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略论肺阳虚与肺阳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丽红  王宗殿 《中医药学刊》2006,24(7):1281-1282
历代中医文献中少论肺阳,目前大、中专中医基础理论和诊断学教材中也缺少记述。首先从阴阳互根互用的原理。结合历代医家的论述,认为肺阳、肺阳虚证及肺阳实证是客观存在的;其次论述肺阳的生理学特点。肺阳虚证及肺阳实证的病理学特点;从而认为肺阳的概念有必要明确提出并予以正名,肺阳虚证及肺阳实证临床上需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综观历代医籍在论及肺的生理病理及疾病时,言及肺气、肺阴者较多,提及肺阳者不多,而现行中医类教材对此亦很少涉及。笔者认为不论是从阴阳存在的普遍法则,还是肺的生理功能以及长期临床实践考析来看,肺阳在生理与病理上都是客观存在的。文章分析了历代医家很少直接提及肺阳和肺阳虚的原因,论述了肺阳的生理功能、病因病机、辨证要点以及肺阳虚证的分型论治,对肺阳和肺阳虚证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和临床总结,以期丰富和完善中医藏象理论,为肺系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临床。  相似文献   

3.
历代中医文献中少论肺阳,目前大、中专中医基础理论和诊断学教材中也缺少记述。首先从阴阳互根互用的原理,结合历代医家的论述,认为肺阳、肺阳虚证及肺阳实证是客观存在的;其次论述肺阳的生理学特点,肺阳虚证及肺阳实证的病理学特点;从而认为肺阳的概念有必要明确提出并予以正名,肺阳虚证及肺阳实证临床上需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历代医家对肺气虚、肺阳虚的论说较为详细,但对肺阳和肺阳虚论述较少。现代中医教材及有关专著中关于肺阳和肺阳虚这个概念也基本属于空白,但是它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有其实际意义。1 历代医家对肺阳、肺阳虚认识 在《素问·汤液醪醴论》中云:“五脏阳已竭也”,“五阳已布,疏涤五脏……”此处“五脏阳”及“五阳”都说明了肺阳的存在。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将“肺痿,吐涎沫而不咳”之证归为“肺中冷”,方选“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肺中冷”亦即肺中阳虚。清代医家唐  相似文献   

5.
冯毅  阚竞  宫金燕  杨宏志  宋远瑛  王鹏 《新中医》2014,46(9):200-201
<正>王鹏为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业医近50载。肺阳虚证历代医家鲜有论及,王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肺阳虚证并非少有,并制定出肺阳虚证诊断标准[1],为从事临床诊治肺阳虚证提供了理论依据。现结合王教授临证诊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验案,进一步阐述肺阳虚证的临床意义。1肺阳虚兼气虚痰湿案例1:某女,67岁,因畏寒伴咳嗽5年余前来就诊。患  相似文献   

6.
肺阳虚追溯其源为肺虚寒。历代著名方书具体论述其病因、临床表现。研究古代医家所著方书中蕴藏的效方,取其精华,借鉴前人成功的肺虚寒证治经验。同时,今人也初拟肺阳虚的诊断要点,并进行大量实验验证,以充实肺阳虚证的研究。所以,肺阳虚证非但古恒有之,且理法方药兼备,其证型建议纳入现代脏腑辨证体系。  相似文献   

7.
“肺主治节”是中医藏象理论的内容之一,历代医家多有探讨,丰富了中医理论的内涵及应用。笔者现就对此理论的研究现状,从理论、临床、实验3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肺阳理论与临床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医家及医籍在论及肺的生理病理及疾病时,言及肺气、肺阴、肺津者较多,提及肺阳者不多,一般以肺气替代肺阳,或肺气肺阳混提.近来不少学者根据中医理论的完整体系及临床实践,提出肺阳的客观存在性[1-4],并从古医籍研究、临床实践、实验研究等方面找到了一些依据.笔者就肺阳理论谈点粗浅认识,望同行斧正.  相似文献   

9.
雷威 《河南中医》2009,29(8):768-770
目的:探讨便秘从肺论治的理论及临床依据,并讨论临床常见证候的辨证施治。方法:通过总结历代医家关于“肺与大肠”关系的论述,并结合现代医学、医家的研究,分析便秘的病因病机、大肠与肺的关系以及如何从肺来论治便秘。结果:便秘虽属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但五脏相生相克,相侮相乘,便秘日久,必涉他脏,与肺脏关系甚为密切。结论:对便秘的治疗,并非单纯通下所能完全解决,若从肺论治某些便秘疾患,可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江澜  徐爱民  张洪 《陕西中医》2011,32(5):581-582
历代医家对带下病生理病理诊治论述颇详,大多从肝脾肾论治。然带下病还可从肺论治。本文从肺的生理病理与带下的联系,论证了从调肺治疗带下病,为临床辨证论治及证候基础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通过肺痹文献整理,从《内径》、历代医家特别是叶天士对肺痹病因病机、临床症状、治法方药进行了简述。结合自身临证经验,认为肺痹病机为血脉瘀阻、肺气痹阻,治疗上采用补益肺肾、活血疗痹之法。  相似文献   

12.
类风湿关节炎(RA)是自身免疫病中发病率高、晚期致残率高的系统性疾病,但目前该病的早期诊疗在国内外依旧是难题。肺主治节源于《黄帝内经》,主要指肺的生理功能,历代医家对此有所阐述。本文回顾古今文献对肺主治节的内涵论述,运用肺主治节理论结合国内外研究和临床实践探讨RA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和传变规律,并探讨了从肺主治节理论出发分期治疗RA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杜利立  陆华 《吉林中医药》2009,29(11):945-946
外阴营养不良,现代多数医家认为其发病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祖国医学强调整体观念,认为肝肺生理相关,病理相因,外阴营养不良从肝肺论治符合中医理论,符合现代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包琳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2):2074-2075
鼻炎是指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其有急、慢性之分,本文所述之“鼻炎”是疾病病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症状,不特指病名,且为后天所致,多有外感病史。历代医家治疗“鼻炎”尤重肺脏,并有“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之说。关于鼻与肺关系的论述,虽早在《内经》中即有记载,但在后世并未得到重视。临床上有许多鼻炎患者,见鼻塞、咳嗽,或有恶寒、发热等肺卫不和之肺经症状,行“宣肺”治疗效果明确。笔者通过集结历代医籍、医家对鼻与肺的关系,以及缘何肺病致鼻炎,鼻炎的辨证分型以及谴方用药等方面的论述,强调临床实践中鼻炎从肺论治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肺阳以及肺阳虚证是客观存在的,然古医籍及临床较少涉及,本文试从肺阳的客观存在性,作用,被世人忽视的原因以及肺阳虚证的证治等方面,浅谈个人对于肺阳虚证的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6.
浅论肺阳及肺阳虚证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郑洁 《江西中医药》1997,28(4):50-52
浅论肺阳及肺阳虚证治郑洁指导:洪广祥(江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6)关键词肺阳肺阳虚证治五脏各有阴阳,然而纵览古典医著及当今文献,却不难发现述及“肺阴”者甚多,论及“肺阳”者尚少,或者虽略有论及,亦说肺阳即肺气,肺阳虚即肺气虚,如高校教材《中医基础理...  相似文献   

17.
肺阳虚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本课题利用现代实验方法造成肺阳虚证动物模型,用免疫学等方法对肺阳虚的病理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肺阳虚证组与肺气虚证组及正常对照组。在多项客观指标上存在显性差异,表明肺阳虚证有可信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雒映宏 《新中医》2014,46(9):220-222
<正>肺主皮毛理论源自《内经》。《素问·痿论》曰:"肺主身之皮毛";《素问·五脏生成》曰:"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素问·咳论》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肺生皮毛"等。《内经》中计有12篇、15处明确论及肺主皮毛理论,后世历代医家对该理论多有论述,散在于各类中医学文献中。近年来,许多现代学者也对"肺主皮毛"从文献、记录、实验和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笔者仅就  相似文献   

19.
肺主气,司呼吸,为清虚之脏。《内经》中把其称为"相傅之官",主一身之气,掌管着全身气血的输布。历代医家多从"气"的角度论述肺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但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气"与"血"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肺部疾患不仅仅与"气"相关亦与"血"有着密切的关系。气血的关系和肺的生理功能决定着肺易生瘀,本文论述了活血化瘀法在肺系疾病中的应用,临床上要重视活血化瘀法治疗肺系疾病。  相似文献   

20.
试论肺阳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脏之为病,均有阴阳寒热虚实之别,肺脏当不例外。然而肺阳虚证,临床颇少直接论及,近代医著及中医理论教材也未给它一定的位置。究竟有没有肺阳虚证?肺阳的生理功能和肺阳虚的病因病理怎样?如何辨证施治?实是中医理论领域和临床实践急待回答的课题,木文试就上述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一、肺阳虚证是客观存在的:其理由有以下三点:1.五脏皆有阴虚阳虚。五脏之阳虚,常见的有心阳虚、脾阳虚和肾阳虚,晚近有不少文献论及肝阳虚,提出了肝阳虚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