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前列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代谢物的变化,找寻其与前列腺癌患者治疗的关系,从而为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和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方法:超高效液相色谱单级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仪分别对临床四组受试者血清标本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前列腺癌未治疗组标志物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列腺癌治疗好组标志物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列腺癌治疗差组标志物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治疗组间标志物分布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研究发现共同参与了胆固醇代谢的三个有意义的代谢产物(脱氧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和二十二碳五烯酸),它们可能在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转变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为基础的代谢组学技术分析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代谢物的变化,筛选出可用于ESRD早期临床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探讨ESRD血液透析患者代谢紊乱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GC/MS检测63例ESRD患者(病例组)和... 相似文献
3.
代谢组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系统生物学分支,旨在揭示生物体受外界刺激后,体液、细胞及组织等生物样品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规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检测灵敏度,并且配有标准谱图库,可以方便地鉴别代谢组分,因而在代谢组学中应用广泛.本文介绍了GC-MS代谢组学研究的关键技术,包括衍生化技术、代谢物鉴定及数据分析;同时,介绍了GC-MS用于检测小分子代谢物如氨基酸、脂肪酸、有机酸及糖类等的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代谢组学的方法观察乳腺癌患者的血清代谢产物变化规律,并将其用于发现诊断乳腺癌病情进展及治疗的生物标志物。 方法:收集正常人和乳腺癌病人的血清标本,分为正常人组49例,乳腺癌组31例。经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检测,将所得数据输入SIMCA-14.0软件,对其进行多变量统计分析。如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模式识别分析各代谢物的变化。 结果:乳腺癌和正常组血清产物水平呈现不同的分布。 结论:代谢组学方法可展示乳腺癌血清中代谢产物的变化特点,为进一步发现乳腺癌发病的生物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6.
急性肝损伤是一种常见临床肝疾病,药理研究中常见的模型有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模型、对乙酰氨基酚急性肝损伤模型等.代谢组学由于高通量、整体性的特点,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种临床、药理研究中.本文综述了代谢组学在急性肝损伤的研究应用,为急性肝损伤的机制研究和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发现阿司匹林抵抗(AR)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探讨AR可能机理。方法:以金黄地鼠的AR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考察血清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及置换检验分析等,确定AR血清中潜在生物标志物。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R组金黄地鼠血清中有脱氧胆酸、硬脂酸、松香酸、谷氨酰胺、肌酸等11个特异性代谢分子。结论:脱氧胆酸、硬脂酸等11个成分可作为AR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提示AR致病机理可能与脂肪酸生物合成、二次胆汁酸生物合成、氨基酸代谢有关,这为进一步研究药物改善AR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血浆代谢物,构建与PNS相关的代谢途径网络,发现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以辅助临床诊断。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22例PNS患儿及22例健康儿童血浆代谢物,利用预处理软件XCMS进行数据预处理,主成分分析(PCA)与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对两组差异性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结果:构建了PCA与PLS-LDA模型,PCA模型中变量的可解释率和可预测率为43.6% 和12.9%,PLS鄄LDA 模型中变量的可解释率和可预测率分别为79.8%和59.2%,共筛选出15种差异性代谢物,主要有胆固醇、柠檬酸、亚油酸及氨基酸等,其中乳酸盐、亚油酸、软脂酸、丙酮酸、胆固醇含量升高,其余10种代谢物含量降低。结论:筛选出的15种差异性代谢物变化导致糖酵解、糖异生、脂类代谢和蛋白质代谢减弱,三羧酸循环紊乱。该研究为进一步明确PNS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并有助于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文以毛细管电泳(CE)技术对肿瘤患者血清代谢组学规律的研究.方法 非涂层石英毛细管柱(57cm×75μm);分离电压30kv,毛细管柱温20℃,检测波长为200nm,毛细管电泳背景电解质:40mmol/L硼砂+5mmol/LMSDS,pH10.0;进样量为5s×0.5psi;图谱中数据用32Karat软件导出,导出数据经SIMCA-P 12.0的PLS-DA法进行模式识别分析.结果 血清中各代谢组分被完全分离,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0.18%~4.25%和1.14%~4.65%;健康组血清和肿瘤组血清全组分分析能较好聚类区分;提取出11个高贡献率的代谢物并能对健康组和肿瘤组聚类区分;采用该方法获得的代谢物变化与同时检测出CA125值的变化相对一致.结论 代谢组学的CE法检测和研究可能成为肿瘤早期诊断潜在标志物研究的又一种方法,所体现的关联代谢组分可为进一步肿瘤的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运用代谢组学方法阐明经典激活型(M1型)、选择活化型(M2型)和静息态小胶质细胞的代谢差异。方法 将体外培养小鼠小胶质细胞系(BV2)细胞,分为M1组、M2组和静息态组,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特异性mRNA的表达差异以确定细胞极化状态,采用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阐明代谢变化。结果 发现M1型与静息态细胞的差异代谢物15个,M2型与静息态细胞的差异代谢物15个。结论 通过代谢组学方法可以找到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差异代谢物,并解释其可能的极化机制,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血清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寻找与ALL相关的潜在代谢生物标志物,以探索ALL患者血清代谢组学一般规律。方法:运用代谢组学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MS)对ALL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清样本进行代谢组学检测,原始数据经过Compound Discoverer 2.0软件处理,进一步应用SIMCA-P+软件对代谢组学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寻找与ALL相关的差异代谢物。结果:多变量统计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LL患者存在异常的糖类、脂肪酸和氨基酸代谢,并初步鉴定出8种差异代谢产物,分别为癸酰肉碱、花生四烯酸、鞘氨醇-1-磷酸盐、乳酸、哌啶酸、柠檬酸、肌酸和棕榈酰肉碱。结论:ALL患者与对照组血清的代谢谱存在明显的差异,鉴定出的差异代谢物对ALL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可为研究ALL及临床用药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神经精神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一般与氧化应激、神经递质和脂肪酸代谢紊乱及线粒体功能异常有关。代谢组学技术则能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病理生理状态下体内小分子代谢产物,全面监测多条与疾病相关的代谢通路,进而寻找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揭示其病理过程。本文主要对代谢组学技术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帕金森等神经精神性疾病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14.
Sebastiano Collino Fran?ois‐Pierre J. Martin Serge Rezzi 《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2013,75(3):619-629
Metabolomics is recognized as a powerful top‐down system biological approach to understand genetic‐environment‐health paradigms paving new avenues to identify clinically relevant biomarkers. It is nowadays commonly used in clinical applications shedding new light on physiological regulatory processes of complex mammalian systems with regard to disease aetiology, diagnostic stratification and, potentially, mechanism of action of therapeutic solutions. A key feature of metabolomics lies in its ability to underpin the complex metabolic interactions of the host with its commensal microbial partners providing a new way to define individual and population phenotypes. This review aims at describing recent applications of metabolomics in clinical fields with insight into diseases, diagnostics/monitoring and improvement of homeostatic metabolic regulation. 相似文献
15.
16.
代谢组学是定性及定量描述内源性代谢物变化的科学,正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和预后过程中。血液和尿液是代谢组学研究中常用的生物样本,但因其代谢物繁多、成分复杂,亟须使用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分离分析技术。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LC-MS)技术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非常适用于代谢组学等方面的研究。生物样本的采集、处理过程是实验中最关键的一步,直接决定着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生物样本预处理过程的标准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常用的生物流体—血液和尿液的收集、处理及储存方法,以期为有关代谢组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中药复方作为中医临床用药最广泛的形式,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的科学阐释成为全面揭示中医药实用价值进而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关键。代谢组学技术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旨在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生物体系在受到刺激或干扰后,内源性代谢物组的变化或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代谢物组分析为基础,借助高通量检测和多元化数据处理手段,整合多维生物信息系统,阐明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综述了最新代谢组学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在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并对代谢组学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应用代谢组学技术筛选与乳腺癌转移相关的代谢标志物。方法 收集100例乳腺癌患者和50例
健康志愿者的血清标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轨道离子阱质谱联用(HPLC-LTQ Orbitrap XL MS)代谢组学研究平台分
析乳腺癌未转移患者、乳腺癌转移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标本的代谢轮廓,并通过模式识别方法结合非参数检验对数
据进行分析。结果 由乳腺癌未转移组、乳腺癌转移组和健康对照组的代谢轮廓构建的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OPLS-DA)模型具有很好的判别能力(R2=95.2%,Q2=86.7%),可以鉴别出用于区分乳腺癌转移与否的8个代谢标志
物,包括溶血磷脂酸[18∶1(9Z)/0∶0]、溶血磷脂酰胆碱(18∶0)、溶血磷脂酰胆碱[20∶3(5Z,8Z,11Z)]、胆碱、磷酸二羟
丙酮(18∶0e)、2R,3S-番石榴酸、芥酸、L-氢化乳清酸。结论 利用代谢组学方法获得的血清代谢轮廓可以用来构建
区分模型和寻找乳腺癌转移相关的代谢标志物,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治、预后评估和药物治疗靶点的选择提供支持和
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