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向瓣膜式PICC在血液病人输注化疗药物中的应用,以及与其他穿刺方法的对比。方法将129例次住院化疗患者分3组,A组:使用头皮钢针穿刺外周静脉41例次;B组:使用静脉留置针50例次;C组:使用三向瓣膜式PICC38例次。结果①静脉炎:A组发生率39.02%(16/41),B组32%(16/50),C组5.26%(2/38),P<0.01。②外渗:A组发生率21.95%(9/41),B组10%(5/50),C组2.63%(1/38),P<0.01。结论血液病人治疗的输液通道应首选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可保护血管,减少并发症发生,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郝丽 《现代保健》2009,(19):107-108
目的减轻小儿血液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反复穿刺的痛苦,避免化疗药物对血管及周围组织的损害,保证化疗过程顺利地完成。方法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置入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结果应用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26例,插管成功率98%,留置时间28—550d,平均置管时间为168d。结论此种穿刺方法简单、易操作、保留时间长且并发症少,可以在患者身上留置1年左右,既能保证患者按时化疔,又可减少化疗导致的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的好方法,显著提高了小儿血液病及肿瘤患儿在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深受患儿家属的欢迎。  相似文献   

3.
王雪 《中国保健营养》2009,18(10):162-164
帮助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刺激,保证化疗过程顺利地完成。方法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置入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结果应用PICC导管50例,插管成功率100%,留置时间22—210天,平均置管时间为111.5天。结论PICC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可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肿瘤患者化疗的顺利完成及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末端瓣膜式高压注射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管理对术后化疗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1月期间置管管理的97例胃肠道肿瘤术后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PICC置管管理;观察组49例,给予末端瓣膜式高压注射型PICC置管管理,对比2组置管后置管维护时间、置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性血栓、相关性血流感染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的置管维护时间分别是(10.74±1.05)、(14.54±1.25)min,穿刺次数分别是(1.98±0.09)、(2.03±0.06)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22、1.74,P值均<0.05);置管留置时间分别为(112.61±33.01)、(102.34±24.67)d, 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4,P=0.09);观察组、对照组输液时活动良好率分别是83.67%、54.16%,活动受限率分别是16.32%、45.83%;不输液时活动良好率分别是93.87%、70.83%,活动受限率分别是6.12%、29.16%;置管舒适度分别是...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工程》2019,(11):1553-1554
目的分析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VAP)与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血液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血液恶性肿瘤化疗患儿8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PICC置管,观察组采用IVAP置管。比较两组患儿的一次置管成功率、管路维护操作时间、置管后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管路维护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置管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与PICC置管相比,IVAP置管成功率更高,管路维护操作时间更短,且可提高血液恶性肿瘤化疗患儿置管后生活质量,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王玉琴  冯惠霞  李莉 《职业与健康》2007,23(19):1779-1780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深静脉穿刺技术,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中、长期需要静脉输液的患者[1]。我科自2002年5月开展PICC技术,为血液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无痛性治疗途径,减轻了患者因反复的静脉输液治疗带来的痛苦,解决了长期输注化疗药物及血液制品对血管损伤所至的静脉炎发生。现就我科应用PICC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病历资料2002年5月—2006年10月我科采用PICC置管的住院患者共有68例,年龄13~70岁,其中男性42例,女性26例,白血病53例,恶性淋巴瘤12例,重型再生…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PICC在乳腺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08~2019-08期间在本科室住院的80例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2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PICC,研究组给予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比较分析两组置管成功率、带管期间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置管成功,研究组一次置管成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带管期间,研究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76%,对照组为23.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操作虽较PICC复杂,但导管留置时间久,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且未见明显并发症增加,对于经济条件较差、化疗时间较短的患者,可建议使用PICC。  相似文献   

9.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是指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中心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末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用于为患者提供长期的静脉输液的治疗[1],护士即可操作,方法简单,穿刺成功率高,带管时间长,经济实用,并发症少等诸多优势,自1997年引入我国并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PICC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点在于:穿刺点在外周静脉,直视下护士置管,容易定位,PICC导管一次置入成功率高,节省时间和人力,不需缝针,麻醉也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使用安全,导管维护简单,能在静脉内留置4周至1年以上;减少了频繁静脉穿刺,避免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损伤,保护了病人的外周血管;同时也降低了医疗事故的发生;比中心静脉导管危险性低,并且不受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种类的限制。但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并发症:如导管堵塞、脱管、静脉炎、局部渗血、水肿、感染、导管破裂等,针对以上常见并发症,现提出相应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马艳 《中国保健营养》2012,(20):4440-4441
随着医学技术不断的进步,临床应用技术不断提升,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我国,因其创伤少、并发症少、无生命危险、静脉穿刺成功率高,且留置时间较长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笔者主要根据资料探讨PICC并发症、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前臂静脉留置针在乳腺癌静脉化疗中应用效果比较。方法:将66例乳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33例(PICC置管组),对照组33例(前臂静脉留置针组),观察并记录静脉炎、疼痛及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留置时间及日常生活处理能力。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9%,疼痛率6%,导管并发症率9%,留置时间30~320d,日常生活处理能力正常;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45%,疼痛率36%,留置针并发症率39%,留置时间1~8d,日常生活需人照顾。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乳腺癌静脉化疗中,选用PICC中心静脉置管效果明显优于前臂静脉留置针,能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林琳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10):1607-1608
目的探讨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与VPA(Venous Port Access)在乳腺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应用PICC与VPA直接将化疗药物送至中心静脉,可减少反复穿刺浅表静脉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同时也可以避免留置针滑脱、出血带来的化疗药物渗漏造成的损伤,总结PICC和VPA手术配合的护理要点。结果中心静脉置管已经逐渐替代留置针在化疗中的应用,大幅度地减少患者因化疗药物渗漏造成的损伤并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本文通过对两种中心静脉置管的比较,PICC组操作简单成功率较高,但VPA组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PICC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安全性能较高。结论 VPA是乳腺癌患者静脉输液及化疗理想的通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减少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反复穿刺采集血标本的痛苦,确保经PICC中取得血标本结果的正确性。方法将PICC置管后肿瘤化疗患者且需要采血的患者20例,采用PICC采血(观察组)和普通静脉穿刺采血(对照组)两种方法同时采集血标本,进行实验室血常规、血生化和肿瘤标志物检查,两组标本结果进行t检验,同时对观察组PICC使用情况进行观察。结果两组血常规、血生化、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无一例导管堵塞、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PICC采集血标本检验结果准确.且不增加PICC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PICC采集血标本在肿瘤化疗患者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减少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反复穿刺采集血标本的痛苦,确保经PICC中取得血标本结果的正确性。方法将PICC置管后肿瘤化疗患者且需要采血的患者20例,采用PICC采血(观察组)和普通静脉穿刺采血(对照组)两种方法同时采集血标本,进行实验室血常规、血生化和肿瘤标志物检查,两组标本结果进行t检验,同时对观察组PICC使用情况进行观察。结果两组血常规、血生化、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无一例导管堵塞、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PICC采集血标本检验结果准确,且不增加PICC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PICC尖端定位法在ICU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集束化护理干预的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ICU行PICC的200例患者,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定位法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腔内心电图PICC尖端定位法及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插管操作时间、定位成本、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尖端定位准确率。结果观察组的插管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定位成本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异位、移位、堵管、静脉炎、黏膜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尖端定位准确率为97.00%,高于对照组的81.00%(P <0.05)。结论腔内心电图PICC尖端定位法联合集束化护理可有效缩短ICU重症患者的插管操作时间,提高尖端定位准确率,降低定位成本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围置管期的健康教育、导管护理在防止并发症中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肿瘤科在2009年5月至2011年8月期间实施PICC并进行规范化的健康教育和导管护理的162例肿瘤患者情况,并对PICC相关并发症的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162例患者一次置管成功149例,二次置管后成功160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2%(23/162),其中静脉炎9例(5.56%),PICC相关性感染8例(4.93%),局部渗血2例(1.23%),导管堵塞2例(1.23%),导管移位和导管异位各1例(1.23%)。静脉炎发生率与管道的型号、留置时间呈相关性。PICC相关性感染与输液种类、留置时间、出院带管的时间呈相关性。结论置管不同时期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全程的导管护理,有效地提高了置管的成功率,对预防PICC导管静脉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影响因素,分析病原菌种类,为预防感染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追踪373例留置PICC肿瘤患者,分析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细菌学培养。结果 373例留置PICC肿瘤患者的总导管留置时间为40 547导管日,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46例,感染率1.13/1000导管日;季节、导管维护周期、导管移动、机体免疫功能为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导管穿刺技术为保护因素;感染病原菌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清酒假丝酵母菌、沃氏葡萄球菌。结论使用赛丁格穿刺技术,提高夏季导管维护频次,导管维护标准化及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可以降低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张春霞 《职业与健康》2009,25(7):782-784
目的为寻找适合血液病患儿化疗的静脉通路,预防和减少化疗所致的静脉炎。方法采用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对8例小儿血液病患者进行置管给药,观察其效果,总结护理体会。结果8例患儿置管成功率100%,顺利完成了化疗,置管时间30-390d,拔管后导管尖端培养均为阴性。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和堵管2例。结论采用PICC可减轻反复穿刺的痛苦,为小儿血液病患儿提供了一条安全而有效的治疗途径,置管方法和护理很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肿瘤内科患者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期的感染因素,并提出防护措施,降低感染率.方法 对该科室2010年5月-2011年10月的250例PICC留置患者从年龄、性别、体重、PICC留置时间、留置部位、导管材料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判定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8.4%,感染发生率与年龄、性别和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留置时间、留置部位和导管材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防止感染发生,肿瘤内科患者进行PICC插管和置管期间,应注意对留置时间不同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