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选取50例应用BHI30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5例,改为注射BIAsp30;B组25例,继续注射BHI30.结果A组治疗后的HbA1c较B组低,差异有显著性;A组的血糖情况更加平稳,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日胰岛素总量少于B组,P<0.05.结论BIAsp30能够更平稳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是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更为恰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将4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于早、晚餐时注射门冬胰岛素30,B组于早、晚餐前30min注射预混人胰岛素30R,药物剂量根据血糖高低调整,比较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发生低血糖时血糖值。结果:门冬胰岛素30和预混人胰岛素30R两组均可有效降低血糖(P〈0.01),降糖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冬胰岛素30组发生低血糖时血糖值高于预混人胰岛素30R组(P〈0.05),尤其是夜间严重低血糖水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预混人胰岛素30R。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门冬胰岛素30降糖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3.
为期8周的随机、开放性比较研究。60例T2DM患者被随机分为以诺和灵30R治疗的A组、以诺和锐30治疗的B组和以诺和锐30治疗的C组,A组和B组采用每日早、晚餐前两次皮下注射方案,C组采用每日早、晚餐前及睡前三次皮下注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7个时点血糖、HbA2c、低血糖事件及其他不良事件的差异。结果B组和C组三餐后血糖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B组和C组低血糖事件发生次数低于A组(P〈0.05);C组空腹血糖明显低于其余两组(P〈0.05)。两组HbA2c指标、胰岛素用量及其他不良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锐30对餐后血糖控制更满意,且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减少;睡前加用诺和锐30可较好控制空腹血糖。  相似文献   

4.
将84例LDM患者随机分为(各42例)应用BIAsp30和BH/30每日早晚餐前注射联合午餐后二甲双胍0.5g治疗12周,结果BIAsp30组早晚2hPG、HbA1c,改善13细胞功能、降低瓜方面,优于BHI30组(P〈0.05),且血糖达标所需时间短、低血糖率低(P〈0.05);胰岛素用量、BMI、中h2PG下降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病程较短的T2DM患者,注射BIAsp30联合午餐后二甲双胍口服方案能更好地控制血糖、改善B细胞功能、降低IR。  相似文献   

5.
门冬胰岛素30每天3次注射在胰岛素强化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DGMS)评价门冬胰岛素30(Asp30)每日3次注射在胰岛素强化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08年1月q009年1月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纽,分别给予门冬胰岛素30每日3次(A组)和每日2次(B组)注射控制血糖,应用DGMS系统监测血糖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早餐前、早餐后2h、午餐后2h、晚餐后2h血糖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平均血糖、血糖达标时间及血糖〉10mmol/L的时间百分比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低血糖3例次.B组发生低血糖2例次,经过进食症状好转。两组均无伴有意识障碍的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结论应用Asp30每日3次皮下注射有效、安全改善糖尿病患者24h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6.
选2型糖尿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重组甘精胰岛素(长秀霖)(n=34);对照组,(甘舒霖30R胰岛素)(n=34)。分别采用每晚9点注射甘精胰岛素加阿卡波糖(三餐中嚼服)和甘舒霖30R早、晚餐前皮下注射。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观察3个月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无明显差异(P〉0.05)。但甘精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少于预混N(P〈0.05),且体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比较甘舒霖30R治疗T2DM均可有效降低血糖,对体重增加影响小,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对DKA患者首先应用静脉泵小剂量胰岛素输注,在进食后给予双相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每日3次(门冬胰岛素组);对照组:常规每日4次皮下注射重组人胰岛素组(重组人胰岛素组)。治疗目标为FBG≤7.0mmol/L、2hBG≤10.0mmoVL。结果两组均能明显降低血糖,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平均达标天数门冬胰岛素组明显缩短(P〈0.05),血糖波动小,发生低血糖次数明显减少,胰岛素用量小。结论双相门冬胰岛素较重组人胰岛素能更有效、平稳、安全地控制高血糖。  相似文献   

8.
研究一:将6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其中餐时A组赖脯,B组门冬,C组餐前30分钟短效睡前均中效,剂量据血糖调整,研究二:将6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睡前甘精,B组睡前甘精,B组睡前地特,C组睡前中效餐前注射速效。结果研究一:赖脯、门冬和短效三组降糖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赖脯和门冬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短效组(P〈0.05)。研究二:甘精、地特和中效三组降糖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甘精组及地特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中效组(P〈0.05)。结论胰岛素类似物降糖效果显著,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9.
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BIAsp30)较预混人胰岛素能够更好地模拟生理性胰岛素的分泌,起效快、峰值高,餐前注射能有效控制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BIAsp30应用于起始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能获得良好的血糖控制,同时全天血糖水平更加平稳,低血糖事件的发生风险小。每日3次使用BIAsp30可以作为简单的强化治疗手段获得显著疗效。BIAsp30由于兼顾了有效性、安全性及灵活性,利用一种制剂、一种注射装置给患者的用药和医生进行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便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动态血糖监测方法评价两种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治疗2型糖尿病(T2DM)时血糖漂移和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一般情况匹配且需要胰岛素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使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和赖脯胰岛素25注射液进行治疗。在血糖达标前提下,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的方法,评价两组患者血糖漂移和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胰岛素总量无统计学差异[(38.0±6.2)w(40.0±5.1)U/d,P〉0.05]。两组平均血糖漂移幅度[(6.32±1.43)VS(6.86±1.51)mmol/L,P〉0.05]及血糖漂移系数[(1.35±0.22)VS(1.41±0.13),P〉0.05]均无统计学差异。赖脯胰岛素25注射液低血糖事件少于门冬胰岛素30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vs8%,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和赖脯胰岛素25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在血糖控制良好时,胰岛素总量、血糖漂移及低血糖发生率相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来得时)和双相门冬胰岛素(诺和锐30)皮下注射应用于初诊T2DM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治疗后的疗效。方法60例初诊T2DM患者应用CSII治疗后,随机分为以诺和锐30治疗的BIAsp30组和以来得时治疗的Lantus组。比较两组7个时点血糖、HbA1c、低血糖事件及其他不良事件的差异。结果与BIAsp30组相比,Lantus组20周后三餐后血糖水平明显降低,低血糖事件发生次数低(P均〈0.05);两组FPG、HbA1c及不良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初诊T2DM患者CSII治疗所用Ins剂量相同且血糖达标后,采用来得时睡前1次注射,比早、晚餐前诺和锐30皮下注射治疗者全天血糖控制满意,且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50例T2DM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对照组(单纯使用诺和灵30R),观察两组血糖控制,测定,低血糖发生次数。治疗时间12周。结果:两组FPG,2hPG,HbA1c,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UAE)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血糖发生次数少(P〈0.01)。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能有效,平稳控制24小时血糖,低血糖反应少,有利于全天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与基础胰岛素加3餐前胰岛素注射对疗效比较。方法将6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两组,其中胰岛素泵组25例,基础加餐时胰岛素治疗组37例,治疗2周,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需要的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均有效控制,(P〈0.05)。两组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胰岛素泵组的治疗费用明细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  相似文献   

14.
54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A组(NPH配合OAD治疗组)26例,B组(Glorrgine联合平平唐苹治疗组)28例。按照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目标血糖值:6.0mmol/L≤空腹血糖(FPG)≤7.5mmol/L,7.1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h2PG)≤10.0mmol/L。治疗时间12周。结果:两组FPG、h2PG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治疗后A组BMI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B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Glargine联合唐苹能更好的控制老年T2DM人的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低,优于其他组,是老年T2DM患者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5.
小剂量起步,平均2—3周逐步将血糖调整达标,观察治疗前后血糖,HbAIC及血浆C肽(CP)的变化。结果:血糖及HbAI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CP)有所升高(P〈0.05)。结论:初诊T2DM患者使用双相门冬胰岛素每天3次注射可以达到强化血糖的作用,同时可以改善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强化降血糖方法。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中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每日2次皮下注射治疗在开始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为期12周的随机、开放性比较研究。72例T2DM患者被随机分为诺和锐30治疗组和诺和灵30R治疗组,采用每日早、晚餐前两次皮下注射方案,观察两组患者7个时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事件及其他不良事件的差异。结果诺和锐30治疗组三餐后血糖水平明显低于诺和灵30R治疗组(P〈0.05);诺和锐30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低于诺和灵30R组,严重低血糖发生次数约为诺和灵30R组的50%;两组HbA1c、胰岛素用量及其他不良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2DM患者采用早、晚餐前预混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案治疗时,诺和锐30对餐后血糖控制更为满意,且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少;两种治疗之间的总体血糖控制水平相似。  相似文献   

17.
初发T2DM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组(A组)和预混胰岛素组(B组),每组各20例,共治疗12周。结果: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4周和12周末均明显下降(P〈0.01),且A组大于B组,A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对于初发T2DM患者每日一次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或每日两次预混胰岛素治疗均能达到明显的降糖效果,改善胰岛功能。前者降低FBG的效果更好,且低血糖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预混双相门冬胰岛素30(BIAsp30)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其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2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BIAsp30治疗组和口服降糖药(OHD)治疗组,治疗6个月,检测两组中层得治疗前后空腹及75克葡萄糖负荷后血糖、胰岛素、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I/△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及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情况。结果BIAsp30和OHD具有降低血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之间比较,BI-Asp30组在改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方面,明显优于OHD组(P<0.01),且血糖达标所需时间短于OHD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给予每日两次注射BIAsp30强化治疗能更好的控制血糖,改善和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9.
将52例使用诺和灵30R未达标的T2DM患者分为2组,一组调整诺和灵30R的用量;另一组改用诺和锐30每天3次注射治疗12周。结果:诺和锐30治疗组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h2PG)控制、血糖波动、低血糖发生率优于诺和灵30R组(P〈0.01、0.05);胰岛素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诺和锐30每天3次治疗T2DM控制HbA1c、FPG、h2PG、血糖波动的范围、低血糖的发生率优于诺和灵30R。  相似文献   

20.
赵婷  王爱敏  李冬娟 《山东医药》2008,48(46):71-72
将60例有酮症倾向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应用诺和锐30和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进行治疗,分阶段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胰岛功能的变化、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治疗依从性。结果治疗组应用诺和锐30后血糖全面控制良好(尤其餐后血糖优于对照组),而且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治疗依从性好(P均〈0.05)。认为酮症倾向2型糖尿病早期应用诺和锐30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