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primay debulking sugery,PDS)是晚期卵巢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对于不能达到理想肿瘤减灭水平或/和有围手术期高风险的患者,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及间数性肿瘤细胞减灭术(interyal debulking sugery,IDS)是另一替代选择。如何抉择 PDS 与NACT,目前临床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争议,困惑甚至滥用的现象。本文对此进行了评述,旨在帮助大家正确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强调应根据患者肿瘤病变的程度和围手术期的危险因素,合理平衡治疗获益与风险,规范化,个体化地选择对患者最有利的治疗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新辅助化疗及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llowed by interval debulking surgery,NACT-IDS)是晚期卵巢癌的主要治疗模式之一,是个体化治疗的体现。本文对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后病理缓解和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interval debulking surgery,IDS)的状况对预后的影响、NACT后未接受IDS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IDS后化疗耐药与方案的选择、NACT后微创IDS相关问题及如何看待NACT-IDS的作用与价值等5个问题进行阐述,以期在NACT-IDS模式创造的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基础上,从而改变现有的不优于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患者生存期的“尴尬”局面,提高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卵巢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死亡率最高的妇科肿瘤。由于其易扩散的生物学行为,起病部位较隐匿以及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约70%左右的患者在就诊时已届晚期(Ⅲ期期)。患者5年生存率滞留在19%40%左右[1,2]。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案为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primary debulking surgery,PDS),意即最大限度地切除盆腹腔内的肿瘤病灶,尽可能使残留肿瘤病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白蛋白对晚期卵巢癌患者治疗方式选择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2 年 12 月至 2018年 11月期间在我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ⅢC期~Ⅳ期卵巢癌患者,根据首次治疗前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将患者分为低白蛋白组和正常白蛋白组,并进行预后随访。结果∶共纳入253 例患者,随访截止至2020 年5月 20 日,共完成随访 237 例,其中低白蛋自组79 例,正常白蛋白组158 例。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141,P=0.03),与总体生存时间(overll survival,OS)呈正相关(r=0.166,P=0.011)。低白蛋白组的中位 O为32.33 个月,低于正常白蛋白组的38.4 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7)。将低白蛋白组中接受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primary dehulking surgery,PDS)的患者与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llowed by interval debulking surgery,NACT-IDS)的患者进行比较,在腹水,住院时间。肿瘤细胞减灭术效果达 RO占比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正常白蛋白组中接受 PDs的患者与接受 NACT-IDS 的患者进行比较,在腹水 、术中输血量、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肿瘤细胞减灭术效果达 RO占比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清白蛋白正常的卵巢癌患者中,接受 NACT-IDS 者与接受 PDS 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似;但在低白蛋白血症卵巢癌患者中,接受 PDS 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接受 NACT-IDS 者。治疗前低白蛋白血症可作为晚期卵巢癌患者选择 NACT-IDS 的评估标准之一,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提高肿瘤切净率。  相似文献   

5.
黄裕  李雨聪  王冬  周琦 《肿瘤防治研究》2015,42(11):1139-1143
目的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比较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primary debulking surgery, PDS)辅以铂类药物的联合化疗和新辅助化疗后行间隔肿瘤细胞减灭术(neoadjuvant chemotherapy-intervaldebulking surgery, NACT-IDS)两种治疗方式对卵巢上皮癌患者铂类药物耐药性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符合研究要求的上皮性卵巢,输卵管和腹膜癌Ⅲ、Ⅳ期患者共87例,分为PDS(n=56)组和NACT-IDS(n=31)组,比较两组对铂类药物的敏感度,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项基线资料与铂类药物耐药性的关系。 结果 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初次治疗后,NACT-IDS组4例(7.1%)为铂耐药,PDS组也有4例(12.7%),耐药率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控制分析独立相关因素,NACT-IDS将增加产生铂类药物耐药的风险。手术残余病灶大小和临床分期仍是影响复发时间和铂耐药率的显著相关因素。 结论 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采取NACT-IDS治疗方式,与PDS治疗方式相比,有效化疗反应率相当,但更易出现铂类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6.
卵巢癌是目前死亡率较高的妇科肿瘤之一。由于发病隐匿,约70%的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如何才能有效实施满意的细胞减灭术,已成为广大妇科肿瘤医师探讨的热点话题。1982年,Frei提出的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chem—otherapy,NACT)通过提前化疗降低肿瘤负荷,提高减瘤的成功率,成为晚期卵巢癌的一种新的治疗策略。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以来,共实施了41例晚期卵巢癌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primarydebulkingsurgery,PDS)前的新辅助化疗,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文璎  薛月珍 《中国肿瘤临床》2007,34(22):1317-1320
卵巢癌是妇科三大肿瘤之一。因卵巢位于盆腔深部,卵巢癌患者多无明显症状,察觉时已是晚期。晚期卵巢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手术辅以化疗是目前主要治疗手段,手术中尽可能切除肿瘤、缩小残留病灶达到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以延长生存期、改善预后。对于无法手术的晚期卵巢癌患者,新辅助化疗能够改善手术条件.增加手术满意度,是可行的治疗方案。因此,术前对晚期卵巢癌患者手术可行性进行评估,予以患者正确的首选治疗方案,提高手术满意度,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探查。目前用以晚期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前评估的方法有1)影像学检查.如CT、PET,MRI等;2)CA125值,根据CA125值的高低评估手术可行性;3)腹腔镜探查,根据术中所见评估开腹手术可行性;4)其他各种肿瘤标记物如p53。各研究中探讨的手术评估手段大多局限于某一个方面。未能将有意义的预测因素全部纳入进行综合分析,准确性尚存在不足。探索新的方式方法.或是交叉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评估手段对晚期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估,提高手术满意程度,缩小残留病灶,达到延长晚期卵巢癌患者生存时间和改善晚期预后的目的。本文就晚期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可行性的评估和新辅助化疗的选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Ⅲ-Ⅳ期卵巢癌(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联合间隔减瘤手术与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primary debulking surgery,PDS)联合化疗两种治疗模式有效性及安全性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查找NACT对比PDS治疗Ⅲ-Ⅳ期卵巢癌随机对照研究相关文献,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4项研究,共计1 631例患者。NACT组与PDS组总生存期(HR=0.95,95%CI为0.84~1.07,P=0.38)和无进展生存期相似(HR=0.97,95%CI为0.88~1.08,P=0.61);NACT组肿瘤完整切除率较PDS组提高(RR=2.47,95%CI为1.50~4.05,P=0.000 4)。在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方面,NACT组患者≥3级静脉血栓发生率(RR=0.25,95%CI为0.10~0.62,P=0.003)、≥3级感染发生率(RR=0.30,95%CI为0.16~0.56,P=0.000 2)和围手术期死亡率(RR=0.17,95%CI为0.06~0.48,P=0.000 9)均降低。结论:在Ⅲ-Ⅳ期卵巢癌治疗中,两种治疗模式生存获益相当,但新辅助化疗联合间隔减瘤手术可以提高肿瘤完整切除率,具有更好的安全性。新辅助化疗联合间隔减瘤手术可作为Ⅲ-Ⅳ期卵巢癌患者一种推荐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Ⅲ~Ⅳ期卵巢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Ⅲ~Ⅳ期卵巢癌的临床治疗相关资料,根据采用的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和化疗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仅行肿瘤细胞减灭术,观察组患者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后再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肿瘤体积、腹腔积液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并观察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肿瘤体积、腹腔积液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3.3%,显著高于对照组(43.4%).结论 Ⅲ~Ⅳ期卵巢癌患者肿瘤细胞减灭术之前,进行2~3个疗程的化疗可减少腹腔积液量和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周芳  陈烽  朱滔  潘婷 《肿瘤学杂志》2022,28(7):545-550
摘 要:[目的] 探讨泌尿系手术在晚期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行含泌尿系修补和切除的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的205例晚期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手术及并发症等资料。[结果] 172例(83.9%)患者进行泌尿系修补手术,33例(16.1%)患者进行泌尿系切除手术,47例(22.9%)患者术中放置输尿管双J支架。手术时间中位数为390(323,445) min,出血量中位数为800(500,1 200) mL,输血率为85.4%。187例(91.2%)患者术后达到满意减瘤。术后3~4级并发症发生率为38.1%,尿路感染8例(3.9%),尿瘘4例(2.0%)(3例行膀胱修补术后出现膀胱瘘,1例行输尿管修补术后出现输尿管瘘),输尿管狭窄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165例(80.5%)完成6个疗程及以上的标准方案化疗,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9个月,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37.1%。[结论] 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中行泌尿系手术安全可行,并发症可控,在可达到满意减瘤术的情况下可常规开展。  相似文献   

11.
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secondary cytoreductive surgery,SCS)作为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方法之一,以完全切除肿瘤,使残留病灶达到最小为目标,主要适用于铂敏感性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的治疗。这种再次手术切除肿瘤病灶的方式与传统治疗方式相比,能否改善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生存和预后,给患者带来新的希望,目前没有确切结论。术前准确预测SCS的效果,选择更适合进行SCS的复发性卵巢癌患者,分析影响SCS预后的因素,可以使SCS更好地应用于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本文对SCS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适应证、手术方法以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新辅助化疗联合中间性肿瘤细胞减灭术给不适合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晚期卵巢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但术前筛选恰当的患者予以新辅助化疗是妇科肿瘤医生的一大挑战。低白蛋白血症是卵巢癌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并发症高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本文将就低白蛋白血症对卵巢癌新辅助化疗加中间性肿瘤细胞减灭术(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 interval debulking surgery,NACT IDS)治疗模式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晚期上皮性卵巢癌肠肿瘤切除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晚期上皮性卵巢癌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时肠道转移瘤行肠道肿瘤切除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3年52例晚期上皮性卵巢癌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时肠道转移瘤行肠道肿瘤切除的患者,与同期未行肠道肿瘤切除的仅行姑息性手术的16例患者进行比较,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结果:68例手术治疗患者中,52例完成肠道肿瘤切除手术,其中34例无肉眼呵见残余肿瘤,8例残余肿瘤〈1cm,10例残余肿瘤〉1cm,其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8个月、23个月和13个月,16例因肿瘤广泛转移未行肠道肿瘤切除仅行姑息性手术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7.66个月,肠道肿瘤广泛转移及肠系膜根部广泛种植是手术失败的关键。结论:晚期上皮性卵巢癌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时行肠道转移瘤切除,达到满意手术效果时对生存期提高足有帮助的,而选择恰当的患者是手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双路径先期化疗对Ⅲ期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加术后化疗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36例Ⅲ期卵巢癌分为A、B两组,A组行双路径先期化疗加中间肿瘤细胞减灭术加术后化疗(22例);B组行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加术后化疗(14例).比较两组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彻底性、病情缓解率和生存率.结果 A、B组达到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者分别占86.4%和35.7%;手术时间分别为(190±20)min和(270±30)min;术中出血分别为(400±100)ml和(800±200)ml;病情缓解率分别为77.3%和35.7%;1,3年生存率分别为90.9%、64.3%和68.2%、35.7%(P<0.05),5年生存率分别为31.8%和21.4%(P>0.05).结论 双路径先期化疗用于Ⅲ期卵巢癌治疗,可以降低肿瘤细胞减灭术风险,提高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比例和术后化疗反应率,对生存率有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IDS)与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PDS)对晚期上皮性卵巢癌(EOC)的疗效。方法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132例晚期EOC患者分为PDS组(n=87例)和IDS组(n=45)。PDS组患者行PDS手术后接受6~8个疗程的化疗。IDS组患者行PDS手术后接受3个疗程的化疗,然后再行IDS手术后化疗3~5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PDS切除范围,比较两组患者的减瘤满意率、疗效、血清CA125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IDS组患者的PDS切除范围明显小于PDS组(P﹤0.01)。IDS组患者的减瘤满意率高于PDS组(P﹤0.05)。IDS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PDS组(P﹤0.01)。术前和第3次化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DS组患者PDS后的血清CA125水平高于PDS组,完成化疗后的血清CA125水平低于PDS组(P﹤0.05)。IDS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PDS组(P﹤0.05)。结论IDS有助于提高晚期EOC患者的手术减瘤满意率和近期疗效,且不会显著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晚期卵巢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晚期卵巢癌的临床意义。方法①对56例Ⅲc、Ⅳ期上皮性卵巢癌采用新辅助化疗,肿瘤细胞减灭术加以铂类和(或)紫杉醇为主的化疗组(A组):术前给予1~3个疗程以铂类和(或)紫杉醇为主的化疗,途径为静脉+腹腔或静脉化疗,每3周1次,56例患者共施行新辅助化疗109次;②49例Ⅲc、Ⅳ期上皮性卵巢癌传统肿瘤细胞减灭术加以铂类和(或)紫杉醇为主的化疗组(B组);A,B两组均按卵巢癌手术原则行最大限度减瘤术,部分患者进行腹膜后淋巴清扫,术后1周左右开始化疗,均采用联合化疗6~8个疗程,方案和剂量同新辅助化疗。结果A组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CR+PR)为85.7%,胸、腹水控制有效率为93.6%。A组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残瘤最大直径〈2cm)80.4%,减瘤术(术后残瘤最大直径≥2cm)19.6%;B组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51.0%,减瘤术49.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为术后化疗创造了有利条件,新辅助化疗毒副反应轻,可以耐受。5年生存率A组为35.7%,B组为15.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有可能为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创造手术条件,提高达到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改善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晚期卵巢癌及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经肿瘤细胞减灭术(CRS)和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治疗后围手术期的不良事件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95例经CRS+HIPEC治疗的晚期卵巢癌或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原发性卵巢癌患者44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51例,死亡率和3~4...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CA125水平监测在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微粒子捕捉免疫发光技术(MEIA)测定75例卵巢上皮癌患者治疗前、每1周期化疗结束后3周及手术前血清中CA125浓度。计算第1周期化疗后血清CA125下降率。分析术前血清CA125水平及新辅助化疗第1周期化疗后血清CA125下降率与肿瘤细胞减灭术成功率的关系;分析初始血清CA125水平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75例卵巢上皮癌患者中CA125>35U/ml者72例。56例行新辅助化疗后患者第1周期化疗后血清CA125下降率≥50%组与<50%组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成功率无差异(P=0.187);新辅助化疗后患者术前血清CA125≤200U/ml组与>200U/ml组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成功率无差异(P=0.084);初诊时血清CA125>800U/ml组盆腔淋巴结阳性率高于≤800U/ml组(P=0.026)。结论 初诊时血清CA125>800U/ml组盆腔淋巴结阳性率高,可以作为选择淋巴结清扫术的参考指标。术前CA125水平及新辅助化疗后患者第1周期化疗后血清CA125下降率对选择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时机无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67例在肿瘤细胞减灭术后复发的卵巢癌患者施行二次手术,认为二次手术可以了解腹腔内残存的癌灶通过化疗后的变化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30例晚期卵巢癌术前介入化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晚期卵巢癌患者30例,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前,给予髂内动脉插管介入治疗。介入化疗后,所有患者症状缓解率达90.0%,盆腔包块有效消退率为56.67%,其中23例成功实施有效肿瘤细胞减灭术,减灭术成功率为76.67%。研究结果提示,晚期卵巢癌术前行介入化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