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RF提拉复位椎弓根固定结合椎间柱状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对11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后路减压RF提拉复位椎弓根固定结合椎间柱状植骨术治疗,术后随访0.5~3年.观察固定节段椎体有无移位、失稳,植骨是否融合,症状有无复发.结果:按照疗效评价标准,优8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0.9%(10/11).植骨融合率:第1年87%;第2年全部骨性融合,椎间隙高度无丢失,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论:RF内固定系统结合椎间柱状植骨治疗腰椎滑脱具有稳定、安全、植骨接触面大、不易脱出、融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临床疗效。方法对41例腰椎滑脱患者行Cage椎间植骨融合结合钉棒内固定系统手术治疗,使用JOA下腰痛手术评价系统评定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影像学评价椎间隙高度、椎体滑脱距离、滑脱角度的改变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对41例患者随访6~30(16±2)个月,未发生感染及神经根损伤,X线片检查未见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松动、断裂或移位,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植骨融合率为100%。末次随访时按照JOA评定标准:优33例,良5例,优良率为92.7%。患者术后1、6个月JOA评分、椎间隙高度、滑脱距离及滑脱角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操作简便,固定牢靠,椎间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3.
ARRIF-Ⅲ型内固定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初步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自行设计的ARRIF Ⅲ型内固定器对 15例不同程度的腰椎滑脱症患者进行切开复位融合内固定 ,从滑脱复位结果、融合的成功率、术后下肢根性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发现 ,ARRIF Ⅲ型内固定器术中操作方便 ,椎间植骨时不需调节内固定器的螺丝帽 ,滑脱复位率为 94 % ,椎间及横突间植骨融合率为 87% ;术后平均随访 2年 2个月 ,86 7% (13/ 15 )的患者症状完全消失 ,内固定器无断裂、弯曲及松动。说明该内固定器能方便地对不同程度的腰椎滑脱症进行复位和融合固定 ,是一种使用方便、固定确实的经椎弓根内固定器  相似文献   

4.
应用自行设计的ARRIF-Ⅲ型内固定器对15例不同程度的腰椎滑脱症患者进行切开复位融合内固定,从滑脱复位结果、融合的成功率、术后下肢根性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发现,ARRIF-Ⅲ型内固定器术中操作方便,椎间植骨时不需调节内固定器的螺丝帽,滑脱复位率为94%,椎间及横突问植骨融合率为87%;术后平均随访2年2个月,86.7%(13/15)的患者症状完全消失,内固定器无断裂、弯曲及松动。说明该内固定器能方便地对不同程度的腰椎滑脱症进行复位和融合固定,是一种使用方便、固定确实的经椎弓根内固定器。  相似文献   

5.
黄志先  谭峰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0):1227-1228
目的:探讨后路椎管减压应用RF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椎体间及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我院自2004-05~2010-05间对32例腰椎滑脱病人术中采用RF内固定系统杠杆原理使椎体复位、固定,椎管减压后行椎体间及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0~36个月,临床优良率为90.1%,腰椎滑脱复位率为90.6%,X线片复查显示椎间、横突间植骨融合良好,螺钉无折断、松动,无其他远期并发症。结论:应用RF内固定系统对滑脱腰椎复位内固定加上椎间及横突间植骨融合技术对腰椎前中后柱均起稳定作用,滑脱椎体复位、融合效果确切,是治疗腰椎滑脱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6.
三种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6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分为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组35例(A组)、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组32例(B组)、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组29例(C组),分别采用Suk标准及Nakai评分方法来分别判断临床疗效及骨性融合,并进行比较。结果 Nakai评分下A、B、C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2.9%、81.3%、79.3%(P〉0.05),Suk标准评判下融合率分别为71.5%、91.8%、89.0%,B、C组的椎间隙高度要优于A组(P〈0.05)。结论三组近中期随访疗效未见明显差异,但前路及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法在椎间隙高度维持及融合率优于后外侧植骨融合法,但腰椎滑脱症的病因和症状呈多样化,宜具体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椎弓根钉内固定、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1月-2008年6月我院对23例腰椎滑脱病人采用椎弓根钉固定复位,辅以椎板切除减压,椎间或(和)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23例平均随访18个月(6-36个月),根据Nakai评分标准,临床效果优18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达95%。结论后路固定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彻底的减压、有限复位滑脱的椎体,充分的椎体间、横突间植骨融合是影响患者术后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RF系统复位内固定、椎管成形、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的效果.方法:采用RF系统复位内固定、患椎间植骨、椎管成形治疗98例成人腰椎Ⅰ度以上滑脱且有明显下肢症状者.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6个月,全部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椎管成形无狭窄,未发现内固定断裂及松动.结论:RF系统内固定、椎间植骨、椎管成形是治疗腰椎滑脱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椎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方法:回顾2005-11~2009-12治疗各种腰椎滑脱症32例。其中真性滑脱10例,假性滑脱22例。Ⅱ°以上3例,Ⅱ°以下29例,男11例,女21例。术前间歇性跛行20例,下肢足背伸肌力减弱10例,跟腱反射减弱2例。手术方式:开窗减压、全椎板减压应用椎弓根器械(国产U型钉)内固定,先行椎间处理,再行复位固定。椎间植骨采用椎间融合器和自体骨。结果:随访30例,椎间植骨融合率100%,腰痛症状消失25例,占83%,下肢轻度疼痛麻木5例,占16%。临床疗效:优20例,良4例,差1例。滑脱平均复位率98%。结论:椎间植骨或使用椎间融合器均是治疗腰椎滑脱较理想的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用整块自体脊柱棘突修整成短“T”形后椎间植入加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04~2008—04,采用后路棘突椎间隙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治疗68例腰椎滑脱与椎体不稳症,观察其疗效。结果:滑脱椎体完全复位,所有椎间隙高度恢复正常。随访12~24个月,平均14个月,临床疗效评价:优52例,良15例,可1例。X线动态观察:全部病例均于术后3~4个月融合,无手术撑开的椎间隙高度回落丢失与再滑脱。结论:后路自体棘突椎间植骨加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与不稳,能有效恢复和维持椎间隙高度,椎间融合速度快,融合率高,避免了用髂骨、异体骨或椎间融合器等带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前路有限减压相邻椎体单节段植骨内固定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应用前路有限减压相邻椎体单节段植骨内固定术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患者,观察复位、植骨融合、神经功能恢复、矫正丢失、腰痛、腰椎活动情况及融合椎体相邻椎间盘退变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6~29 个月(平均14个月)的随访.术后随访3~5 个月时达骨性融合,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复位,复位率达95%.重建的椎体高度无丢失,神经功能恢复1~2级.术后腰痛症状明显缓解,未出现顽固性腰痛、腰椎活动受限等并发症.融合节段相邻椎问盘未见明显退变,临床效果优于多节段内固定. 结论只要适应证选择合适,前路有限减压相邻椎体单节段植骨内固定可达到满意复位、坚强骨性融合、良好的神经功能恢复,且较三椎体二节段固定可减少固定节段、降低腰椎活动受限及相邻椎间盘退变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并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5年11月接受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椎间融合治疗的21例腰椎滑脱症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患者中男9例,女12例,年龄60~80岁,平均64岁;退变性滑脱6例,峡部裂性滑脱15例;Ⅰ度滑脱2例,Ⅱ度滑脱13例,Ⅲ度滑脱6例;均为单节段滑脱,L4滑脱9例,L5滑脱12例.所有患者均行全椎板切除减压、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系统植入、椎间隙撑开复位固定融合术.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测量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滑脱距离、滑脱率及滑脱角并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随访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术后2例发生切口脑脊液漏,采取切口加压包扎、头低脚高位、脱水等治疗后得以控制,切口按期拆线.21例患者术后滑脱均有不同程度复位,腰椎生理曲度恢复.术后3个月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而滑脱距离、滑脱率、滑脱角及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随访16~26个月,平均20.5个月,末次随访时上述各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术后3个月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按照ODI评分判定疗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优良率分别为90.6%及92.5%,随访期间矫正程度无丢失,螺钉无松动,融合成功19例,成功率为90.5%.结论 采用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并骨质疏松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加自体减压椎板骨粒超大量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56例腰椎滑脱患者.根据Meyerding分类法:Ⅰ度滑脱35例,Ⅱ度滑脱21例.其中L4/5滑脱19例,L5 ~S1滑脱37例.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固定加自体减压椎板骨粒超大量植骨后,评价其手术疗效. 结果 所有患者植骨均融合,无断钉、损伤神经表现.根据Macrab评定标准评定:优53例,良3例.完全复位率及椎间融合率均达100%. 结论 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加自体减压椎板骨粒超大量植骨能够对滑脱的腰椎进行良好的固定、减压、复位和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GSS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采用GSS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33例,其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26~67岁,平均43岁。病程11个月~22年。L4滑脱12例,L5滑脱21例。观察GSS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复位、减压、植骨融合和疼痛恢复情况。结果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3~4个月复查X线片,椎体间及横突间植骨融合均达骨性愈合,所有病例下肢疼痛症状均消失。有18例达解剖复位,10例Ⅱ度滑脱复位达90%,5例Ⅲ度滑脱复位达80%。结论GSS内固定对腰椎滑脱复位后提供了早期稳定性,为椎体间的植骨融合提供了力学支持,从而达到更高的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行设计的ARRIF-Ⅲ型脊柱后路复位固定器治疗腰椎滑脱病例的长期疗效。方法:应用ARRI-Ⅲ型脊柱后路复位固定器治疗腰椎滑脱,通过45例随访5~8年,了解该器械的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症状完全消失27例,明显好转12例,3例仍遗留有部分腰痛,3例遗留有下肢疼痛。X片显示32例椎间自体髂骨植骨均完全融合;7例椎体间BAK植骨,4例融合,3例嵌入;6例横突间植骨患者有4例融合2例未融合;42例(93.3%)滑脱完全复位,3例(6.6%)复位部分丢失,仅遗留有1度滑脱,2枚(4.4%)椎弓根螺钉断裂。结论:ARRIF-Ⅲ型能对不同程度的腰椎滑脱症进行复位固定和植骨融合,是一种使用方便、固定确实的经椎弓根内固定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解剖型表面钛涂层椎间融合系统治疗椎弓崩裂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6月~2003年12月,采用解剖型表面钛涂层椎间融合系统治疗椎弓崩裂性腰椎滑脱22例。其中男6例,女16例;年龄41~68岁,平均52.5岁。其中Ⅰ度滑脱15例,Ⅱ度滑脱7例。均行后路椎体间融合术,置入2枚融合器,辅以后外侧植骨,不行椎间隙内融合器周围植骨,全部加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测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融合节段及腰椎前凸角、滑脱率,以及过伸过屈应力位片椎体间角度活动域,并观察其融合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8~30个月,平均24个月。融合率为95%。术后椎间隙高度及腰椎前凸角得到满意恢复。ODI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解剖型表面钛涂层椎间融合系统不仅可以通过融合器表面骨长入提高融合率,还可有效地恢复腰椎的生理前凸及保护终板,是治疗椎弓崩裂性腰椎滑脱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后路椎弓根固定加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同定联合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 方法对6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减压国产通用型脊柱固定系统(general spine system, GSS)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比较术前、术后相邻椎体上下终板成角(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椎管骨性占位率等指标,了解术后骨折复位情况以及随访期间内固定有无失败和复位丢,大情况. 结果通过手术减压复位,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椎管骨性占位率均明显改善.术后随访测量与术后相比无明显变化,无一例发生内固定失败. 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联合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以有效防止内固定失败、复位丢失和后凸畸形,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合并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腰椎不稳症患者行腰椎管减压、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合并椎间融合器植入融合术。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78例患者优58例,良15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93.6%。植骨融合率93.6%。均未出现神经根损伤、感染、脑脊液漏及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合并椎间融合器植入手术是目前比较适合于腰椎不稳症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三种术式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3种术式治疗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 对86例腰椎不稳症分3组,用3种手术方式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86例术后随访8~48个月,平均26个月.根据影像学检查,3组植骨融合率分别为78%、92.5%、95.5%.术后优良率分别为:1年82.5%,84.2%,85.5%;2年79.5%,84%,85.2%;3年75.8%,83.6%,85%.结论 单纯后路植骨远期疗效不如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间融合;应根据腰椎退变及硬膜囊神经根受压的程度选择合适的融合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双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腰椎滑脱症患者42例,男18例,女24例。按Meyerding分级:Ⅰ度滑脱22例,Ⅱ度滑脱15例,Ⅲ度滑脱5例。单阶段滑脱36例,2个阶段滑脱6例。真性滑脱30例,假性滑脱12例。结果 42例均获得随访,按照邹德威综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32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达95.2%。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双Cage椎间植骨是治疗Ⅰ~Ⅲ度腰椎滑脱症的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