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抑肽酶对体外循环术中外周血白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兰  肖红  廖刃  王泉云  刘斌  朱新勤 《华西医学》2000,15(3):325-327
目的:通过观察体外循环(CPB)手术中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的变化,探索抑肽酶对CPB所致的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28例ASAⅡ~Ⅲ择期行首次心瓣膜置换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抑肽酶组及对照组,在CPB前、CPB开始后10分钟、CPB结束后60分钟各采外周静脉血测定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结果显示,两组病人在CPB结束后60分钟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明显增加,高于CPB前及CPB开始后10分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 (CPB)导致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抑肽酶对肺损伤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2 4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12例。实验组给予抑肽酶处理。检测CPB前后左右房血中血小板及中性粒细胞数量、围手术期各时段桡动脉血浆中内皮素、血栓素、前列环素及呼吸指数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CPB后左右房血液中 ,血小板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实验组CPB前后计数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内皮素、血栓素、呼吸指数在CPB中、CPB后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 :CPB致肺损伤 ,血小板及中性粒细胞在肺内聚集 ,内皮素、血栓素等在其病理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抑肽酶能通过干预这些因素而达到保护肺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抑肽酶对体外循环(CPB)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21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实验组(n=11),实验组给予抑肽酶处理。测定2组不同时段左右心房中白细胞、血浆内皮素,呼吸指数,并观察肺组织结构。结果:CPB后对照组左右房血中中性粒细胞计数有显著差异(P<0.01),实验组无差异(P>0.05);内皮素及呼吸指数对照组在CPB开始后2者即有明显升高,CPB结束后达高峰,至术后8h仍维持较高水平,而实验组CPB组间2者无明显升高,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电镜观察:对照组可见肺泡内大量白细胞聚集,Ⅰ、Ⅱ型细胞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肿胀,核固缩。而实验组形态学改变较少。结论:抑肽酶对CPB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了良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抑肽酶在体外循环(CPB)手术中的作用,我们将1997年4月~1997年12月303例体外循环手术病人作为对照组,1998年1月~1998年9月在CPB中用大剂量抑肽酶的手术病人310例为实验组,在病人性别、年龄、体重、病种无差异的情况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实验组输异体血量降至对照组的35%,用血浆量为对照组的25%,术后24h胸腕引流量比对照组减少20%。结果表明,抑肽酶可抑制CPB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在脑出血急性期加用“逐瘀化痰汤”后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红细胞滤过指数(RIF)及红细胞+白细胞滤过指数(R+WIF)的变化情况。方法:将51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2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逐瘀化痰汤”。2组各观察20日,分别采治疗前后晨空腹血WBC计数、中性粒细胞、RIF及R+WIF值。结果:治疗后观察组WBC计数、中性粒细胞及R+  相似文献   

6.
伤寒早期血小板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伤寒早期血小板的变化施铁明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嗜酸细胞(EC)计数常作为伤寒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的参考指标。但血小板计数(BPC)的早期变化报道较少。我们从1990年以来,对疑似伤寒、病程少于7天的患者同时检测BPC、WBC、N、EC、...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中大剂量国产抑肽酶的止血作用及机制。方法:12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随机分为抑肽酶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抑肽酶剂量6万KIU/kg,选点测定血中PC、Fib、FDP等指标的变化并观察术中术后的出血量和输血量。结果:用药组出血量和输血量分别比对照减少50%左右。FDP较对照组降低(P〈0.05),Fib较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大剂量国产抑肽酶有明显的止血效果,抑制纤溶  相似文献   

8.
肉毒素中毒患者血小板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形态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肉毒素中毒患者血小板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形态学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43例肉毒素中毒患者按诊断标准分为轻、中、重度中毒组,常规取血2 ml,应用Backman-Coulter Gens五分类血常规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同时做血涂片,瑞氏染色后,观察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形态学改变,分类200个中性粒细胞,计算毒性指数和核突积分,与健康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 各肉毒素中毒组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轻度肉毒素中毒患者中性粒细胞胞浆未见中毒颗粒,白细胞计数、胞核核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重度肉毒素中毒患者中性粒细胞均有毒性颗粒出现,且中毒越严重,中毒颗粒粗大,毒性指数也越高;中、重度肉毒素中毒患者中性粒细胞核有多种形态的核突出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病情越重,差异越显著.结论 动态监测肉毒素中毒患者外周血血小板、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形态的变化,对于了解中毒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及转归以及与其他疾病的鉴别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抑肽酶对体外循环 (CPB)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2 1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 =10 )和实验组 (n =11) ,实验组给予抑肽酶处理。测定 2组不同时段左右心房中白细胞、血浆内皮素 ,呼吸指数 ,并观察肺组织结构。结果 :CPB后对照组左右房血中中性粒细胞计数有显著差异 (P <0 .0 1) ,实验组无差异 (P >0 .0 5 ) ;内皮素及呼吸指数对照组在CPB开始后 2者即有明显升高 ,CPB结束后达高峰 ,至术后 8h仍维持较高水平 ,而实验组CPB期间 2者无明显升高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电镜观察 :对照组可见肺泡内大量白细胞聚集 ,Ⅰ、Ⅱ型细胞损伤 ,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核固缩。而实验组形态学改变较少。结论 :抑肽酶对CPB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了良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宽胸气雾剂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临床症状缓解率及对部分炎症指标、血小板水平的影响。方法:2020年12月至2021年7月,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心血管内科住院部总共有147例CHD患者使用宽胸气雾剂,排除92例不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最终有55例患者纳入此次研究,列为试验组;同时随机选取55例CHD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依据CHD合理用药指南给予西医规范化治疗;试验组在规范化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宽胸气雾剂,住院期间不间断使用。治疗前后检测相关血液指标,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值(NLR)以及血小板计数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宽胸气雾剂联合西医规范化治疗CHD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部分炎症指标及血小板水平。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建立结直肠癌风险预测模型用于结直肠癌的辅助诊断。方法 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收集结直肠癌患者 99 例和 健康人对照受试者 1 464 例的血常规、血清生化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结果。将数据集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70%数据用于训 练构建模型,30%数据用于验证模型。利用 LASSO 交叉验证算法筛选指标建立风险预测模型,绘制 ROC 曲线评估诊断效能。 结果 比较健康人对照和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检查的血常规、血清生化和肿瘤标志物结果,统计分析发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NEU%)、淋巴细胞百分比(LYM%)、单核细胞百分比(MON%)、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BAS%)、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 巴细胞计数(LYM)、嗜碱性粒细胞计数(BAS)、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尿素(Urea)、肌酐(Cr)、尿酸(UA)、钾(K)、钠(Na)、钙(Ca)、磷(P)、镁(Mg)、三酰甘油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总胆红素(T Bil)、直接胆红素(D Bil)、总蛋白(TP)、清蛋白(Alb)、清球比(A/ G)、 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淀粉酶(AMS)、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糖化清蛋白比例(GA%)、糖化清蛋 白(GA)、清蛋白 2(Alb2)、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 125(CA125)、糖链抗原 CA15 3、糖链抗原 19 9(CA19 9)和甲胎蛋白 (AFP)在结直肠癌和健康人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WBC、PCT、BAS、RBC 和 MCH 水 平之间,以及 D Bil、K 和 Mg 之间呈正相关。血清 Na 与 P、Alb2、Urea、Glu 呈负相关,同样血清 Cl 与 AG、BAS 和 Mg 水平之间 也呈负相关。利用 LASSO 交叉验证算法筛选确定 LYM、P.LCR、HDL、Alb2、CEA 和 AFP 6 个特征参数入选,回归系数分别为 0.42、-0.025、0.071、0.4、-0.19 和-0.071,将此模型命名为 M6。ROC 曲线评估 M6 模型诊断效能,结果显示训练集中诊断模型 的 AUCROC 、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0.92、85.92%和 86.23%,诊断效能高于常规结直肠癌标志物。验证集的 AUCROC 、敏感性和 特异性分别为0.92、85.71%和 90.68%,诊断效能与训练集一致(P = 0.98)。采用验证集评估训练集模型效果,错分误差为 0.053,能够较好地鉴别结直肠癌。结论 采用 LASSO 交叉验证算法建立的 M6 风险预测模型可显著提高结直肠癌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磷脂酶A2 活性对缺血 再灌注损伤过程中主要免疫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影响。方法:采用DNA 凝胶电泳、电镜、光镜以及流式细胞分析(FACS)等方法测定了大鼠肠缺血 再灌注损伤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脾脏细胞和胸腺细胞细胞凋亡和坏死情况及外源性磷脂酶A2 阻断剂对其的影响。结果:大鼠经小肠前动脉夹闭60分钟、再灌注270 分钟后,上述细胞出现程度不同的凋亡或坏死,DNA电泳出现“梯形”或弥散状“拖尾”。缺血后再灌注前使用磷脂酶A2 阻断剂4 溴苯甲酰乙烷(p BPB)、氯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阻断剂SR27417(5 m g/kg)后,对中性粒细胞的DNA降解、坏死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胸腺和脾细胞DNA 降解、细胞凋亡没有明显的影响。结论:肠缺血 再灌注损伤可诱导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脾脏细胞和胸腺细胞细胞凋亡和坏死,在整体实验中阻断磷脂酶A2 活性可显著减少中性粒细胞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脑梗塞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梗塞(CI)患者急性期与非急性期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48例CI患者急性期及非急性期的MPV,并与40例同期住院患者(对照组)作比较。结果:CI患者急性期MPV〔(10.75±0.68)fl〕显著高于对照组〔(9.93±0.55)fl,P<0.01〕,而血小板计数(BPC)〔(187.58±46.72)×109/L〕明显低于对照组〔(224.49±57.64)×109/L,P<0.01〕。26例存活患者非急性期的MPV〔(10.68±0.64)fl〕及BPC〔(191.81±52.33)×109/L〕与急性期的MPV〔(10.82±0.71)fl〕及BPC〔(189.39±38.94)×109/L〕比较均无明显变化。发病6个月时的MPV和BPC变化与病情无相关性。结论:CI患者急性期和非急性期MPV的升高及BPC的降低具有特征性;血小板的这些变化可能在CI发病前即已存在;MPV的升高可能会促进卒中易感个体CI的发生而不是CI本身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对我院145名接触放射性物质工作人员的全血图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素根  粟军 《华西医学》1996,11(2):182-183
放射性物质对健康人骨髓有一定的损伤作用,使外周血细胞数量和形态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积(HCT),血小板(PLT)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值〈0.05,白细胞分类计数出现变异淋巴细胞4例,占2.8%,正常对照组无例数。  相似文献   

15.
周勇  王东进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2):1898-1900
目的:评估乌司他丁和抑肽酶对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PCAB)中的血液保护作用。方法:78例行OPCAB患者分为3组,抑肽酶组(24例)术中给予抑肽酶500万u(生理盐水稀释至50mL静脉泵入):鸟司他丁组(28例)术中给予乌司他丁2万U/kg(生理盐水稀释至50mL静脉泵入);对照组(26例)术中静脉泵入等量生理盐水。记录围手术期出血量、输血情况及血液细胞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乌司他丁组与抑肽酶组术后血小板和红细胞计数明显增加(P〈0.05),胸液引流量减少(P〈0.05)。抑肽酶与乌司他丁的血液细胞保护作用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抑肽酶和乌司他丁通过多种途径对血液细胞成分有保护作用,维护患者凝血机制。能够明显减少OPCAB围手术期出血及输血量。  相似文献   

16.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对外周血HCT,WBC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6年1月~1999年11月,经检测15例胸腔镜手术病人及15例常规开胸手术病人术前1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5天肘静脉血HCT值以及WBC计数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胸腔镜组手术前后HCT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开胸组术后第1天HCT值低于胸腔镜组(P〈0.05),WBC计数高于胸腔组(P〈0.01),胸腔镜组WBC计数术后第1天高于术前第1天(P〈0.05),术后第5天与术前1天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开胸组WBC计数术后第1天高于术前1天及术后第5天(P〈0.01),术后第5天仍高于术前水平(P〈0.05)。结果表明:VATS手术与常规开胸手术相比,出血量较少,对机体创伤较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变化及其预后价值。方法:对9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及95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液MPV、血小板计数(BPC)和红细胞压积检测。结果:急性脑梗塞患者的MPV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BPC则较对照组降低(P<0.01),显示MPV与急性脑梗塞的发病显著相关(r=0.39,P<0.01),梗塞面积越大,MPV越大,病死率越高。结论:检测MPV有助于对急性脑梗塞病情轻重程度的评估,也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8.
心肌梗塞和脑梗塞脂蛋白(a)、血小板、蛋白激酶C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脂蛋白(a)[Lp(a)]、血小板(PLT)及其蛋白激酶C(PKC)在血栓性疾病中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心肌梗塞、脑梗塞和健康对照组各24例,分别检测血清Lp(a)、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血小板(PLT)及其膜和浆蛋白激酶C(MPKC和PPKC),对检测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心梗组和脑梗组Lp(a)、TG、apoB均明显增高,HDLC则明显降低,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意义;PLT计数和MPKC活性增高、PPKC活性减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在心梗组呈差异有非常显著(P<001),在脑梗塞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塞和脑梗塞时除TG和apoB增高,HDLC减低外,Lp(a)、PLT及MPKC增高(PPKC减低),在血栓早(前)期起重要作用,对心梗和脑梗的发病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及抗凝纤溶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及抗凝、纤溶因子的变化。方法:将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发作期(A组:32例(),缓解期(B组,30例)和正常对照组(C组,26例)。分别检测各组的血小板粘附率(PAdT),聚集率(PAdT),血栓烷B2(TXB2),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6-ekto-前列腺素(6-keto-PGF1α(,抗凝血活性(AT-Ⅲ,C),纤维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和脑脊液(CSF)中髓鞘碱性蛋白(MBP)含量变化及其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应用514MC酶标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弥漫性轴索损伤(DAI)、颅内血肿(ICH)和硬膜外血肿(EDH)共60例颅脑损伤患者(病例组)的血清和CSF中MBP含量,并与同期腰椎麻醉手术的20例非脑损伤患者(对照组)作对比。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和CSF中MB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DAI组CSF中MBP含量与ICH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2组间血清MBP含量差异显著(P<0.01);EDH组CSF和血清MBP含量均低于DAI组和ICH组(P均<0.01),但稍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和CSF中MBP含量增高,其上升水平与脑损伤类型及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