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总结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05年7月采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手术治疗患者100例。结果:资料完整的慢性肥厚性鼻炎100例中,显效91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9%。结论: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效果显著,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与射频靶点热凝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对比.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颈椎间盘突出症住院8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其中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38例,行射频靶点热凝术42例.比较2组术后3 d VAS评分、术后1月及术后6月的JOA评分.结果从患者术后3 d VAS评分,术后1月、6月JOA评分比较来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与射频靶点热凝术对颈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显著疗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在术后3 d、1月的疗效优于射频靶点热凝术(P<0.05),而术后6月再次对患者进行随访发现,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与射频靶点热凝术疗效无显著差别.结论 从短期评分结果来看,在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时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后患者较射频靶点热凝术后患者反应轻,症状缓解快.从长期随访结果来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与射频靶点热凝术疗效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3.
4.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观察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颈性眩晕患者23例,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45~72岁,眩晕均与颈部活动相关.应用脉冲式Nd:YAG激光治疗仪(波长1 064nm),发射能量10J/s,总能量250~500J/间盘,治疗41个间隙.结果 随访时间12~21个月,按Macnab评定标准评分,优:18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91.30%.结论 应用PLDD治疗颈性眩晕,不仅创伤小、安全性高,而且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治疗下鼻甲肥厚导致鼻塞的疗效.方法 对76例下鼻甲黏膜肥厚致鼻塞患者采用鼻内镜下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治疗双侧下鼻甲,术前及术后1个月和3个月应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来评价鼻塞的主观感觉.结果 患者术前鼻塞VAS评分左侧为7.8±0.4,右侧为7.5±0.8;术后1个月左侧为5.6±0.3,右侧为5.3±0.6,术后3个月左侧为3.0±0.9,右侧为3.3±0.6.左右侧VAS评分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鼻内镜下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是治疗下鼻甲黏膜肥厚导致鼻塞的一种微创、疗效确切和方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治疗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微波治疗,观察组采用鼻内窥镜下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治疗,观察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鼻内窥镜下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疗效可靠,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8.
鼻炎是鼻科最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居耳鼻咽喉科首位,目前虽治疗方法较多,但都不尽如人意.我科从2007年8月~2008年6月应用德国萨特BM780Ⅱ射频治疗仪治疗鼻炎患者463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覃江圆  陈灵侃  李株坚  邱晓 《人民军医》2012,(12):1240-1240
1病例报告患者女,54岁。因咽痒、咽部异物感间断性发作4年,人院就诊。无咽痛、咯血。查体:口咽黏膜充血,悬雍垂居中,双侧扁桃体I度肥大,无充血、脓点。右侧扁桃体上极与腭咽弓上缘间见一0.8cmX0.8cm椭圆形暗褐色新生物,表面光滑,无溃疡、脓点,边界尚清,质稍软,无压痛。咽后壁见散在淋巴滤泡增生,间接鼻咽镜及间接喉镜(一)。考虑咽部血管瘤,全麻下行咽部肿物切除术。置戴维开口器打开口腔,充分暴露咽部肿物,采用低温等离子刀沿肿物周围切开黏膜,钝性分离周围组织,见肿物边界清晰,无粘连,完全游离肿物并切除,以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对创面进行止血后,将创面处腭咽弓及腭舌弓对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近年来,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作为一种新的局部治疗手段运用于肺部肿瘤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探讨应用经皮射频消融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中晚期肺癌的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后联合化疗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采用常规化疗治疗的肺癌患者作为常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3~36个月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中,CR2例、PRl2例、SD3例、PD3例,有效率(CR+PR)为70%。对照组中,PR 2例、NC9例、SD8例、PD6例,有效率为44%。两组间有效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毒性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患者治疗后2个月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采用KPS评分。实验组治疗后KPS改善6例,稳定8例,恶化4例,对照组改善5例,稳定8例,恶化12例,实验组KPS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影像学观察发现实验组治疗1~3个月后肿瘤密度明显减低,大部分患者瘤体缩小;而对照组瘤体缩小不明显,且治疗6个月后CT显示部分病人怀疑有转移。随访3~36个月,原发病灶局部复发率实验组为25%,对照组为52%,两组比较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的1、2、3年总的生存率为60%、20%和20%。对照组则分别为56%、24%和20%。1年总的生产率RFA联合化疗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总的1、2、3年生存率无差异(P>0.05)。结论:经皮射频消融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是安全有效的,总的有效率高,且毒性反应不大,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产质量,且在短期内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是一个值得推荐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微创手术治疗椎间盘源性颈性眩晕患者的长期疗效.方法 2013-01至2016-07共28例(男13,女15)64个椎间盘:37~76岁,平均55.3岁,病程中位数12.5个月,四分位数(2,51)个月;平均随访(79.5±11.0)个月.均经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根据病变椎间盘的退变情况,单纯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 CT 引导下经皮穿刺低温等离子靶点消融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经 CT 或 MRI 检查明确诊断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均行 CT 引导下经皮穿刺低温等离子靶点消融治疗。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术后随访3个月,依据 Macnab 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治疗效果。优19例(37.5%),良29例(58.3%),差2例(4.2%),优良率92.5%,VAS 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 <0.05)。结论CT 引导下经皮穿刺低温等离子靶点消融术是一种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应用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22例,男19例、女3例;年龄18~35岁,平均(25.5±4.5)岁。共23个椎间隙:单间隙21例,双间隙1例。术后随访近期效果。结果本组2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2个月,平均7.6个月。显效17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45%。结论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技术简单、微创、安全、疗效肯定。关键是选择合适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颈性眩晕的影像学特点,并评价彩色超声多普勒(CDUS)联合 CT 血管成像(CTA)、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在颈性眩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2例临床诊断为颈性眩晕患者作为病例组,其中39例行颈部血管超声和颈部 CTA检查,23例行颈部血管超声和颈部 CE-MRA。选取30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其中18例行颈部血管超声和颈部 CTA 检查,12例行颈部血管超声和颈部 CE-MRA。评价2组间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及形态学的情况。比较 CDUS 与 CTA/CE-MRA 对椎动脉形态学检测的差异。结果①在形态学方面:颈性眩晕组中椎动脉狭窄率(46.77%)及变异率(29.03%)均高于对照组椎动脉狭窄率(23.33%)及变异率(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颈性眩晕组椎动脉迂曲发生率(11.29%)与对照组(1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在血流动力学方面:CDUS 显示颈性眩晕组血流下降发生率(66.13%)高于对照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性眩晕组椎动脉狭窄(86.21%)及变异者(72.22%)血流速度下降发生率明显高于椎动脉迂曲(28.57%)及椎动脉正常者(12.50%)。结论应用 CDUS 联合 CTA/CE-MRA,可从责任血管形态学、血流动力学方面综合评价颈性眩晕的病因,对颈性眩晕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与颈性眩晕患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刃针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颈性眩晕患者88例,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人8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NPY与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的水平,采用模拟视觉评分法对眩晕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同时采用经颅多谱勒超声仪(TCD)测量基底动脉和左右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量和平均血流速度,对比患者刃针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颈性眩晕患者血清NPY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509.7±80.8) pg/ml vs (433.8±66.1) pg/ml, P<0.001];血清NPY水平在重度组显著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中度组显著高于轻度组;血清NPY水平与视觉模拟评分之间呈正相关性(r=0.421,P<0.001),与平均血流量(r=-0.361,P<0.001)、平均血流速度(r=-0.472,P<0.001)及血清CGRP水平(r=-0.380,P<0.001)呈负相关,各指标在刃针治疗后均得到改善(P<0.05)。结论 血清NPY水平与颈性眩晕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刃针治疗颈性眩晕的机制有可能与下调NPY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复位即时疗效不佳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6-01至2017-12在医院经SRM-Ⅳ前庭功能治疗系统单次复位后即时疗效评估效果不佳的BPPV患者95例作为复位不良组,选择285例即时复位有效的患者作为复位有效组,通过比较两组临床特征,探讨引起即时疗效不佳的影响因素。结果 经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头部外伤、前庭神经炎、突发性耳聋为BPPV即时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2.650、5.997、9.561;均有P<0.05)。多半规管BPPV较后半规管及水平半规管BPPV更易发生即时疗效不佳(P<0.05)。结论 完善基础检查及早期发现BPPV复位不良的危险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复位和治疗方法,可减少患者的复位次数并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飞行员椎动脉沟环与颈性眩晕的关系,以期改进飞行员选拔方法。方法 分析1975 ̄1999年间因眩晕或疑诊颈椎疾病飞行员的颈椎X线片。结果 在346例飞行员中发现56例有椎动脉沟环存在,其与眩晕的临床症状,体征有密切的关系。结论 有环椎椎动脉沟环者在飞行学员选拔中应作为一种负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飞行员颈性眩晕与椎动脉先天发育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回顾性分析71例颈性眩晕飞行员患者的椎动脉走行、内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等,总结颈性眩晕飞行员患者中椎动脉先天发育异常的比例。结果根据椎动脉异常的超声诊断标准,本组71例患者142条椎动脉中,85条椎动脉起始段清晰显示,显示率为59.9%(85/142),椎间段均清楚显示,显示率为100%;椎动脉纤细者20例,占28.2%(20/71),共包括21条椎动脉(左侧8条,右侧13条),其中1例为双侧椎动脉纤细,均为均匀性纤细;椎动脉走形变异22例,占31.0%(22/71),共包括椎动脉37条;同时存在椎动脉纤细和椎动脉走行异常者12例,占16.9%(12/71)。血流动力学参数异常者13例,28例患者合并颈椎X线片改变;椎动脉纤细者左右侧椎动脉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及血流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椎动脉发育异常是飞行员颈性眩晕的主要原因之一,椎动脉超声检查可作为招飞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颈椎Hybrid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短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4月武警总医院脊柱外科应用Hybrid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49例,其中男26例,女23例,平均年龄53.4(43~62)岁.49例患者中神经根型颈椎病5例、脊髓型颈椎病10例、混合型颈椎病34例;双节段10例、三节段39例.通过颈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估术后疗效,同时随访颈椎动力位X线片评估全颈椎节段手术前后的活动度(ROM).结果 术后随访24~46个月,平均(42.6±2.2)个月.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的颈痛VAS评分分别为(6.9±1.4)、(2.5±0.9)和(0.7±0.6)分(P<0.05);颈椎NDI分别为(24.6±8.6)、(17.8±6.1)和(13.8±4.2)分(P<0.05);颈痛JOA分别为 (11.9±2.8)、(12.6±1.5)和(14.8±1.4)分(P<0.05);颈椎ROM分别为 (44.2±8.1)、(34.1±6.8)和(30.4±9.5)°(P<0.05).结论 Hybrid术式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满意,能保留置入节段一定的活动度,可作为多节段颈椎病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髓核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及其与弧弦距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11至2019-07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科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住院患者34例,测量其弧弦距数值,采用经皮穿刺低温等离子髓核减压术治疗,评定治疗效果采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的方法量化,于术前1 d、术后1周、术后1个月由患者填写自身情况。结果 (1)在术前1 d、术后1周、术后1个月VAS评分分别为(7.21±0.687)分、(3.12±1.225)分、(1.94±1.278)分。NDI评分分别为(15.79±2.185)分、(7.85±2.476)分、(6.12±3.003)分,术后1周VAS评分、N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个月VAS评分、NDI评分较术后1周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弧弦距数值与术前1 d VAS评分及NDI评分均没有明确的相关性(r=0.238;r=0.250),弧弦距数值与术后1个月和术前1 d VAS评分差值呈正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5,P<0.05),弧弦距数值与术后1个月和术前1 d NDI评分差值呈正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384,P<0.05)。结论 应用低温等离子髓核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从疼痛及日常生活功能方面进行观察近期效果良好,疗效较稳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介入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