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的诊断、治疗方法及病理特点。方法 :对 1990 - 2 0 0 1年收治的 85例早期胃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5例患者平均年龄 5 7岁 ,占同期胃癌手术病例的 10 8%。上消造影检出率为 37 5 % ,胃镜检查加活检的检出率为 91 7%。行胃癌D1根治术 12例 ,D2 根治术 73例。肿瘤病灶大小平均为 1 97cm ,以凹陷型居多 (6 0 % ) ,淋巴结转移者占 7 1%。术后 5及 10年生存率为 93 7%和 87 0 %。结论 :早期胃癌行胃癌根治手术治疗的预后较好 ,对胃癌高危患者积极开展纤维胃镜检查是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胃癌形态学方面,探讨辽宁省庄河地区胃癌高发区胃癌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其年代变化趋势,探讨这种变化与胃癌发病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为胃癌防治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选取1992-2005年在辽宁庄河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切除的胃癌标本共计1003例。标本均经4%甲醛固定,病理常规系统检查。结果:1003例胃癌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8.9岁(17~84岁);不同年代胃癌高发年龄均为60~69岁,其次为50~59岁,男性胃癌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P〈0.001),男女患者之比为3.0:1。1003例胃癌患者中,共检出早期胃癌159例(15.9%),年均构成比为15.3%,中期胃癌195例(19.4%),晚期胃癌649例(64.7%)。各年间早期胃癌大体分型以Ⅲ型为主;进展期胃癌以BorrmannⅢ型为主。在淋巴结转移方面,早期胃癌各年间无淋巴结转移者多于有淋巴结转移者;进展期胃癌各年间有淋巴结转移者多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在组织学分型方面,乳头状管状腺癌、中分化管状腺癌、低分化管状腺癌和印戎细胞癌呈逐年下降趋势;黏液腺癌、未分化癌呈逐年升高趋势;若以Lauren分类为标准,在各年代间均以弥漫型胃癌占优势,并呈逐年上升趋势,肠型胃癌呈下降趋势,二者比值呈下降趋势。结论:随着年代的变迁,庄河地区胃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青年患者黏膜内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风险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 tion,ESD)适应证。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09年3月至2016年12月在安徽省立医院行胃癌根治术、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325例早期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黏膜内癌。根据年龄(≤40岁和>40岁)分为青年组和中老年组,总结青年组临床病理特征和ESD治疗安全性。  结果  在所有黏膜内早期胃癌患者中,青年组患者30例(9.2%)。与中老年组相比,青年组黏膜内癌多发生于女性,病理类型以未分化型和混合型为主,更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符合ESD适应证的分化型黏膜内癌的患者中,青年组淋巴结转移率为0;符合ESD相对适应证的未分化型黏膜内癌的患者中,青年组淋巴结转移率高达25.0%。  结论  青年患者黏膜内早期胃癌病理分化程度差,侵袭性更强,分化型黏膜内癌可考虑ESD治疗。   相似文献   

4.
早期胃癌85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诊断、治疗方法及病理特点。方法:对1990-2001年收治的85例早期胃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5例患者平均年龄57岁,占同期胃癌手术病例的10.8%。上消造影检出率为37.5%,胃镜检查加活检的检出率为91.7%。行胃癌D1根治术12例,D2根治术73例。肿瘤病灶大小平均为1.97cm,以凹陷型居多(60%),淋巴结转移者占7.1%。术后5及10年生存率为93.7%和87.0%。结论:早期胃癌行胃癌根治手术治疗的预后较好,对胃癌高危患者积极开展纤维胃镜检查是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摘 要:[目的] 研究未分化型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血清肿瘤标志物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接受胃癌根治术并经术后病理诊断为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患者80例,分析内镜特征、临床病理特征、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80例患者中,18例有淋巴结转移。有淋巴结转移组患者黏膜下癌比例、有脉管浸润比例、血清G-17含量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患者,血清PG-Ⅱ/PG-Ⅰ比值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黏膜下癌(OR=1.944,95%CI:1.452~2.853)、脉管浸润(OR=1.775,95%CI:1.378~2.512)、术前血清G-17升高(OR=1.661,95%CI:1.277~2.451)及PG-Ⅱ/PG-Ⅰ比值降低(OR=2.039,95%CI:1.503~2.849)是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黏膜下癌、脉管浸润、术前血清G-17升高及PG-Ⅱ/PG-Ⅰ比值降低可能增加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陕西省胃癌高发区延安市胃镜检出胃癌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与变化。[方法]对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胃镜室2001年11月-2003年10月与2008年11月-2010年10月近10年的初诊胃癌检出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近十年来,内镜胃癌检出率从4.91%降至3.14%(χ2=52.47,P〈0.001)。男女发病年龄前后没有明显的变化,男女性别比(2.91-3.37)∶1,仍提示胃癌发病男性患者居多。从地域角度分析,整个延安地区胃癌的检出率均处在较高水平,高检出率地区有延安市区、安塞县、延长县与子长县等,而相对低检出率地区有甘泉县与洛川县等。农民是胃癌发病的主要人群,占胃癌人数71%~74%,前后无明显变化。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为0.071%,占检出胃癌的1.90%。胃癌患者中Hp阳性率为16.97%。后期胃癌患者Hp检出阳性率高于前期(χ2=21.64,P〈0.001),同时上部胃癌与中下部胃癌的Hp阳性率比较无差异性(χ2=0.341,P=0.559)。[结论]尽管随着人群防控意识的提高,胃癌的检出率已有所下降,但陕北仍是胃癌的高发区,农村人口仍为发病主要来源。加强地域差异研究可能有助于胃癌病因学的发现,同时需从多方面着手来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25年来经胃镜检出胃癌的变化趋势-1178例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根据我院经内镜检出并经病理确诊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临床流行病学特点进行探讨.方法选择1975年1月至1999年12月来我院进行胃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对其主要的临床症状、内镜下表现及病理组织学特点进行调查.病理学Warthin-starry染色阳性为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标准.结果25年来胃镜胃癌的总检出率为1.95%(1178/61475),其中早期胃癌48例,占4.1%.466例进行了HP的检测,阳性147例,阳性率31.5%.25年来每年胃癌的检出率无明显下降趋势.25年来每年胃贲门癌的构成虽有一些波动,但无上升趋势.青年组(≤35岁)胃癌女性占58.9%,胃窦部癌占73.3%,胃贲门癌占7%.老年组(≥60岁)胃癌女性占19.5%,胃窦部癌占44.5%,胃贲门部癌占42.5%.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我国常规胃镜检查的早期胃癌的诊断率很低,25年来胃癌的检出率、胃贲门癌的发生率无明显下降和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82年4月至1987年2月,对2400例胃病患者进行了胃镜检查,经病理检查和手术确诊为胃癌者120例,检出率为5%,其中贲门癌20例,占胃癌16%;早期胃癌4例,占胃癌3.3%,本文重点对贲门癌和早期胃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王丹  张丽莉 《癌症进展》2019,17(8):945-947,961
目的研究胃癌在胃镜下的形态及胃镜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分析胃镜漏诊早期胃癌的影响因素。方法将首发确诊胃癌的561例患者和漏诊的39例患者(共600例),分别作为确诊组和漏诊组,确诊组中早期胃癌52例,作为早期胃癌组。比较确诊组和漏诊组患者首次胃镜检查时的镜下形态,早期胃癌患者胃镜检查漏诊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确诊组胃癌患者镜下形态以溃疡、黏膜萎缩、出血和胃潴留为主,其中直径≥2 cm的溃疡、出血及胃潴留率高于漏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漏诊组患者镜下形态以充血水肿、点状糜烂、片状糜烂及溃疡直径<2 cm的溃疡为主,其中充血水肿、点状糜烂和片状糜烂率明显高于确诊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需要倒镜观察、无报警症状和病理分型为Ⅱb型是胃镜检查漏诊早期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胃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较高,但对于年龄<60岁、需倒镜观察、无报警症状和病理分型为Ⅱb型病灶应仔细观察,尽可能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方法对74例术后早期胃癌患者的资料,对各临床病理指标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分析,以确定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早期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14.9%(11/74)。单因素分析显示黏膜下癌的淋巴结转移率(27.6%)明显高于黏膜内癌(6.7%)(P=0.020);未分化型癌的淋巴结转移率(27.6%)明显高于分化型(6.8%)(P=0.042);肿瘤最大径≤2 cm、〉2-4 cm、〉4 cm 3组间淋巴结转移率有统计学意义(χ2=6.549,P=0.038)。采用Log istic回归进行的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OR=2.688,P=0.047)和浸润深度(OR=4.508,P=0.044)是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最大径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这可为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甘肃省胃癌高发区近33年经内镜检出胃癌的流行病学特点,为该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选择甘肃省河西地区36所医院33年间胃镜检出并经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病历资料。对其主要的内镜下改变、临床及组织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年来甘肃省河西地区胃癌总检出率为5.57%,胃癌高发于50~69岁,男性多见,好发于贲门、胃体及胃窦部,且以低分化腺癌为主,武威地区检出率最高(6.39%)。结论甘肃省河西地区33年中胃癌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较低,在当地开展胃癌早期防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胃镜在门诊及普查检出胃癌及早期胃癌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小规模人群胃镜普查2532人,检查出胃癌86例.胃癌辁出率3.27%.早期胃癌2例,占胃癌数的2.33%:门诊组(1980年~1991年)胃镜检查l9854人,检出胃癌3445例,胃癌检出率17.35%,早期胃癌47例.占门诊胃癌检出数的1.36%。普查组早期胃癌辁出卓明显高于门诊组。耗资低人力省,适于各基层医院组织普查。本组胃癌病理组织学类型(门诊组及普查组)分别为75%及86%属“阳型”胃癌.弥漫型胃癌约占10%.提示对流行病病理学研宄及胃癌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多原发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对1983至2005年经手术证实的22例多原发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随访20例。结果多原发早期胃癌有症状者72.7%,症状无特异性,上消化道X线气钡双重造影检查阳性率75.0%,大便潜血阳性率6.3%,血清CEA阳性率0;22例总共55个病灶,胃镜漏诊6个病灶,漏诊率10.9%(6/55),Ⅱ型5个(Ⅱa+Ⅱc型1个,Ⅱa型1个,Ⅱb型3个),≤1 cm癌4个;主副癌灶间距离≥2 cm的6例6灶,占副癌灶数的18.2%(6/33),胃镜检查漏诊其中4个副癌灶,占66.7%(4/6);72.7%(16/22)的患者、76.4%(42/55)的癌灶为黏膜癌;多原发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5%,术后5年复发率5.1%,5年生存率94.9%;术后非胃异时癌发生率20.0%,中位间隔时间7.5年。结论多原发早期胃癌病灶多距离较近,易通过手术被切除,术后要警惕非胃异时癌,胃镜易漏诊距离较远的平坦型小胃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阴性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预后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83年1 月~2003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邢台人民医院肿瘤外科收治132 例淋巴结转移阴性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淋巴结转移阴性与淋巴结转移阳性早期胃癌在肿瘤直径和浸润深度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两者在性别、年龄、家族史、肿瘤数目、肿瘤部位、大体类型和组织学类型分组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 本组获随访126 例,6 例失访,随访率为95.5% 。3 年生存率为91.3%(115/126),5 年生存率为84.9%(107/126)。 单因素分析经Kaplan-Merier 分析筛选出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阴性早期胃癌预后关系密切(P=0.001)。 结果表明浸润深度是淋巴结阴性早期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黏膜内癌患者的生存率与黏膜下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浸润深度是淋巴结转移阴性早期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术前或术中正确评估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状态是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胃镜下胃癌的病理、部位、形态的分布及其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总结临床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年期间行胃镜检查患者的胃癌检查结果。结果我院共行胃镜检查40 749人次,其中经胃黏膜活检病理确诊胃癌1 380例,胃癌检出率3.39%;其中早期癌75例,检出率5.43%。年龄17-90岁,平均年龄59.86岁。男女比例2.83∶1。青年胃癌147例(10.65%),老年胃癌777例(56.30%)。胃镜下胃癌形态以Ⅱ型666例(48.26%)和Ⅰ型550例(39.86%)为主,部位以贲门胃底619例(44.86%)为主,病理类型以腺癌1 078例(78.12%)为主。胃癌病理、部位、形态分布与年龄、性别有关。青年胃癌病理以低分化癌128例(87.07%)为主,部位以胃体胃角69例(46.94%)和胃窦41例(27.89%)为主,全胃浸润16例(10.88%);老年胃癌低分化癌478例(61.51%),部位以贲门胃底445例(57.27%)为主。印戒细胞癌女性83例(22.93%),比例明显高于男141例(13.85%);中分化腺癌女性为54例(14.92%),比例明显低于男性247例(24.26%);贲门胃底癌男性为505例(49.61%),比例明显高于女性114例(31.49%);胃窦癌、胃体胃角癌女性217例(59.94%),比例明显高于男性479例(47.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多发于中老年人,以腺癌为主,好发于贲门胃底部。青年胃癌女性多发,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高,易浸润,预后差,应重视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从而对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患者行内镜下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附属邢台市人民医院肿瘤外科1996年1 月至2008年12月90例未分化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照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多因素分析,肿瘤大小> 2 cm,淋巴管癌栓和黏膜下癌对淋巴结转移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无危险因素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0;3 个危险因素均有者,淋巴结转移率高达57.1% 。结论:肿瘤大小> 2 cm,存在淋巴管癌栓和黏膜下癌是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无危险因素的患者,行内镜下切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患者发生脉管浸润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27例早期胃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62)和观察组(n=65),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胃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ES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早期胃癌患者的脉管浸润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早期胃癌患者发生脉管浸润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98.4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8.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08%,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127例早期胃癌患者中,脉管浸润32例,无脉管浸润9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均可能与早期胃癌患者发生脉管浸润无关(P﹥0.05);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大体分型均可能与早期胃癌患者发生脉管浸润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为低分化、肿瘤浸润深度为黏膜下层、肿瘤大体分型为溃...  相似文献   

18.
67例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7例早期胃癌根治术标本的肿瘤直径、浸润深度、肉眼分型、组织学分型、淋巴结数目、淋巴结转移等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及预后分析.结果:早期胃癌发病高峰为40-59岁,以男性多见.大体分型以凹陷型、浅表型为主,组织学分型以管状腺癌为主,12例伴胃周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为95%,粘膜内癌不伴有胃周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为100%.结论: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降低胃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7例早期胃癌根治术标本的肿瘤直径、浸润深度、肉眼分型、组织学分型、淋巴结数目、淋巴结转移等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及预后分析.结果:早期胃癌发病高峰为40-59岁,以男性多见.大体分型以凹陷型、浅表型为主,组织学分型以管状腺癌为主,12例伴胃周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为95%,粘膜内癌不伴有胃周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为100%.结论: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降低胃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1983年4月至1987年2月,对2400例胃病患者进行了胃镜检查,经病理检查和手术确诊为胃癌者120例,检出率为5%。其中贲门癌20例,占胃癌16%;早期胃癌4例,占胃癌3.3%。本文重点对贲门癌和早期胃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