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评价MRI对儿童脑静脉窦血栓(CVST)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10天~11岁,平均3.9岁)经临床确诊为CVST患儿的MRI及MRV表现.对所有病例均行MRI及MRV平扫,其中1例行增强MRI(CE-MRI)和增强MRV(CE-MRV)扫描. 结果 14例横窦受累,12例上矢状窦受累,11例乙状窦受累,1例蝶顶窦受累.MR平扫6例表现为T1WI等高信号、T2WI高信号;3例表现为T1WI等高信号、T2WI低信号;3例表现为T1WI、T2WI等信号;1例T1WI高信号、T2WI等信号;2例T1WI和T2WI血栓显示不明显.增强扫描表现为脑静脉异常强化,静脉窦壁表现为环形、三角形或平行状强化,而静脉窦内血栓无强化,呈不规则充盈缺损或空三角征.MRV表现为受累静脉窦显影不规则、狭窄或中断、侧支血管形成,邻近深静脉及浅静脉迂曲扩张.结论 MRI结合MRV,特别是增强MRI和MRV是诊断儿童CVST的有效手段,对于临床及时诊断治疗及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MRI联合磁共振静脉成像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MRI及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DSA确诊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表现.37例中有30例行常规MRI检查,29例行MRV(2D TOF)检查.结果:30例常规MRI检查中28例静脉窦有异常信号,其中26例MRI表现为静脉窦T1WI、T2WI高信号,2例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并部分伴有脑组织梗死、出血.29例MRV检查均发现静脉窦充盈缺损或中断.结论:MRI与MRV结合对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具有高度敏感性,是诊断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0T MRI与MR静脉成像(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DSA确诊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结果10例患者在常规MRI检查上均有不同脑区的皮质、皮质下脑组织静脉性脑梗死的MRI表现,8例伴明显脑肿胀;7例患者的静脉窦内有异常信号,其中6例MRI表现为静脉窦内T1WI、T2WI高信号,1例T1WI高及稍高信号、T2WI低信号。9例MRV检查均发现静脉窦充盈缺损或中断。结论3.0T MRI结合MRV是诊断和随访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有效手段,可替代创伤性的DSA检查。  相似文献   

4.
YUAN Fei  袁飞  刘银社  王进  赵军  袁滨 《武警医学》2008,19(7):619-623
 目的 探讨3.0T MRI与MR静脉成像(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DSA确诊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结果 10例患者在常规MRI检查上均有不同脑区的皮质、皮质下脑组织静脉性脑梗死的MRI表现,8例伴明显脑肿胀;7例患者的静脉窦内有异常信号,其中6例MRI表现为静脉窦内T1WI、T2WI高信号,1例T1WI高及稍高信号、T2WI低信号.9例MRV检查均发现静脉窦充盈缺损或中断.结论 3.0T MRI结合MRV是诊断和随访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有效手段,可替代创伤性的DSA检查.  相似文献   

5.
脑静脉窦血栓的磁共振表现及误漏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脑静脉窦血栓(CVST)的磁共振表现,并进行误漏诊分析.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脑静脉窦血栓的磁共振表现.全部病例均进行MRI检查,其中17例同时行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检查,12例行增强扫描,29例行CT检查.全部病例经DSA证实. 结果 32例CVST患者中,MRI SE序列扫描确诊26例,其中亚急性期病变20例,急性期4例,慢性期2例.6例急性期病变MRI平扫漏诊,其中4例经MRV确诊,2例经DSA诊断.急性期CVST MRI信号复杂,T1WI呈低、中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明显低信号.亚急性期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表现典型;慢性期血栓信号不断地降低.MRV表现为静脉窦闭塞或静脉窦内充盈缺损.本组病例中有7例曾被误诊为肿瘤、脑梗死等其他病变. 结论 MRI和MRV是诊断CVST的良好检查方法,可提供更多可靠信息.应用适当的检查技术,以及对MR征象进行认真分析,可避免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诊断价值。方法:11例CVST患者,男3例,女8例,年龄19~56岁,平均39.4岁。使用Philps NT-5型0.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常规行SE T1WI、TSE T2WI及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序列检查,其中7例行相位对比(PC)法2D静脉血管成像。结果:MRI可清晰显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直接征象(静脉窦流空效应消失,静脉窦内出现各期信号不同的血栓)和间接征象(脑水肿、脑梗死、脑出血等),MRV可更好地显示阻塞静脉窦。结论:常规MRI结合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MRI及MRV成像特点,提高对其影像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39例经DSA或临床随访证实的CVS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19例行增强扫描,26例行MR静脉成像(MRV).MRI平扫表现为静脉窦流卒信号消失(38/39),血栓信号随病程长短而不同,急性期(11/38),血栓于T2WI多呈低信号(7/11),T1WI呈等信号(6/11)或略高信号(5/11);亚急性期(17/38),T2WI多呈高信号(12/17)、T1WI也多呈高信号(14/17);慢性期(10/38),T2WI多呈高信号(8/10),T1WI多呈等信号(6/10).增强扫描急性及亚急性期血栓均表现为受累静脉窦充盈缺损,慢性期多表现为血栓明显不均匀强化(6/7),静脉窦壁增厚毛糙.67%(26/39)病例出现闭塞静脉窦相应引流区域脑组织肿胀甚至出血,增强扫描肿胀区可出现异常强化(8/17),脑膜亦可强化(6/17);同时在闭塞静脉窦引流区可见多发强化血管信号(12/17).23例26人次MRV均可显示闭塞静脉窦血流信号缺失,其中2例治疗后静脉窦再通显示为不规则血流信号形成.结论 MRI结合MRV是CVST首选的无创检查方法,有助于CVST的早期诊断及排除诊断.  相似文献   

8.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MRI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14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均行MRI平扫,其中9例行MRV或MRA检查,6例增强.7例患者同时接受CT检查.结果:①常规MRI检查表现为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n=13/14),急性期(n=2/14) 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亚急性期(n=7/14)T1WI、T2WI均呈高信号;慢性期(n=4/14)T1WI、T2WI信号减低,表现复杂.增强扫描可见充盈缺损(n=6/6)及脑回样强化(n=1/6);②MRV(n=9/9)表现为受累静脉窦血流信号减弱或消失;③MRA检查(n=1/1)受累静脉窦异常显影;④7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的患者共22个静脉窦受累,CT检出率45.4%,MRI检出率100%.结论:常规MRI联合MRV对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具有高度敏感性,是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磁共振的常规扫描序列和三维相位对比法MR静脉造影(3D-PC法MRV)对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 共收集34例临床确诊的脑静脉窦血栓病例,男15例,女19例.年龄1~71岁,中位年龄38岁.所有病例均行常规MR序列,3D-PC法MRV扫描;急性期(1~5天)脑静脉窦血栓7例;亚急性期(6~21天)18例,慢性期(>21天)9例.结果 急性期脑静脉窦血栓信号T1WI以等低信号为主,T2WI以低信号为主;亚急性期T1 WI以高信号为主,T2WI呈低或高信号;慢性期T1WI表现为等或低信号,T2 WI以高信号或流空信号.3D-PC法MRV主要表现为脑静脉窦的闭塞或充盈缺损.同时14例患者合并有脑实质异常,出血9例,缺血水肿5例.结论 常规MR序列与3D-PC法MRV显示脑静脉窦血栓具特征性,可做为理想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永存镰状窦的MRI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镰状窦患儿的MRI资料,均行MR平扫,获得T1WI、T2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图像,4例增强扫描,1例行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检查。结果 5例中,1例合并Dandy-Walker畸形,1例合并小脑蚓部肿瘤。其余3例未见合并静脉窦血栓或肿瘤压迫等导致静脉窦异常开放因素,直窦存在正常引流功能,考虑永存镰状窦。结论 MR T1WI序列矢状位图像以及增强MRV图像对永存镰状窦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MR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旨在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和影像学方法确诊的11例CVST患者.MR检查技术包括平扫、增强扫描及MRV;其中4例行CT平扫检查;3例行DSA检查.结果:11例CVST累及上矢状窦5例,横窦1例,乙状窦1例,直窦1例,上矢状窦及横窦及乙状窦联合受累2例,横窦及乙状窦联合受累1例.CVST的直接征象:急性期血栓3例,T1 WI呈等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T2 WI呈低信号,周围可见稍高信号的环,为增厚的硬膜;亚急性期血栓8例,T1 WI及T2 WI均以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受累静脉窦可见空"三角"征或"充盈缺损"征.MRV可显示受累静脉窦不显影或者充盈缺损形成.CVST的继发脑损害包括脑肿胀、出血及梗死等.结论:磁共振检查对CVST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于T2 WI呈低信号的急性期血栓,应仔细观察围是否有较高信号的环形改变,进一步行增强扫描结合MRV检查可作出早期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增生性结节(DN)在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中的特征.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Gd-DTPA动态增强MR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N共11例16个病灶,观察病灶的大小、信号强度、强化方式和时间,测量各序列病灶及周围肝组织的信号强度和背景噪声标准差,计算信噪比及其差值.绘制病灶和周围肝组织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结果 16个病灶中有4个表现为"结中结",中央结节为T1WI低、T2WI等或高信号,动态增强为速升速降或速升缓降型,周围为T1WI高、T2WI等或高信号,动态增强为缓慢上升型;余12个病灶在T1WI上高、等和低信号均有,在T2WI上为等信号和稍高信号,动态增强过程中动脉期强化较明显,门静脉期以等信号为主,延迟期为等及稍高信号, 未见呈低信号者.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显示病灶为速升缓降型. 结论 "结中结"征象和动态增强早期强化、后期与周围肝组织类似信号的表现是DN的MRI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甲状旁腺腺瘤的MRI表现,并结合文献复习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6例经病理证实甲状旁腺腺瘤合并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患者均经SE序列T1加权成像和T2加权成像,部分患者还经FL2D T1加权成像及STIR序列成像,以及Gd—DTPA增强扫描。结果研究证实,甲状旁腺腺瘤在T1WI上呈稍低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轻一中度强化。结论MRI能清晰显示甲状旁腺腺瘤的大小、形态、部位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因此,它是诊断本病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椎管内微小占位性病变的MRI特征及其对病变定性、定位诊断的意义。材料与方法:24例椎管内微小占位性病变患者(男12例,女12例,年龄23~67岁,平均29.1岁)均经PHILIPS 1.0NT型MR仪行常规T_1WI、T_2WI磁共振成像,其中6例又经Gd-DTPA增强扫描。全部病例的椎管内占位病变均经病理证实,并对其MRI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的病变经病理证实,18例为胚胎源性肿瘤(10例表皮样囊肿,4例皮样囊肿,4例畸胎瘤),4例为神经源性肿瘤(3例神经鞘瘤,1例神经纤维瘤),以及脊膜瘤与脂肪瘤各1例。各种占位性病变的MRI表现随其不同的组织学来源而有很大差别。表皮样囊肿多为均质长T_1长T_2信号。皮样囊肿以短T_1,长T_2信号为主。畸胎瘤呈混杂信号。神经鞘瘤为T_1WI低信号、T_2WI高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后,囊壁均匀强化,偶见强化附壁结节。神经纤维瘤呈均质长T_1、长T_2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后,病灶呈异常对比增强。脊膜瘤呈长T_1、稍长T_2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后,病灶呈异常对比强化,并见局部硬脊膜增厚强化而形成的硬膜尾征。结论:各种病变的MRI表现随其组织学来源不同而有明显差异,它们在椎管内微小占位性病变的定性、定位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其诊断准确性优于X线椎管造影与CT。  相似文献   

15.
白旭  张云亭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18(12):1345-1349
目的:探讨颅内神经元及混合性神经元-神经胶质肿瘤的MRI表现特征,以提高对其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复习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神经元及混合性神经元-神经胶质肿瘤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MRI表现特征。结果:5例中枢神经细胞瘤均位于侧脑室内,呈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和不均匀强化;1例神经节细胞瘤位于颞叶,呈长T1、长T2信号,无瘤周水肿和强化;12例神经节细胞胶质瘤中,6例在颞叶,5例为囊性并有强化壁结节;2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均位于颞叶皮质,呈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无瘤周水肿和强化;1例婴儿促纤维增生性神经节细胞胶质瘤位于颞叶皮质,为不均匀长T1和一致性长T2信号,无瘤周水肿,呈环状强化;1例乳头状胶质神经元肿瘤在颞叶,呈囊性并有不规则壁结节,其囊壁和壁结节发生强化。结论:MRI检查,不同类型的神经元及混合性神经元-神经胶质肿瘤各具其好发部位并多有一定表现特征,结合患者年龄和临床表现,常可做出倾向性诊断。  相似文献   

16.
脑实质多发结核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脑实质多发结核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脑脊液、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实验及胸水等检查、胸片及抗结核治疗随访确诊的脑实质多发结核瘤的MRI表现,全部病例均行SET1WI、FSE T2WI、Gd-DTPA增强T1WI检查,其中3例采用了FLAIR序列。结果:病灶绝大部分位于灰白质交界区和基底节区,直径多在5~15mm。未成熟结核结节呈长T1、长T2信号,灶周水肿明显,结节性强化。成熟结核结节呈典型的“靶征”,由中心到外周分别为低信号靶心-高信号环-低信号环,灶周水肿较轻,结节状或环形强化。颅内其它结核感染征象有助于诊断。在各扫描序列中T2WI和增强扫描对病灶的显示较佳。结论:脑实质多发结核瘤是颅内结核的一种特殊表现,MRI的特征是多发病灶,并具靶征及环状强化。  相似文献   

17.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及MRI征象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分析13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CT及MRI表现,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12例经CT检查,其中6例做过MRI检查,仅1例只做MRI检查。平扫后行增强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5例做了延迟期扫描。MRI检查行SE T1WI、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和快速多层面干扰梯度回波(FMPSPGR)序列横断面动态多期增强扫描。结果 CT平扫11个病灶为低密度,1个为略高密度。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有强化表现,8个病灶见到中心血管影。门脉期8个病灶有持续强化,有6个病灶见到中心血管影。MR T1WI上5个病灶为混杂信号,T2WI上所有病灶均为高信号,但信号强度各不相同。MR增强动脉期6个病灶有强化,1个病灶强化不明显。门脉期4个病灶有持续强化,3个为低信号。MR增强扫描中也有4个病灶显示中心血管影。结论 CT和MRI检查均可显示AML的特征,特别是病灶中脂肪成分和血管影高度提示AML的诊断。MR SE序列加脂肪抑制显示脂肪成分比CT更加敏感。CT和MR动态增强多期扫描可充分反映AML的强化特征,有助于提高AML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椎管内胚胎源性肿瘤的MRI表现特征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 45例由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胚胎源性肿瘤患均经自旋回波(SE)、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MR成像。对其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病理对照。结果 45例椎管内胚胎源性肿瘤中,18例表皮样囊肿中15例T1WI呈低信号,另3例为高倍号,所有18例T2WI呈不均质高信号;7例皮样囊肿T1WI呈混杂信号;9例畸胎瘤T1WI呈高、低或混染信号;11例脂肪瘤T1WI呈高信号。MRI对椎管内胚胎源性肿瘤术前定位和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45/45)和80%(36/45)。结论 椎管内胚胎源性肿瘤的MR信号具有特征性,可反映瘤内组织成分,MR平扫结合增强扫描对其术前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