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调查膀胱肿瘤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并分析其对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 对114例膀胱肿瘤患者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e scale,SSRS)和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ishel uncertainty in illness scale,MUIS)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膀胱肿瘤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以及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得分均显著低于国内常模(t=-3.517,P<0.001;t=-2.544,P=0.011;t=-7.277,P<0.001);低水平、中等水平以及高水平的社会支持膀胱肿瘤患者比较,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不明确性、信息缺乏、复杂性、不可预测性维度得分均具有显著差异(均P<0.001)。结论 膀胱肿瘤患者的社会支持度为中等水平,膀胱肿瘤患者的社会支持度越高,其疾病不确定感水平越低。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提高社会支持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消化道早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应对方式的现状,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 方法 使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ishel uncertainty in illness scale, MUIS-A)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对2017年8月-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初次治疗的48例消化道早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消化道早癌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平均得分为(89.12±10.41)分,89.6%的患者得分处于中等水平;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不明确维度、信息缺乏维度与应对方式问卷中的屈服维度呈正相关(r=0.387,P<0.01;r=0.379,P<0.01; r=0.354,P<0.05)。信息缺乏维度与面对维度呈负相关(r=-0.345,P<0.05)。 结论 消化道早癌患者普遍存在疾病不确定感;消化道早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屈服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临床医护工作者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增强患者对消化道早癌的正确认识,形成积极的应对方式,减少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瘫患儿主要照顾者的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心理弹性的相关性。 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选取300例脑瘫患儿的主要照顾者进行疾病不确定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心理弹性量表的调查。 结果 脑瘫患儿主要照顾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为(71.25±8.38)分,社会支持得分为(28.12±5.56)分,心理弹性得分为(62.98±4.22)分;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信息缺乏维度与社会支持总分及支持利用度维度,与心理弹性总分及乐观性维度均呈负相关(P<0.05)。 结论 脑瘫患儿主要照顾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等水平。医护人员在关注脑瘫患儿治疗和护理时,需评估患儿主要照顾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和心理弹性状况,引导其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降低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于网络的互动式健康教育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11月就诊于消化内科的113例炎症性肠病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57例)和干预组(56例)。对照组采用消化内科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采用基于网络的互动式健康教育,比较2组干预前后的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行为能力。结果 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一般知识、用药知识和并发症知识3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管理、饮食管理、疾病监测、情绪管理、生活管理和资源利用6个维度得分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网络的互动式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肾移植并发肺结核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现状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的Mishel 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 MCMQ)对48例肾移植并发肺结核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肾移植并发肺结核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属于中等水平,平均得分为(85.77±16.19)分,其中不明确性维度得分为(36.85±9.23)分,复杂性维度得分为(15.67±2.94)分,信息缺乏性维度得分为(17.92±4.57)分,不可预测性维度得分为(15.33±2.88)分;回避的应对方式高于全国常模,面对、屈服的应对方式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不明确性维度和复杂性维度得分与面对的应对方式呈负相关,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不明确性维度、复杂性维度、信息缺乏性维度得分与屈服、回避的应对方式成正相关。 结论 护理人员应重视肾移植并发肺结核患者的疾病不确定和患者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引导患者采用有效的应对方式,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协同护理对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照顾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低出生体重早产儿38例为对照组,2020年2月-202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低出生体重早产儿39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协同护理,比较2组照顾者出院准备度、照护应对能力和出院3个月内早产儿的再入院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出院准备度得分、应对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协同护理可以提高照顾者的出院准备度和早产儿照顾应对能力,降低患儿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7.
刘琳  夏梦青 《中国临床护理》2022,14(11):684-686
目的 探讨家庭正向行为支持在肝豆状核变性患儿情绪及行为问题改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3月肝病科收治的85例肝豆状核变性患儿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1月-7月收治的45例设为对照组,将2021年8月-2022年3月收治的40例设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家庭正向行为支持干预。比较2组患儿情绪、行为和家庭复原力。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患儿在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同伴交往、情绪症状3个维度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t=2.309,P=0.023;t=2.363,P=0.020;t=3.120,P=0.002);亲社会行为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t=-3.316,P=0.001)。干预组家庭复原力总分高于对照组(t=11.104,P<0.001)。结论 家庭正向行为支持干预能改善肝豆状核变性患儿情绪及行为问题,提高患儿家庭复原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与健康素养、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慢性肝病问卷、慢性病患者健康素养量表、疾病不确定感成人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量表,于2020年1-5月对280例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生存质量得分为(84.21±18.01)分,健康素养得分(85.52±18.46)分,疾病不确定感得分(85.06±10.84)分;肝硬化患者健康素养、面对与生存质量呈正相关(r=0.77,P<0.01; r=0.77,P<0.01),疾病不确定感、回避、屈服与生存质量呈负相关(r=-0.88,P<0.01; r=-0.83,P<0.01; r=-0.84,P<0.01)。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对生存质量有直接效应,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是健康素养影响生存质量的中介变量。结论 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生存质量和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等水平,健康素养水平较低,护理人员要重视健康素养水平和疾病不确定感及相关因素的影响,引导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进而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早产儿三元整合式教育方案,并探讨其培训效果。方法 组建三元整合教育团队,按照早产儿的发育发展特点构建教育课程,搭建教育平台,包括开办家长学校、开展家长微课堂、视频引导、家长床旁照护操作培训等。采用NICU家长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并比较培训前后家长满意度。结果 培训后早产儿家长的满意度总分为(191.90±0.20)分,培训前满意度总分为(176.00±4.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8,P<0.001);培训前后家长的知识和信息维度、家长参与照护维度、医护人员专业态度维度得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83,P1<0.001;t2=-27.30,P2<0.001;t3=-27.10,P3<0.001)。结论 早产儿三元整合式教育方案能提升家长的照护知识和参与照护能力,提高家长对医护人员专业态度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情绪释放技术对改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预期性悲伤的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情绪释放干预疗法。比较干预前后2组心理痛苦程度和预期性悲伤得分水平。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心理痛苦程度低于对照组(t=-17.930,P<0.001);预期性悲伤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应用情绪释放技术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心理痛苦程度,降低患者预期性悲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决策辅助方案对房颤患者决策冲突水平和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3月在郑州市某三甲医院治疗的80例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指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决策辅助方案进行干预。比较2组决策冲突水平、抗凝治疗依从性及决策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决策冲突得分低于对照组(t=-4.091,P<0.001),治疗依从性得分高于对照组(Z=185.000,P<0.001),决策满意度总分高于对照组(t=8.637,P<0.001)。结论 决策辅助方案降低了患者决策冲突水平,提高了抗凝治疗依从性和决策满意度,可为临床护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产儿出院家庭准备度自评表在早产儿照护者健康教育中应用。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3月入我院新生儿科的116名早产儿照护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n=56名)和对照组(n=60名)。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基于早产儿出院家庭准备度自评表的出院准备服务进行干预,观察比较2组早产儿照护者出院家庭准备度、生长发育达标率、再入院率的情况,延续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照护者出院家庭准备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生长发育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照护者对院外延续性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早产儿家庭准备度自评表的出院准备服务可以提高早产儿出院家庭准备度,提高早产儿生长发育达标率,降低早产儿再入院率,提高早产儿照护者对院外延续性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漫画式健康教育对腹膜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腹膜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腹膜透析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漫画式健康教育,2组均干预1个月。比较2组患者依从性及疾病知识掌握程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饮食依从性、液体限制依从性、用药依从性、透析方案依从性以及自我护理依从性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腹膜透析操作技术、用药知识、饮食与水盐控制、疾病监测以及并发症管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漫画式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腹膜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分阶段视频教育对老年患者预防跌倒护理结局的影响。 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2个院区住院的258例老年患者,分别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9例。观察组住院期间采用分阶段视频教育,对照组住院期间实施常规预防跌倒健康教育。比较2组预防跌倒护理结局评分和患者满意度。 结果 出院时,观察组预防跌倒护理结局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Z=-5.720,P<0.001)。 结论 分阶段视频教育能有效改善老年患者预防跌倒护理结局,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微信小程序合并时间管理器在眼科患儿出院宣教中的应用效果,为眼科护士出院宣教干预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98例眼科患儿监护人作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2月-5月住院的49例患儿的监护人作为对照组,进行眼科常规出院宣教,将2021年6月-9月住院的49例患儿的监护人作为观察组,使用微信小程序合并时间管理器进行出院宣教干预。比较2组患儿监护人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满意度及按时复诊人数。结果 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疾病相关知识问卷得分、满意度得分及按时复诊率均高于对照组(t=-5.223,P=0.001;t=-5.419,P=0.001;χ2=6.874,P=0.009)。结论 使用微信小程序合并时间管理器在眼科病房进行出院宣教,能有效提高患儿监护人出院后疾病相关知识水平、按时就诊率及监护人满意度,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6.
网络支持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探讨网络支持干预方法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行乳腺癌手术且出院的患者11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干预组56例,在常规随访的同时给予12周的网络支持干预;对照组63例,接受乳腺癌术后常规随访,分别在基线调查后第6周和第12周进行疾病不确定感水平的评价。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不明确性维度得分和信息缺乏2个维度得分随时间的变化而降低,干预后干预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不明确性和信息缺乏2个维度得分的降低趋势快于对照组;第12周时干预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不明确性和信息缺乏2个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信息丰富、多学科合作、实时互动的网络支持干预可以降低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全程个案管理模式对乳腺癌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乳腺外科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7-12月入院的4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9年1-6月入院的47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管理,观察组给予全程个案管理,比较2组生存质量、化疗不良反应和非计划再住院率。结果 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生存质量总分及生理状况、情感状况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生存质量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2组患者生存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1年内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非计划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χ2=4.028,P=0.045;χ2=4.271,P=0.039)。结论 全程个案管理能够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早期的生存质量,降低患者化疗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非计划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职业规划团体教学对实习护生带教的效果,以期为护生合理、科学培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6月-12月笔者所在医院的实习护生62例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6月-8月于妇科轮转的护生设为对照组(n=30),2020年9月-12月于妇科轮转的护生设为干预组(n=32),对照组给予常规带教,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职业规划团体教学指导。结果 干预组个人职业规划的自我认识、职业生涯定向、职业认识及自我规划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t=-4.461,P<0.001;t=-3.731,P=0.012;t=-7.683,P<0.001;t=-6.273,P<0.001);主观幸福感量表中的忧郁或愉快的心境、松弛与紧张、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维度及心理资本量表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职业规划团体教学能够促进实习护生职业规划,提高其职业心理资本以及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信息化健康教育模式在肺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1-9月我科收治的232例肺癌手术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6月我科收治的245例肺癌手术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宣教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信息化手段进行健康宣教。比较2组健康宣教知识掌握掌握情况、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肺癌相关知识及疾病自我管理知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t=3.210,P=0.010;t=2.021,P=0.014)。 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t=2.210,P=0.031)、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平均住院日均短于对照组(t=5.209,P<0.001;t=5.512,P<0.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Z=-4.530,P<0.001)。 结论 信息化宣教模式在肺癌手术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宣教效果,促进了患者的术后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模拟演练干预在儿科实习护生应对医院暴力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在儿科实习的68名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教学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模拟演练干预。干预1个月后,采用模拟教学评价量表、实习护生工作场所暴力管理能力量表对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儿科实习护生模拟教学评价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实习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管理能力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模拟演练干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儿科实习护生应对医院暴力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儿科护理教学水平,护生满意度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