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比较94例支气管哮喘者心理护理后抑郁焦虑等症状改善情况.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支气管哮喘患者94例,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心理评估.结果 94例患者抑郁、焦虑、人际关系、躯体化等因子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 针对性心理护理对支气管哮喘病人改善症状有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病,世界各国的成人患病率高达10%~20%[1],我国尤其高达30%~40%[2],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有研究表明[3],高血压病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而焦虑、抑郁情绪与高血压病又有密切的关系。强烈的紧张、焦虑、恐惧、痛苦、愤怒等负性情绪是导致高血压发病的主要诱因,是其发生、发展的一个独立预测因子[4]。许多研究表明,对患者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5,6],因此能否有效地调节情绪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  相似文献   

3.
高申琴 《中原医刊》2001,28(7):41-42
老年期是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第二个高峰[1],仅次于儿童期。老年性哮喘的发病机制和其它年龄组相同,但发作症状不典型[2],常被病人甚至医生忽视而漏诊或误诊,部分患者长期得不到正规治疗。据报道,老年性哮喘发病率升高,诊断率很低,致死率不断升高[1]。本文分析了老年性哮喘(广义老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对老年性哮喘的识别能力,早期诊断,正规治疗,改善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预后。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1996年9月~2000年9月,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病人中,符合1998年《中国CO…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哮喘是机体对抗原性或非抗原性刺激引起的一种气管和支气管反应性的过度增高的疾病,它可常因感染、过敏和精神等因素诱发,临床表现为发作性的带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严重者延续数日至数周。现将我们对支气管哮喘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一、通过护理,帮助患者减轻心理紧张:因哮喘有反复发作的病史,所以患者常有精神紧张、恐惧、多虑、抑郁、沮丧、过分注意自己疾病的心理,这可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而使哮喘易于发作.对疾病过分注意有时还可直接诱发哮喘发作,因此要尽量减轻患者的心理紧张,经常…  相似文献   

5.
<正>哮喘为临床多见疾病,多数患者经药物治疗后预后情况较好,但由于部分患者哮喘程度为重度或难治性类型,病情反复发作,易导致患者形成不同程度心理障碍,以焦虑和抑郁作为临床表现,研究资料显示,焦虑和抑郁情绪易加重患者病情发展,导致其哮喘控制不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同时给家庭增加心理和经济负担~([1])。本次研究对2组伴焦虑抑郁情绪难治性哮喘患者分别实施不同治疗,探讨不同治疗效果,并对各项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以60例伴焦虑抑郁情绪难治性哮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与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并发心理病的相关性。方法对确诊为支气管哮喘并反复发作门诊或住院部患者,应用三个心理测定量表: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量表(HADS,1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项)。按流行病学调查问卷方法,由病区工作人员采用交谈和观察辅助问答方法进行。按量表评分评级初步筛选正常组、心理组(焦虑和或抑郁病人)。再随机在心理组抽取10例,正常组11例,分别抽取血清样本检测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对比观察哮喘反复发作患者儿茶酚胺类激素与正常人群的差异性。并初步探讨哮喘反复发作患者儿茶酚胺类激素与心理病的关系。结果哮喘反复发作患者并发抑郁症或抑郁焦虑共病的儿茶酚胺类激素中的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均低于正常人群,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去甲肾上腺素无差异。结论即使处于哮喘急性发作的应激状态,哮喘发作反复患者的血浆皮质醇水平低下。并发心理病时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肾上腺素、多巴胺可能作为并发症相关性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综合医院呼吸病科病房和门诊应用汉密尔顿量表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自评和辅助询问评估心理特征。方法对确诊为支气管哮喘并反复发作门诊或住院部患者,应用汉密尔顿量表按流行病学调查问卷方法,由病区工作人员采用交谈和观察辅助问答方法进行。按量表评分评级初步筛选健康、焦虑和抑郁病人。拟入选本研究300例,其中心理组200例。结果有效病例169例,伴抑郁阳性组159例,焦虑阳性组86例,哮喘患者中存在抑郁症的人高达94.7%。结论抑郁作为哮喘的一个主要伴发病症,在哮喘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哮喘治疗不应以改善症状作为最终目标,要根据哮喘患者的心理特征,给予心理护理,更加有利于哮喘控制。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是因为过敏原或其它非过敏原因素引起的一种支气管反应性过度增高的疾病,通过神经体液而导致气道可逆性痉挛、狭窄。本病特点是反复发作、暂时性、带哮鸣音的呼吸困难,能自动或经治疗后缓解[1]。多数患者在急性期、发作期经医院治疗出院后,由于缺乏疾病的防治保健知识,很快又卷土重来,造成哮喘的频繁发作,增加了病人的心理负担及痛苦。因此作好哮喘病人的出院指导,对护理工作者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社会心理因素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①目的探讨社会心理因素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关系。②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方式,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③结果哮喘患者在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症状较正常人群有显著差异性。④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存在躯体化表现及焦虑等症状,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0.
黄贾生  王桓辉  陈楦 《河北医学》2010,16(6):712-71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指标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n=24)和对照组(n=24)。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干预组同时给予每周1次心理治疗。疗程2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Zung氏自评抑郁量表、Zung氏自评焦虑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估。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治疗后病人焦虑与抑郁值,SCL-90各因子评分明显降低(P〈0.01)。且FEV1和PEF显著高于对照组,哮喘控制水平提高。结论:心理干预治疗可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指标和肺功能。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因过敏或其他因素引起的支气管反应性异常增高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经治疗或自行缓解。在哮喘发病中发现不少哮喘患者发作时与情绪变化、心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心理越紧张的患者发病越明显,呈增高趋势,症状也较重;反之,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患者发病率比较低,病情也  相似文献   

12.
生活事件焦虑抑郁对支气管哮喘发病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68例支气管哮喘病人进行LES、SAS、SDS评定.发现12例患者LES≥30分同时伴焦虑抑郁症状.LES、SAS、SDS分值与治疗前后肺功能FEV_1、MMF改善值作相关分析,发现呈负相关联系.P<0.01.生活事件、焦虑抑郁与支气管哮喘发作有密切相关的联系,小剂量多虑平治疗哮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因过敏或其他因素引起的支气管反应性异常增高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经治疗或自行缓解.在哮喘发病中发现不少哮喘患者发作时与情绪变化、心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心理越紧张的患者发病越明显,呈增高趋势,症状也较重;反之,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患者发病率比较低,病情也相对较轻.因此在哮喘患者治疗和护理中必须高度重视心理治疗和护理,使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4.
慢性心力衰竭( 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复杂临床症候群,原因是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障碍,导致心排血量降低至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而产生的症状,患者以体液潴留、呼吸困难和身体乏力为主要表现[1]。此病具有病程长、变化快、易反复发作且病死率高等特点,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而这种不良的负性情绪又会影响患者的康复[2]。自我效能[3]是指人们为了实现目标或者克服困难而表现出来的信念以及能力,研究表明增强患者自我效能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有助于疾病的恢复。本研究对CHF患者应用自我效能护理,观察对其B型脑钠肽( BNP)水平和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干预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符合标准的哮喘患者分为干预和非干预组,两组均进行规范治疗,干预组同时给予12周的心理治疗;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SRD)对哮喘患者72例进行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心理评估,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在情绪、躯体症状、肺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表现明显,经过心理治疗后,干预组和非干预组焦虑、抑郁得分均低于治疗前,但干预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改善明显优于非干预组(P<0.05或0.01);肺功能的改善亦优于非干预组(P<0.01);两组患者CD4 、CD4 /CD8 、EOS较治疗前明显降低,CD8 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干预组均比非干预组更显著(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哮喘患者的情绪障碍、躯体症状、肺功能和免疫功能,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哮喘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的哮鸣、咳嗽、呼吸急促为特征的疾病。过去认为哮喘是阵发性的,且在间歇期肺功能相对正常。哮喘的发病机理主要是气道平滑肌(ASM)痉挛导致气道狭窄阻塞。因此,既往哮喘的治疗仅强调支气管舒张剂的使用。但近年来研究发现支气管舒张剂不能预防支气管哮喘的复发,支气管哮喘患者发作次数逐渐频繁且症状越来越加重;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哮喘会形成部分可逆甚至是不可逆的气流阻塞,导致肺功能持续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指标及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 68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n=35)和对照组(n=33).两组均给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50 μg/250 μg,每日2次吸入;干预组同时给予每周1次心理治疗,疗程2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测定SCL-90分值、焦虑分值、抑郁分值,用VS229肺功能仪测定FVC(用力肺活量)、第1秒末用力呼气量(FEV1)预计值%和峰流速(PEF)的变化. 结果 SAS和SDS分析结果 显示,干预治疗后病人焦虑与抑郁分值明显改善(P<0.05);SCL-90分值中总分及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8项因子评分显著降低(P<0.05).哮喘症状有明显改善,哮喘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干预组的FEV1预计值%、PEF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指标及肺功能,在哮喘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 背景] 临床上有时把由气管疾病引起的症状性哮喘误诊为支气管哮喘.[ 病例报告]6 例气管疾病都以气喘为主要症状,双肺可闻及吸气和呼气性哮鸣音,吸气时更为明显,临床上误诊为支气管哮喘,误诊时间为2 个月~2 年.6 例气管疾病中气管内膜结核3 例、鳞状上皮细胞癌2 例、腺瘤1例.[ 讨论] 气管疾病中,内膜结核及恶性肿瘤多见,引起气管狭窄、阻塞,出现气喘,临床上易误诊为支气管哮喘,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寻支气管哮喘的心理社会因素,探索有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心理干预方法。方法本研究将129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均给予药物治疗,干预组同时接受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评估心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心理干预前,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值高于常模,社会支持量表分值显著低于常模;心理干预后,患者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的因子分值显著降低(P<0.05),而社会支持量表分值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指标,促进支气管哮喘的康复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寻支气管哮喘的心理社会因素,探索有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心理干预方法。方法本研究将129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均给予药物治疗,干预组同时接受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评估心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心理干预前,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值高于常模,社会支持量表分值显著低于常模;心理干预后,患者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的因子分值显著降低(P〈0.05),而社会支持量表分值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指标,促进支气管哮喘的康复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