶性维生素E(PLGA-TPGS)纳米粒(SPTN)并对其处方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PLGA-TPGS为载体,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SPTN,以粒径、载药量和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试验优化青藤碱与载体的配比、乳化剂TPGS水溶液的浓度(g/100 ml)、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并对最优处方进行验证。结果与结论:成功制得SPTN。最优处方工艺为青藤碱与载体配比为3∶10、TPGS水溶液浓度为0.06 g/100 ml、超声功率为200W、超声时间为6min。所制备的3批SPTN的平均粒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194.6±2.8)nm、(9.5±0.7)%、(41.3±1.6)%。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房》2017,(16):2274-2277
目的:为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PEG-PLGA)嵌段共聚物载药纳米粒制备方法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载药纳米粒制备方法""PEG""PLGA""PEG-PLGA"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98年1月-2017年1月在Pub Med、Springer Link、Science Direct、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溶剂挥发法、沉淀法、自乳化溶剂扩散法、盐析法等制备方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46篇,其中有效文献28篇。虽然载药纳米粒制备方法已经解决了操作、耗能及环境污染上的一些难题,但仍然存在常使用毒性较大含氯有机溶剂和难以工业化大生产等问题。前者可通过寻找毒性较小的有机溶剂(如丙酮、乙酸乙酯)来代替和通过对PLGA结构修饰基团或合成方法的改进使其可溶于毒性较小的有机溶剂加以解决;后者可通过研发新型辅料,或是改进制备工艺(如冻干)来改善纳米粒的稳定性和研发新型生产设备来解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利福平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雾化吸入给药的肺靶向性。方法分别将利福平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混悬液(RFP-PLGA-NPs)和利福平注射液(RFP-Sol)以雾化吸入方式给予SD大鼠,在不同时间点测定利福平在大鼠肺组织中的浓度,计算相应药动学参数,比较2种制剂在肺组织中药动学过程,并评价靶向性。结果 RFP-Sol和RFP-PLGA-NPs的Tmax分别为(1.50±0.01)h和(2.00±0.08)h,Cmax分别为(0.83±0.07)mg.L 1和(5.02±0.05)mg.L 1,AUC0→∞分别为(6.24±0.24)mg.h.L 1和(35.80±6.34)mg.h.L 1,CL分别为(4.801±0.18)L.h 1.kg 1和(0.85±0.15)L.h 1.kg 1。通过对re和Ce等靶向性指标进行分析,RFP-PLGA-NPs在肺组织中的re和Ce均>1。结论与RFP-Sol相比,RFP-PLGA-NPs经雾化吸入给药后,明显提高了肺组织中药物的分布并且延缓消除,有显著的缓释性,从而降低药物对全身的不良反应,提高对肺结核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负载尼莫地平的聚乙二醇修饰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ethylene glycol-poly (lactin-co-glycolic acid),PEG-PLGA)]纳米粒,并对其进行制备工艺、质量评价以及体外释放等相关性研究。方法:以PEG-PLGA为药物载体,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成功制备尼莫地平载药纳米粒。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设计优化处方工艺,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形态,激光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和Zeta电位,HPLC法测定其包封率及载药量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结果:制备的尼莫地平纳米粒外观呈实心球体,大小均匀且分散性良好;平均粒径为(183.2±3.30) nm,PDI为(0.115±0.049),Zata电位为(-11.78±2.16) mV;平均包封率为84.99%,平均载药量为2.45%;尼莫地平原料药在4 h时基本释放完全(达到95%左右),而尼莫地平纳米粒在4 h时释放仅为43.9%,在第24 h时累计释放度达到(83.66±2.57)%。与对照组相比,制剂组释放缓慢,符合实验设计缓释的要求。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了尼莫地平PEG-PLGA纳米粒,其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缓释特征,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青藤碱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水溶性维生素E(PLGA-TPGS)纳米粒(SPTN)的质量进行评价。方法:以PLGATPGS为载体,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SPTN;另以PLGA为载体制备青藤碱PLGA纳米粒(SPN)作为对照。采用激光粒度仪测定2种纳米粒的粒径和Zeta电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种纳米粒中药物含量,计算其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放度和考察SPTN的体外稳定性,色谱柱为Hypersil C18,流动相为甲醇-10 mmol/L磷酸二氢钠(38∶62,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62 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SPTN和SPN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94.6±2.8)、(382.4±3.2)nm,Zeta电位分别为(-21.3±1.7)、(-13.9±2.3)m V;载药量分别为(9.5±0.7)%、(6.2±0.8)%,包封率分别为(41.3±1.6)%、(32.8±1.8)%;体外药物释放二者均呈两相释放,30 d时累积释放度分别为92.8%、71.3%;与0 d时比较,高温(40℃)、强光[(4 500±500)lx]、高湿[(90±5)%]条件下10 d内SPTN的外观性状、粒径、载药量均无明显变化,6个月的加速试验和12个月的长期试验中SPTN的外观性状、粒径、载药量也均无明显变化。结论:SPTN具有比SPN更小的粒径、更大的载药量和包封率,体外释放更完全,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体外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0.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表面修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促进生物可降解聚合物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作为蛋白、多肽类药物投递载体的应用。方法:综述近几年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参数,并概述其纳米粒的表面修饰手段。结果: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乳化-溶剂挥发法、相转变法、乳化-扩散法、沉淀法、盐析法以及高压乳匀法。制备纳米粒的一个关键性参数是表面活性剂/稳定剂。纳米粒表面修饰最常用聚乙二醇。结论: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作为一种新型的给药系统富有前景,可广泛应用于亲水性和疏水性药物,尤其是蛋白、疫苗、生物大分子的给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根皮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处方。方法: 乳化超声法制备根皮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采用包封率(Y1)和粒径(Y2)作为考察指标,选择脂-药比(X1)、固液脂质比(X2)、表面活性剂浓度(X3)为主要影响因素,通过二次多元回归模型拟合根皮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影响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关系,绘制模型效应面图,并验证最佳处方。结果: 最佳处方为:脂-药比为16.4,固液脂质比为4.7,表面活性剂浓度为1.3%。所得3批根皮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包封率分别为85.7%、84.9%和85.1%;粒径分别为166.9 nm、168.4 nm和170.3 nm,与模型预测值接近。制备的根皮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基本外貌为圆形,无粘连现象。根皮素存在状态由结晶态转变为无定型态。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释药过程符合Weibull模型。结论: Box-Behnken实验设计可用于根皮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处方的筛选,为后续体内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化穿心莲内酯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methoxy poly(ethylene glycol)-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mPEG-PLGA]纳米粒处方,并进行体外释药评价。方法:乳化法制备穿心莲内酯mPEG-PLGA纳米粒,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筛选穿心莲内酯mPEG-PLGA纳米粒最优处方,测定包封率、载药量、粒径及Zeta电位。采用质量分数为5%的甘露醇和乳糖等量混合物作为冻干保护剂,进一步制备成冻干粉,考察体外释药行为。结果:穿心莲内酯mPEG-PLGA纳米粒最佳处方为:mPEG-PLGA用量为589 mg、水相体积为70 mL、聚乙二醇硬脂酸酯15(Solutol HS 15)质量分数为1.2%,包封率为(82.07±1.62)%,载药量为(3.87±0.21)%,粒径为(179.56±9.19)nm,Zeta电位为(-10.91±1.84)mV。穿心莲内酯mPEG-PLGA纳米粒体外释药具有缓释特征,释药过程符合Weibull模型:lnln[1/(1-Mt/M)]=0.410 3lnt-1.434 1。结论:可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穿心莲内酯mPEG-PLGA纳米粒,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Invega Sustenna?为参考进行制剂的仿制研究,并进行Invega Sustenna?和自研棕榈酸帕利哌酮缓释注射液的体外表征研究和体内药动学研究。方法:采用激光粒度分析法确定了Invega Sustenna?粒径分布范围,采用湿磨法制备了棕榈酸帕利哌酮缓释注射液;通过体外溶出实验、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DSC)、粉末X射线衍射(XRPD)和红外光谱(IR)对Invega Sustenna?和自研棕榈酸帕利哌酮缓释注射液进行了体外表征,并进行了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结果:确定了Invega Sustenna?的粒径分布范围为d(0.1)=0.13~0.30 μm;d(0.5)=0.60~1.00 μm;d(0.9)=2.00~3.00 μm;Span=2.0~3.0;自研棕榈酸帕利哌酮缓释注射液与不同批次Invega Sustenna?间溶出曲线的相似因子均大于50;研磨前后棕榈酸帕利哌酮的晶型及结构无显著变化,且自研棕榈酸帕利哌酮缓释注射液和Invega Sustenna?的外部形貌、晶型及结构均保持一致。药动学研究中,自研棕榈酸帕利哌酮缓释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Cmax值和AUC0-t值分别是Invega Sustenna?的0.99倍和0.93倍,且自研棕榈酸帕利哌酮缓释注射液和Invega Sustenna? Cmax与AUC比值的90%置信区间均在80%~125%。结论:该研究的自研棕榈酸帕利哌酮缓释注射液与Invega Sustenna?的体外溶出和体内药动学一致,获取的实验数据将为后期的制剂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藤甲酰苷缓释片并研究其体外药物释放行为。方法通过亲水凝胶骨架型缓释技术,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缓释材料、乙基纤维素(EC)为凝胶骨架材料制备藤甲酰苷缓释片;考查了释放介质的pH值、骨架材料与其用量、致孔剂的类型与用量、压片压力等工艺因素和条件对藤甲酰苷缓释片体外药物释放行为的影响。结果药物的释药速率受骨架材料的规格和用量、致孔剂种类的影响;释放介质pH值、转速和压片压力对释药速率有一定影响。结论研制的藤甲酰苷缓释片处方合理,有较好的可控性和重现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制备利格列汀(LGP)壳聚糖-磷脂自组装纳米粒(LGP-CS/LC-NPs),并考察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以及对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血糖控制效果。方法 采用溶剂滴入法制备LGP-CS/LC-NPs,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LGP-CS/LC-NPs处方中LGP与磷脂(LC)的质量比,CS与LC的质量比,以及醋酸溶液pH值;考察LGP-CS/LC-NPs的粒径分布、Zeta电位、微观形态,以及体外药物溶出速率;采用Caco-2细胞单层模型评价LGP-CS/LC-NPs的细胞跨膜转运;考察LGP原料药混悬液和LGP-CS/LC-NPs经大鼠ig给药后的体内药动学以及对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控制效果。结果 优化得到LGP-CS/LC-NPs的最优处方:LGP与LC的质量比为1∶3,CS与LC的质量比为1∶20,醋酸溶液pH值为4~5;制备的LGP-CS/LC-NPs的粒径为(195.5±7.8)nm,Zeta电位为(35.6±0.8)mV,在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LGP-CS/LC-NPs为球形“核-壳”结构;LGP-CS/LC-NPs的体外溶出速率显著高于LGP混悬液;LGP-CS/LC-NPs能有效提高LGP的跨膜转运能力;与LGP混悬液相比,大鼠ig LGP-CS/LC-NPs后可显著提高LGP生物利用度,且可较好地控制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血糖水平。结论 以CS和LC作为载体材料,将LGP制备成LGP-CS/LC-NPs,能够显著提高LGP口服生物利用度,达到良好的控糖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筛选姜黄素正负离子固体脂质纳米粒的最优处方.方法 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姜黄素的固体脂质纳米粒,以固体脂质的质量、卵磷脂的质量和混合表面活性剂为考察对象,以包封率和脂质载药量为考察指标,利用3因素3水平Box-Behnken效应面设计法筛选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最优处方.结果 按最优处方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包封率为94.20% ±2.55%、脂质载药量为3.49%±0.11%,平均粒径为194.9 ±12.0 nm,Zeta电位为-28.15 ±2.72 mV.结论 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姜黄素正负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处方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胡静  周卫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16):1369-1374
目的: 制备一种帕利哌酮渗透泵控释片,通过在由含药层和助推层压制的双层片芯外包裹一层控释衣,达到理想、稳定的控释效果。方法: 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处方进行优化,以含药层中HPMC E5用量、助推层中氯化钠用量和PEO WSR Coagulant用量、半透膜包衣增重为自变量,以2,8,14,24 h的累积释放百分率为考察指标,绘制优化模型的效应面图,得到了最优处方。结果: 得到一个最优处方,并对优化处方进行验证,释放结果与预测值基本一致,24 h内药物呈零级释放特征。自制片与国外市售片体外释药行为一致。结论: 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得到了帕利哌酮渗透泵控释片的优化模型,实现了处方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制备负载阿霉素的黄芩苷纳米粒(DOX/SA-SS-BAI NPs),并评价其体外性能。方法 构建以胱胺为连接臂的海藻酸钠–黄芩苷聚合物,并负载阿霉素,得到DOX/SA-SS-BAI NPs。对DOX/SA-SS-BAI NPs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采用HepG2细胞进行MTT实验验证其细胞毒性。结果 DOX/SA-SS-BAI NPs粒径为(158.2±2.8)nm,PDI为(0.241±0.008),Zeta电位为(-24.1±0.3)m V,包封率为(64.34±0.25)%,载药量为(16.22±0.06)%。体外释放显示载药纳米粒具有良好的还原响应性;MTT实验证明DOX/SA-SS-BAINPs对HepG2细胞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细胞摄取实验表明DOX/SA-SS-BAI NPs在HepG2细胞内较快地释放阿霉素。结论 制备的DOX/SA-SS-BAI NPs具有较好的理化性质和体外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合成透明质酸(HA)接枝单油酸甘油酯(GMO)两亲性聚合物HGO,并研究其所制备载阿霉素(DOX)纳米粒的理化性质及体外抗肿瘤效果。方法 HA与GMO通过酯化反应制得载体聚合物HGO,通过核磁共振波谱法及红外光谱法对其进行结构表征;采用芘荧光探针法测定聚合物临界聚集浓度(CAC)。采用透析法制备聚合物HGO载阿霉素(DOX@HGO)纳米粒,并对其进行粒径分布、Zeta电位及微观形态的表征;通过检测其在不同离子强度、不同pH条件下的粒径变化考察纳米粒的体外稳定性;考察DOX@HGO纳米粒在不同pH条件下的体外释放行为;CCK-8法考察DOX@HGO纳米粒对MDA-MB-231细胞的体外抑瘤效果;并通过荧光显微镜研究MDA-MB-231细胞对DOX溶液、DOX@HGO纳米粒的摄取能力,以及HA预处理对DOX@HGO纳米粒摄取的影响。结果 成功制得两亲性聚合物HGO,聚合物HGO中GMO的取代度为15.8%,CAC为0.023 mg·mL-1。DOX@HGO纳米粒呈规则的球形,平均粒径为(130.800±1.709)nm,平均电位为(-32.600±0.153)mV,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98.65±0.74)%和(33.03±0.17)%,在不同离子强度下、模拟胃肠液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DOX@HGO纳米粒的体外释放表现出pH依赖性。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表明,DOX@HGO纳米粒对MDA-MB-231细胞的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与DOX溶液比较,DOX@HGO纳米粒显著增加肿瘤细胞对于DOX的摄取(P<0.05) ,HA预处理显著减少肿瘤细胞对DOX@HGO的摄取(P<0.05)。结论 所构建的DOX@HGO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并且具有一定的pH敏感性及靶向抗肿瘤细胞的能力,是具有应用潜力的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优选酒黄连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 以小檗碱等4种生物碱含量之和、醇浸膏得率、外观性状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考察黄酒用量、闷润时间、炒制温度、炒制时间对其质量的影响,优选酒黄连的炮制工艺参数。结果 黄连最佳酒炙工艺为黄酒用量12 g(药材与黄酒用量比为1:12),闷润时间75 min,炒制温度100 ℃,炒制时间为7 min。结论 优选的酒黄连炮制工艺合理可行,可制备出质量可控的酒黄连饮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