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探讨泪小管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合并上、下泪小管阻塞或泪总管阻塞的疗效。方法 48例(51眼)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合并上、下补小管阻塞或泪总管阻塞。采用泪小管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观察术后泪道通畅情况。结果 治愈44眼(86.3%),好转5眼(9.8%),无效2眼(3.9%)。结论 泪小管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合并上、下泪小管阻塞或泪总管阻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泪道阻塞或狭窄是眼科常见病 ,可发生在泪小管、泪小管同泪囊结合部、鼻泪管及鼻泪管出口处 ;除鼻泪管阻塞引起泪囊炎可施行泪囊鼻腔吻合术外 ,其他部位阻塞由于管道细小 ,目前无确实有效的手术方法。我院采用泪道探通后 ,向泪囊内注入四环素可的松眼药膏 ,再用硬膜导管置入泪道的方法 ,治疗泪道阻塞或狭窄 ,取得较好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1例 ,男 6例 ,女 15例 ;年龄 2 5~ 6 9岁 ,平均 50岁 ;就诊时病程最短 5个月 ,最长 31年 ;诊断 :鼻泪管阻塞 11眼 ,其中 5眼合并慢性泪囊炎 ;鼻泪管狭窄 6眼 ,其中 1眼伴下泪小管狭窄 ;下…  相似文献   

3.
<正> 我院自1986年以来,对外伤后泪小管断离经泪小管修复术失败,同时伴有鼻泪管下口阻塞者,或泪小管近端阻塞同时伴有鼻泪管下口阻塞,而泪囊完整的患者共38例施行了泪湖泪囊鼻腔吻合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8例(38眼)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62岁,平均31岁。右眼17例,左眼21例。工人13例,农民15例,学生4例,其他职业6例。其中泪小管断离经手术修补失败同时有鼻泪管下口阻塞16例,泪小管近端阻塞同时有鼻泪管下口阻塞22例。泪小管阻塞部位距泪点均在5毫米之内。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创伤性泪小管断裂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在显微镜下寻找泪小管断端并置入硬膜外麻醉导管于泪小管及鼻泪管,吻合断裂泪小管.结果 随访6个月-1年,84例患者一次治愈81例(96.4%).1例手术后第1天因麻醉导管置入位置异常,再次手术治愈,1例好转,1例未愈.80例置入麻醉导管到鼻泪管,4例置入于上下泪小管,其中2例用丝线作为支撑物.结论 在手术显微镜下应用硬膜外麻醉导管治疗创伤性泪小管断裂方便、快捷,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硬膜外导管植入术在治疗泪道阻塞的方法。方法:泪小(总)管阻塞58例,鼻泪管阻塞9例,泪小管鼻泪管阻塞5例,均行硬膜外导管植入术。结果:泪小(总)管阻塞治愈率96.6%,鼻泪管阻塞治愈率88.9%,泪小管鼻泪管阻塞治愈率80%,结论:硬膜外导管植入术是治疗泪道阻塞,特别是泪小(总)管阻塞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泪囊粘液囊肿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泪道疾病,多发生于慢性泪囊炎或鼻泪管阻塞患者,由于泪囊粘膜萎缩及总泪小管的炎症性变化,导致总泪小管通入泪囊处闭锁,囊腔内容物无法排出,随着分泌物的积聚增多,泪囊逐漸扩张膨大,形成一充滿粘滞性分泌物的闭锁性腔隙——泪囊粘液囊肿。本病应区别于泪囊膨大,后者虽有泪囊扩张,但末形成闭锁性腔隙,囊腔内容物仍可经泪小管或鼻泪管排出。  相似文献   

7.
在泪道成形手术中,将支撑物引入泪小管或通过鼻泪管由下鼻道引出鼻外等操作,用普通工具进行较为不便,故试制以下几种器械,经实际使用,效果较好,现予以介绍。一、鼻泪管下鼻道导线灯(图1)为在泪囊泪小管侧端吻合术等类手术中,经泪囊插入下鼻道的线或管子因不易  相似文献   

8.
泪器损伤或缺如大多数是由严重泪道外伤、手术切除或先天畸形造成。临床上可分为泪总管断裂、泪总管合并鼻泪管断裂、泪总管断裂合并泪囊破裂、泪囊摘除术后、泪囊破裂或缺损合并泪总管、鼻泪管断裂、先天性泪器缺损等。以往对于单纯性泪囊、泪小管病变有较多的研究,但是对于复  相似文献   

9.
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孝茹  潘敏敏 《中国医药导报》2009,6(6):112-112,115
目的:探讨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易出现的问题及手术技巧。方法:将硬膜外麻醉导管经泪小点插入,再经泪小管鼻侧断端插入泪囊、鼻泪管保留。结果:26例患者均找到泪小管鼻侧断端并行吻合术。其中,治愈19例,好转6例,未愈1例。结论:显微镜下寻找到泪小管鼻侧断端的几率较大,术中缝合方法对预后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泪小管、泪总管之阻塞或外伤引起的溢泪,是门诊眼科常见眼病之一。近几年来,湖北地区有关医院陆续采取了泪道插管术,泪湖鼻泪管插管术,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等治疗方法,以及从鼻腔寻找塑料管的方法,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改良鼻泪管吻合联合硬脊膜导管置管术在伴有泪小管阻塞的慢性泪囊炎中的应用.方法 共计13例13眼的泪小管阻塞的慢性泪囊炎患者,施行改良鼻泪管吻合联合硬脊膜导管置管术,观察手术的疗效.结果 随访半年的研究表明,13例患眼术后治愈率77%,有效率100%.没有出现术后再堵塞的现象.结论 改良鼻泪管吻合联合硬脊膜导管置管术,对伴有泪小管阻塞的慢性泪囊炎是一种疗效确切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泪道阻塞或狭窄是眼科较常见的难治疾病,可发生在:①泪小点;②泪小管;③泪小管同泪囊结合部;④泪囊和鼻泪管,特别是两者之间的结合部;⑤鼻泪管出口处。除鼻泪管阻塞合并泪囊炎可施行泪囊鼻腔吻合术外,其他处阻塞由于管道细小,至今尚无确实有效的外科手术方法。我院从1993—2000年期间采用此方法治245例慢性泪囊炎合并泪道阻塞,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鼻泪管义管植入联合下泪小管义管植入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疗效和具体手术技巧.方法:鼻泪管义管植入联合下泪小管义管植入治疗泪道阻塞治疗泪道阻塞42例58眼.结果:随访8~18个月总有效率为96.55%.结论:鼻泪管义管植入联合下泪小管义管植入术可以有效的治疗泪道阻塞,防止复发,手术无皮肤切口,并发症少,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4.
泪道阻塞是眼科较常见的难治疾病,多发生在泪点、泪小管、泪囊与鼻泪管交界处以及鼻泪管下口.常见的下泪小管及鼻泪管阻塞因其管道细小而手术治疗创伤较大,使患者难以接受,过去常用的泪道探通加冲洗的方法因其疗效不佳而多以失败告终.我科1998-2003年对21例泪道阻塞患者的28眼,采用泪道探通术后泪道内注入2%甲基纤维素的方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自体静脉移植重建泪道术3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自体静脉移植重要泪道术治疗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并下泪小管阻塞以及陈旧性下泪小管断裂的评价。方法:在患者下肢内踝上表浅静脉取一段4cm长的静脉移植在睑球结膜与泪囊前叶和鼻粘膜前叶,进入鼻腔,重建一新的泪道,结果:36例36眼中34例流泪症状消失,并恢复了正常的导泪功能,有效率为94.4%。结论:自体静脉移植重建泪道术对治疗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并下泪小管阻塞以及陈旧性下泪小管断裂疗效确切,取材容易,无排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将硬膜外麻醉导管经下泪小点插入,再经泪小管鼻侧断端插入泪囊、鼻泪管保留.结果 68例(68眼)中,直接吻合法63例,猪尾巴探针法5例.治愈60例,好转5例,未愈3例,成功率为95 58%.结论 显微镜下直接吻合法与猪尾巴探针法治疗新鲜泪小管与陈旧性泪小管断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激光泪道成形术是治疗泪小管阻塞、泪总管阻塞及鼻泪管阻塞等有效方法之一。1998年6月以来,本科对80例泪道阻塞患者实施激光泪道成形术,疗效满意。现就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我们采用鼻泪管插管术治疗单纯性鼻泪管阻塞2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20例均为单纯性鼻泪管阻塞,不伴有泪小管及泪总管阻塞,合并有泪囊萎缩4例。其中女16例,男4例,年龄35~55岁,平均40岁。  相似文献   

19.
阻塞性泪道疾病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兰  吴楠  刘翔 《重庆医学》2004,33(4):628-630
阻塞性泪道疾病是眼科的常见病之一,常发生在泪点、泪小管、泪囊与鼻泪管交界处及鼻泪管的下段,其主要症状为溢泪.该病的治疗以前主要以手术为主,但近几年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内窥镜和各种生物材料及其他医疗器械的介入,其治疗方法亦多种多样,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泪道内窥镜检查技巧及对确诊泪道阻塞性疾病的意义。方法对2011年8月-2012年4月唐山市眼科医院眼科泪道疾病门诊收治的580只眼进行泪道内窥镜检查。结果单纯鼻泪管狭窄12只眼,鼻泪管狭窄伴膜性增生180只眼,鼻泪管膜性闭塞156眼,鼻泪管骨性狭窄8只眼,慢性泪囊炎89只眼,泪小管炎24只眼,泪小管狭窄13只眼,泪小管膜性闭塞16只眼,泪总管狭窄31只眼,泪总管膜性闭塞26只眼,以上两种或多种情况并存21只眼,泪道无异常4只眼,确诊率为99.31%。结论泪道内窥镜检查是确诊泪道阻塞性疾病的新型技术,此项检查为患者后期治疗提供了直观的图像依据,对术式的选择提供了很大帮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