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静息态下CT冠状动脉造影联合首过心肌灌注成像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临床可疑或确诊冠心病的患者,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及首过心肌灌注一站式成像.以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资料为标准,计算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选择舒张末期作为评价时相,观察首过心肌灌注缺损,分析结合静息态下首过心肌灌注联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心肌灌注成像、CTCA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SCA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行ATP负荷MR首过心肌灌注、延迟增强成像、CTCA检查,并与DSA进行对比研究,计算敏感度、特异度和一致性检验kappa值。结果冠脉狭窄50%~70%23支,首过灌注减低18支(78.26%),延迟扫描心肌无强化。冠脉狭窄70%~90%17支,首过灌注减低15支(88.24%),延迟扫描心肌强化有8个区域。冠脉狭窄90%5支,首过灌注减低5支(100%),延迟扫描均见心肌强化。13个心肌延迟强化区内,心肌透壁增强6例(46.15%),非透壁增强7例(53.85%)。以冠脉造影为参考标准,MR首过心肌灌注成像、CTCA检测狭窄50%以上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44%、91.11%和90.48%、97.09%。MRMPI、CTCA与SCA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76和0.88。结论MRMPI、CTCA与SCA检查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具有高度的敏感度、特异度,MRMPI能有效检测心肌血流,CTCA能准确判断冠脉狭窄度,可为临床诊断及恰当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息状态下CT冠状动脉造影(CTCA)结合CT首过心肌灌注成像(CT first-pass MPI)全面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可
行性与准确性。方法55 例怀疑或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两周内完成CTCA与CAG检查。应用CTCA的原始数据进行CT
first-pass MPI分析,以CAG结果为参照,评价CT first-pass MPI及CTCA结合CT first-pass MPI检测阻塞性冠脉病变的准确
性。结果以CAG结果作为参照,CT first-pass MPI检测阻塞性冠脉病变的敏感性为84.6%,特异性为68.8%,阳性预测值为
86.8%,阴性预测值为64.7%,准确性为80.0%;CTCA结合CT first-pass MPI诊断阻塞性冠脉病变的敏感性为92.3%,特异性为
93.8%,阳性预测值为97.3%,阴性预测值为83.3%,准确性为92.7%。结论静息状态下CTCA结合CT first-pass MPI方法可以
同时提供冠脉解剖学及功能学方面的信息,临床可行,且可准确的诊断阻塞性冠脉疾病。
  相似文献   

4.
5.
赵艳萍  刘文亚 《新疆医学》2004,34(2):117-120
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活动以及各种病理性活动均与人体内血流变化密切相关,因此获取人类活体组织血流灌注状态的研究一直是医学影像学的热点。传统的测定活体组织的灌注的方法: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单光子发射体层摄影、Xe-CT、超声,及近来发展的MR灌注成像等,由于空间分辨率低、操作复杂、检查时间长、设备要求高、费用昂贵等原因,应用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6.
正最早关于CT心肌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的探索始于70年代,但只有在最近由于CT技术的发展,特别多排CT出现,CT在空间、时间分辨率和z轴覆盖范围上得到大幅提高才使MPI临床应用成为可能,近期已有不少MPI临床研究发表,本文综述这方面的进展。1静态CT灌注显像静态CT-MPI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原理相似~([1]),在造影剂达峰值时分别在休息和负荷状态下扫描,通过在首过阶段随血流而来的造影剂在心肌分布特点判断血流灌注情况。系列研究已经证明静态CT-MPI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参数在肺孤立性良恶性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回顾性连续纳入孤立性肺结节58例,于手术或治疗前行双期双能CT扫描,58例肺结节均有病理结果。基于双能CT碘图和有效原子序数图,对病灶及周围肺组织进行碘浓度(IC)及有效原子序数(E-ff Z)的定量测量,IC采用标准化碘浓度(NIC)。将以上定量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秩和检验,在肺良恶性两组之间进行组间比较。受试者曲线特征(ROC)评价诊断实验准确性。结果 58例肺结节中,43例恶性结节,15例良性结节。对于结节内部,动脉期NIC在两组之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恶性组高于良性组,静脉期NIC与平扫E-ff Z在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对于良恶性结节邻近肺组织灌注的影响,动、静脉期病灶侧IC、E-ff Z及对应差值在两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病灶周围肺组织灌注动脉期两侧差值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 光谱CT参数在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能谱CT灌注成像在早期脑梗死病情程度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选择拟诊脑梗死60例患者为脑梗死组,行CT平扫和CT灌注成像检测,另选同期50例健康个体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对称部位CT值差值(△Hu)。将脑梗死组分为Ⅰ期和Ⅱ期,比较不同分期患者能谱CT灌注成像参数、NIHSS得分、BI指数差异。分析能谱CT灌注成像参数与神经功能指标相关性。 结果脑梗死组CT平扫△Hu高于1.50 Hu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能谱CT灌注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CT平扫;脑梗死组病灶中心、病灶周边、对侧区的相对达峰时间(rTTP)依次降低,相对脑血流量(rCBF)及相对脑血容量(rCBV)依次升高(P<0.05)。脑梗死Ⅱ期组rTTP、NIHSS评分高于Ⅰ期组,rCBF、rCBV、BI指数低于Ⅰ期组(P<0.05)。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与rTTP呈正相关,与rCBF呈负相关,与rCBV呈负相关;BI指数与rTTP呈负相关(P<0.05)。 结论能谱CT灌注成像对早期脑梗死病情程度具有较好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研究双源 CT 冠脉成像( DSCTCA)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MPI)对冠心病( CAD)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115例临床确诊或可疑冠心病患者一周内分别行DSCTCA和MPI检查,并在一个月内完成冠脉造影( CAG). 以CAG结果为金标准,比较DSCTCA、MPI及两者联合运用诊断CAD、检出病变血管的效能. 结果:115例患者中,CAG有一支及一支以上冠脉管腔狭窄≥50%的患者68例,其中单支病变17例,双支病变35例,三支病变16例;共计204支,管腔狭窄率≥50%的冠脉累计135支. DSCTCA、MPI及二者联合运用诊断CAD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2.4%(56/68)、80.9%(38/47)、81.7%(94/115);76.5%(52/68)、78.7%(37/47)、77.4%(89/115)和92.6%(63/68)、76.6%(36/47)、54.8%(63/115);DSCTCA、MPI和两者联合使用检出病变血管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是77.8%(105/135)、90.5%(190/210)、85.5%(295/345);73.3%(99/135)89.0%(187/210)、82.9%(286/345)和85.2%(115/135)、82.9%(174/210)、33.3%(115/345). 结论:DSCT-CA和MPI均是临床诊断CAD的重要无创影像学检查方法,两者结合既能灵敏诊断心肌缺血,又能较好反映冠脉血管病变,为冠心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肌灌注成像联合增强CT评估心肌缺血患者发生再灌注损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心肌缺血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情况将80例患者资料分为损伤组(28例)与未损伤组(52例),所有患者均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接受心肌灌注成像联合增强CT检查。对比两组心肌灌注成像及增强CT指标,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心肌灌注成像、增强CT单独及联合评估心肌缺血患者再灌注损伤的价值。结果 损伤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均高于未损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对比,损伤组小于未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组心肌血流量、心肌血容量均小于未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达峰时间对比,损伤组长于未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心肌灌注成像指标、增强CT指标评估心肌缺血患者再灌注损伤的曲线下面积均>0.7,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联合预测价值更高。结论 心肌灌注成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能谱CT合成的单能级图像对下腔静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39例临床怀疑有腹部疾病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单源双探测器能谱CT进行腹部CT检查。以3 ml/s的速度注射60 ml碘帕醇对比剂(320 mg/ml),3 min后进行延迟期扫描。原始图像被重建成常规混合能量图像和基于能谱的图像(SBI),获得40、50、60、70 keV的单能级图像。分别测量常规混合能量图像及40、50、60、70 keV单能级图像下腔静脉的CT值、噪声、信噪比(SNR)和相对于腰大肌的对比噪声比(CNR)。单能级40~70 keV图像与常规混合能量(120 kVp)图像进行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5组间CT值、噪声、SNR和CNR,选择显示下腔静脉的最佳单能级图像。结果 5组间下腔静脉CT值、噪声、SNR和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0和50 keV单能量组的SNR和CNR均明显高于其他组(P均<0.05),40 keV单能量组的SNR明显高于50 keV组(P=0.002),40和50 keV单能量组的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0)。结论 ...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MR 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 PWI-MRI)与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 CTP)评估烟雾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结果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4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或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ime of flight-MR angiography, TOF-MRA)证实、并行脑血管重建术的烟雾病患者,回顾性分析术前一周内PWI-MRI及CTP的灌注参数图像〔灌注参数包括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和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mit time,MTT)〕,分别得到拟手术侧灌注缺损区与同侧小脑对照区的相对灌注参数(rCBF、rCBV、rMTT、rTTP)。另选取无灌注缺损并排除脑血管疾病的1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烟雾病组和对照组的灌注结果进行比较,并对各组的参数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烟雾病组患者的PWI-MRI、CTP各参数图上均有不同程度的灌注缺损区,烟雾病组rCBF、rCBV下降,rMTT、rTTP延长(P<0.01)。在烟雾病组患者中,PWI-MRI与CTP所得同种灌注参数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相关分析显示同种灌注参数之间均具有较强相关性(r值:rCBF为0.791,rCBV为0.832,rMTT为0.748,rTTP为0.812)。 结论 PWI-MRI与CTP均能得到定量的灌注参数,对烟雾病患者灌注缺损的部位与程度作出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住院疑诊冠心病患者53例,静息心肌灌注显像24h后行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记录患者注射腺苷过程中的心率、血压及临床症状。所有患者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分析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等指标。结果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8.9%,特异性70.6%,阳性预澍值86.5%,阴性预测值75.0%,准确性83.0%。诊断单支、二支和三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分别为78.6%、90%和100%。整个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的重要补充,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源CT心肌负荷灌注检查中相关的护理因素。方法对19例临床怀疑心肌缺血或心肌梗塞的患者行双源CT心肌负荷灌注检查的患者在检查前、检查过程中及检查后采用有效的护理流程进行严格的护理。结果 19例患者中的图像均能满足影像学评价,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严格和有效的护理流程是双源CT心肌负荷灌注检查成功和提高图像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DCG)联合CT首过灌注成像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3月我院心血管内科诊治102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均进行DCG、CT、核素心肌灌注成像(MPI)检查,以MPI作为参考标准,观察DCG、CT首过灌注成像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结果DCG诊断心肌缺血敏感性70.5%,特异性81.1%,阳性预测值79.6%,阴性预测值62.5%,准确性71.6%,DCG与MPI结果Kappa=0.413(P<0.05);C T首过灌注成像诊断敏感性90.2%,特异性83.8%,阳性预测值84.7%,阴性预测值83.8%,准确性84.3%,C T首过灌注成像与M P I结果Kappa=0.693(P<0.05)。结论CT首过灌注成像在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优于DCG,因此两者联合有利于优势互补,较好检测出心肌灌注缺损,进而评估心肌缺血情况。  相似文献   

16.
17.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在逐年上升,其根本原因是冠状动脉狭窄引起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梗死,因此,缺血心肌的及时检出及再灌注治疗对于冠心病非常重要。心肌灌注成像对于评价冠状动脉狭窄所引起的心肌缺血以及治疗后疗效的评估具有重大意义。该文就国内外文献对心肌灌注成像在冠心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8例病毒性心肌炎进行门控^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显像。结果 门控^99mTc-MIBI心肌显像异常者28例.占心肌炎患者的74%(28/38)。其中放射性分布Ⅱ度(明显放射性分布稀疏区)24例,占86%;Ⅲ度放射性分布缺损区4例.占14%。病灶呈Ⅰ型单灶性损害3例.占11%;Ⅱ型多灶性损害21例,占75%;Ⅲ型大面积损害4例.占16%。结论 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能较直观地表现病变心肌的部位、形态、范围和程度,为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提供较为敏感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32例心肌梗塞患者进行门电路心血池显像及心肌灌注显像,发现前壁心梗其左室EF(35±12)低于无前壁心梗(54±8),而下壁心梗其右室EF(41±10)低于无无下壁心梗(50±12),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室心梗区容积与容积百分率与左室EF有明显负相关关系(r=-0.8242和-0.6238,P<0.05),提示前壁心梗对左室功能影响较大,而下壁心梗多伴有右室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