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飞经走气针刺法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瘀血阻络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诊断为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辨证后为瘀血阻络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治疗组(飞经走气针刺组)30例、对照组(常规针刺组)30例,疗程为28 d.运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  相似文献   

2.
韩景献  韩力 《天津中医药》2005,22(4):284-286
【目的】评价注射用丹参总酚酸治疗缺血性中风瘀血阻络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探索量效关系。【方法】以注射用血塞通为对照药物,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临床研究。【结果】注射用丹参总酚酸高、低剂量组对中风病的综合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药;3组中风病总积分值、中医证候评分值、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疗后均有明显改善,且试验高剂量组优于对照组,并显示出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注射用丹参总酚酸对缺血性中风瘀血阻络证确有较好疗效,临床使用安全,推荐临床剂量为80-160mg/d.  相似文献   

3.
芪参还五胶囊治疗瘀血阻络型血管性痴呆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而引起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以及中风发生率的增加,VD的发病率亦逐年升高。目前,国内外尚无较好的治疗VD的有效药物及疗法。因本病主要继发于反复发生的中风病之后,故自2004年3月以来,笔者采用补气养血祛瘀法治疗瘀血阻络型VD,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飞 《新中医》2016,48(3):35-37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瘀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血管性痴呆瘀血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2组患者均接受降压、调脂、调糖、改善脑循环、脑保护剂和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加服尼莫地平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三焦针法结合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修订Folstein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ADL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各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瘀血阻络证患者,可显著提高MMSE评分和降低中医证候评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心绞痛瘀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以来我院收治的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使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并作比较。结果:加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的下降程度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心绞痛瘀血阻络证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与西医疗法结合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逐瘀冲剂治疗瘀血阻络型血管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各50例,分别口服逐瘀冲剂和尼莫地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74%。结论逐瘀冲剂治疗瘀血阻络型血管性头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加瘀血阻络证宏观指标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自 1994年以来 ,根据中医理论和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标准中肝郁脾虚、瘀血阻络证 ,结合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体征 ,选择了 2 6项症状、体征 ,对肝郁脾虚 +瘀血阻络证 91例病人的症状进行了统计分析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1994年 5月以来 ,共收集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瘀血阻络证病人 91例 ,其中男性 6 2例 ,女性 2 9例 ,年龄 19~ 6 5岁 ,平均 (35 .4± 9.6 )岁。诊断标准参照文献 [1],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文献 [2 ]。2 变量的选取及量化2 .1 变量选取的依据 根据中医理论 ,肝炎病位在肝 ,而与胆、脾、肾关系密切。肝为刚脏 ,主疏…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观察飞经走气针刺法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瘀血阻络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诊断为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辩证后为瘀血阻络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为飞经走气针刺组(30例),对照组为常规针刺组(30例)两组患者共治疗 28天。治疗前后运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中医证候量表SDSVD进行评定,比较治疗前后受试者之间的差异,并依据统计分析得出结果。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评分(MMSE)、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MOCA)对比后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管性痴呆中医证候评分(SDSVD)对比,治疗组有效率为 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3.3%,两组疗效对比 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1.飞经走气针刺法能明显改善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中医证候。2.飞经走气针刺法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疗效显著,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航 《中医研究》2014,(10):10-11
血管性痴呆是老年性痴呆症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目前该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但发病机制不明确,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在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的中医理论指导下治疗血管性痴呆具有一定特色与优势。通过介绍血管性痴呆的病因病机、临床分型阐述该病的治疗方法,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瘀血阻络证的临床证候,揭示瘀血阻络证的证候特征。方法:通过数据库查询国内慢性乙型肝炎瘀血阻络证的临床表现,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汇总整理,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症状及舌象、脉象分布规律。结果:71篇文献中有关瘀血阻络证的临床证候共17项,以舌瘀点瘀斑、舌质紫暗、脉涩、胁肋刺痛、胁下痞块、肝掌蜘蛛痣、面部红斑赤缕、面色晦暗为最常见症状、体征。结论:目前对明确的瘀血阻络型慢乙肝的临床证候及疗效观察较少。临床专家学者对国家的中医辨证标准的内容比较认可,但上述临床表现出现频次排序与指南中的主次证安排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与气血辨证的内在关系,对49例患者和25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方面的研究。结果显示血液粘度增高和红细胞聚集性增高,其结果与瘀血的形成机理相吻合。在45岁以上患者中,血液流变学改变尤为明显。中央静脉阻塞与分支静脉阻塞比较,完全阻塞与不完全阻塞比较,气虚血瘀型与气滞血瘀型比较,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这一结果说明:不论原发诱因如何,其客观结果皆为瘀血已经形成,成为致盲的因素。注重急症的瘀血证候,不强调原发机制,这和中医“审证求因”的认识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12.
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理论,根据血液运行的基本生理环节──气、血与脉,研究瘀血 证病理变化与表现,对其病因病机和病位,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使瘀血辨证系统化、规范化,并指导 和扩大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论脑血辨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血辨证是在继承传统中医理论的基础上 ,为适应疾病谱系变化而提出的一种以脑血为主轴、网络式全新的辨证体系。该理论建立在中医病因由原来的六淫七情、饮食劳倦、疫疠之气、药邪外伤等转向以环境污染、精神因素、不良生活习惯三大致病因素为主的基础之上。论述了脑血辨证架构体系、病因病机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暴盲”证候分类与甲皱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将49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暴盲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类,并对甲皱微循环和血清流变学进行检测与研究。结果:甲皱微循环检测显示,形态学异常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明显,机体微循环处于瘀血状态,血液流变学检测显示,血液黏度增高和红细胞聚集性增高,符合中医瘀血内阻的表现,结论:从心上两方面结果可窥,总体病理变化与中医瘀血形成的机理十分吻合。且和中医学“审证求因”的病因学说认识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中医辨证治疗老年肺炎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炎是老年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属中医风温、冬温。本文通过对60例老年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系统观察,经过相关的统计学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老年肺炎的有效率高达83.3%,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医药在治疗该病上有确切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再生障碍性贫血辨证与辨病治疗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根据疾病“证”的不同阶段 ,采用补肾阴、补肾阳或补肾健脾兼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治疗方法 ,将中医的辨证论治和西医再障的发病机制有机结合在一起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治病与治证相互兼顾 ,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瘀热互结证模型大鼠中医表征指标量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验证本课题组研究开发的中医实验动物证候表征采集分析系统,并对瘀热互结证模型大鼠的多项与望诊相关的表征指标进行测试与评价。方法:利用中医实验动物证候表征采集分析系统对瘀热互结证模型大鼠的毛色、眼睛颜色、耳廓颜色、舌色、足爪与尾部等多项中医证候表征指标采集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大鼠在眼睛颜色、耳廓颜色、舌色、足爪瘀血程度与尾部瘀血比例等方面相比较具有明显差异(多数指标RGB百分比值相比较,P0.05),且与肉眼观察到的症状及其它病理指标反应的病证情况相一致。结论:本系统初步实现了中医实验动物证候表征某些望诊指标采集的数字化,分析自动化,达到了客观、科学的要求,且实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辨证施护联合艾灸治疗对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224例来自近2年广西中医药大学耳鼻喉科病房的突发性耳聋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2例,对照组11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护联合艾灸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6.79%和65.18%,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辨证施护联合艾灸治疗对突发性耳聋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从脏腑辨证角度浅谈阴虚不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不寐病因病机复杂,与多个脏腑联系紧密,如心、肝、肾、胃、肺等,多本虚标实,体内阴虚不敛阳,虚阳上扰,心神不安而失眠不寐。通过研究古代有关失眠不寐文献,结合朱丹溪养阴法,分析失眠不寐的病因病机,讨论养阴法在有关脏腑的辨证论治思路。  相似文献   

20.
荨麻疹辨证要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体质、病因、病位三方面分析荨麻疹中医辨证要素。认为荨麻疹的体质有气虚体质、阳虚体质、血虚体质、血瘀体质、蕴毒体质等五种基本类型 ;导致荨麻疹的六淫病邪主要有风、寒、热、湿之邪。另外 ,情志所伤、饮食不当和病理产物性病因亦是荨麻疹发病的重要原因。荨麻疹的发病部位在肌表营卫 ,涉及肺肝脾肾四脏 ,其中急性荨麻疹的发病多与肺脾二脏有关 ,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多与肝脾肾三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