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的抢救车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寻找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保证抢救车处于完好应急状态。方法对7所医院的门诊、急救科、病房、ICU、手术室、产房的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用物、器械及其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分析。结果存在的问题有:车内放置不该有的药品及药品难以判断是否过期,车内部分用物性能不完好,一次性药品过期,器械生锈等。此外还有管理不到位,欠科学。结论必须提高护士责任心,明确抢救车在医院护理中的重要性,加强护理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国内外抢救车药品管理现状,主要包括无统一的方法对抢救车内的药品进行管理,同时在清查流程上较复杂,使护士在管理上投入了部分无效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得出结论认为医院应结合使用情况对抢救车内药品进行科学管理,借助多学科协作模式和信息化技术提高管理效率,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宫颈癌75例围术期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抢救车的药品是为急救患者所备用的,有效有序的药品管理直接关系着危重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同时,因为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种类繁多,数量大,对抢救车的管理就造成了一定的难度。本文对抢救车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我院的实际工作,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抢救车是存放抢救药品和物品的专用车,管理要求抢救车内的药品和物品完好率应达到100%。抢救车的应用和管理是抢救工作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着抢救成功与否[1]。封存急救车使用率低,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药品与物品的使用率不一致,内存药品和物品易过期等情况[2]。抢救车内存放的药品和物品数量较多,要求护士做到班班查对交接。为使数量较大的药品和物品无过期现象,抢救结束后能及时补充药品和物品,减少交接时间,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  相似文献   

5.
<正>抢救车作为医院各个护理单元必备的急救药品、物品存放车辆,是最基本的抢救设备,为了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提高抢救成功率,车内的抢救药品、物品需保持性能良好,完整无缺,随时处于应急备用状态,完好率应达100%。但由于车内放置的抢救药品、物品数量多、品种多、有效期管理难度大的特点,给护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目前许多医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精神科抢救车安全管理方面的效果,提高抢救车管理水平。方法:汇总抢救车急救药品、物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将PDCA循环管理方法运用到抢救车管理中。结果:采用PDCA循环管理后抢救药品、物品完好率明显改善,护士工作量减轻,与管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方法可提高抢救车急救药品、物品的安全性,保证抢救车内急救药品、物品100%处于应急状态。  相似文献   

7.
张明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32):3347-3347
按照抢救药品的管理规定,抢救药品的完好率要求达到100%。抢救药品需要班班交接,逐一核对。以往我们使用纸质药品袋放入抢救药品,每班要从纸袋子内拿出药品核对,纸袋容易破损。后来选择5ml注射器包装袋装药品,药品又容易从袋内滑出。我科于2007年5月起,将供应室的纸塑包装袋用于抢救车内药品的存放,起到了安全、方便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找出传染病院急诊室抢救车药品管理中的问题并制定管理措施。方法:对急诊室抢救车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确定合理的药品品种及基数,使用自行设计的抢救药品目录表和抢救药品储备单,结合使用交接本、药品检查本、简易封存管理。结果:减少了药品的浪费,护士取用方便、安全,提高了工作效率,满足了临床抢救的需要。结论:对抢救车药品管理进行改进,提高了药品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李敏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24):1871-1871,1873
目的探索一种抢救车内抢救药品管理的更科学的方法。方法将存放麻醉药品的半透明塑料盒来存放抢救车内抢救药品,建立专门"登记簿"及抢救药品档案;并比较在模拟抢救用药状态下本方法(保管法)与常规取药所需时间。结果常规放置取药所需时间(150.6±52.3s)和保管法所需时间(96.8±36.4s)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抢救车药品保管与分类新法保证了抢救药品用药安全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极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韩慧  沈丽娟  邹晓月  周勤学   《护理与康复》2016,15(12):1203-1205
正抢救车是存放抢救药品、物品的专用车,具有及时、便捷、易取的特点。随着医院管理的规范要求,抢救车已经成为每个护理单元及医技科室必备的急救设备之一,为了保证抢救工作能及时顺利进行,要求车内的急救药品、物品、器械的完好率达100%,并在有效期内。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发现,由于车内放置的抢救药品、物品数量多,种  相似文献   

11.
分析护理学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目前,我国尚无专业的护理安全管理机构,缺乏专业安全评估与预警系统;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不断提升,临床药理基地的不断扩大,新药使用的比例逐年增加,护理安全隐患同时凸显.建议建立护理安全管理指标体系,实施护理人员心理援助,加强临床新药使用的安全管理,在适应护理学科发展的同时,提高护理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目前临床用药中护理差错发生的原因,探索相应的对策以确保用药安全。方法针对2011年医院41个护理单元上报用药不良事件及11月开展用药安全专项检查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用药安全手册,包括健全各种用药安全管理组织及制度,收集临床多品种、多规格、看似听似药品拍成图片进行比对,临床应控制滴速、接触易发生反应药物,药物配制信息,药物配伍禁忌,宜从中心静脉输注的药物,高危药物外渗紧急处理,抢救药物药理知识,以表格形式进行罗列。规范使用药物流程、组织培训与考核等一系列措施。结果2012年护理用药不良事件总数较2011年减少15起,下降18.5%。与2011年相比,2012年用药专项月检查存在问题,通过护理用药安全手册的制作与应用,加强了用药安全管理,促进护理人员掌握药品管理及用药知识,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用药安全能力,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结论该手册为护士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起到临床用药指引作用,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用药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7S管理方法在眼科基数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基于7S管理模式开展眼科基数药品管理,比较2018年6—12月实施7S管理模式前和2019年1—6月实施7S管理模式后科室16种基数药品的管理情况。结果7S管理模式实施后,16种基数药品管理中基数药品数目不相符1(6.25%)种,使用后未及时补充1(6.25%)种,较实施前显著改善。结论基于7S管理模式开展眼科基数药品管理,能有效提高病区基数药品的管理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五常法”在临床抢救用品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五常法"在临床科室抢救用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组织培训制订管理标准,应用"五常法"对全院临床科室抢救物品、药品进行管理,通过不断自查及质量管理委员会每月不定期检查,实现"五常法"实施习惯化。结果提高了抢救用品合格率及护理质量(P0.05)。结论 "五常法"是管理临床科室抢救物品、药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PDCA管理模式在急危重症患者急救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由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的12名主管护师组成PDCA管理小组,以2014年7~12月急诊接诊患者的护理程序为调查对象.此时间段内的患者按照常规的就诊流程就诊,PDCA管理小组成员对此时间段内相关的急诊、急救护理质量进行现状调查,找出目前存在的护理质量问题,针对问题进一步分析原因、制定计划、改进措施,实施方案、定时监控检查,持续质量改进.对经PDCA管理后的2015年4~9月急诊接诊患者的护理程序再次进行统计调查,比较改善前后对应的指标,包括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时间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将改善前与改善后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时间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2015年10~12月的相关指标与改善后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巩固调查阶段的急诊急救质量优于改善后的急救质量,且在持续质量改进中.结论 PDCA管理模式的实施,可显著缩短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PDCA管理模式可被用作护理管理层简单可靠的质控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海恩法则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2月—2020年12月选取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的25名手术室护士,按照实施基于海恩法则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的时间顺序分为改进前(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和改进后(2020年1—12月)。比较管理改进前后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知识及能力...  相似文献   

17.
病区药品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病区药品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和改进措施。方法成立药品质量监控小组,对本科室药品管理进行现状调查和原因分析,制定并实施针对性措施,运用三级监控加强药品管理。结果经过6个月的药品强化管理,使药品存放合理,标识清楚,无过期、失效、变质药品,很少发现药品混放,无积压、浪费现象。护士取用药品安全、快捷,防范了因用药引起的差错及事故隐患。结论加强病区药品管理后,提高了医院的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We are in the midst of a therapeutic revolution and the choice of therapy in the management of glaucoma can no longer be based on long-held beliefs. The choice between medical, surgical and argon laser trabeculoplasty as primary therapy for glaucoma has been a matter of debate and research for many years. Arguments are based mainly on 3 factors: efficacy, safety and cost. In Africa, other factors that must be considered include acceptability of surgery, compliance with medical therapy, scarcity and expense of modern drugs, absence of laser facilities among others. 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trabeculectomy surgery is the most acceptable form of therapy in Africans mainly because of its efficacy, late presentation and problems encountered during medical therapy. However many African patients are reluctant to have surgery for glaucoma mainly because of fear and the fact that there will be no visual improvement after the surgery. There are now several potent modern drugs, which though expensive have acceptable safety profile, and fewer problems with compliance. The decision on the choice of therapy should be individualized and not be based on long-held beliefs.  相似文献   

19.
20.
This study was aimed at assessing the extent of safety learning from data pertaining to other drugs of the same class. We studied drug classes for which the first and second drugs were centrally registered in the European Union from 1995 to 2008. We assessed whether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s) associated with one of the drugs also appeared in the Summary of Product Characteristics (SPC) of the other drug, either initially or during the postmarketing phase. We identified 977 ADRs from 19 drug pairs, of which 393 ADRs (40.2%) were listed in the SPCs of both drugs of a pair. Of these 393 that were present in both SPCs of a drug pair, 241 (61.3%) were present when the drug entered the market and 152 (30.7%) appeared in the postmarketing phase. The mention of ADRs in the SPCs of both same-class drugs in the postmarketing phase was associated with type A ADRs, marketing in the same regulator country, a longer time interval between entry into the market by the two drugs, and an earlier date of ADR. Although there appears to be some degree of safety learning from same-class drugs, there is still room for improvement, possibly by increasing proactive risk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