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电刺激对犬急性房颤(AF)模型的心房电重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为AF犬模型制作和AF的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根据刺激频率的不同将实验犬随机分为3组,A组(n=6):400次/分刺激组,B组(n=6):600次/分刺激组,C组(n=6):1 000次/分刺激组,分别在基线状态和持续刺激后6、12、18、24、30、36、42、48 h动态测心房有效不应期(ERP)、AF诱发率、AF持续时间和AF易损窗(WOV),评估整个实验过程中是否有感染、休克、心衰、猝死等安全风险。结果 在本实验的18只犬中,C组2只分别在快速起搏37 h和40 h出现室颤,抢救无效死亡;另外16只完成整个实验。3组均能诱发房颤。400次/分、600次/分、1 000次/分不同的频率均可诱发房颤,快速起搏心房24 h之内,3组ERP进行性下降,18 h内下降趋势更明显,24 h后ERP趋于相对平稳,无进行性下降趋势,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WOV、房颤诱发率、房颤持续时间均出现增加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ERP、WOV、房颤诱发率及房颤持续时间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AF)持续48 h对犬心房结构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全麻状态下,快速起搏(600次/min)犬右心房建立房颤模型,观察犬起搏前及起搏48 h心房超微结构的变化及AF后0、12、24、36、48 h左右心房横径、心室射血分数(EF)的变化及心房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 随着AF的持续,左右房横径均逐渐增大,增大幅度与AF 0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12 h心室射血分数降低21.4%,24 h降低22.8%,36、48 h分别降低25.5%和31.4%,与AF 0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右房组织HE染色可见AF组心肌细胞增大,排列紊乱,细胞间隙增宽.对照组心肌细胞结构完整,排列整齐.Masson染色AF组与对照组相比可见少量胶原沉积.PAS染色AF组可见糖原沉积.电镜下可见AF 48 h犬心肌细胞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及糖原沉积.结论 600次/min刺激频率起搏右心房诱发48 h房颤,可致心房肌心房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即发生结构重构,同时伴有心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心房快速起搏(ATP)与心室快速起搏(VTP)诱发心房颤动(AF)起搏模型的电重构和结构重构,探讨其(特别是VTP模型)导致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与AF发生维持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成年杂种犬21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TP组和VTP组.采用Burst刺激诱发AF,心房有效不应期(ERP)采用S1S2法,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右心房收缩末期面积,Mallory三色法染色并测定纤维化百分比.结果VTP组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降低;ATP组与VTP组AF诱发率、持续性AF诱发率均明显增加,AF持续时间明显延长,ATP组ERP显著缩短且频率自适应性几乎消失,AF持续时间与ERP呈密切负相关.VTP组与对照组ERP及其频率自适应性无明显变化,但VTP组左右心房明显扩大,纤维化程度显著增高,AF持续时间和左心房收缩面积及左心房纤维化程度呈密切正相关.结论ATP模型的AF发生、维持主要与电重构有关,VTP模型导致CHF时AF发生、维持的重要因素可能是心房扩大及心房纤维化等结构性重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去肾交感神经对交感神经过度激活介导的心房颤动的影响和心房电重构机制?【方法】 16只家犬随机分为对照组(n = 8)和去肾交感神经(RSD)组(n = 8),RSD组进行经导管射频消融去肾交感神经术,对照组行不消融肾交感神经的假手术,通过左侧星状神经节电刺激(LSG) +快速心房起搏(RAP)3 h建立交感神经介导的房颤犬模型?【结果】 LSG刺激联合RAP使左心耳?右心房?左上肺静脉?左下肺静脉部位的房颤诱发率升高,有效不应期缩短(ERP),有效不应期离散度增大,均较基础值有统计学差异(P < 0.05),RSD组消融后各部位房颤诱发率降低?ERP显著延长?ERP离散度显著缩小,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 < 0.05)?LSG刺激联合RAP引起各检测部位的R-R间期?SDNN缩短,LF?HF和LF/HF降低,均较基础值有统计学差异(P < 0.05);RSD可逆转LSG刺激联合RAP引起的这些心率变异性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 交感神经过度激活使房颤易于诱发?恶化急性心房电重构,RSD可有效降低房颤的诱发率,抑制心房电重构?改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提示RSD对交感神经过度激活介导的房颤的发生具有潜在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使用单相动作电位技术(MAP)对在体犬左、右心房肌的复极电生理特性进行研究,以探讨心房肌在房颤(AF)发生中的基质作用.方法:应用单相动作电位技术记录14只犬左、右心房肌的动作电位时程(APD),通过程序刺激记录心房有效不应期(ERP)及相对不应期(RRP),观察左、右心房肌反复心房激动(RAF),在S1S2的早搏刺激后,发生2个以上的连续心房活动)、电交替(S1S1起搏间期缩短的程度达到了某一值可以产生在连续的心房间APD形态和间期的交替变化)及AF的诱发.结果:14只犬左心房APD90小于右心房[(157.4±43.5),(170.9±37.9),P<0.05].S1S2问期递减至(130±32)ms时,可出现RAF,共诱发出15阵RAF,左房11阵,右房4阵,左房RAF的发生率明显多于右房(P<0.05);心房S1S1超速起搏刺激在(162±25)ms产生APD时限和幅度的交替,14只犬共记录13阵电交替(左房8阵,右房5阵).研究中左房刺激发作38阵房颤,明显多于右房23阵(P<0.05).结论:左、右心房肌复极间具有不同的电生理特性,左房较右房更易诱发电交替和RAF,预示心房肌复极的不稳定性,是AF发生和维持的基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快速心房起搏后犬心房重构与p38MAPK蛋白激活的关系,以及血管紧张素(Ang)-(1-7)的干预作用。方法:普通杂种犬15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S组)、心房起搏组(Pacing,P组)和心房起搏+Ang-(1-7)组(A组),每组5只,所有犬均安置心房起搏器,除假手术组外,其余两组均给予500次/min持续右心房起搏,A组以6 μg/(kg·h)连续给予Ang-(1-7),起搏2周后分别测定各组犬的心脏结构变化、心房有效不应期、房颤诱发率及持续时间,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心房肌细胞结构变化,Western blot技术测定左心房组织p38MAPK、磷酸化p38MAPK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心房起搏组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房颤诱发率及持续时间升高,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细胞间纤维组织增多,磷酸化p38MAPK水平明显升高(P<0.05),Ang-(1-7)组较心房起搏组左室射血分数、心房有效不应期、房颤诱发率及持续时间均明显改善,磷酸化p38MAPK蛋白降低(P<0.05),但p38MAPK在3组间的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快速心房起搏导致的心房重构与p38MAPK磷酸化激活有关,Ang-(1-7)可通过降低p38MAPK激活而保护心房重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降低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的具体机制。方法:杂种犬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6)、起搏组(n=6)和参松组(n=6)。对照组植入起搏器后程控关闭起搏器;起搏组植入起搏器后长期间断起搏右房(400次/min,8h/d);参松组植入起搏器后长期间断起搏并每天喂养参松养心,所有犬喂养8周。12周后进行心房电生理和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起搏组和参松组犬的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明显降低,且房颤的诱发次数和持续时间均明显升高;但参松组犬的AERP和房颤诱发明显低于起搏组犬。8周后,起搏组和参松组犬血清和心房肌炎性因子水平和心房交感神经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乙酰胆碱水平和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a7nAChR)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但参松组犬的血清和心房肌炎性因子水平和心房交感神经密度明显低于起搏组,而乙酰胆碱水平和a7nAChR蛋白表达高于起搏组。结论:参松养心抑制心房肌电重构和阵发性房颤的诱发可能与其调节胆碱能抗炎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Li WM  Sheng L  Li Y  Yang BF  Gong YT  Xue HJ  Yu JB  Zhang L  Shan HB  Liu J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4):985-989
目的 观察氧化应激对慢性心房快速起搏诱发心房颤动(房颤)犬心房肌钙激活蛋白酶Ⅰ表达及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方法 20只犬无菌条件下开胸手术,植入高频起搏器(400次/分),建立房颤犬模型,分为假手术组(不起搏),对照组和普罗布考组心房快速起搏6周.普罗布考组于起搏前1周服用普罗布考(100 mg/kg),至起搏6周结束.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犬心房肌钙激活蛋白表达情况;分别于起搏前和起搏6周后,记录各组犬房颤诱发情况;比色法检测各组犬心房肌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结果 对照组左、右心房肌肌溶解比率[(53.6±11.8)%,(58.5±9.2)%]比假手术组[(4.4±3.1)%,(4.1±2.9)%]显著增加(P<0.01);对照组比假手术组心房肌细胞线粒体肿胀伴糖原沉积明显,心房肌钙激活蛋白酶Ⅰ表达显著上调(P<0.01);普罗布考组左、右心房肌细胞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改变比对照组明显减轻,肌溶解比率明显减少[(12.3±3.2)%,(12.0±2.6)%,P<0.01],钙激活蛋白酶Ⅰ表达显著下调(P<0.01).普罗布考组心房肌MDA水平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T-AOC和抗O2-水平明显增加(P<0.01),房颤诱发率和平均持续时间显著减少(均P<0.01).心房肌钙激活蛋白酶Ⅰ表达和MDA均与肌溶解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958,r=0.939,P<0.01).结论 普罗布考能够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抑制房颤犬心房肌肌溶解等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变化,防止心房颤动犬心房重构,减少房颤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快速心房起搏犬的神经相关因子的研究,观察右房快速起搏48 h是否引起神经重构及其在房颤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杂种犬12只,随机分为房颤组(6只)和对照组(6只).右心房起搏600次/min持续48h.通过GAP-43和CHAT来了解心脏神经萌发和迷走神经的重构.结果 在房颤犬的左房、左心耳、右心房和右心耳,GAP-43和CHAT的神经密度同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均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房颤犬,右房GAP-43和CHAT的神经密度与左房有明显差别(P<0.05),镜下显示在每个样点心脏神经不均匀分布.结论 48h持续起搏犬右房形成阵发性房颤,可见明显的神经萌发和迷走神经重构且不均一分布.  相似文献   

10.
周涛  刘强  李妙龄 《四川医学》2018,39(5):506-508
摘要:目的探讨腔内右心房直接快速起搏建立犬急性房颤模型的可行性。方法成年健康中华田园犬12只,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Sham,S)、起搏组(Pacing,P)。实验2组均通过股静脉穿刺直接放置起搏电极至右心房,S组不起搏,P组给予600次/min的快速右心房起搏10h。每小时测量心房有效不应期(Atrial 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AERP)时限及Burst刺激诱发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频率及持续时间。实验结束后开胸取右心房组织,HE染色观察心肌结构变化。结果实验结束后,与S组比较,P组AERP平均缩短(18.83±3.65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组与P组诱发AF的总次数及频率分别为[14(2.3%)]vs.[128(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组与P组诱发AF的时间分别为(53.66±23.97)s vs.(1763.66±441.2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E染色:S组右心房心肌细胞排列整齐,P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间质增生明显、轻度纤维增生并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论经腔内右心房直接快速起搏建立犬急性房颤模型成功率高,重复性好,是建立动物急性AF模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Atpresent, treat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 with antiarrhythmic drugs is problematic,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s determining antiarrhythmic drug efficacy would help in improving therapy.1 Recent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disease or arrhythmic induced alterations in cardiac electrophysiology (electrical remodelling) are central in arrhythmic genesis, Aparticularly for AF, which alters cardiac electrophysiology to promote its own maintenance.2,3 Pharmacological therapy to prev…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electricalstimulation,ES)合谷穴对心房颤动的影响。方法14只成年犬,麻醉后双侧第4肋间开胸,随机分为2组:7只犬单纯行心房快速起搏6h为对照组;7只犬行心房快速起搏6h中同时结合ES为实验组。在基础状态和每小时末测定心房和肺静脉各部位的有效不应期(effectiverefractoryperiod,ERP)和心房颤动诱发窗口(atrialfibrillationwindowofvulnerability,AFWOV)。结果对照组中,心房快速起搏6h导致各部位ERP逐渐降低,ERP离散度、AFWOV逐渐升高;ES实验组中,给予ES后抑制了心房快速起搏6h所导致的ERP、ERP离散度和AFWOV的变化。结论ES可抑制心房颤动的急性电重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犬随时间进程心房构型、心功能、病理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特点.方法 14只比格犬随机分为起搏组(n=7)和对照组(n=7),于左心耳缝植起搏电极,连接实验用VOO型起搏器(频率为400次/min),快速持续起搏8周,建立犬慢性AF模型.分别于0、1、2、4、6、8周时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横径及心室射血分数,实验结束后取心房肌组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心房肌的超微结构.结果 (1)心脏超声结果显示8周的左房内径与起搏前比较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起搏1周时左房内径已经明显增加,随后2、4、6、8周的左房内径出现逐渐增加趋势.同时,起搏8周心室射血分数与起搏前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室射血分数1周时已经明显降低,与起搏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后2、4、6、8周心室射血分数出现逐渐降低趋势.而对照组起搏电极植入前后均未发生明显变化.(2)起搏犬心房肌细胞明显肥大,变性,心肌纤维排列紊乱,线粒体增多、体积变大,细胞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及间质胶原增生和糖原沉积.结论 高频起搏左心耳8周建立的慢性AF模型,心肌超微结构、心房构型和心功能发生明显改变,引起心房结构重构和收缩功能重构,这是发生心房颤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应用心脏电刺激技术,观察了实验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犬的心房电生理效应及其潜在的抗心律失常作用,24只犬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胺碘酮组和甲状腺机能减退组。胺碘酮组犬予以胺碘酮口服,每日400mg,共4周.以甲状腺全切除术创作甲状腺机能减退模型。电生理实验结果表明,甲状腺机能减退状态与胺碘酮的心电生理效应有很高的一致性,两者均延长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和心房功能传导期(AFCP)。不同的是,甲状腺机能减退状态对心房间传导时间(LACT)无影响,胺碘酮使之延长。甲状腺机能减退组和胺碘酮组持续性房性快速型心律失常(SAT)的诱发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MI)后浦肯野纤维电生理特性的改变。方法:MI组结扎左冠状动脉造成MI模型,2d后取出左心室假腱索(n=30)置于模拟缺血缓冲液中用玻璃微电极测定动作电位90%复极时间(APD90)和有效不应期(ERP),并观察后除极(AD)和其他电生理现象。对照组不结扎冠状动脉直接取出左心室假腱索(n=30)置于正常Tyrode’s液中观测上述指标。结果:慢频率刺激时,MI组APD90明显短于对照组[心动周期(CL)=800ms,(247.4±20.5)ms比(284.6±13.4)ms,P<0.05;CL=500ms,(246.7±15.3)ms比(268.4±17.8)ms,P<0.05]。MI组ERP明显短于对照组[(207.1±18.3)ms比(232.3±17.6)ms,P<0.05]。CL=200ms和300ms时,MI组27根假腱索观察到迟后除极(DAD);CL=200ms,MI组30根假腱索均出现动作电位(AP)交替现象。Ryanodine全面抑制MI组假腱索的DAD和AP交替现象。结论:MI后假腱索DAD和AP交替现象与浦肯野细胞钙调控异常有关,且可能有潜在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抑郁刺激对大鼠心脏电生理影响,以及氟西汀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CTL,n=20)、抑郁组(CUMS组,n=20)和氟西汀组FLX组(n=20)。氟西汀给药方式为灌胃;慢性温和不可预见刺激建立抑郁模型,行为学评价包括糖水消耗实验和强迫游泳进行评估抑郁模型;利用Langendorff装置维持体外心脏循环进行心脏电生理研究,记录心房和心室组织ERP、APD90,并用Burst程序刺激心房和心室,诱发心律失常。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水偏好百分比降低、强迫游泳静止时间延长;氟西汀组行为学评价分数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抑郁组的心房和心室ERP小于正常组与氟西汀组,而APD90大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抑郁组房颤诱发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0)、氟西汀组(40%),心室颤动诱发率在对照组、抑郁组和氟西汀组分别为:0、80%和40%,抑郁组心房颤动诱发率高于心室。结论 抑郁刺激诱发心脏心房和心室组织发生电生理改变,采用抗抑郁药物进行干预,有改善作用,证明抑郁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和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房颤犬心房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随机将健康杂种犬16条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房颤起搏组各8只。房颤组植入埋藏式高频率心脏起搏器[(500±20)次/min],起搏24周后处死动物,分别于左、右心房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房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C反应蛋白(CRP)以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的表达变化。正常对照组未植入起搏器,与房颤组同步行相应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房颤组心房组织中ACE和CRP表达水平显著增强,而ACEI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肾素血管紧张素(RAS)系统、炎症与房颤之间可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阻断RAS系统有可能抑制房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室肌有效不应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PC)抗缺血再灌注(IR)心律失常的部分电生理机制。方法 以单纯的心肌缺血(阻闭家兔左冠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30min为对照,采用心外膜程控期前刺激的方法,观测PC(缺血5min,再灌注10min)后正常与缺血中心区心室肌于缺血前、血缺5,15,30min以及再灌注5,15,30min时的有效不应期(ERP)。结果 IR过程中两组正常心室肌ERP于缺血30min时均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