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Er:YAG激光技术在舌系带修整术中的应用。方法 :11例舌系带过短患者,根据不同的系带类型,采用不同术式,运用波长为2 940 nm的Er:YAG激光行舌系带修整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愈合良好,通过Kotlow的分类标准检查,均达到正常,并且在观察期间未发现明显的复发现象。术后患者的语言、吞咽活动等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运用Er:YAG激光行舌系带修整术可以达到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特别是针对儿童,有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减少出血和提高舒适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6例改良的Millard术式修复双侧唇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双侧唇裂修复的术式很多 ,基本上都能达到关闭裂隙 ,取得静止状态下的协调与对称 ,但功能运动恢复不良。本文作者运用改良的Millard术后修复双侧唇裂 6例 ,获得了外形和功能均较好的疗效。Millard术式修复双侧唇裂一般采用Ⅱ次手术完成。一期手术以鼻底为蒂前唇制备成叉形瓣 ,左右侧鼻翼脚部水平切口及前庭沟松驰切口 ,两侧唇轮匝肌吻合 ,重建口轮匝肌环 ,无张力关闭裂隙 ,叉形瓣 (小 )埋伏于鼻腔前庭区形成锥形隆起 ;二期手术 :6~ 7岁时利用埋伏备用瓣 (小 )延长鼻小柱。本作者根据患者客观情况 ,采用Ⅰ期手术修复双侧唇裂 ,力求疗…  相似文献   

3.
舌前腺位于舌腹前部舌系带两侧,表面有薄层黏膜覆盖,是粘液腺囊肿的好发区域。传统手术只摘除囊肿,对舌前腺未予处理,故术后复发率较高。近年来,我科共收治了98例舌前腺囊肿患者,分别采用单纯囊肿摘除术和舌前腺及囊肿摘除术术式,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美容切口在腮腺肿瘤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腮腺美容切口在腮腺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8例腮腺肿瘤患者,采用由面部除皱切口改良而来的腮腺美容切口入路,进行保留面神经和耳大神经的腮腺切除术,并联合颈清拐杖式切口手术入路,治疗腮腺恶性肿瘤.随访观察该切口的美观程度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达临床Ⅰ期愈合,无涎瘘发生.1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面瘫,2个月后恢复.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耳垂麻木,除3例患者耳大神经损伤外,其余患者耳垂麻木于术后2个月恢复.患者对该切口的美观程度十分满意.结论 腮腺美容切口入路隐蔽,美容效果好,腮腺任何部位的肿瘤都可以采用此术式.  相似文献   

5.
常见单侧颈淋巴清扫术切口包括T形或Y形切口、矩形切口、围裙式切口等.这些颈淋巴清扫术的切口各有其优缺点,临床医生也总在不断尝试和探索新的切口.本文就单侧颈淋巴清扫术切口的进展情况进行综述,探讨各类切口的优缺点,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一例有双侧颈部转移的唇癌病例,以两周的间隔先后施行两侧根治性颈廓清术,作右侧颈内、外静脉吻合以抑制脑压升高。术后作血管造影及临床观察。颈内、外脉脉吻合术的步骤:1.沿T形切开线剥离颈部皮肤,露出颈外静脉在下颌角后方将其结扎切断,完全游离该静脉直到锁骨下。2.施行常规的根治性颈廓清术。3.用9-o尼龙线端端吻合颈内、外静脉上端。先作左侧根治性颈廓清术,术后12日作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7.
改良切口行单瓣后退术治疗软腭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腭裂是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语言及吞咽功能。在临床上依据腭裂的程度采用不同的术式,对于软腭裂常采用单瓣后退术来延长和修补软腭,本文通过改变此术式的切口,以更好的解决一些临床上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8.
568例腭裂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总结568例腭裂手术治疗的效果与经验.方法:对568例不同年龄、性别的腭裂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式均以两瓣法为主.术中配合使用高频电刀,两侧松弛切口填塞碘仿纱条或可吸收性止血纱布.观察其术后的饮食、体温变化、创口愈合情况及有无出血、复裂或穿孔等并发症.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均无明显感染征象,其中出现发热24例,多为术创填塞碘仿纱条者,而且恢复正常饮食时间亦较迟;并发术后出血8例,复裂或穿孔13例.结论:腭裂术中使用高频电刀,可明显减少手术出血量,一般无需输血;两侧松弛切口填塞止血纱布,更有利于创口愈合及术后康复;术中应尽量减少硬腭裸露骨面和手术创伤,以降低对上颌骨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舌系带延长术是一种常见的颌面外科门诊手术.手术虽操作简单,但因患儿年龄普遍较小,配合性差,常引起操作的不便.作者自制了一种简易的小工具,用于清晰的暴露舌系带,效果良好.现将该工具的具体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单侧唇裂整复术中红唇的整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红唇的整复是唇裂整复术中的重要步骤之一 .作者自 1991年以来将下述方法用于 32例单侧唇裂整复术中的红唇整复 ,经过 1~ 5年的随访观察 ,红唇的整复效果较为满意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 单例唇裂患者 32例 ,年龄 6月~ 12月 ,其中男 2 1例 ,女 11例 ,均为初次来院手术者 .1.2 手术方法1.2 .1 设计 : 在单侧唇裂整复术中红唇以上部分手术完成后 裂隙两侧唇峰点待红唇修整完毕后再予以对位缝合 ,将裂唇两侧红唇分别自两患侧唇峰点向下作直线切除 ,再将裂隙健侧红唇残端口内粘膜横形切开约 2~ 3mm 该切口与红唇缘相对应 ,然…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动物实验对比观察纵横两种软组织切口对牙—骨块愈合、并发症的发生及血运重建情况的影响。结果两种术式创口及牙—骨块的愈合均良好,无明显并发症。组织病理学检查,两种术式术后12周均可见牙髓、牙周血管扩张,墨汁颗粒充满血管,牙髓血管丰富,冠髓造牙本质细胞增生,牙髓已基本恢复活力。本组实验体会横行软组织切口术野清晰、操作方便、创伤小、出血少、省时省力。为临床选择较适用的横行软组织切口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ǰ������36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舌的小涎腺有3组,舌后腺位于舌根部黏膜下,舌中腺接近轮廓乳头,舌前腺位于舌尖腹面舌系带两侧黏膜下肌层内,左右成对,导管开口于舌系带两侧,为黏液腺。由于  相似文献   

13.
舌系带过短症早期手术引起发音功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经治1例7岁女孩,因其舌尖部与口底粘连,舌尖不能前伸也不能上抬,造成发音障碍。查其病史,在患儿生后1个月时,被某耳鼻科医生预防性的切除了舌系带。术后造成此不良后果。作者就此对舌系带过短症的手术禁忌症及手术时机作了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4.
吻合血管髂骨移植是修复颌骨缺损的常用手术。作者应用吻合旋股外侧血管升支髂骨瓣移植修复颌面部骨缺损4例,证实以该血管为蒂的髂骨瓣的临床可行性。旋股外侧血管升支位置恒定、血管口径较粗,所形成的血管蒂较长,操作安全、方便。作者认为以该血管为蒂的髂骨移植是颌骨缺损修复的可供选择术式之一。本文对该髂骨瓣的血供、手术注意点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Millard术式对单侧完全性唇裂修复的效果。方法对69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进行唇裂修复,采用Millard术式并作以下改良:①在“3”~“6”线上越过“6”向上作延长切口约1.2cm,并分离;②在鼻小柱基底部向健侧越过“5”作延长切口,将健侧裂隙唇峰点下降至正常位置;③将“7”的位置上移约1.2cm,定在鼻腔前庭裂隙的鼻翼侧黏膜与皮肤交界处,增加“7”~“8”的弧度,从而使B瓣延长,有足够的组织瓣对越过“5”的延长切口创面进行组织修复;④对息侧的鼻翼侧鼻底及鼻翼部分组织与骨膜表面进行充分的潜行分离,使鼻翼部分恢复到正常的位置;⑤在相当于“7”处向外上切开约0.8cm,对鼻底组织进行减张缝合。结果69例患者术后鼻小柱居中,两侧唇峰对称,唇弓清晰,鼻底部分组织闭合良好,有较完美的前鼻孔外观,鼻底宽度与对侧等同,鼻翼沟明显。手术创口全部工期愈合,随访6个月,效果满意。结论改良Millard术式对单侧完全性唇裂修复手术,效果良好,可为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近年来临床实践中,作者采用头皮冠状切口、联合口内前庭沟切口治疗颧骨粉碎性骨折患者59例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此术式特点是恢复咬合关系准确。面形恢复理想,手术瘢痕不明显。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59例病人均是我科住院病人,其中男性45例,女性14例。年龄8~55岁平均年龄31.  相似文献   

17.
患者 ,男 ,11岁 ,因右颌下区反复肿胀 3个月 ,于 2 0 0 1年 3月 3日来山东省无棣县人民医院口腔科求治。检查 :右颌下区肿胀较左颌下区明显 ,无按压痛 ,质软 ,边界不清 ,双侧颌下腺导管开口部位紧贴于舌系带两侧 ,且开口红肿。舌系带过短 ,舌上抬不能抵上腭 ,向外伸舌时 ,舌系带可进入 1│ 1牙间隙。有涎液自右颌下腺导管口内间断喷出 ,呈柱状 ,高约 10cm。X线片及B超检查双侧颌下腺均未见结石。诊断 :①双侧颌下腺导管口炎 ,②舌系带过短。处置 :局麻下行舌系带延长术 ,术后全身抗感染治疗3d。 1周后复诊 ,右颌下腺未见肿胀 ,双侧颌下…  相似文献   

18.
腭裂术后松弛切口不同处理方法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腭裂修复术,均在松弛切口及腭部暴露骨面放置碘仿纱条,以达到止血、减张的目的[1].但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腭裂术后所形成的两侧松弛切口处置方法不同,对患者的全身反应及局部伤口的愈合都有一定影响.本文通过对相关病例围手术期进行临床观察、对比、分析,得出了一些结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口腔医学》2014,(10):765-767
目的探讨异丙酚联合氯氨酮静脉麻醉在儿童舌系带过短矫治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39例肥厚型舌系带过短的儿童患者,由麻醉专科医师在非气管插管状态下,给予异丙酚加氯氨酮静脉麻醉,再由专科医师行舌系带延长术。术中给予输液、吸氧,监测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合度,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和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儿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均未行气管插管并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约3 min,从麻醉开始到患儿苏醒时间平均约20min。术中3例患儿出现SpO2过低,给予面罩吸氧后缓解,术后1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喉痉挛症状,观察一段时间后自行缓解消失。结论异丙酚复合氯氨酮静脉麻醉可以安全、有效的用于儿童舌系带矫治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鼻罩吸入全麻在日间门诊儿童舌系带延长术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特点和安全性。方法:对符合手术适应证的儿童,术前6 h禁食禁水,术中以鼻罩吸入5%七氟醚+50%笑气+氧气进行全麻,完成舌系带延长术,术中动态监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术后留院观察2 h,以离院评分系统进行评价,得分超过12分者准予离院,术后随访手术和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共收集25个病例,男21例,女4例,平均年龄(3.1±1.2)岁,平均手术时间(19.8±7.3)min,离院评分系统平均得分14.2±0.65。所有患者术中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术后随访未发现麻醉或手术不良并发症。结论:鼻罩吸入全麻可以为日间门诊儿童舌系带延长手术提供理想的麻醉效果,并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