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药抗真菌作用研究历史悠久,从天然中药中寻找筛选抗真菌新药或研发针对耐药白念珠菌的药物,是近年研究的热点.本文对中药活性成分、中药单体和中药复方对白念珠菌的干预作用实验研究进展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甲紫等5种抗真菌药物对白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分析白念珠菌药物敏感性与其基因型的关系。 方法 根据M27-A2方案检测甲紫、两性霉素B、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对67株白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提取白念珠菌基因组DNA,应用PCR扩增白念珠菌25S核糖体 rDNA基因内含子区,根据PCR扩增片段将白念珠菌分为A(36株)、B(23株)、C(8株)基因型,分析白念珠菌不同基因型与药物敏感性的关系。结果 药敏实验结果显示,67株白念珠菌中,8.96%对氟康唑、2.98%对伊曲康唑、1.49%对酮康唑耐药,两性霉素B无耐药菌株。甲紫的最低抑菌浓度在0.125 ~ 4 mg/L。统计学分析显示,白念珠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与其基因型无明显相关关系,P值均 > 0.05。结论 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耐药菌株的增多在临床用药选择上应引起注意,甲紫的抗真菌作用值得重视。白念珠菌基因型与抗真菌药物耐药的发生可能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生殖器白念珠菌的体外药敏试验与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生殖器白念珠菌感染逐渐增多,随着多种抗真菌药物的使用,耐药菌株亦随之出现.我们选择生殖器念珠菌病的主要致病菌白念珠菌,做了伊曲康唑等4种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测定,同时观察了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2种抗真菌药物的临床疗效,以进一步了解白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及药敏试验结果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用流式细胞术研究中药对白念珠菌的抗菌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中药有效成分小檗碱、黄芩甙、丁香酚和姜黄素对白念珠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将白念珠菌培养在含不同药物浓度的YEPD培养基中,培养48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生长周期、DNA荧光强度和细胞体积大小。结果 4种抗真菌中药有效成分对白念珠菌细胞生长周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其处于S-G2-M期的细胞比率越低,亦即细胞分裂受抑制越明显。在含药物培养基中生长的真菌细胞的荧光强度减弱,反映了细胞DNA片段的丢失,并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荧光强度减弱越明显,反映细胞体积大小、折光度和颗粒度的散点图向下和向左移动,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这种图形变化越明显。结论 中药单体通过抑制细胞分裂发挥抗真菌作用,流式细胞仪可用于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测定。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念珠菌病的保护性免疫是由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共同参与并交织有天然免疫的一种复杂反应,宿主血流中白念珠菌抗原成分及多种细胞因子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免疫治疗已成为抗真菌药物治疗系统性念珠菌病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念珠菌病的保护性免疫是由体液免疫,细胞共同参与并交织有天然免疫的一种复杂反应,突主血流中白念珠菌抗原成分及多种细菌因子有免疫调节作用,免疫治疗已成为抗真菌药物治疗系统性念珠菌病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7.
白念珠菌存在孢子相和菌丝相两种形态,此二形态是转变为白念珠菌毒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白念珠菌细胞壁不仅与真菌双相型和宿主相互作用有关,还是某些抗真菌药物的作用靶位。该文通过克隆编码白念珠菌细胞壁成分的基因,以确定细胞壁中各种成分的功能。 从白念珠菌孢子和菌丝中分别提取mR-NA,合成cDNA,然后整合入噬菌体λgt11,构建成两个cDNA文库(y-cDNA来自孢子型mRNA,m-cDNA来自菌丝型),y-cDNA文库为45000个重组克隆,m-cDNA文库为  相似文献   

8.
局部用的抗真菌药物主要分3类,即:聚烯类、咪唑类和消毒剂,然治疗失败的较多,故开始寻找新的抗真菌药物。1987年12 月从儿科肝移植患者胆汁中培养的白念珠菌敏感试验发现对各种抗真菌药物耐药的菌株用Mupirocin非常敏感。继之,局部用2%的Mupirocin治疗对多种抗真菌药耐药的烧伤葡萄球菌感染与体外试验调查发现,Mupirocin对白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伤口有杀真菌作用。2%Mupirocin对白念珠菌的抑菌圈与其他常用的6种局部抗真药物可比美,故是一种新的局部  相似文献   

9.
由于唑类抗真菌药物在临床的长期广泛应用,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发生耐药的现象逐渐增多,对唑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本文综述了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分子耐药机制主要有编码药物靶酶基因的表达增强或突变、编码药物流出泵基因的过度表达、生物膜的形成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RVVC)最主要的病原菌,即白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从RVVC患者阴道中分离出的102株白念珠菌,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NCCLS)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分会公布的《酵母菌的液基稀释法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参考方案》(M-27A方案)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氟康唑(FCZ)对102株白念珠菌的药敏试验示,37株白念珠菌最小抑菌浓度(MIC)≥64.000μg/mL,57株MIC>0.125μg/mL、<64.000μg/mL,8株MIC≤0.125 μg/mL。伊曲康唑(ICZ)对37株耐FCZ的白念珠菌药敏试验示,35株MIC≥16.000μg/mL,仅2株MIC<16.000μg/mL。结论:①NCCLSM-27A方案操作简便,MIC的一致性及重复性好,可作为体外抗真菌药敏感性试验的一种较好方法。②37株耐FCZ的白念珠菌对ICZ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表明,FCZ和ICZ可能具有相似的抗真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白念珠菌抗体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念珠菌是免疫力低下患者黏膜和系统的真菌致病源,侵袭性念珠菌感染有很强的致死性.即使是健康的个体,也容易感染阴道念珠菌病和其他皮肤黏膜念珠菌病.传统抗真菌药的疗效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毒副作用,并且容易产生耐药.近年来,一些新型抗体疫苗已经研发并应用于动物模型和临床,表现出很好的对抗白念珠菌和协同传统抗真菌药物的作用.尽管其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念珠菌抗体疫苗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有望成为念珠菌病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随着真菌感染发生率的逐年上升以及真菌耐药性问题的日益突出,其治疗一直是国内外研究关注的重点。近年来,研究发现多种中药单体具有抗真菌活性且与目前临床应用的抗真菌药物有协同作用。该文对生物碱类、酚类、黄酮类中药单体与抗真菌药物的协同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日益增多的真菌生物膜相关感染引起抗真菌药物治疗的失败,以及真菌感染的手术治疗加重了患者及社会的经济负担,已经成为临床医生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该文旨在阐明真菌生物膜(特别是白念珠菌生物膜)的临床重要性,并从多方面阐述真菌生物膜关键的耐药机制,包括生长条件,细胞外基质,外排泵活性,细胞密度,药物靶点的过度表达以及应激反应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临床分离白念珠菌ERG4基因高表达与唑类抗真菌药物耐药的关系。 方法 M27-A2微量肉汤稀释法对34株临床分离白念珠菌菌株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抽提白念珠菌ERG4基因的总RNA,并逆转录合成c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RT-PCR)方法检测ERG4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 白念珠菌耐氟康唑菌株组ERG4基因表达量(4.20 ± 2.56)高于敏感组(1.72 ± 1.33)(t = 3.99,P < 0.05);耐伊曲康唑组(3.60 ± 2.47)高于敏感组(1.66 ± 1.61)(t = 3.71,P < 0.05);耐伏立康唑组(3.99 ± 2.72)高于敏感组(2.07 ± 1.58)(t = 2.91,P < 0.05);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同时耐药菌株组(4.49 ± 2.73)显著高于敏感组(1.69 ± 1.82)(t = 3.81,P < 0.05)。 结论 临床分离白念珠菌耐药菌株ERG4基因高表达与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耐药及交叉耐药有关,但白念珠菌ERG4基因高表达在耐药中的作用还有待于通过基因下调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5.
白念珠菌是一种重要的机会致病菌,在人的多个系统或器官与宿主共栖生存,可导致口腔和阴道念珠菌病,在免疫力低下或患严重疾病的患者,可引起系统疾病.由于早期准确诊断系统性念珠菌病存在困难,合适有效的抗真菌药物数量有限,病原体的耐药性增加,导致系统性念珠菌病病死率居高不下.因此,对白念珠菌基因组序列及结构、功能的研究对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本院2007~2008年医院真菌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耐药特征及其变迁情况,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方法采用改良沙堡培养基、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及API220CAUX酵母菌鉴定培养基培养及鉴定真菌,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ATBFungus3药敏卡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医院真菌感染病原菌分布以白念珠菌为主,但其构成比2年间下降了10.34%(P<0.001),而热带念珠菌及克柔念珠菌的构成比分别增加了5.71%,2.42%(P<0.05),2年间真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提高了4.92%,5.25%,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2年来本院真菌感染病原菌分布发生了变化,对唑类药物的耐药情况日趋严重,应加强对临床真菌感染与耐药性情况的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Candida infections are a major cause of fungal septicemia in neonates and are associated with marke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Despite the spectrum of antifungal drugs being dramatically extended during the last decade,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remain a serious challenge for neonatologists. Amphotericin B and its lipid formulations are the drugs of choice for the treatment of systemic candidiasis in neonates. The combination of antifungal drugs with different sites of action, like caspofungin and amphotericin B, may improve antifungal efficacy. Severe congenital ichthyosis often leads to death within the neonatal period. Main causes of death are dehydration, electrolyte disturbances, and respiratory or systemic infections. We report the case of a preterm infant with severe congenital ichthyosis and sepsis caused by Candida albicans . The infection did not improve despite proper liposomal amphotericin B treatment. After addition of caspofungin, the baby recovered. To our best knowledge, a case of a preterm infant suffering from severe congenital ichthyosis and Candida albicans sepsis, who survived, has not been previously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艾滋病患者的白念珠菌唑类耐药株中唑类抗真菌药物(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作用靶位基因ERG 11基因突变与耐药的关系.方法 用PCR对临床分离的93株白念珠菌的Erg11基因进行扩增、测序,DNAman软件将测序结果与基因库中的X13296进行比对,将突变碱基翻译为氨基酸,确定是否发生错义突变.结果 共检出40个碱基突变位点,包括27个同义突变位点和13个错义突变位点.耐一种药物的突变菌株中每株菌只发生一处错义突变或无错义突变,而耐二种或三种药物的菌株中每株菌还可以同时出现两处或三处错义突变.结论 ERG 11基因错义突变与白念珠菌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临床特征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方法:对1120例VVC患者进行临床特征分析,阴道分泌物标本采集、真菌培养及体外药敏实验。结果:单纯型VVC占36.79%,重度VVC占37.77%,RVVC占14.38%,非白假丝酵母菌VVC占11.07%。重度VVC的特征最为严重(P均=0.000),以白假丝酵母菌最多见(P=0.000)。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依次为制霉菌素、克霉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益康唑、咪康唑及酮康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假丝酵母菌是VVC主要的病原体,复杂型VVC临床较为常见且临床特征较单纯型VVC严重。白假丝酵母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仍有较高敏感性,制霉菌素、克霉唑抗真菌敏感性较高,可以供临床治疗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