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子宫内膜癌中MTS1/p16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MTS1/p16基因产物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p16蛋白在52例子宫内膜癌和26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16蛋白阳性表达多位于胞浆内,亦可见于胞核内,p16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阳性表达率为88.5%(23/26),而子宫内膜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57.7%(30/52),其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不同组织分化,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转移间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5)。子宫内膜癌p16蛋白阴性者组织分化程度低,临床分期晚且多有淋巴结转移。结论:对子宫内膜癌p16蛋白表达的检测有助于分析其细胞分化程度,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2.
p16和细胞周期素D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3.
p16、Cyclin D1在增生性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p16和 Cyclin D1在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P法对 12例正常子宫内膜、2 2例增生性子宫内膜及 4 1例子宫内膜癌中 p16和 Cyclin D1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 :在单纯加复合增生、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中 ,p16表达呈下降趋势 ,内膜癌与正常内膜及增生性内膜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P <0 .0 5 ) ;而Cyclin D1表达呈上升趋势 ,增生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与正常内膜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P<0 .0 1)。不典型增生与单纯加复合增生 Cyclin D1过表达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子宫内膜癌中 ,p16表达随细胞分化程度下降而降低 ,而Cyclin D1则随分化程度下降而上升 ,二者呈负相关。结论 :p16、Cyclin D1异常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p16低表达、Cyclin D1过表达与内膜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 ;Cyclin D1核过表达可能是一个早期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p16INK4蛋白在子宫内膜增殖症和子宫内膜癌的表达特征,以探讨其与p21ras、p185C-erbB-2蛋白的相互关系及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子宫内膜癌及20例子宫内膜增殖症组织中p16INK4、p21ras及p185C-erbB-2蛋白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增殖症组织p16INK4蛋白表达率为85.00%(17/20),子宫内膜癌组织p16INK4蛋白表达率为60.00%(39/65),其表达与组织分级及p185C-erbB-2蛋白表达呈负相关.结论p16INK4蛋白失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分化差有一定关系,与p21ras、p185C-erbB-2蛋白的联合检测可反映肿瘤的分化.  相似文献   

5.
研究p16和细胞周期素D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42例子宫内膜癌中p16、细胞周期素D1的表达。结果 42例子宫内膜癌中20例p16表达阳性,占47.6%,p16与子宫内膜癌的细胞分级、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有关(p〈0.05);17例子宫内膜癌细胞周期素D1表达阳性,占40.5%,细胞周期素D1与子宫内膜癌的细胞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p16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 4 (cyclindependentkinase 4 ,CDK4 )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32例子宫内膜腺癌中p16和CDK4蛋白的表达。结果 :32例子宫内膜腺癌中p16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4 3.8% ,p16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 (P <0 .0 5 ) ,但和临床分期无关 (P >0 .0 5 )。CDK4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68.8%(2 2 /32 ) ,CDK4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0 .0 5 ) ,与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无关 (P >0 .0 5 )。p16和CDK4的表达呈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p16和CDK4作为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生存素mRNA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中表达水平,及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特征的关系,明确生存素mRNA表达在子宫内膜癌诊断或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RT—PCR)对34例子宫内膜腺癌和20例分泌期及增殖期子宫内膜进行生存素mRNA的表达水平测定。结果正常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均表达生存素;分泌期与增殖期子宫内膜生存素mRNA表达无统计学差异;子宫内膜癌生存素mRNA表达明显提高,且与临床期别、病理级别、肌层侵润有密切关系。结论生存素可能是诊断子宫内膜癌和判断预后的良好标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yclinD1、p16与子宫内膜癌发生与发展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 50例子宫内膜癌、2 2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cyclinD1、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cyclinD1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 0 ( 0 /10 )、2 2 .73% ( 5/2 2 )、4 0 .0 0 % ( 2 0 /50 ) ,其中子宫内膜癌与正常内膜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p16蛋白在内膜癌的表达率为 4 6.0 0 % ,明显低于正常内膜组织的 90 .0 0 % (P <0 .0 5)。 50例内膜癌中 ,cyclinD1蛋白在G2 、G3级及临床Ⅱ~Ⅲ期中的表达率分别高于G1级及临床Ⅰ期 (P <0 .0 5) ,复发组表达率高于未复发组 (P <0 .0 5)。p16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细胞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有关 (P <0 .0 5) ,p16蛋白表达阴性者分化差 ,分期晚 ,复发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 ,cyclinD1与p16表达呈负相关 ,二者协同异常表达者生物学行为较差。结论 :cyclinD1、p16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二者异常表达提示子宫内膜癌复发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癌基因bcl-2及抑癌基因p53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49例子宫内膜癌中bcl-2p53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49例子宫内膜癌中的26例bcl-2表达阳性,占53%12例p53表达阳性,占25%,子宫内膜组织学分级G1,G2,bcl-2表达率(66%)显著高于G3表达率(21%,P〈0.05),而G3p53表达率(46%)显著高于G1,G2表达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腔诊刮组织中p16、p53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11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宫腔诊刮组织中及术后病理标本中p16、p53的免疫组化病理表达,并对其长期随访.结果:11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p16及p53的病理表达率分别为26.3%和25.4%,两者的病理表达与高的FIGO分期,浆液性/透明细胞性癌组织学亚型相关.p53的病理表达还与绝经状态,高的病理分级有关.p53、p16在诊刮组织中的表达与子宫切除术后标本中的表达明显相关.p53与p16两者均正常表达者的5年生存率为84%,p53及p16病理表达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0%及52%,两者均病理表达的5年生存率仅为13%.结论:宫腔诊刮组织中p16、p53的病理表达可作为术前对高危型子宫内膜癌进行预测评估的有效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癌p53抑癌基因蛋白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研究抑癌基因p53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本研究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了23例正常子宫内膜、44例子宫内膜增殖症及103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53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突变型p53蛋白在于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47.6%,而在正常子宫内膜及各类型子官内膜增殖症中均为阴性。突变型p53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类型、组织分化、脉管浸润情况及DNA异倍体等因素有关。p53表达阳性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无表达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59.9%及83.4%。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结果表明p53表达阳性者的死亡危险度为阴性者的6.34倍。突变型p53蛋白的出现与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 5 氮 2′ 脱氧胞苷 (5 aza CdR)对人子宫内膜癌裸鼠移植瘤的作用 ,探讨其抗肿瘤效应及可能机理。方法 用人子宫内膜癌裸鼠移植瘤模型 (SL I) ,观察 5 aza CdR对其抗肿瘤作用。根据用药不同分为 5 aza CdR组、5 aza CdR 顺铂 (DDP)组、DDP组和对照组 (注入生理盐水 ) ,测定用药前后各组肿瘤体积的变化 ;采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聚合酶链反应 (PCR)及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裸鼠移植瘤用药前后p16基因 5′二核苷酸胞嘧啶 (CpG)岛甲基化状态及p16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  5 aza CdR组、5 aza CdR DDP组及DDP组与对照组比较 ,其抑瘤率分别为 79.10 %、90 .32 %及 10 .13% ,前两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P <0 .0 1) ,DDP组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用 5 aza CdR后 ,SL I的p16基因甲基化水平逐渐降低 ,mRNA表达逐渐恢复。结论  5 aza CdR有肯定的抑瘤作用 ,其抑瘤作用的可能机理主要是通过p16基因去甲基化解除转录抑制完成的。  相似文献   

13.
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在DNAMMR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完整性对确保DNA复制的精确度和高保真度具有重要意义。MMR基因缺陷导致基因遗传不稳定,增加自发突变,造成广泛的肿瘤易感性,并促进肿瘤的形成。MMR基因缺陷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肿瘤耐药及其不良预后有关系。综述MMR基因及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TEN及P27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36例子宫内膜癌、17例子宫内膜增生症及27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PTEN及P27基因甲基化情况;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二步法检测PTEN、P27基因在以上3种组织中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增生症中PTEN及P27基因甲基化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在子宫内膜癌中PTEN及P27蛋白表达率明显低于子宫内膜增生症及正常子宫内膜(P<0.05)。同时,PTEN蛋白表达与P27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491,P=0.005)。结论:PTEN及P27基因甲基化可能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P27基因甲基化可能是子宫内膜癌早期分子事件,可作为子宫内膜癌发生的预测及预防的靶点;在子宫内膜癌中,PTEN蛋白与P27蛋白表达间存在正向调控关系。  相似文献   

15.
抑癌基因p16与肿瘤基因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 ,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是细胞癌变的分子基础。p1 6基因是继 p53 和 RB基因之后发现的又一重要的抑癌基因。本文就 p1 6基因的结构、功能异常 ,及其相关的肿瘤基因治疗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6.
瘦素及瘦素受体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瘦素及瘦素受体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60例正常月经周期的子宫内膜,其中增殖期24例,分泌期36例;7例子宫内膜单纯增生;5例非典型增生和23例子宫内膜癌,了解其内膜组织中瘦素及瘦素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各期子宫内膜中均显示瘦素及瘦素受体的表达.①正常月经周期中瘦素受体在分泌期子宫内膜组织中明显高于增殖期子宫内膜,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但瘦素在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瘦素及瘦素受体在子宫内膜单纯增生、非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的子宫内膜组织中分别与正常月经周期的分泌期相比较,前者表达均低于后者(P<0.05或P<0.01); ③瘦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和非典型增生的子宫内膜组织中分别与正常子宫内膜增殖期比较,前者均显示较低水平表达(P<0.01);④瘦素及瘦素受体在子宫内膜癌、非典型增生以及子宫内膜单纯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各不相同,但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瘦素及瘦素受体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且瘦素的表达在单纯增生-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的发展过程中呈现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 p16抑癌基因与卵巢上皮性浆液性肿瘤发生与发展的关系。 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 ,对 47份卵巢上皮性浆液性肿瘤组织和 8份正常卵巢组织 p16mRNA与 p16蛋白进行检测。 结果 p16mRNA与 p16蛋白阳性表达皆主要位于胞浆内 ,呈红色颗粒状 ,阳性表达细胞多呈灶状分布。p16mRNA与 p16蛋白在卵巢浆液性癌中检出率 (4 8 5 %、42 4% )皆低于良性浆液性瘤 (均 90 0 % )及正常卵巢组织 (均 10 0 0 % ) ,均P<0 0 5。p16mRNA、p16蛋白低表达与卵巢浆液性癌的恶性程度高、肿瘤分化差、癌瘤播散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一致性检验显示 p16基因的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关系密切 (P <0 0 1)。结论 p16作为一种新型抑癌基因 ,其mRNA或蛋白低表达与卵巢浆液性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