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 内源性鸦片样物质(OLS)在针刺镇痛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实验室曾用放射受体分析法(RRA)测定大鼠电针镇痛时脑和垂体OLS的含量变化,发现电针镇痛效果与脑内OLS的含量呈正相关。但是体内的OLS系由脑啡肽、β-内啡  相似文献   

2.
<正> 在针刺镇痛的研究中发现,针刺效果与脑内的脑啡肽等物质及鸦片受体有关。我们曾观察到,电针镇痛时,外源性配体(~3H-etorphine)与鸦片受体的结合明显减少,提示电针时内源性脑啡肽大量增加并占据了鸦片受体,因而推论鸦片受体与脑啡肽的结合,是针刺镇痛的重要环节之一。现已有报道,电针耐受时脑内脑啡肽的含量仍处于高水平而镇痛效果却明显下降。为了解此时鸦片受体与配体结合的变化进行了以下实验。  相似文献   

3.
<正> 针灸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中治疗疼痛性疾病的经典方法之一。近年来临床上针刺麻醉的应用,大大促进了关于针刺镇痛问题的研究。在西方医学中,近年来关于吗啡镇痛和脑刺激镇痛的研究,以及内源性鸦片样物质的发现,使疼痛和镇痛的研究得到长足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在针刺镇痛过程中,脑内鸦片样物质(OLS)的作用部位,用放射受体分析法测定大鼠电针前后不同脑区 OLS 活性变化,并与针刺镇痛效果进行比较。方法1.测痛和电针:用150~200克的大白鼠,雌雄皆有,实验时关入特制的固定笼内,用8.75毫米电影放映灯泡的辐射热源,照射鼠尾引起甩尾,即辐射热-甩尾法测痛。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由于脑内阿片受体和内源性吗啡样物质研究的进展,支持了神经系统中具有内在性抗痛系统的设想,内源性吗啡样物质与针刺镇痛的关系遂成为科学工作者关注的问题。1977年,上海市针刺镇痛实验协作组用信号侦察法证明纳洛酮可以部分阻断针刺镇痛效应,国外也有报导纳洛酮可以阻断针刺人体穴位对电刺激牙髓的镇痛作  相似文献   

6.
<正> 应用阿片受体拮抗剂对抗针刺镇痛的实验观察已在人猴、猫、兔、大鼠及小鼠等动物上得到证实,说明中枢内源性阿片样物质(OLS)参与针刺镇痛;中枢5-羟色胺(5-HT)在针刺镇痛中的重要作用也已被确认。这两者在针刺镇痛过程中的作用具有密切的相互关系。本工作中,  相似文献   

7.
1973年Sogder等在脑内发现吗啡受体后,很多实验室都在寻找内源性吗啡样物质,1975年底Hughes等发表了具有吗啡样活性的物质——脑啡肽(Enkephalin),随后其它的一些实验室相继发表了镇痛素(anodynin),β-内叫}肽(β-Endorphin)等吗啡样物质。关于吗啡样物质的生理功能及其与针刺镇痛的关系,是大家极为  相似文献   

8.
<正> 中枢儿茶酚胺(CA)主要有去甲肾上腺素(NA)和(DA)。我们曾观察到电针后大鼠脑内 NA 和 DA 含量发生显著变化,这种效应与所用的电针频率和强度有密切关系。许多实验研究也支持 NA 和 DA参与针刺镇痛过程。此外,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广泛被用来间接检查某一生理过程是否有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参与。大量实验表明,无论全身性或脑室注射纳洛酮可以阻断或降低针刺的效应。由于脑内多种神经化学物质在代谢和功能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本工作中,我们观察了大鼠腹腔注射纳洛酮对电针镇痛效应及其脑内 NA 和 DA 含量变化的影响,以便探讨阿片受体在针刺镇痛中对中枢 CA 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 在我们已往的工作中,曾观察到针麻胃大部切除手术病人及狗实验模型上,血中反映交感神经机能状态的多巴胺β-羟化酶活性降低,手术器官组织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减少。血中游离5-羟色胺含量减少。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脑、桥脑、延脑等脑区内,5-羟色胺的含量有所升高,去甲肾上腺素有所降低。近几年来,随着国外关于内源性吗啡样物质的发现,在针刺镇痛原理的研究中,也报导脑脊液中内源性吗啡样物质的含量有所增加。由于这些物质都是通过细胞表面的特殊受体而影响细胞内 cAMP 的含量,也  相似文献   

10.
<正>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我们曾研究针刺对大鼠脊髓内 P 物质和甲硫氨酸脑啡肽的作用。由于这些肽类牵涉到脊髓痛的传导过程。亦即 P 物质在感受伤害中起作用;鸦片受体立体特异性结合的脑啡肽具有镇痛的作用。我们应用大鼠研究的资料表明:针刺就像应用吗啡那样,可使脊髓后角胶状质神经元内的 P 物质增加。而针刺后甲硫氨酸脑啡肽根据抗血清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我们理解为:针刺可使鸦片样肽、脑啡肽释放,阻滞也可邻近的突起梢 P 物质的释放,根据现行脊髓痛觉传导过程的假说,脑啡肽神经元可与 P 物质神经元的末  相似文献   

11.
针刺镇痛过程中大脑皮层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就国内近年来研究大脑皮层在针刺镇痛中作用原理的文献作简要综述。针刺麻醉是在中医经络脏腑理论及针刺疗法的丰富实践,尤其是镇痛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众所周知针麻手术是在病人清醒状态下完成的。因此,这一课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从临床和实验室,生理和生物化学等方面总结了针刺对大脑皮层功能活动影响的一些研究成果。结果表明大脑皮层参与针刺镇痛过程,在针刺镇痛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当然,近年来做了一些研究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总的来说是不够的。进一步的研究将会对阐明针刺镇痛原理作出应有的贡献。参考文献约70篇。  相似文献   

12.
伤害性刺激对躯体感觉皮层单位放电的影响及电针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大脑皮层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是研究针刺镇痛原理的课题之一,以往我们曾在正常人、颅脑手术病人以及实验动物上,用大脑皮层诱发电为指标研究机体对痛刺激(或伤害性刺激)时的大脑皮层诱发电位,并观察某些镇痛药及针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脑室注射环—磷酸鸟苷(cGMP)对大鼠电针镇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十余年来,对于环-磷酸鸟苷(cGMP)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机能作用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有报导 cGMP 具有镇痛性质,并假设 cGMP 或许是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神经递质的调节者。本工作是观察脑室注射cGMP 对针刺镇痛的影响,并探索它与乙酰胆碱及阿片样物质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 在针麻原理研究中,我国工作者分别论述了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及神经介质在针刺镇痛机制中的作用。部分文献报导了针刺诱导和针刺镇痛对脑分区乙酰胆碱(ACh)含量和胆碱酯酶(ChE)活力的影响。但这方面工作较少,结果也不一致。为了增加对胆碱能神经介质在针刺镇痛机制中作用的了解,我们观察了电针镇痛时家兔尾核、下丘脑、大脑皮层 ACh 含量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自1975年Hughes从猪脑中分离出具有吗啡样活性的多肽物质以来,内源性吗啡样物质的研究有了飞跃的进展。目前已搞清内源性吗啡样物质有多种结构,其作用的受体(阿片受体)也有各种亚型,它存在于身体许多组织器官,与中枢神经系统及内分泌腺的机能活动有广泛的联系,具有重要的生理及病理意义,成为当前许多科学领域以及针刺麻醉研究中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对内源性吗啡样物质的目前研究作一概述。简要回顾了内源性吗啡样物质的命名、分类及结构特点,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及其受体在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及定位。着重讨论了它的生理作用,如作为神经递质参与中枢冲动的传递,调节疼痛感受性,参与应激反应,具有成瘾性,影响多种内分泌及精神活动等等;以及内源性吗啡样物质作为镇痛的物质基础之一,参与针刺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 针麻的特点之一是病人在清醒状态下接受手术。近年来针刺镇痛的原理研究多在急性实验条件下进行,并获得一些可贵资料,阐明了中枢神经系统参与针刺镇痛。我们认为在清醒的不麻醉状态下进行慢性动物实验研究也可能是研究针麻原理的另一个方面,条件反射即为其中的方法之一。最早,条件反  相似文献   

17.
电针穴位对中脑中央灰质自发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按祖国医学理论,针刺怍为外因,通过体内各调节系统产生效应.针刺镇痛则是通过激活和加强体内的抗痛系统而实现。在吗啡镇痛的研究中,提出脑内存在抗痛系统,脑室—导水管周围灰质(PAG)是吗啡镇痛的高效区,富有阿片受体及脑啡肽神经元,微量注入吗啡或电刺激PAG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年来,国内外在医学和兽医学临床上,广泛地应用了针刺镇痛.并对针刺镇痛原理也进行了比较广泛地研究,提出针刺镇痛是痛觉传入信息和针刺传入信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水平上相互整合作用的  相似文献   

19.
<正> 由延髓下端到中脑头端、脑干中缝两旁,有相对集中的中缝核。人、猫、兔和鼠的中缝核,由尾侧向头端均可分成下述八个核团:中缝隐核、中缝苍白核、中缝大核、中缝桥脑核、中央上核、中缝背核、线形中核和线形上核。在中枢神经内,5-羟色胺(5-HT)神经元主要分布在中缝核及其邻近的网状结构内。中缝核的联系相当广泛,共机能是多方面的。近来研究表明,它在针刺镇痛中起重要作用。 (一)损毁或电刺激中缝核对针刺镇痛的影响无论以电针刺激大鼠尾部引起嘶叫反应测痛,还是以刺激大鼠牙髓诱发的皮层  相似文献   

20.
<正> 关于大脑皮层参与疼痛及针刺镇痛过程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已有报导。我们也观察到电刺激大脑皮层体感Ⅱ区(SⅡ),可减弱丘脑中央中核(CM)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电针穴位同样获得CM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抑制效应。我们设想大脑皮层参与疼痛及镇痛过程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各种信息在皮层内的整合,也可能是通过某些信息影响皮层后产生了下行性作用。虽然,起源于皮层的下行冲动可影响皮层下许多神经元的活动,但对于伤害性传入信息的下行性影响较少研究,尤其是来自大脑皮层体感Ⅱ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