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多肽偶联药物(PDC)是将细胞靶向多肽和药物分子偶联,以增强药物的靶向性。本文主要概述已进入临床研究的PDC及其对应的靶向肽。  相似文献   

2.
肿瘤靶向肽偶联药物是一类由线性或环状多肽组成的新型靶向偶联药物,具有不良反应少、靶向特异性高及疗效显著等特点,已成为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研发的新热点。但其在体内代谢快、药物稳定性差,因此合理的药物设计与合成至关重要。本文总结了噬菌体展示技术、化学合成肽库筛选和计算机模拟设计等最新肿瘤靶向肽的筛选方法,同时讨论了细胞毒性载荷种类及连接基团特征等关键问题,并对肿瘤靶向肽偶联药物的设计原则和最新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3.
纳米磁靶向药物载体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纳米磁靶向药物载体是靶向治疗的一种载体形式,粒径在1~1000nm之间,它借助于磁场使药物载体聚集在靶部位,平稳释放药物,提高靶部位药物浓度,增强治疗效果,同时减少其它部位的药物分布,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该药物载体一方面具有磁靶向药物载体的一般特性,结合固定磁场或交变磁场而具有靶向性或产热性,携带化疗药物或放射性物质,能杀灭肿瘤细胞;另一方面粒径达到纳米级,并具有体内长循环等特性。本文介绍纳米磁靶向药物载体在肿瘤治疗(包括化疗、放疗、热疗等)领域的研究进展。1纳米磁靶向药物载体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纳米磁靶向药物载体能携…  相似文献   

4.
多肽偶联药物(PDCs)由肿瘤靶向肽,连接臂和细胞毒药物组成。兼具化疗药物和多肽药物各自的优点,是一种新兴的靶向肿瘤治疗药物,极具发展潜力。本文就近年来靶向肿瘤细胞表面受体的PDCs药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主动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裕国 《中国药房》1997,8(4):183-184
早在上一世纪PaulEhrlich就提出了靶向给药的概念[1]。经过近百年的探索和研究,在靶向释药系统的领域里,不断取得成果和突破,目前,“药物导弹”的设想,正在变为临床实践,成为当今药学研究的重要方向。靶向药物就其导向机理而论可分为被动靶向、主动靶向和物理靶向“。被动靶向是指通过正常的生理过程转运和贮留在靶部位。例如用各种具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材料制备的不同直径载药的脂质体、微球、毫微球等,其中直径为7~12p者主要为肺毛细血管所载留位径为01~2.师者主要为肝枯否氏细胞和脾的网状内皮细胞所吞噬,据此,以药剂…  相似文献   

6.
多肽修饰脂质体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介绍近年来多肽修饰脂质体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和归纳总结近几年相关文献。结果阐述了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多肽、丙氨酸-脯氨酸-精氨酸-脯氨酸-甘氨酸(APRPG)多肽、细胞穿透肽(CPP)、血管活性肠肽(VIP)等修饰脂质体的研究进展。多肽修饰的包载药物的脂质体可以增加药物在体内的选择性,减少药物毒副作用,提高药物治疗指数。结论多肽分子是机体内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将其作为导向物以配体-受体特异性结合的方式应用于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具有良好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介绍近年来多肽修饰脂质体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和归纳总结近几年相关文献。结果 阐述了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多肽、丙氨酸-脯氨酸-精氨酸-脯氨酸-甘氨酸(APRPG)多肽、细胞穿透肽(CPP)、血管活性肠肽(VIP)等修饰脂质体的研究进展。多肽修饰的包载药物的脂质体可以增加药物在体内的选择性,减少药物毒副作用,提高药物治疗指数。结论 多肽分子是机体内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将其作为导向物以配体-受体特异性结合的方式应用于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具有良好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前,水溶性药物的肝靶向性研究一般有网状内皮细胞吞噬的被动靶向和基于肝受体识别的主动靶向。被动靶向主要依赖于微粒的大小及表面性质,主动靶向利用分子和受体的特异性配体的识别,肝实质细胞中的去唾液酸糖蛋白作为肝靶向的有效靶点而受到广泛研究。主动靶向制剂是利用肝受体的识别,使药物具有高度靶向性、缓控释性;被动靶向主要是利用纳米粒的小尺寸效应使其具备奇特的物理、化学特性。药物适合于制成哪种类型,要根据靶向部位要求和药物理化性质具体而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肝癌靶向治疗的纳米药物种类及不同靶向机制,为纳米药物的进一步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综述。结果和结论纳米药物在肝癌靶向治疗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制备肿瘤靶向RGD多肽纳米纤维,研究其体内分布和肿瘤靶向性.方法 通过多肽固相合成法制备靶向多肽Nap-GFFYGRGD(RGD-肽)和对照多肽Nap-GFFYGRGE(RGE-肽),利用核磁和质谱对多肽的分子结构进行表征.多肽溶液经煮沸后冷却可自组装形成纳米纤维(RGD-纤维和RGE-纤维),通过透射电镜(TEM)对纳米纤维的微观形貌进行观察.采用氯胺-T法对多肽进行125I标记,利用放射性HPLC对标记多肽进行分离纯化.建立BALB/c小鼠皮下乳腺癌肿瘤模型,125I标记的多肽自组装形成纳米纤维后经尾静脉注射,分别于注射后1、3、6、12 h进行眼球取血并处死小鼠,取肿瘤、心、肝、脾、肺、肾、胃、大肠、小肠、肌肉和脑等,用γ计数仪测量各组织放射性信号强度.结果 RGD-肽和RGE-肽均可自组装形成直径约为10~ 20 nm的纳米纤维.RGD-纤维和RGE-纤维在注射后各个时间点在体内主要脏器的分布规律相似,主要分布于胃中,其次是肠.但2者在肿瘤组织的分布规律存在显著性差异,RGD-纤维注射后6h内在肿瘤组织中呈现出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而RGE-纤维在3h时达最高浓度,在6h2者差异达到最大,分别为6.25% ID/g和2.79% ID/g(P <0.01).结论 肿瘤靶向肽RGD能明显提高多肽纳米纤维在体内的肿瘤靶向分布,为该载体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用于肿瘤靶向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RGD肽是一类含有精氨酸一甘氨酸一天冬氨酸(Arg-Gly-Asp)的短肽,作为肿瘤细胞或者新生血管特异表达的整合素和其配体相互作用的识别位点,可介导肿瘤的靶向治疗.抗肿瘤药物及其递送系统经过RGD肽修饰.可增加药物的肿瘤主动靶向特性,达到更有效、精确和安全的治疗.本文主要综述了RGD肽在脂质体、聚合物胶束、基因载体等...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 Data reported during the last decade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indicate that passive targeting is an efficient strategy for delivering nanocarrier systems to tumor tissues. The focus of this review is on active targeting as a next-generation strategy for extending the capacity of a drug delivery system (DDS).

Areas covered: Tumor vasculature targeting was achieved using arginine- glycine-aspartic acid, asparagine-glycine-arginine and other peptides, which are well-known peptides, as ligand against tumor vasculature. An efficient system for delivering small interfering RNA to the tumor vasculature involved the use of a multifunctional envelope-type nanodevice based on a pH-modified cationic lipid and targeting ligands. The active-targeting system was extended from tumor delivery to adipose tissue delivery, where endothelial cells are tightly linked and are impermeable to nanocarriers. In mice, prohibitin-targeted nanoparticles can be used to successfully deliver macromolecules to induce anti-obese effects. Finally, the successful delivery of nanocarriers to adipose tissue in obese mice via the 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effect is reported, which can be achieved in tumor tissue.

Expert opinion: Unlike tumor tissues, only a few reports have appeared on how liposomal carriers accumulate in adipose tissues after systemic injection. This finding, as well as active targeting to the adipose vasculature, promises to extend the capacity of DDS to adipose tissue. Since the site of action of nucleic acids is the cytosol, the intracellular trafficking of carriers and their cargoes as well as cellular uptake must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相似文献   

13.
蛋白多肽类药物脂质体是将蛋白多肽类药物用脂质体包封后形成的载药脂质体,具有靶向、缓释、良好的稳定性等优点。综述了2000年以来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的新型蛋白多肽类药物脂质体,包括凝胶型脂质体、前体脂质体、长循环脂质体、免疫脂质体、柔性脂质体、pH敏感脂质体、配体修饰脂质体、磁性纳米脂质体、多囊脂质体,为继续开发新型的蛋白多肽类药物脂质体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多肽类药物代谢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肽类药物在化学结构和理化特性上不同于小分子药物,多为亲水性的极性大分子,是体内广泛分布的蛋白酶的底物,因此具有代谢速度快、半衰期短的特点。该文从多肽类药物酶的代谢位点、与代谢相关的组织器官、影响代谢的因素以及提高代谢稳定性措施等几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多肽类药物代谢的研究进展和趋势。  相似文献   

15.
Chen J 《药学学报》2011,46(5):502-506
脂质体具有靶向传递药物进入肿瘤部位的优势,被广泛用于肿瘤的临床治疗,但是靶向传递并不能保证药物在肿瘤部位被生物利用。为了解决此问题,热敏靶向脂质体(TTL)已经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TTL既能提高药物在肿瘤部位的浓度,又能在加热条件下触发释放所载药物,从而显著改善所载药物的抗肿瘤效果。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血液中的药物难以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近些年研究表明,经鼻腔给药后,药物可以绕过血脑屏障直接进入脑部,而且其对机体的损伤和副作用都较小,因此经鼻脑靶向给药系统不断受到更多人的关注.首先探讨了药物经鼻入脑的通路及机制,并针对鼻腔给药的不同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还介绍了脑靶向性的评价方法,为进一步研究鼻脑靶向制剂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鼻腔与脑在解剖生理上的独特联系使得鼻腔给药作为脑内递药途径成为可能.鼻腔给药作为脑靶向的途径之一,可有效地使通过其他给药途径不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绕过血脑屏障到达脑部,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极有发展前景的脑内递药途径.就鼻腔给药脑靶向的依据、影响因素、评价方法、剂型等方面对经鼻脑靶向递药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8.
理想的肿瘤靶向给药系统应在肿瘤部位高度累积且快速释放药物,而在血液循环中无泄漏,利用肿瘤环境改变的氧化还原状态及细胞内外的谷胱甘肽差异,结合纳米给药系统,可实现精准肿瘤靶向.本文对氧化还原敏感型靶向纳米给药系统的原理、氧化还原敏感键及其构建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对基于脂质体、纳米粒、纳米胶束、纳米凝胶4种载体的不同氧化还原...  相似文献   

19.
目前已有多个口服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在我国上市,文中对近年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从皮肤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血液系统等方面综述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防治措施,为临床医生安全合理用药及临床药师进行药学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紫杉醇前药(paclitaxel prodrugs)的设计是一种提高药物制剂成药性、降低其毒副作用、增强抗肿瘤效果的有效手段。随着对前药研究的深入,利用肿瘤过表达的受体、酶、转运蛋白、谷胱甘肽及活性氧自由基以及肿瘤组织弱酸性及低氧环境等作为靶标进行的紫杉醇靶向性前药的研究已取得极大进展。综述近年来以肿瘤微环境特殊的病理与生理特征为靶标的紫杉醇前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