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患者静息态局部脑功能的改变。方法:对17例GAD患者和19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对比,运用局部一致性(Re Ho)分析方法,获得GAD患者局部一致性异常的脑区。结果:GAD患者静息态下Re Ho值升高的脑区有左侧颞中回、左侧额下回眶部、左侧背外侧额上回、右侧额中回、右侧顶下缘角回、右侧额下回三角部;Re Ho值降低的脑区有左侧楔叶、右侧舌回、右侧中央前回。以上升高或降低的Re Ho值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AD患者静息态下多个脑区Re Ho值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静息态脑功能特点以及可能的性别差异。方法:选取38例ADHD儿童(男31例,女7例)及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42名(男29例,女13例)。使用ADHD评定量表评定症状严重程度,磁共振成像收集静息态数据。采用部分低频振幅(fALFF)评价静息态脑区活动水平。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主效应及交互效应。结果:ADHD儿童右侧内侧额上回、右侧辅助运动区的fALFF值高于对照组;左侧壳核、双侧小脑及双侧楔前叶的fALFF值低于对照组(校正P0.05)。ADHD男孩左侧小脑的fALFF值低于对照男孩,双侧内侧额上回的fALFF值高于对照男孩(校正P0.05);ADHD女孩双侧小脑及左侧丘脑的f ALFF值高于对照女孩,左侧岛叶的fALFF值低于对照女孩(校正P0.05)。ADHD女孩左侧小脑的fALFF值和注意缺陷得分负相关(r=-0.89,校正P0.05)。结论:ADHD儿童与正常对照在静息态脑功能存在差异,同时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信号的局域一致性(Re Ho)分析及认知功能测试,研究儿童青少年双相障碍(Pediatric Bipolar Disorder,PBD)缓解相患者的静息态脑活动一致性情况,以及脑活动与认知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18例PBD缓解相患者和18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青少年参与功能磁共振数据采集,并对所有受试者进行临床检查和认知功能测试。计算磁共振成像信号的Re Ho指标,分析Re Ho结果与临床指标和认知测试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青少年相比,PBD缓解相患者的Stroop色词干扰测试评分显著降低,Re Ho数值在右侧小脑、左侧额下回、右侧后扣带回显著增加,在左侧顶上回及左侧辅助运动区显著降低。左侧额下回的Re Ho值与发病年龄及Stroop色词干扰测试评分显著负相关,与连线测试评分显著正相关,右侧后扣带回及左侧辅助运动区的Re Ho值分别与发病年龄呈显著负相关与正相关。结论:PBD缓解相患者存在小脑、额下回、后扣带回、顶上回及辅助运动区的神经活动一致性异常改变,且额下回的神经活动异常与PBD缓解相患者的发病年龄及认知功能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局部一致性方法研究儿童全身强直发作性癫痫患者脑区异常活动,探讨其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 方法 对8例儿童全身强直发作性癫痫患者和30例正常儿童进行磁共振扫描,并计算全脑局部一致性的值,进行组间比较并研究局部一致性与病程的相关性。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癫痫组ReHo值增高的脑区为大脑深部核团(扣带回,丘脑,楔前叶等),运动相关脑区,额下回,枕叶,颞叶和小脑;ReHo值降低的脑区为双侧额中回、右侧颞中回、左侧颞上回、双侧中央后回、左侧舌回。全身强直发作性癫痫与病程呈正相关的脑区为左侧楔前叶、左侧顶上小叶、右侧中央前回、右侧中央后回;与病程呈负相关的脑区为右侧楔前叶、右侧角回、中央旁小叶。 结论 局部一致性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反映癫痫患者异常的神经功能变化,有助于发现强直发作性癫痫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BT)对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者静息态局部脑功能的影响。方法:被试包括10例18~65岁、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Ⅵ)ADHD诊断标准的患者及12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对成人ADHD患者在CBT治疗前分别使用ADHD评定量表(ADHD-RS)及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成人版自评问卷(BRIEF)进行症状、执行功能的评估,并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fMRI)扫描,此后进行12次CBT治疗,治疗完成后进行第2次症状、执行功能评估及MRI扫描,以观察ADHD症状、执行功能及静息态局部一致性(ReHo)的变化;对正常对照进行一次ADHD症状、执行功能评估及MRI扫描。结果:CBT治疗后ADHD患者的ADHD症状量表总分[(43±7)vs.(31±7),P0.01]、注意缺陷分及多动/冲动分降低,BRIEF中的监控[(15±2)vs.(11±2),P0.01]及组织因子[(19±5)vs.(14±4),P0.01]的分数降低。在脑功能层面,治疗前,成人ADHD患者默认网络内脑区(左侧海马旁回)及双侧前扣带回ReHo值低于正常对照,治疗后,成人ADHD患者默认网络内脑区(右侧海马旁回)及额-顶网络内脑区(右侧中央前、后回及左侧中央后回)的ReHo值增高,但右侧额上回的ReHo值仍低于正常对照(P0.05,团块体积3051mm3,校正后P0.01)。结论:CBT治疗可以改善成人ADHD患者的核心症状及认知功能,对默认网络内(海马旁回)及额-顶网络内(双侧中央前后回)脑区功能可能有影响,此脑功能的改变可能是ADHD症状和执行功能改善的神经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静息状态下异常的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s, ALFF)与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 FC)能否识别出重性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并作为MDD可能的神经生物学标记。方法:35名MDD患者与33名对照组被试完成了结构磁共振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扫描,并完成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与状态-特质焦虑量表。比较ALFF与FC的组间差异,采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特征挑选、建模与分类,并计算支持向量机分类边际值与抑郁得分的相关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DD组右侧脑岛的ALFF显著增加,额上回与左侧额下回的ALFF显著降低,右侧脑岛至同侧前扣带回的FC显著增加,额上回至双侧梭状回与右侧楔前叶的FC显著降低。脑岛、额上回与额下回的ALFF异常、额上回至左侧梭状回的FC异常可以有效识别MDD,且MDD组的SVM分类边际值与其抑郁症状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静息状态下,MDD患者的ALFF与FC存在异常,且该异常模式可作为识别MDD的候选神经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7.
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吸烟率的原因尚不明确,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是一个比较好的工具来探索该现象的神经影像学机制。方法:采用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的方法比较吸烟精神分裂症患者和不吸烟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不吸烟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不吸烟对照者之间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MRI)图像。结果:设P0.001,与不吸烟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吸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左内侧额回ReHo值下降,左侧小脑后叶与左侧舌回ReHo值升高,且吸烟精神分裂症患者左侧小脑后叶的ReHo值与患者每日吸烟支数显著相关(r=0.635,P=0.027);与正常不吸烟对照组相比,不吸烟精神分裂症患者双侧内侧额回、右侧颞叶、左侧楔叶ReHo值升高,右侧前扣带回、双侧中央后回、双侧丘脑ReHo值下降。结论:吸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左侧小脑后叶,左内侧额回与左侧舌回的局部一致性异常,此发现可能有助于我们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人群吸烟的脑影像学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正常老化情况下健康成年人的脑功能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 Ho)的年龄差异,为正常老龄化评估提供新的特征参数。方法选取国际脑图谱联合会的健康成年人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为研究对象,首先将被试分为老年组和年轻组,预处理数据后计算每个被试全脑灰质的Re Ho值,然后将性别作为协变量,对两组标准化Re Ho图像进行双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比较老年组与年轻组局部一致性差异。结果与年轻组相比,在海马、丘脑、颞上回、岛盖部额下回、枕中回、背外侧额上回、枕上回、中央后回脑区,老年组的Re Ho值显著降低;在杏仁核、舌回以及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区域,老年组的Re Ho值显著增加。结论特定脑功能区的局部一致性在正常老龄化进程中变化显著,可作为老龄化评估的一个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基于体素的节点中心度(degree centrality,DC)方法探讨强迫障碍患者静息态下脑功能网络连接属性的改变。方法:纳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修订版(DSM-IVTR)强迫障碍诊断标准的30例门诊和住院患者,以及30名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采用耶鲁-布郎强迫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估强迫障碍患者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以及抑郁焦虑症状。所有被试进行全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采用DPARSFA分析软件计算被试的DC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强迫障碍患者右侧眶额回[(-0.22±0.45)vs.(-0.57±0.22)]和左侧前扣带回[(0.14±0.48)vs.(-0.21±0.33)]的DC值升高(P0.001);右侧岛叶的DC值降低[(-0.12±0.37)vs.(0.35±0.54)](P0.001);右侧眶额回的DC值与耶鲁-布郎强迫量表总分正相关(r=0.68,P0.05)。结论:静息状态下,大脑执行控制网络和突显网络重要节点/脑区连接属性的异常可能与强迫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借助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索中风偏瘫患者度中心性(DC)及动态度中心性(DDC)变异系数针刺前后的差异。方法:选取发病1个月内右侧梗死的中风患者,共18例,进行基本资料的获取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Brunnstrom评价法的评估,采集静息态、针刺态的功能磁共振图像,进行全脑DC、DDC变异系数的比较。采用偏相关分析方法对DC、DDC变异系数和临床数据、评分进行分析。结果:针刺态与静息态的DC在左侧顶下小叶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针刺态与静息态的DDC变异系数在右侧额上回、右侧额中回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纠偏后,年龄和左侧顶下小叶针刺态DDC变异系数具有相关性,病程和左侧顶下小叶静息态DDC变异系数具有相关性,下肢Brunnstrom评分和右侧额上回、右侧额中回针刺态DC具有相关性。结论:DC及DDC变异系数在针刺态中存在不同于静息态的变化,且DDC变异系数与病程、年龄和运动功能均具有相关性,表明针刺对中风患者脑功能,尤其是运动相关脑功能的调整功能,并反映出针刺态脑功能的持续变化,为针刺留针提供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遭受多重侵害的高职高专女生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特点。方法:15名遭受多重侵害无创伤后应激症状被试(PV无PTSS组)、15名多重侵害有创伤后应激症状被试(PV有PTSS组)和15名正常对照接受静息态脑功能扫描。采用SPM8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处理工具包分别进行数据预处理和ReHo分析。结果:静息状态下,与对照组相比,PV无PTSS组左侧额下回、左右额内侧回、右侧中央后回、左侧梭状回、左右海马旁回、右侧扣带回、左右豆状核和右侧岛叶的ReHo值降低;左右额上回、左右额中回、左右额下回、左右顶下小叶、左右楔前叶、左右颞上回、左侧颞横回、左右颞中回、右侧舌回和右侧扣带后回的ReHo值升高。与PV有PTSS组相比,PV无PTSS组在右侧额中回和额下回、左侧楔前叶、左侧舌回、左右海马旁回、左侧扣带回和左侧豆状核ReHo值降低;在左右额上回、左右额中回、左侧额内侧回、右侧中央后回、左侧缘上回、左右顶下小叶、左侧梭状回和左侧尾状核ReHo值升高。结论:遭受多重侵害但无创伤后应激症状的高职高专女生在静息状态下脑默认网络以及岛叶、基底神经节、海马旁回存在局部一致性信号异常,这些脑区异常可能为遭受多重侵害导致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2.
背景:平衡针治疗疾病疗效显著,但缺乏相关现代科学理论机制。 目的:利用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技术探讨平衡针疗法的中枢作用机制。 方法:纳入10例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痛患者及10例正常受试者,于平衡针针刺前后进行功能磁共振扫描,通过AFNI软件对与双侧杏仁核表现为显著联系的脑区进行功能连接分析,并对平衡针刺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及正常受试者的脑功能连接的差异进行探讨。 结果与结论:经平衡针治疗后1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疼痛均有好转。脑功能连接分析显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丘脑、脑干、腹前核、腹外侧核、额内侧回、额上回、额叶眶上回、额下回、颞上回、颞中回、海马回、扣带回、岛叶等脑区功能连接增强。正常受试者双侧颞中回、双侧眶上回、双侧尾状核头、双侧岛叶、左侧腹背侧核、双侧额上回、左侧额中回、前扣带回、右侧顶下小叶与杏仁核连接增强;双侧小脑齿状核、小脑蚓、左侧小脑坡、双侧舌回、左侧枕中回、右侧额上回、右侧中央前回、双侧顶下小叶、右侧顶上小叶、右侧中央后回与杏仁核连接下降。提示通过静息脑功能成像技术对杏仁核的研究有助于更深入理解平衡针灸治疗腰腿痛的中枢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纹状体的功能连接和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运用基于体素的功能连接分析法来识别精神分裂症患者纹状体与其他脑区功能连接的异常,入组对象为70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0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结果:与健康对照比较,我们发现患者的左侧尾状核与左侧额中回、左侧额上回以及左侧丘脑,右侧尾状核与右侧额中回、左右两侧丘脑,右侧壳核与右侧楔叶均表现为功能连接减弱。相关分析发现,左侧尾状核和左侧额中回的功能连接强度与患者阳性症状量表的幻觉评分成负相关,右侧尾状核与右侧丘脑的功能连接强度与患者阳性症状量表的怪异行为呈正相关。结论: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额叶-纹状体-丘脑环路静息态功能连接存在异常。并且此环路中的左侧尾状核与左侧额中回以及右侧尾状核与右侧丘脑的功能连接异常可能分别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幻觉和怪异行为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静息态下强迫症患者脑岛的功能连接特点。方法:纳入符合DSM-IV强迫症诊断标准的患者32例及性别、年龄、教育年限相匹配的正常对照37例,采用Y-BOCS量表评定强迫思维、强迫行为严重程度,应用3.0T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静息态数据扫描。以双侧脑岛为感兴趣区(ROI)进行全脑功能连接(FC)分析,比较强迫症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功能连接差异,并分析差异脑区功能连接强度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强迫症患者组的左侧脑岛与右侧缘上回、右侧顶下回、右侧顶上回的功能连接增强(FDR校正,P0.01);右侧脑岛与右侧岛盖部额下回、左侧缘上回、右侧缘上回、右侧中央后回的功能连接增强(FDR校正,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右侧脑岛与右侧中央后回的功能连接强度与强迫行为得分呈负相关(r=-0.35,P0.05)。结论:强迫症患者脑岛的功能连接网络模式可能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15.
探索相位同步和复杂网络方法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脑网络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选取135例ADHD患者和102例正常对照作为研究对象。以这237例被试的功能磁共振图像时间序列作为研究数据, 利用相位同步分析方法获得脑区间的连接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脑网络。然后, 利用复杂网络的局部效率指标评估静息态脑功能, 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 分析ADHD患者和正常对照在静息态下脑区的局部效率可能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 ADHD患者与正常对照在年龄、性别、量表分值(注意力和自制力)、3种智商值(语言智商、操作智商和总智商)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 在诊断和头动参数上有显著差异(P<0.05, 校正后)。诊断方面发现, 11个局部效率正常对照组与ADHD组具有统计学差异的脑区(P<0.05), 其中主要的脑区为左侧尾状核(0.118±0.317 vs 278±0.433)、丘脑(0.345±0.425 vs 0.541±0.435)、颞横回(0.467±0.476 vs 0.654±0.444)和右侧背外侧额上回(0.536±0.401 vs 0.681±0.333)、额中回(0.505±0.377vs 0.641±0.331)、尾状核(0.144±0.329 vs 0.298±0.423)。在静息态下, ADHD患者和正常对照在左侧中央前回、尾状核、丘脑等脑区的局部效率差异可能与患者尾状核、丘脑等特定脑区的功能异常有关, 也可能与患者注意和执行有关的神经网络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男性攻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否存在杏仁核与其他脑区功能连接的异常.方法:对有攻击行为和没有攻击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各13例进行静息状态下功能磁共振成像.结果:与非攻击组相比,攻击组双侧额中回、右侧额上回、右侧脑岛、右侧顶上小叶、右侧扣带回等脑区与左侧杏仁核功能连接增强;双侧额上回、额中回、双侧颞上回、右侧颢中回等脑区与右侧杏仁核功能增强.结论:杏仁核与多个脑区之间特别是与额上回、额中回的功能连接增强可能与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patients,SCZ)及其健康同胞(Healthy siblings,SIB)静息态下额颞环路的功能连接异常,为阐明额叶和颞叶在精神分裂症遗传易感性方面的重要作用提供新的证据。方法:研究入组SCZ、SIB,以及健康对照各27例。以既往研究所发现的静息态下SCZ及其SIB均有的局部脑功能活动异常的颞环路上的两个脑区为功能连接分析的感兴趣区,计算并比较各组的感兴趣区与全脑的脑区的功能连接强度的差异。结果:SCZ与其SIB都存在左侧颞中回与对侧额叶亚区(右侧眶额回和右侧额上回)、同侧颞叶其他亚区(左侧颞下回)的功能连接下降;以及左侧眶额回与对侧颞叶亚区(右侧颞中回)的功能连接下降。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易感性可能不仅与额颞环路上的局部脑区功能活动异常有关,而且还与其对侧额颞通路的脑区间功能整合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8.
首发未服药抑郁症静息态默认网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首发未治疗抑郁症患者静息态默认网络功能改变。方法:采用独立成分分析方法,对25例首发抑郁症患者与25名正常被试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处理,并依据空间最匹配原则对缺省模式网络的独立成分进行挑选,分析患者默认网络的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比较,抑郁症患者的默认网络呈现前部升高后部降低的模式:即背部额内侧回、腹部额内侧回和腹部前扣带回功能连接升高,楔前叶和后扣带回、角回功能连接减低。结论:静息态下抑郁症默认网络存在广泛的异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功能连接方法观察原发性失眠患者静息态下的背外侧前额叶的异常功能连接。方法:采集33 例原 发性失眠患者以及33 例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的功能磁共振图像,以背外侧前额叶为感兴趣区 域,与全脑其他体素进行功能连接分析,得到两组之间功能连接的差异脑区,再对异常功能连接脑区与临床的量表分 数做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发现失眠患者左侧背外侧前额叶与左侧枕下回、右侧枕下回、右侧枕中回、右侧 颞叶、左侧额中回,左侧额下回以及右侧梭状回之间的功能连接增强(P<0.05,体素簇个数≥100,FDR校正),与左侧前 扣带皮层、右侧海马旁回、右侧脑岛、右侧背外侧额上回、右侧顶上回、右侧中央后回以及右侧中央前回之间的功能连 接减弱(P<0.05,体素簇个数≥100,FDR校正)。并且左侧背外侧前额叶与左侧枕叶下回的功能连接值与睡眠状况自评 量表分数成正相关(P=0.035)。结论:原发性失眠患者背外侧前额叶与大脑多个脑区出现异常的功能连接,可能为理 解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神经机制提供一些新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旨在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探讨健康成年人智力的脑机制。方法:选用208名18~36岁健康成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中国修订版(WAIS-RC)测试所得总智商作为被试智力商数,并对所有被试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通过对核磁数据的分析得到被试的全脑功能连接图,并与智力商数做相关性分析。结果:总智商和以下脑区的功能连接强度呈正相关:右侧额下回(r=0.22,P0.01)、左侧额下回(r=0.14,P0.05)、右侧顶下缘角回(r=0.23,P0.01)、内侧额上回(r=0.19,P0.01)、左侧前扣带回(r=0.22,P0.01)。没有发现功能连接强度与总智商呈负相关的脑区。结论:负责智力的脑区主要位于额叶、顶叶,支持了智力的额顶整合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