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梅花针针刺治疗对烧伤增生性瘢痕的影响.方法 选择烧伤外科双侧肢体有对称性瘢痕增生的大面积深度烧伤康复期患者20例,进行同体对照研究,一侧肢体行梅花针针刺治疗(观察组),对侧肢体常规抗瘢痕治疗(对照组).初步评价梅花针针刺治疗效果.并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各取瘢痕组织标本,检测各组瘢痕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同时检测cD34的表达来进行微血管计数.结果 观察组瘢痕增生表现均较对照组轻,尤以瘙瘁、疼痛症状改善最为明显,量化总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尸相似文献   

2.
瘢痕组织中微血管数和TSP-1mRNA表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中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mRNA的表达和微血管(MV)计数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研究TSP-1 mRNA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MV的计数.结果TSP-1 mRNA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表达的阳性率低于在正常皮肤和外科瘢痕组织中的表达(P<0.05);TSP-1 mRNA表达阴性病例组的MVC显著高于TSP-1 mRNA阳性病例组的MCV(P<0.05);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微血管数多于正常皮肤和外科瘢痕组织的微血管.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分化而抑制不足可能是瘢痕过度增生的重要因素.抑血管生成疗法可能是防治病理性瘢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肥厚性瘢痕组织中VEGF、ICAM-1、c-fos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检测与血管内皮细胞激活及增生相关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以及c-fos原癌基因在肥厚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比较VEGF、ICAM-1、c-fos在肥厚性瘢痕、正常瘢痕、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VEGF、ICAM-1、c-fos在肥厚性瘢痕中表达皆增强。VEGF、c-fos主要表达在表皮、真皮血管、皮肤附属器;ICAM-1主要表达在真皮浅层血管、浸润的炎细胞、成纤维细胞。结论 肥厚性瘢痕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处于一种激活状态,肥厚性瘢痕组织内皮细胞和成纤维增殖异常。  相似文献   

4.
瘢痕组织HO-1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瘢痕组织HO-1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为研究瘢痕形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标本均采集自无严重并发症的志愿者,共24例,分为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扁平瘢痕3组,每组8例,第4组正常皮肤组织由上述24例患者正常皮肤标本中随机抽取8例。所取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进行HO-1的表达和CD34血管计数以及成纤维细胞计数,比较不同类型瘢痕及正常皮肤HO-1量化指标、成纤维细胞数量与血管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CD34染色结果示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血管较丰富,而扁平瘢痕和正常皮肤较少,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O-1在各组瘢痕及正常皮肤表皮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在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中表达较强,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O-1在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扁平瘢痕及正常皮肤真皮中表达依次减弱;血管计数与表皮、真皮HO-1(均P<0.01)表达均存在正相关(r=0.761,P<0.01)。成纤维细胞数在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扁平瘢痕及正常皮肤中依次减少;血管计数与成纤维细胞计数间存在正相关(r=0.731,P<0.01)。结论:HO-1可能是促进瘢痕血管生成的重要因素;烧伤瘢痕内HO-1及血管生成变化的原因可能在局部而不在全身;过量血管生成可能是病理性瘢痕的一种表象。  相似文献   

5.
病理性瘢痕组织微血管计数和趋化因子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微血管计数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 IL-8) mRNA,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 mRNA,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MIP-1)α mRNA的表达意义及相互关系。方法: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正常皮肤和外科瘢痕标本经10%甲醛固定后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IL-8,MCP-1和MIP-1α mRNA的表达。微血管染色采用常规ABC免疫组化法,高倍镜下计数微血管。结果: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微血管计数及IL-8,MCP-1 和MIP-1α mRNA表达阳性率及评分明显高于正常皮肤及外科瘢痕(均P<0.05);IL-8,MCP-1和MIP-1α mRNA表达阳性病例微血管计数明显高于阴性病例(P<0.05);微血管计数与IL-8,MCP-1和MIP-1α mRNA表达评分值呈正相关(P<0.05);病理性瘢痕组织IL-8,MCP-1和MIP-1α mRNA表达评分值之间呈正相关;增生性瘢痕病程小于1年的病例其微血管计数,IL-8,MCP-1和MIP-1α mRNA表达评分值高于病程超过1年的病例。结论:IL-8,MCP-1和MIP-1 α3种趋化因子均有促进病理性瘢痕组织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丽霞  王倩  陈金  蔡震 《四川医学》2011,32(6):822-824
目的探讨胶原三螺旋重复蛋白1(Cthrc1)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增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34例瘢痕疙瘩组织及10例正常前胸皮肤组织中Cthrc1、CD34的表达。结果瘢痕疙瘩皮损中Cthrc1表达较其在正常人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显著增强(P〈0.05),正常人成纤维细胞弱阳性表达或者不表达;瘢痕疙瘩皮损真皮乳头微血管数较正常人真皮乳头显著增多(P〈0.05);瘢痕疙瘩皮损中Cthrc1的表达水平与血管密度计数(mi-crovessel density,MVD)均呈显著相关性(r=-0.4889,P〈0.05)。结论 Cthrc1在瘢痕疙瘩皮损中表达异常,高水平的Cthrc1表达可能与瘢痕疙瘩侵袭性有关,并促进真皮乳头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7.
微血管相关因素在瘢痕组织增生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瘢痕疙瘩和肥厚性瘢痕微血管有明显异常,是皮肤损伤后组织过度修复的结果。二者的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为进一步明确微血管及其相关因素在瘢痕增生中的作用,本课题采用免疫组化、原位分子杂交、脐静脉内皮细胞和皮肤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同位素掺入、流式细胞仪分析等技术方法,对瘢痕疙瘩和肥厚性瘢痕组织中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ICAM-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凋亡相关基因。c-fos、bcl-2的表达,内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局部注射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于建模后第4周,右侧兔耳瘢痕组织内注射内皮抑素(实验组,n=10),左侧兔耳瘢痕组织内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n=10),每周注射1次,连续注射3次;于建模后第7周,分别采集实验组和对照组兔耳瘢痕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瘢痕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微血管标志物CD34表达,TUNEL法检测成纤维细胞凋亡。体外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将不同浓度的内皮抑素加入Martrigel培养体系中,观察内皮细胞在Martrigel上形成微血管管腔数目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增生性瘢痕缩小明显,紫红色逐渐减退,瘢痕组织内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胶原疏松。实验组兔耳瘢痕组织内CD34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少于对照组,分别为(2.21±0.39)%和(6.11±1.32)%(P〈0.05),凋亡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06±1.54)%和(5.21±1.11)%(P〈0.05)。体外实验观察发现:在未加入内皮抑素的Martrigel培养体系中,内皮细胞形成较多微血管分支,随着内皮抑素质量浓度的提高,微血管形成管腔的数目逐渐减少。结论内皮抑素局部注射具有抑制增生性瘢痕形成并促进其成熟消退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微血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9.
拓扑替康对小鼠Lewis肺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拓扑替康对小鼠Lewis肺癌的抑制作用及抗血管生成作用。 方法:将Lewis肺癌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及拓扑替康小、中、大(0.312、0.624 和1.248 mg•kg-1)剂量组各15只,第21天处死小鼠,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计算原发瘤抑瘤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及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 结果:拓扑替康各剂量组较对照组小鼠的肿瘤生长缓慢,原发瘤抑瘤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拓扑替康大、中剂量组MV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剂量组VEGF阳性率均较对照组低。 结论:拓扑替康明显地抑制小鼠Lewis肺癌原发瘤的生长,并可抑制肿瘤的微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层人工真皮早期应用于关节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40例伴关节部位深度烧伤的特重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关节深度烧伤创面于受伤后3~5 d行切/削痂术后植入Lando双层人工真皮覆盖创面,待真皮血管化良好后去除硅胶层,植入自体刃厚皮片。对照组关节部位深度烧伤创面于伤后3~5 d行切/削痂术后自体刃厚皮片移植术。记录两组自体刃厚皮植入后7 d皮片成活率、21 d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后指导康复性训练,统计关节部位水泡、疼痛、瘙痒发生率,随访并评估关节部位瘢痕增生及烧伤后患者生活质量。 结果 植皮术后7 d换药时,观察组皮片成活率高于对照组,术后21 d,观察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水泡、疼痛、瘙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根据温哥华瘢痕量表量表评分,观察组瘢痕增生情况好于对照组,根据BSHS-B评分,观察组烧伤后生活质量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双层人工真皮早期移植修复关节部位深度烧伤创面,植皮成活率高,创面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关节部位瘢痕增生不明显,烧伤患者生活质量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5.
16.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 Immage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对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心脏病组患者进行了m-Alb测定,同时与健康组结果作对比。结果m-Alb检测糖尿病组为3.7±5.26mg/dl,高血压组为7.5±8.18mg/dl,心脏病组为7.8±3.76mg/dl,健康组为0.66±0.48mg/dl,各试验组m-Alb增高百分率为糖尿病组48.9%,高血压组37.5%,心脏病组26.9%。结论尿蛋白阴性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进行m-Alb检测,可以监测病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