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点式直线偏振光照射联合局部阻滞治疗棘上或棘间韧带炎的效果。方法:将52例棘上或棘间韧带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治疗组采用局部阻滞加点式直线偏振光照射,对照组采用单纯局部阻滞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中、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个月后复发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点式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联合局部阻滞治疗棘上或棘间韧带炎疗效更好,且不易复发,是治疗棘上或棘间韧带炎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痛点阻滞、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SUPER LIZER,超激光)照射及两者联合治疗腱鞘炎疗效并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将120例腱鞘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痛点阻滞组(A组):只采用痛点阻滞治疗腱鞘炎;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组(B组):只采用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疼痛治疗仪照射治疗腱鞘炎;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痛点阻滞组(C组):采用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联合痛点阻滞治疗腱鞘炎.以患者疼痛程度(应用VAS即视觉模拟评分法)及1.5年后复发率评估治疗效果.结果:C组、B组和A组显效率分别为88%、70%和65%,C组与B组和A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与C组复发率分别为33%,5%和3%,A组与B组和C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联合痛点阻滞治疗可明显提高腱鞘炎显效率,降低其复发率,是一种疗效确切、简单易行、副作用少、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关节腔冲洗及点式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对膝关节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膝急性痛风性关节炎86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6例采用关节腔冲洗联合点式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治疗,并与采用系统药物治疗的对照组30例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结果 术后观察组关节肿痛均明显减轻,局部发热消退,关节活动明显改善,SUA值下降或恢复正常,VAS评分显著下降,总有效率100%;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随访3~31个月,疗效满意.结论 关节腔冲洗联合点式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治疗膝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可迅速消除症状,缩短急性期病程,且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简便易行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腰三横突单次注射联合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腰三横突综合征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腰三横突单次注射联合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腰三横突单次注射治疗,6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4/49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34/47例),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O.01)。结论腰三横突单次注射联合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较单纯腰三横突注射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红外线治疗仪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彩芳  尹向阳 《齐鲁医学杂志》2002,17(3):221-221,223
①目的 探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方法。②方法 应用点式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治疗仪 (SL)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 39例 (SL组 ) ,并与频谱理疗法治疗 2 0例 (对照组 )的效果进行比较。③结果 以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价治疗效果 ,SL组的疗效优于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uc=4.48,P <0 .0 1 )。且SL治疗组副作用轻微 ,几乎无并发症 ,并可通过耐心体贴的心理护理增强治疗信心 ,增加病人的顺应性。④结论 点式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治疗仪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膝关节炎是中老年患者的常见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对其治疗,方法多样,疗效各异。我们应用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配合关节注射进行综合治疗。观察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结合关节周围敏感压痛点注射治疗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复合关节注射治疗设为治疗组,单纯关节注射治疗组设为对照组,对2001年9月至2007年9月治疗的210病例进行分析,其中治疗组108例,对照组102例。结果治疗后随访1~6个月结果显示,治疗组随访(3.7±2.2)个月,优良率为85.2%,对照组随访(3.5±2.4)个月,优良率为73.5%,两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复合关节注射治疗膝关节炎,较单纯关节注射治疗疗效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超激光疼痛治疗仪治疗非化脓性肋软骨炎(Tietxe's syndrome)疗效与局部封闭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60例急性首发病例分两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使用点式直线偏振光红外线疼痛治疗仪Super-LIZER HA-550(简称S-L)照射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神经阻滞疗法,两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均有明显疗效,治疗后两组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L法起效较慢,但其治疗效果确实,突出特点是无损伤,操作简单,能安全地用于高龄全身状态差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我科自 2 0 0 0年使用偏振红外光疼痛治疗仪 (SL)合并应用神经阻滞疗法 (NB)进行疼痛治疗 ,取得较好效果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观察共 6 0例 ,分为两组。 组 30例 ,采用偏振红外光疼痛治疗仪联合神经阻滞疗法 ;男 12例 ,女 18例。 组 30例 ,采用单一神经阻滞疗法 ,男 13例 ,女17例。本研究病种 , 、 组包括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膝侧副韧带炎、颈椎病、网球肘、耳鸣、腕踝关节痛、肋间神经痛、星状神经节。 组 (SL +NB) :诊断后隔日进行一次相应的神经阻滞 ,同时也并用隔每日一次 SL照射疗法。所用仪器直线偏光近红外线治疗仪。…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镇痛液神经阻滞和口服或 (和 )肌注中枢性镇痛药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对 64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治疗组 3 6例 ,对照组 2 8例 ,两组均在局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治疗组根据病变部位不同 ,行硬膜外或椎旁神经、臂丛神经、颈丛神经、颞神经、眶神经等镇痛液神经阻滞。对照组口服或 (和 )肌注中枢性镇痛药。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t=1.812 ,P <0 .0 5 ;治疗总有效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χ2 =3 .873 ,P <0 .0 5。结论 镇痛液神经阻滞是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联合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疗法,并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经阻滞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结果神经阻滞联合针刺治疗对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方面,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阻滞联合针刺治疗能有效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医用三氧对枕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枕神经痛的患者57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32例,采用药物注射结合三氧行枕大、枕小神经阻滞,药物组成为利多卡因、生理盐水、维生素B1及维生素B(12)的混合药液;对照组25例,仅采用药物枕大、枕小神经阻滞治疗,药物组成为利多卡因、地塞米松、维生素B1及维生素B(12)的混合药液。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0.6%(29/ 32例),对照组总有效率92.0%(23/25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用三氧治疗枕神经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得宝松复合液神经阻滞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根据罹患分支分别采用得宝松复合液行眶上、眶下和(或)下颌神经阻滞。结果 64例患者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显效47例(73.4%),有效13例(20.3%),无效4例(6.3%)。结论得宝松复合液神经阻滞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周围支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第一支痛的疗效。方法将6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第一支痛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第1组(20例患者)应用经三叉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第2组(30例患者)应用经眶上孔射频温控热凝术,第3组(13例患者)应用眶上神经撕脱术,然后应用2χ检验评价其即刻疼痛缓解率、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第1组、第2组及第3组的即刻疼痛缓解率为95%、93%及92%,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948〉0.05)。第1组、第2组及第3组的3年疼痛复发率各为25%、27%及61%,5年疼痛复发率各为35%、40%及69%。结论经眶上孔射频温控热凝术是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第一支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椎旁神经阻滞联合三氧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组24例.两组均采用2%利多卡因3~5 ml,甲钴铵0.5 mg,复方倍他米松1 mg,稀释至15 ml,行椎旁神经阻滞.此外A组同时以浓度为30%三氧10 ml行椎旁注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内各时点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并记录疼痛程度.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下降,且治疗后A组VAS评分较B组低(P<0.05);A组的总有效率为100%(24/24例)明显高于B组75%(18/24例),且A组的治疗次数少于B组(P<0.05).结论 椎旁神经阻滞联合三氧注射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4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6例。常规药物治疗组使用抗病毒、营养神经、止痛药等;神经阻滞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在与病变区域相对应的神经支配节段于鞘内注射镇痛液行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3周、4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一周后VAS评分首先降低,对照组起效慢,两周后开始明显下降;治疗结束时两组镇痛总有效率均≥70%,但观察组疼痛完全缓解率(65.38%)及总有效率(84.61%)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椎旁神经阻滞疗法对带状疱疹神经痛PHN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多模式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多模式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带状疱疹后神经痛24例随机分为2组:A组(多模式治疗组,n=12),硬膜外或静脉自控镇痛,同时加用神经阻滞和皮内注射,并静脉给予神经妥乐平6 m1,稀释在0.9%氯化钠10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同时口服用药;B组(传统治疗组,n=12)神经阻滞加口服用药,两组神经阻滞药物配方和口服用药相同。皮内注射药物与神经阻滞配方相同,用法一致,连续治疗1个月后,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患者疼痛程度,以BCS舒适评分评价舒适状态。结果与B组比较A组VAS、BCS评分的优良率明显好于B组(P〈0.05),A组优良率66.7%(8/12例),B组33.3%(4/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模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是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氦氖激光联合甲钴胺片及吲哚美辛片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照射氦氖激光每天1次,口服甲钴胺片500μg,每天2次,吲哚美辛片25mg,每天2次,疗程20d;对照组患者口服甲钴胺片500μg,每天2次,吲哚美辛片25mg,每天2次,疗程20d。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愈率及有效率为分别为57.5%及10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37.5%及92.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Uc=5.3950,P=0.0202)。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氦氖激光联合甲钴胺及吲哚美辛片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应用于老年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5月收治的60例老年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维生素肌肉注射、神经阻滞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加巴喷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30例中治愈17例,显效12例,总有效率为96.7%(29/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7%(26/30)(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口服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确切,见效快,能明显缓解患者症状,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连续硬膜外腔阻滞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杰  沈永波 《海南医学》2010,21(10):49-50
目的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两组,神经阻滞治疗组(A组,n=32)与连续硬膜外腔阻滞治疗组(B组,n=32),连续治疗3-4周。使用药物:B组0.4%-0.8%的盐酸利多卡因+地塞米松2mg+0.9%生理盐水共250ml,流速为5ml/h。A组0.4%-0.8%的盐酸利多卡因+地塞米松2mg+0.9%生理盐水共20ml,1次/3d,连续治疗3-4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分别测评治疗前、硬膜外镇痛、神经外镇痛、神经阻滞结束后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的VAS评分、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从而评估两种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6个月时,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VAS评分比较,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6个月时B组较A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神经阻滞、连续硬膜外阻滞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明显缓解作用,连续硬膜外阻滞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近、中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1例)及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机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或封闭方法治疗,分别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并对治疗组中期疗效进行随访。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8%,优良率61.3%,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5.6%、优良率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1、7.01,P0.01),治疗组术后中期的临床疗效随访,总有效率仍为96.8%,2例复发,占6.5%,经第2次射频热凝术治疗完全止痛。结论 DSA机引导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穿刺成功率高,近、中期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