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5,27(1):i014-i015
项目负责人:任少敏同志.1983年毕业于内蒙古医学院医学系.毕业后一直在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工作.现任儿科教授.副主任,硕士生导师,内蒙古儿科学会常务委员,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11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美国中华医学进展杂志》专家编委,《中华临床医学杂志》编委,《中国基层医药杂志》编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蒙古族儿童过敏性紫癜(AP)的遗传背景及免疫学发病机制,为明确AP的病因学及预后提供免疫学方面的资料。方法:采用分析性研究策略和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分型技术(PCR—SSP)对57例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儿童过敏性紫癜病人和102例正常蒙古族儿童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型别分析。结果:HLA—DRB1*110x的基因频率在AP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HLA—DRB1*120x的基因频率在AP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其它HLA—DRB1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的分布则无明显差异(P〉0.05)。站论:HLA—DRB1*110x与AP的易感性呈正相关,可能是AP的易感基因。HLA—DRB1*120x与AP的易感性呈负相关,可能是AP的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治疗过敏性紫癜50例儿童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价值;了解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特征,保障诊断的准确率,提高治疗水平.方法 抽取过敏性紫癜50例患儿,根据儿童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进行诊断,50例患儿均符合诊断标准.应用激素治疗方法对其进行治疗,观察分析男女发病比例、数量,并发症情况、误诊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过敏性紫癜50例患儿中,高发群体主要在4~15岁之间,男性患儿和女性患儿的比例为1.2:1,经过诊断有25例出现皮肤紫癜;10例出现腹痛;15例出现关节炎症反应;肾脏表现有10例.结论 儿童过敏性紫癜常见的并发症是皮肤紫癜、腹痛、关节炎性反应以及肾脏表现等,好发于春、冬季节,有时可能会因并发症发生容易出现误诊的情况,而应用糖皮质激素对儿童过敏性紫癜进行治疗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5.
内皮素与儿童过敏性紫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皮素 (Endothelin ,ET)是1988年日本学者Yanagi sawa等从猪的主动脉内皮细胞中分离纯化出的一种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血管活性肽 ,是目前所知的作用最强的长效血管收缩剂 [1]。动物实验证明ET对各种血管均有明显的收缩作用 ,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ET受体。ET受体不仅广泛分布在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而且也分布于皮肤、肺、肾、胃肠道 [2]。故ET在全身血压和局部血流灌注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过程生紫癜是儿童时期一种主要侵犯毛血管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为血管炎综合征最常见型 ,严重时可…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总结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肾脏损害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并比较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与非HSPN患儿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儿童过敏性紫癜以7~10岁学龄期儿童最常见,占44.1%,秋冬季节发病率最高,占70.6%,最常见的诱因为感染,占52.9%,临床表现以双下肢及臀部皮疹、腹部症状、关节痛常见;本组有31.4%的患儿出现紫癜性肾炎,HSPN组与HSPN组患儿在年龄、反复皮疹、纤维蛋白原(FIB)、总胆固醇(TC)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敏性紫癜是儿童常见病,临床表现典型,年龄大、皮疹反复发作及高凝、高胆固醇是患儿发生HSPN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儿童过敏性紫癜是皮肤科的一种常见病及多发病,易反复发作.本文总结了皮肤科门诊及住院病人64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过敏性紫癜治疗的新方法,降低复发率。方法:采用综合治疗加免疫增强剂和脱敏治疗。结果:单纯型、关节型、腹型的治愈率在90% 以上,复发率在8% 以下。结论:运用综合治疗加免疫增强剂然后脱敏治疗,获得较好效果,是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强调第一次发病经系统、正规治疗者复发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
儿童过敏性紫癜(anaphylactoid purpura,AP)为一常见、多发的免疫性疾病,在不同种族和民族间遗传背景不同。我们发现:在蒙、汉族儿童AP间,对HLA-Ⅰ类基因的遗传易感性不同。那么,将其作为一个参与因素,与其他等位基因一起,共同控制所产生的表型一临床特点是否相同?很值得探索研究。因此,我们选择蒙、汉族儿童AP分别为56例和50例,以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旨在寻找它们之间的差异,更好地实施临床实践中个体化治疗及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及临床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例腹型过敏性累癜的临床特点。结果腹型过敏性紫癜以腹痛为主要表现,腹痛部位不固定,反发作,合并消化道出血37.5%。结论对以腹痛为首发症状或腹痛数天后才出现皮肤淤斑者,应重视腹部及全身器官检查以排除其他引起腹痛的原因;提高医师对本病的认识以及疑似病例作必要的辅助检查,以提高确诊率,并使患者得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2.
HLA-B基因多态性与Eales''''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确定HLA-B类基因位点与Eales’病的发病之间的联系,寻找致病基因及抗病基因。方法:选取25名已确诊Eales’病的患者作为研究组,自献血血库中选取与研究组患者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的25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抽取外周血提取DNA。使用新型PCR-SSO方法对DNA进行HLA-B基因位点的检测,得出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分析结果中未发现与Eales’病发病相关的HLA-B基因位点,但发现基因型HLA-B*15基因位点在对照组中明显高于患者组(P=0.0072)。结论:未发现与Eales’病发病相关的HLA-B类基因位点,但是HLA-B*15可能具有抗病性,提示本病的发生可能与上述HLA-B类位点的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SSP PCR(Sequencespecialprime polymerasechainreaction)基因检定技术对急性前葡萄膜炎 (a cuteanterioruveitis ,AAU)患者HLA B2 7基因进行检测 ,并且对HLA B2 7阳性与阴性患者临床特征加以分析。方法 :采用SSP PCR基因检定技术检测 98例AAU患者及 82例正常人样本的HLA B2 7基因。并对HLA B2 7阳性与阴性患者临床特征进行观察。结果 :98例AAU患者样本中有 5 7例样本呈HLA B2 7阳性 ,82例正常人样本有 4例样本呈HLA B2 7阳性 ,阳性率分别为 5 8.2 %和 4 .9%。经 χ2 检验 ,χ2 =4 1.33,P <0 .0 0 5 ,二组间有显著差异。HLA B2 7阳性患者多见于男性 ,单眼多见 ,粉尘状KP ,发病时视力下降明显 ,易于复发 ,且并发症少为其特征 ,激素治疗效果佳。结论 :采用SSP PCR基因检定技术测定HLA B2 7快速、简单、准确性高、客观性强 ,值得推广和应用。HLA B2 7与急性前葡萄膜炎有着高度相关性。HLA B2 7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在临床特征上有着一定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德国敏筛过敏原定量检测系统,检测15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和总IgE水平。结果150例患儿的血清总IgE阳性率为92%,其中食物性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率明显高于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率。吸入性过敏原中尘粉螨阳性率最高,食物性过敏原中虾蟹阳性率最高。结论过敏性紫癜的发生与多种过敏原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且以食物性过敏原触发为主,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对过敏性紫癜的病因诊断和预防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旋杆菌与血小板减少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hronic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CITP)之间的关系及清除Hp对CITP的疗效。方法: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或胃镜取材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60例CITP患者,并选择20例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将60例受检者中的43例Hp(+)CITP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22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抗Hp治疗;对照组21例,单用糖皮质激素。结果:(1)Hp感染率比较,CITP组为43例,占71.67%,健康组为11例,占55.00%,两组比较P>0.05;(2)疗效:①Hp清除率:20例Hp(+)CITP患者经抗Hp治疗后,Hp清除者19例(95.55%),在接受Hp清除疗法者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血小板降低;②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5.55%(21/22),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14/21)两组比较P<0.05;6月内复发率治疗组9.52%(2/21),对照组42.86%(6/14)P<0.05。结论:CITP患者Hp感染率与健康组无统计学差异,对合并Hp感染的CITP患者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同时给予抗Hp治疗,将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尿微量蛋白测定对过敏性紫癜肾炎的预测和诊断价值,为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肾损害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242例HSP患儿分为尿常规阳性组(即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127例和尿常规阴性组115例,另选择健康对照组13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β2-微球蛋白(血β2-MG)、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尿清蛋白(尿-Alb)和尿免疫球蛋白G(尿-lgG),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组儿童的血β2-MG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常规阳性组、尿常规阴性组患儿的尿β2-M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常规阳性组与尿常规阴性组患儿的尿β2-MG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常规阳性组、尿常规阴性组患儿的尿-Al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常规阳性组与尿常规阴性组患儿的尿-Alb水平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常规阴性组、对照组儿童的尿-lgG水平与尿常规阳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常规阴性组与对照组尿-lgG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微量蛋白检测能较早反映肾损害的发生与否及其程度,可作为判断HSP肾损害的一个临床指标,为早期诊断和治疗HSP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可溶型白细胞相关抗原B27分子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克隆和表达可溶型白细胞相关抗原(HLA)-B27分子的基因。方法 通过三轮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选择性删除编码跨膜单位的第5外显子而克隆得到可溶型HLA-B27基因,并以电转法将其转入人B淋巴细胞系,使其高效表达。结果 人T、B及单核细胞系及小鼠L细胞系在正常培养条件下均存在选择性剪切现象,而产生可溶型HLA-I类分子。经PCR方法克隆得到的可溶型HL-B27基因,经酶切图谱鉴定及序列分析证实确为删除了第5外显子的HLA-B27分子的基因,将此克隆产物转入不含HLA-B27基因的细胞系C1R中,在其培养上清中检测到高水平的可溶型HLA-B27分子,其产量受培养温度、培养条件等因素影响。结论 HLA-B27分子前mRNA发生选择性剪切而导致跨膜单位丢失可产生溶型HLA-B27分子,该细胞系为将来研究环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紫癜性肾炎患儿T淋巴细胞改变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了54例紫癜性肾炎患儿(APN)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水平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急性期患儿sIL-2R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患儿和正常对照(P<0.01,P<0.001),急性期患儿CD8高于正常对照(P<0.01),CD4/CD8比值低于正常对照(P<0.01).结论T细胞功能紊乱是APN病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通过改善细胞免疫来影响该病的进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急性期血浆白细胞介素-15(IL-15)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以25例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对61例HSP患儿急性期和缓解期血浆IL-15水平进行检测,并对不同临床类型间急性期血浆IL-15水平进行比较.血浆IL-15水平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结果 ①HSP组急性期血浆IL-15水平为(17.5±10.2)ng/L,显著高于HSP组缓解期[(5.7±4.3)ng/L]和正常对照组[(4.2±3.5)ng/L],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而HSP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急性期有、无肾损害者血浆IL-15水平分别为(29.1±16.5)ng/L和(10.5±7.4)ng/L,均极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急性期有肾损害组血浆IL-15水平极显著高于无肾损害组(P<0.01).结论 IL-15在HSP的发病机制特别是紫癜性肾炎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