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杜传庆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4):49-49,51
目的 分析和评价CT特别是薄层CT扫描对折的眼眶单纯内侧壁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眼眶内侧壁骨折患者的CT资料.男30例,女6例,轴位扫描14例,冠状位扫描16例,冠状位加轴位扫描6例,其中30例行薄层扫描.结果 骨折发生在眶内缘3例,筛骨眶板33例.结论 CT特别是薄层CT扫描能细致地显示眼眶内侧壁的解剖结构,能精确地显示眼眶内侧壁骨折的间接、直接征象和并发症,是重要和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眼眶外伤的CT征象及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对95例眼眶外伤均行眼眶横断面及冠状面CT扫描检查。结果95例全部呈现眶壁骨折。其中内壁骨折54例,外壁骨折10例,上壁骨折14例,下壁骨折17例,35例伴有邻近部位软组织嵌顿。结论CT检查能清楚显示眼眶骨折及眶内容物的损伤情况,为临床处理提供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早期诊断价值,眼外伤后应及时施行眼部CT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对眼外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抽取30例眼外伤患者的资料进行实验并加以分析。结果眼外伤主要表现为眼眶骨折、视神经损伤及骨折、眼球损伤、眼球异物、眼部软组织损伤以及合并颅脑及颌面部损伤等。结论 CT检查诊断眼外伤,操作简便,诊断迅速可靠,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相比较,螺旋CT检查诊断眼外伤具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眼外伤应首选CT扫描检查。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对诊断眼眶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眼眶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20例眼眶骨折的患者多层螺旋CT常规螺旋扫描加重建图像分析。结果眶内侧壁骨折以横断面显示最佳,眶下壁骨折以冠状面及矢状面显示最佳,混合性骨折以冠状位图像显示最佳。眼眶骨折的直接征象表现有眶壁骨质连续性中断、粉碎骨折、眶壁骨质凹陷改变;间接征象有眶内眼肌肿胀,鼻旁窦腔内积液等。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加重建能减少误、漏诊,全面准确诊断眼眶骨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螺旋CT及多曲面重建(MPR)、三维重建(3D)在眼眶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眼眶外伤患者行螺旋CT平扫(轴扫)加冠扫,并在平扫基础上进行多曲面重建及三维重建。采用骨窗和软组织窗进行图像分析,对不同扫描方式提供病变信息进行比较。结果 眼眶骨折22例,眶内积气15例,球内异物3例,眼环不连续3例,球后血肿2例,眼球缩小或变形4例,眼外肌增粗、移位1例,视神经增粗1例,颊骨骨折2例,鼻窦积液19例。结论 螺旋CT是诊断眼外伤最有效的手段,轴位和冠状住扫描都是非常必要的,螺旋CT的重建技术对眼眶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和评价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对眼眶外伤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眼眶外伤骨折患者的CT资料.男38例,女12例.常规行HRCT轴位扫描,后采集数据冠状重建.结果 骨折发生单纯眶内壁15例,单纯眶下壁9例.合并眶内壁及下壁骨折的16例,其他复杂骨折10例.结论 CT特别是HRCT与普通扫描方式相比更好显示眼眶眶壁骨折,特别是通过多角度平冠重建减少了漏诊,是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侵犯眼眶的继发于鼻窦肿瘤的临床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侵犯眼眶的鼻窦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CT和MRI特点及治疗。结果患者首发症状为单眼眼球突出。其中副鼻窦黏液囊肿58例,腺样囊性癌22例,鳞状上皮癌12例,其他恶性肿瘤12例。CT检查平扫50例,增强扫描10例,表现为鼻窦内形状不规则软组织肿块,眶内侧壁及眶下壁可见骨质中断,可见肿物向眶内突出,增强后肿瘤眼明显强化。MRI检查24例,均为平扫+增强扫描,可见上颌窦或筛窦肿块与眼眶内肿块信号相等且连续。增强后肿瘤明显强化。结论鼻窦肿瘤易侵及眼眶,临床多以眼球突出为首发症状。CT、MRI检查有助诊断。多学科联合诊治,对提高鼻窦肿瘤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水平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眼眶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眼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0例眼外伤患者,行螺旋CT轴位或冠状位扫描后进行三维重建,重建后的影像与分别做轴位或冠位CT扫描的图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维重建影像与常规影象对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为眼眶骨折患者提供了客观、直接的图像,应该作为眼部螺旋CT扫描常规的后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和评价,CT常规扫描与高分辨CT(HRCT)扫描对眼眶单纯内壁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眼眶单纯内壁骨折患者的CT资料,男27例,女13例。所有病例都行轴位扫描,加冠状位扫描8例,其中10例行HRCT扫描。结果筛骨眶板骨折40例,诊断精确率高。结论CT常规扫描特能细致的显示眼眶内侧壁的解剖结构,能精确的显示眼眶单纯内壁骨折的直接、间接征象和并发症,是最重要和有价值的诊断方法,HRCT扫描是有效的补充。  相似文献   

10.
眼球(眶)内异物是眼科急诊常见的疾病。为了提高诊断与治疗效果,现将我院自1969年7月至1974年6月止,住院患者的眼球(眶)内异物125例小结如下。临床资料一、眼球(眶)内异物的发生率:5年间眼科住院患者2098人,眼外伤者552人,眼球穿通伤伴有球内异物者112人,占眼科住院总数的5.33%,占眼外伤住院总数的20.29%。眶内异物13人,占住院总数的0.61%,占眼外伤住院总数的2.75%。二、异物性质和大小:球内异物112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横断位和冠状位扫描在眼眶爆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横断位及冠状位薄层扫描的36例眼眶爆裂骨折(伴有24例软组织疝),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横断位扫描图像显示骨折线30例(占83%)及软组织疝18例(占75%);冠状位扫描图像显示骨折线34例(占94%)及软组织疝24例(占100%)。结论CT是诊断眶壁爆裂骨折的最佳检查方法。冠状位扫描较横断位扫描对诊断眶下壁及眶上壁骨折具有优越性,行冠状位CT扫描可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12.
眶深部植物性异物用常规的X 线摄片通常难以发现,B 型超声检查虽有时能显示异物,但不易确定其全貌,眶颅、眶副鼻窦联合异物更是如此。我们最近利用CT 扫描对临床上疑有眶内植物性异物的4例患者进行检查并通过手术验证,表明CT 扫描具有定性、定位诊断价值,为手术进路的选择及异物成功而完全地取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病历摘要例1,男,34岁。左眼芦根戳伤8年,流脓2月。伤后次日昏迷疑颅内血肿行开颅结果阴性。X 线摄片未见异物。CT:左颞额底部一向后延伸的条状高密度灶,中央有一楔形低密度区,CT 值-34Hu。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眼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2例眼眶骨折的患者进行MSCT常规扫描加多平面重建(MPR)结果分析。结果眼眶内、外侧壁骨折以横断面显示效果最佳,眶顶及眶下壁骨折以冠状面及矢状面显示效果最佳,混合性骨折以冠状位图像显示效果最佳。结论 MSCT扫描结合MPR能减少眼眶骨折的误、漏诊,运用窗技术对周围软组织损伤的诊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多层螺旋CT对眶额区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进行诊断分析,并评价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总结分析该院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8例眶额内皮样囊肿患者和4例表皮样囊肿患者的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12例患者CT检查均发现眶额区占位,呈圆形、椭圆形、半球形或哑铃状,囊肿边界清晰,囊内密度均匀不一,其中8例皮样囊肿以脂肪密度为主,3例表皮样囊肿以液性密度为主,1例表皮样囊肿内见脂性低密度影、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及网状分隔。仅3例表皮样囊肿局限性压迫周围眶额骨。12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中所见囊肿的位置、形状以及眶额骨骨壁的改变均与CT发现一致,术后均被病理检查证实。结论眶额区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具有特征性CT表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部创伤中应用CT扫描的诊断要点。方法 26例胸部创伤中,20例有肺挫伤,6例单纯肋骨骨折。3例合并有胸骨骨折,6例合并有气胸及胸腔积液。全部患者均在伤后8 h内进行CT扫描,5例是伤后24 h后复查出现湿肺。结果 CT平扫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胸部损伤的程度及合并症。结论 CT扫描对胸部创伤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能发现平片不能检出的阳性征象。  相似文献   

16.
眶区沟通瘤是指眶内与眶外组织相互连通为一体的肿瘤。无论眶内还是眶外组织一旦发病,即可侵犯眼眶,形成眶内外的沟通。其诊断需要CT扫描,磁共振成像(MRI)以及手术证实。当肿瘤位于眶内时,实时彩超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势,而且高频彩超实时引导下活检可得到病理学证实。1989年7月-2006年12月经我院彩超检查,并经手术证实44例眶区沟通瘤。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94例眼球突出CT影像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眶内疾病所致眼球突出CT影像及临床特点,提高原发性眼眶炎性假瘤、格氏眼病、眼眶内肿物等所致眼球突出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经临床、手术及病理明确诊断的眶内疾病致眼球突出CT影像及临床表现,观察眼肌、视神经、泪腺等眼眶内组织结构及肿块形态、大小、密度改变。结果51例原发性眼眶炎性假瘤CT显示单侧眼外肌肿胀增粗、泪腺增大、眼眶内肿块及球后脂肪间隙密度不均。31例格氏眼病CT主要表现为双侧多条眼外肌肌腹梭形肥大,视神经增粗,眼肌边缘光滑,眶内脂肪增多,密度均匀。12例为邻近器官肿块入侵眼眶及眶内原发肿瘤。结论诊断眼眶炎性假瘤,CT表现是主要依据,不典型表现需结合临床或做其他影像学检查。常需与格氏眼病、眶内肿瘤等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鼻眼相关疾病的诊治特点。方法 对 3 6例鼻眼相关疾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 6例中 ,10例患者以眼部症状为主首诊于眼科。炎性疾病的鼻眼病变以眶壁吸收破坏为主 ;良性肿瘤及黏液囊肿鼻眼病变以眶壁受压移位、骨质吸收破坏为主 ;恶性肿瘤鼻眼病变以骨质破坏为主 ;外伤性鼻眶骨折为鼻窦与眼眶骨折所致。结论 鼻窦与眼眶关系密切 ,CT扫描对此类疾病的诊断及指导治疗有帮助 ,良性肿瘤以手术切除为主 ,恶性肿瘤应以手术加放疗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螺旋CT薄层扫描在肺内磨玻璃样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09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肺内磨玻璃样结节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穿刺病理实验证实为良性结节34例,恶性结节46例。对所有患者行CT薄层扫描,并根据影像结果进行诊断及病情评估。结果薄层CT对肺内磨玻璃样结节病诊断及良恶性鉴别诊断结果与病理证实结果比较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患者薄层CT表现与其结节性质具有密切关系。结论采用CT薄层扫描可有效提高肺内磨玻璃样结节病的诊断检出率,并且可根据CT表现较好鉴别结节性质,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常规头颅CT扫描对眼眶内侧壁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考虑眼眶内侧壁骨折患者进行常规头颅CT扫描。结果:50例患者经常规头颅CT扫描,确诊为眼眶内侧壁骨折者45例。结论:常规头颅CT可以作为眼眶内侧壁骨折的诊断或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