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E_1(Lipo-PGE_1)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保护机制.方法 选择21只成年犬,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静脉用药组(Ⅳ组)和肠系膜上动脉用药组(SMA组),每组7只.动物被肝门阻断45 min后再灌注60 min建立I/R模型.Ⅳ组和SMA组每只犬肝门阻断前5 min和再灌注60 min后各推注Lipo-PGE_1一次,药量为1μg/kg、速度为0.05μg·kg~(-1)·min~(-1);对照组每只犬则在相应时间各缓慢推注0.9%氯化钠1次,用量为2 ml/kg.各组首次用药或0.9%氯化钠前30 min及再次用药或0.9%氯化钠后30 min依次行CT灌注成像(CTPI)、门脉自由压(FPP)、门静脉血氧含量(CpvO_2)、肝脏氧输送量(HDO_2)、肝功能酶学指标ALT、LDH、TB的测定和比较,同时运用光镜和电镜观察样本肝组织与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1)I/R后对照组的肝灌注量减少幅度最大(P<0.05),而SMA组的变化最轻,Ⅳ组的变化介于两者之间.(2)I/R前后各组CpvO_2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SMA组有明显的增加趋势;I/R后各组HDO_2下降(P<0.05),但SMA组的下降程度最轻.(3)对照组I/R后FPP明显增加(P<0.05),而SMA组、Ⅳ组的变化不显著(P>0.05).(4)I/R后对照组肝组织受损,肝功能水平下降,SMA组的肝损伤和功能下降状况明显减轻,Ⅳ组的变化介于两者之间.结论 Lipo-PGE_1对I/R肝损伤的保护机制在于改善微循环、缓解门脉压、增加门脉血氧含量和肝脏氧输送量,减轻细胞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前列地尔注射液对犬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对犬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健康杂交犬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前列地尔注射液预处理组(前列地尔组),每组8只。建立犬肝脏缺血模型,IR组和前列地尔组选择性阻断第一、第二肝门30min,再灌注60min。各组经门静脉分别于肝门阻断前、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取血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肝门阻断前,三组间血清ALT、AST、TNF-α浓度无明显差异。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30min和再灌注60min时,IR组及前列地尔组血清ALT、AST、TNF-α浓度明显升高;与IR组比较,缺血30min和再灌注60min后前列地尔组ALT、AST、TNF-α浓度明显降低(P〈0.01)。结论缺血前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可以有效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短时间多次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对大鼠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SD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供肝冷保存120 min,无肝期14 min。54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A组,n=6),不做肝脏移植手术;肝移植组(B组,n=12),供体大鼠肝脏4℃乳酸林格液保存2 h后,采用双袖套法行原位肝移植;缺血预处理肝移植组(C1、C2、C3组,每组12只):将供肝进行缺血预处理后切除供体大鼠肝脏,4℃乳酸林格液保存2 h,行原位肝移植,根据阻断第一肝门5 min,开放再灌注5 min为1个循环,处理1~3个循环分别命名为C1、C2和C3组。术后检测各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每分钟胆汁量,免疫组化检测肝细胞Bcl-2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术后B组血清ALT、AST、LDH活性明显高于A组,每分钟胆汁量明显低于A组(P<0.01);C组ALT、AST、LDH活性虽明显高于A组(P<0.01),但比B组明显降低(P<0.05);随着IP次数增加,C1、C2、C3组ALT、AST、LDH活性递减,而每分钟胆汁量逐渐增加。细胞形态学检查发现,与B组比较,C组供肝组织细胞结构改变较小,Bcl-2表达增加,凋亡指数降低(P<0.01或P<0.05)。结论:IP对大鼠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短时间多次IP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脊髓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成年健康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n=24)、缺血再灌注组(IR组,n=24)、前列地尔组(PGE1组,n=24).3组大鼠均复制实验性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HE染色观察脊髓L1-5节段的病理学改变,TUNEL法检测脊髓细胞凋亡指数(AI),免疫组化检测脊髓神经元Bcl-2、caspase-3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sham组比较,IR组和PGE1组Bcl-2、caspase-3阳性细胞率、AI都显著增加(P<0.01),Bcl-2在IR组内于再灌注12 h表达达高峰;caspase-3和AJ在IR组内于再灌注24 h表达达高峰.IR组和PGE1组caspase-3与AI呈正相关.与IR组比较,PGE1组Bel-2阳性细胞率增加,caspase-3阳性细胞率和AI减少(P<0.05). 结论 前列地尔可能通过上调Bcl-2表达和下调caspase-3表达使脊髓神经元凋亡减轻,从而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脊髓神经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金纳多对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早期的保护作用。方法对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术前使用金纳多(银杏黄酮配糖体)注射液的分析治疗的预处理组(称IP组)和缺血再灌注组(称IR组)两组,以CycinD1和CyclinE的阳性细胞百分含量作为细胞增殖的分析方法,观察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早期的病理变化及细胞增殖情况。结果IP组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升高幅度明显低于IR组;肝脏CyclinD1和CyclinE的阳性细胞百分含量远高于对照组,提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移植肝细胞增生活跃。结论金纳多对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早期增强细胞增殖能力,抑制细胞凋亡通路的启动。促进移植肝功能修复。对移植肝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测定肝脏缺血预处理组与对照组血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及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SH-PX)及ATP含量。结果 预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缺因再灌注后AST、ALT、LDH升高较少,MDA含量较低,SOD、GSH-PX含量较高,ATP储量较高。结论 缺血预处理能有效减轻肝硬化大鼠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组腺病毒Ad.VSG-hBCL-2对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重组腺病毒Ad.VSG-hBCL-2通过门静脉注入实验组供体大鼠肝脏,术后36h剖腹获取供肝,并将其保存在4℃乳酸钠林格液中4h,"双袖套法"行原位肝移植术.门静脉复流6h后观测受体胆汁分泌情况,处死受体大鼠,检测血浆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酸(LDH)水平,肝脏组织中Bcl-2和TNF-α表达,TUNEL法检测肝脏组织的细胞凋亡,电镜观察肝脏组织的亚细胞结构变化.结果 术后6h,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肝脏组织中Bcl-2表达明显升高,胆汁分泌量增加,AST、ALT、LDH水平明显降低,TNF-α表达显著增高.实验组细胞形态变化较轻,凋亡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经门静脉转染的重组腺病毒Ad.VSG-hBCL-2在大鼠肝脏内能够有效表达,高表达Bcl-2能够降低移植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临床观察前列地尔对肢体缺血/再灌注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20例下肢手术需充气带加压下肢止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治疗组(n=10)。治疗组病人术前10min静脉推注前列地尔注射液(10u),对照组病人给等量平衡液。肢体缺血前、再灌注后30、90、180min分别检测血MDA、CPK和SOD。结果肢体缺血/再灌注30、90、180min与缺血前比较,血MDA和CPK含量升高,SOD含量下降。治疗组缺血/再灌注同时间血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PK值低于对照组(P<0.05);SOD活性逐渐上升,180min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降低CPK值,提高SOD活性,能有效防治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
何同梅 《医学综述》2011,17(11):1640-1642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方法,而在肝移植领域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与早期移植肝的无功能和肝功能障碍密切相关。目前对于肝移植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研究很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严重肝脏IRI所引起的移植肝功能受损始终未能解决,影响肝移植的效果。现对肝脏IRI的分子机制、病理学特点、预防及治疗等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氢气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1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氢气治疗(H2)组3组,每组6只。I/R组大鼠右肾切除术后,制备左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ham组大鼠右肾切除后,仅分离而不夹闭左肾肾蒂;H2组从再灌注前10 min开始吸入浓度为2.5%的氢气130 min,其余操作与I/R组相同。比较再灌注24 h 3组之间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肾组织丙二醛(MDA)水平以及肾小管损伤的组织病理学半定量评分。结果 I/R可导致大鼠肾脏严重损伤。吸入浓度为2.5%的氢气可以降低大鼠BUN、Cr和MDA水平(P<0.05);同时,H2组肾组织病理学评分低于I/R组(P<0.05)。结论 吸入低浓度的氢气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减少肾组织中MDA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1.
大鼠肝移植的麻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氯胺酮在大鼠肝移植中的合适剂量.方法对100只雄性Wister大鼠行40例肝移植,观察供受体麻醉过程、药物剂量和效果. 结果供体手术氯胺酮麻醉的剂量以100~125 mg/kg合适,受体手术氯胺酮麻醉的剂量以75~100 mg/kg合适.结论在大鼠肝移植的手术中,氯胺酮是一种理想的麻醉药品.  相似文献   

12.
改良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脏移植15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手术方法的改进,提高大鼠肝移植动物模型的稳定性。方法采用改良的二袖套法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150例,观察术后并发症及存活率。结果手术成功率由最初的30%提高到后来的97%,2周存活率由最初的0%提高到后来的90%。结论改进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方法操作简便,手术成功率高,重复性好,提高了大鼠肝移植动物模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及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对雌性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肝脏缺血(40min)再灌注模型,将24只健康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缺血再灌注、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后处理4组,缺血预处理于缺血前给予3周期的5min缺血/5min再灌,缺血后处理于缺血再灌注前先给予6周期的10s再灌/10s缺血,24h后观察血清肝酶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舍酶(NOS)的含量变化,并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后处理组及缺血预处理组肝酶的水平、肝组织SOD、NO、NOS含量则显著升高(P〈0.01),而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同时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损伤亦明显减轻,而缺血后处理组与缺血预处理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可通过抑制再灌注后氧自由基的过量生成,促进一氧化氮的生物学作用发挥保护效应,缺血后处理与缺血顸处理的保护作用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制备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改进二袖套法制备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方法. 方法 120只大鼠行原位肝移植,在原二袖套法基础上改进切取供肝方法,二针法缝合供、受体肝上下腔静脉,出血点行热止血. 结果 大鼠原位肝移植手术时间缩短,手术成功率96.7%,3周存活率94.2%. 结论 改进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方法手术时间短,成功率高,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5.
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在大鼠肝脏持续60min缺血及30min再灌注之前,先进行5,10,15min的缺血及等长时间的再灌注。于再灌注30min完成时取标本测定肝功能、抗氧化酶、脂质过氧化物及形态学研究。结果持续60min缺血及30min再灌注后,肝功能明显受损,抗氧化酶活力显著下降,肝组织大片坏死;5min的缺血预处理能明显改善肝功能、提高抗氧化酶活力,减少肝细胞坏死;10min效果次之;15min反而加重肝脏损害。结论5min的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它可能为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二袖套法"行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制作失败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2007年4月至10月练习采用"二袖套法"制备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练习总数79例.回顾性分析这79例手术,并对其进行总结分类.结果:模型建立的后期阶段与早期相比,24 h成活率由早期的18.3%上升到后期的93.3%.结论:通过对手术失败原因加以分析与总结,进一步熟悉并改进了"二袖套法"原位肝移植技术,大大提高了模型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总结实用性的手术技巧及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采用改良的二袖套法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术123次,观察并分析手术时间、存活率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手术成功率93.5%(115/123),一周存活率为83.7%(103/123),手术并发症主要有麻醉意外、失血性休克、吻合口出血、胆道梗阻、胆漏等。结论:改进的手术方法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参照Kamada介绍的方法,对大鼠肝上下腔静脉、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吻合方法作了进一步改进,减少了吻合口出血,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供肝热缺血时间2.5~3.5min,安装袖套时间约2min,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时间平均为8.5min,供肝冷缺血时间23.0~30.5min,无肝期9.0~12.0min,1周存活率88%。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改良“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制作的术后稳定存活情况。方法50只W istar大鼠和50只雄性SD大鼠分别作为为供体和受体,通过改良“二袖套”法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观察术后24 h存活率和1周存活率,并分析死亡原因。结果肝移植术后24 h存活率为84.0%(42/50),死亡的8例中麻醉控制不当2例,出血4例、血栓形成2例;1周存活率82.0%(41/50),1例于术后第7天死于脓胸,可能为管饲喂养营养剂引起食道穿孔所致。结论固定的配合,术中仔细、轻柔的操作和熟练的显微镜外科技术,以及改善手术环境和术后饲养环境,是大鼠术后稳定存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外科手术技巧,为研究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技术支持。方法110只雄性SD大鼠随机配对后分别作为供体和受体,通过改良Kamada“二袖套”法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结果改良Kamada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共52例,7d生存率88.5%,7例长期存活大于100d。结论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需要极度的耐心和娴熟的手术技巧,模型的建立有助于研究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移植免疫及器官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