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于康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康复作用。方法收集天津市安定医院2012~2013年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4例,均符合ICD-10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2人,应用心理护理加常规护理;对照组42人,应用常规护理。两组于研究前和护理8周后应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在社会能力、社会兴趣、激惹、抑郁等因子的评分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NOSIE各项评分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较常规护理更有利于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利于其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2.
精神分裂症累及世界人口的0.5%-1.0%,病因不明,是一种患病率、复发率、致残率都高的一种慢性迁延性疾病,不仅损害认知功能,造成日常生活功能减退,生活质量下降等,而且增加照料者的经济负担,精神患者的有效康复是一个困扰医学界的难题.随着对精神分裂症认识的不断深入,大量研究显示心理治疗与抗精神药物联合是最有效的,精神患者在患病及康复期会出现众多的心理问题而影响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康复的价值.方法 选取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精神科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观察患者护理干预前后BPRS评分、SANS评分;观察患者护理干预前后IRPOS评分、NOSIE评分;观察患者住院时间和1年复发情况.结果 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BPRS评分、SAN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BPRS评分、SAN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IRPOS评分、NOSI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IRPOS评分、NOSI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为(92.33±8.37)d,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37.88±9.24)d,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1年复发率为9.76%(4/41),对照组患者1年复发率为48.78%(20/41),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康复有积极作用,可以改善患者BPRS评分、SANS评分、IRPOS评分、NOSIE评分,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1年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5.
6.
《中国民康医学》2016,(1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80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护理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PANSS总分以及护理前和护理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两组患者的NOSIE总分。结果:护理后第12周末,观察组患者的PANSS量表减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第8周和护理后第12周,观察组患者的NOSIE评分总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促进其精神症状的有效缓解,有助于恢复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心理护理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精神障碍,多在青壮年起病,病程迁延,缓慢发展,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不仅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还影响家庭关系,增加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患者经过综合治疗,症状得到控制,在这一阶段患者的心理变化和心理负担是多样的,如何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是精神科护士面临的重要任务。对本病区住院日数达到60日及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行之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出院后进行随访,了解实际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精神障碍,多在青壮年起病,病程迁延,缓慢发展,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不仅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还影响家庭关系,增加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将76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一般宣教等传统护理方法上给予个性化心理护理。选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进行同步性对比研究。结果出院时干预组患者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2.756(P<0.05)。结论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能有效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有利于病人回归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人文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2010年7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日常护理、基础护理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住院环境、情感支持、健康教育等人文关怀护理;分别采用缺陷感量表(FIS)、生活质量量表(FS-36)、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两组比较FIS总分及各因子除外貌、体能外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②两组在生活质量量表各项目中的SF、RE、MH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比较两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倡导并实施人文关怀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精神面貌、学习能力、增强自信心、改变自身观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系统的心理护理对住院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两病区符合条件的患者各24例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而对照组实施精神科常规护理。6周前后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分比较,并随访患者1年的复发率。结果:研究组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6周后研究组NOSIE评分中消极因素分明显下降,积极因素分明显上升,组内及组间对照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系统的心理护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明显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应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观察.方法 12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应用CNP对患者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临床观察为期4个月,患者的社会功能由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估,采用住院护士观察量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估患者的症状,两组各因子得分与入组时相比,观察改善现状.结果 第120天时,PANSS总分、阴性症状、病理因素及一般症状方面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的阳性症状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入组第120天NOSIE及PSP总分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CNP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及阴性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心理护理组在早期康复治疗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护理前后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神经缺损功能评分、Fug-Meyer量表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心理护理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神经缺损功能评分、Fug-Meyer量表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均有明显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症状及神经缺损功能恢复,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梁咏梅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14,(20):17-18
目的:探讨家庭随访及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14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给予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72例,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和出院指导;观察组患者73例,给予家庭随访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遵医行为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定期体检、按时服药、定期化验、门诊复诊、保持稳定情绪、做力所能及的事、参加社会活动)高于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QOL-100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6.85%,对照组患者为2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家庭随访及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及遵医行为,并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影响,以更好地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干预组患者进行为期4周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不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只实行常规护理。运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并统计患者暴力行为的再次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MOA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且MOAS下降分值干预组患者高于对照组;干预4周后干预组患者其住院期间共发生暴力行为9次,低于对照组14次,干预组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减少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支持性心理干预联合康复训练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1例予以抗精神病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6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支持性心理干预联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的治疗效果、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精神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社会功能评分。结果经12周的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5.74%(34/61),治疗组为73.77%(4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阴性症状量表(简称SANS)、精神病评定表(简称BPRS)、生活质量量表(简称QOL)以及社会功能评定表(D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持性心理干预联合康复训练能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阴性症状、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1):150-153
目的探讨临床心理护理对妊娠期合并乳腺癌患者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间妊娠期合并乳腺癌手术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患者在术后康复中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术后康复中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负面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0%,高于对照组的50%(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为(55.3±5.1)分,高于常规组的(42.8±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妊娠期合并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心理护理是可行的,可减少患者的负面情绪,且能够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无抽搐电休克(modified electranic convulsive therapy,MECT)治疗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MECT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的临床护理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两组在MECT治疗前、后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测评。结果:两组之间在MECT治疗后PASSN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理护理促进了医患和谐,使MECT顺利进行,消除了患者和家属的恐惧感,提高了MECT的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