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热病”是以发热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疾病,包括了各种传染性及非传染性的急性发热病。发病的原因,是感受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以及疫疠之气等外邪所引起的,所以又称“外感热病”。由于外邪的性质有寒、热的不同,因而又分为伤寒病和温热病两大类。这二类热病,又统名叫伤寒,故伤寒有广义狭义之分。这些外感热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发展过程以及临床表现与内伤杂病不同,因此,临床用脏腑辨证的方法,就不能完全切合外感热病的规律。前人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总结出  相似文献   

2.
卫、气、营、血辨证,是对温热病辨证论治的一种方法。温热病的形成,一般有二种情况:一是感受风、热、暑、燥等阳热之邪;二是病人素体偏于阳热,如果感受寒湿等阴邪后,化热化燥,也可转化而成。所以,温热病也是感受六淫之邪后,发生的各种传染性或非传染性的急性发热疾患。这类疾病,主要是阳亢热盛,伤阴、耗津、亡血的病变,不同于伤寒病的阴寒之邪伤人阳气。温热病由于病因、  相似文献   

3.
2.阳明病证治: 阳明病证,是正邪斗争,阳亢热盛的极期证候。多由太阳病证不解,寒邪化热向里发展所致;或由于误治伤津,胃肠燥热,大便硬结而成。病在阳明经或胃腑,属里实热证。主证:身热不恶寒,反恶热,口大渴,大汗出,脉洪大,一般叫“四大症”。寒邪已化热入里,外无表证,故不恶寒。内热炽盛,则反恶热。内热郁蒸,则大汗出,汗出津耗,故口大渴。里热充斥,气盛血涌,  相似文献   

4.
三、三焦辨证三焦辨证,也是应用于温热病的一种辨证方法。它是根据三焦所属脏腑,在温热病发展过程中先后受邪所出现的病理变化,进行概括、归纳,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三大证候群。以病在心、肺为上焦证,多为温热病的初期阶段,包括了卫分及逆传心营的证候;病在脾、胃为中焦证,多为温热病的中期阶段,  相似文献   

5.
八、脏腑相互关系及脏腑同病的辨证论治 (三)脏腑同病的辨证论治临床上的脏腑同病比较复杂,并且是在不断地变化着,这里仅将常见的几个证候及治法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6.
(二) 肾病辨证论治肾藏元阴、元阳,只宜固密,不宜耗泄,其病证多为虚证,故有“肾无实证”的说法。肾病证候,一般分为肾阳虚和肾阴虚两大类。 1。肾阳(气)虚: 形成本证的原因较多,一般来说,婴幼儿多因早产,或孕母健康不良等所谓先天禀赋不足;老年多由肾气的自然衰退,或壮年时耗伤太过;其他如房事不节、久病失养等,都能导致本证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六、肝与胆 (一)肝的生理、病理肝脏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血和气两方面。 1.主藏血: 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的功能。人体各部分的血流量,常随着不同的生理需要而相应地增减。当人在休息或睡眠时,人体血液的需要量就减少,多余的血液则储藏于肝脏;当劳动或工作时,人体血液的需要量就要相应地增加,肝脏就及时进行调节,以供应人体活动的需要。唐·王冰所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  相似文献   

8.
(三)胃的生理、病理胃位于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肠。它的上口为贲门,即上脘,下口名幽门,即下脘,上、下脘之间名中脘,三个部分统称胃脘。胃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受纳和腐熟水谷。饮食入口,经过食道容纳于胃,所以称胃为“水谷之海”。后人又把胃容纳水谷的功能,概括为“胃主纳”。在病理上,如果胃不能主纳,就会出现厌食或不思饮食等症状。胃除主纳外,还主降。容纳于胃中的水谷,经过胃的腐熟消磨后,即下传于小肠,其中  相似文献   

9.
(一) 肺的生理、病理肺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主气,所以《内经》称肺为“气之本”。肺主气的功能活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司呼吸,喉为门户,开窍于鼻人体要不断地与自然界进行气体交换,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来维持生命活动。祖  相似文献   

10.
三、问诊问诊,是医生对病人或其家属进行有目的询问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有关起病过程、治疗经过、平素体质以及既往病史、家属病史,特别是现在病人的自觉症状等,只有通过问诊才能了解。所以,问诊是诊断疾病的重要环节。问诊,首先要抓住主诉。因为它是病人自觉最痛苦的主要症状。然后围绕主诉,按辨证要求,有目的地询问,做到问诊与辨证结合起来。例如:主诉是头痛,如起病突然,持续性头痛,伴见恶寒、发热、咳嗽、鼻塞的,是外  相似文献   

11.
诊断方法,简称诊法,是临床上了解病情的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了解到病人的病史、症状、体征等,以便进行分析、归纳,提出辨证、立法、处方。所以,诊法既是搜集临床材料的一种手段,又是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中医的诊法,主要有望、闻、问、切四  相似文献   

12.
辨证纲要,即一般所说的“八纲”。“纲要”,即纲领的意思。祖国医学,根据致病因素,以及疾病发生后的发展规律不同,总结出了好几种辨证方法,如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以及三焦辨证等等。虽然,这些辨证方法,各有其特点,分别适用于不同类别的疾病,但都有它们的共性。由于这些共性?是从各种辨证方法的个性中概括出来的,因而就叫它“辨证纲要”或“辨证纲领”。又因为这些纲要共有八个概念,所以,通俗又叫“八纲”。  相似文献   

13.
2.实证: (1)肝气郁结: 又名“肝郁气滞”,常因精神刺激,或情志抑郁,致使肝气不能疏泄,气机阻滞所致。可见于慢性肝胆疾患、神经官能症以及妇女月经不调等。主证:胁肋胀痛,胸闷不舒,精神抑郁,不思饮食,善太息,或急躁易怒,或见口苦、善呕、头目眩晕,妇女可见月经后期、痛经、经前乳房作胀等。苔薄白,脉弦。  相似文献   

14.
五、脾与胃 (一)脾的生理、病理脾脏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主运化、统摄血液和开窍于口。这三方面的功能,都是脾气的作用。 1.主运化: 运化,除指消化、吸收和运送营养物质的功能活动外,还包括了人体水液的运行和代谢。所以脾主运化,有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湿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三)大肠的生理、病理大肠上端经阑门与小肠相接,下端为肛门。大肠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小肠下传的食物残渣(即小肠分别清、浊后,浊的部分),吸收其中剩余的水分和养分,使糟粕变化成为粪便,然后经肛门排出体外。所以,大肠是传导糟粕的通道,古代称它为“传道之官”。大肠病变,主要是传导功能失常。例如大肠虚寒,不能吸收水分,就会出现肠鸣、大便溏泻等症;反之,如果大肠实热,消耗水液过  相似文献   

16.
八、脏腑相互关系及脏腑同病的辨证论治脏与腑虽然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它们之间是既分工又合作,相互依赖,互相促进,从而构成了有机整体,保证了生命的正常活动。在病理状态下,脏腑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所以临床所见证候,有些是很复杂的,常可见到二个甚至二个以上的脏腑同病。因此,我们必须从整体观念出发,研究脏腑之间在生理、病  相似文献   

17.
(一)肾的生理、病理肾藏元阴和元阳,是人体生命的根本,所以称肾为“先天之本”。元阴即肾藏之精,它既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又是滋养润泽各脏腑之精的本源,所以又称“肾阴”或“真阴”。“元”与“真”同义,即元始、本源的意思。肾精化生之气,叫做“肾气”,亦称“元(或原)气”,它既是生命活动的动力,又是温暖脏腑的全身阳气  相似文献   

18.
三、八纲的相互关系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证候,往往不是单一的,而常是相互错杂出现,并且又是不断地在变化着的,因此,八纲证候之间常表现为下列四种情况。 (一)相互联系联系,是指表、里、寒、热、虚、实证候错杂在一起。 1.表里寒热: 表证和里证,各有寒热的不同: (l)表寒证:表寒证是风寒之邪  相似文献   

19.
治则,就是治疗疾病的原则。它是在辨证的理论指导下,针对病因、病理、病位以及正邪消长、体质差异等不同情况,通过长期实践而总结出来的治疗规律,是各种证候具体治疗方法的指导原则。因此,治则和一般所说治法的概念是不同的。例如“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相似文献   

20.
二、治法治法即治疗疾病的具体方法,古代归纳为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但由于实践经验的不断总结,治法也不断地得到发展,所以现在常用的治法已经超过上述八法的范围。这里仅简略介绍一下“八法”。(一)汗法汗法又叫“解表法”。是用辛散轻宣的药物来鼓午卫阳,宣通肺气,开泄腠理以发汗,使在表的病邪从汗而解的方法,也就是《内经》所说的“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汗法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主要用治外感表证。临床对感冒、关节疼痛、水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