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血液病患者PICC并发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降低血液病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率为活动主题,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开展活动,分析导致PICC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PICC临床护理中存在的缺陷,针对原因拟定改进对策并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PICC临床护理缺陷及PICC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PICC临床护理缺陷发生率由32.03%降至9.38%,血液病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率由38.78%降至7.84%,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血液病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率,提高PICC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输血标本不合格率的作用。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确定活动主题后,调查输血标本不合格现状并分析原因,设定活动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干预输血标本管理工作。结果输血标本不合格率由活动前的3.36%降至0.69%,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利于降低输血标本不合格率,提高输血质量,保障患者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对于消毒供应室手术器械管理的改善效果。方法本院于2012年9月起开展品管圈活动,通过成立品管圈小组、设定活动主题、现状调查、原因分析及策略制定等一系列活动,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对比分析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手术器械包装缺陷的发生情况,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及消毒灭菌的合格率,并调查手术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对于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调查的各5 000个手术器械包对比显示,实施前出现包装缺陷者36件,而实施后仅7件存在缺陷,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手术器械包的缺陷发生率显著降低(χ2=19.643,P0.01),且进步率高达80.56%,器械清洗质量及消毒灭菌的合格率实施前分别是99.26%和99.02%,实施后均达到100%,手术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由4.19%下降至2.31%,效果显著(P均0.05)。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及时了解手术器械管理中的问题并制定策略,有效防止手术器械包装缺陷的发生,提高了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有助于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目视管理在手术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目视管理四大工具即标识、颜色、定位及看板运用于标本安全管理,即对相关用物(如病理检验单、标本袋专用收纳盒等)定位管理、制作并应用标识和标本送检提示看板。比较目视管理前后标本缺陷率及医护人员对标本安全管理的满意度。结果实施目视管理后,手术标本缺陷发生率由2.30%下降至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护人员对手术标本安全管理的满意度评分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目视管理能有效规范手术标本的安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医护人员对标本安全管理的满意度,降低手术标本的缺陷发生率,保障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肠造口粪水性皮炎发生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以"降低肠造口粪水性皮炎发生率"为主题,对导致肠造口粪水性皮炎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并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进行效果评价等。结果品管圈活动前肠造口粪水性皮炎发生率为32.5%,活动后,肠造口粪水性皮炎发生率降至1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肠造口粪水性皮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黄贤娜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6):450-451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住院患者有效完成辅助检查护理细节优化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方法: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护理细节质量优化管理中,将活动前后住院患者辅助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比较。结果: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使护理工作的环节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住院患者辅助检查过程中的护理缺陷发生率显著下降,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护理环节质量管理中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的科学方法。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进行品管圈知识培训,选定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器械包出现缺陷的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实施前手术器械包发生缺陷41个,实施后降为9个,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QCC活动对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包装质量进行持续改进,可有效降低缺陷率,以提高临床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暴露性角膜炎的防范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以品管圈活动的基本步骤为蓝本,采用头脑风暴法及根本原因分析法探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暴露性角膜炎发生原因,并拟定对策组织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患者暴露性角膜炎发生率,确认活动效果。结果暴露性角膜炎发生率由品管圈活动前的21.18%降至品管圈活动后的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暴露性角膜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DCA循环对降低患者身份识别缺陷率的作用。方法成立患者身份识别检查小组,采用PDCA管理方法,对2012年6~9月全院32个病区1 000例住院患者进行患者身份识别缺陷调查,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改进措施,并于2013年1~3月再次对1 000例次患者身份识别缺陷进行检查。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患者身份识别缺陷从改进前的28.10%降至8.4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PDCA循环实施患者身份识别缺陷管理,可降低患者身份识别缺陷率,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感染科患者出院流程满意率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提高患者出院流程满意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目标设定,要因分析,对策制定和实施。结果感染科患者出院流程满意率由改善前的78.05%提高至改善后的92.89%。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感染科患者对出院流程满意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手术患者急性压疮发生率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开展以"降低手术患者急性压疮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根据品管圈活动步骤对手术患者急性压疮的发生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原因解析、拟定对策并实施、评价实施效果。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手术患者急性压疮发生率由活动前的2.91%降至1.24%,目标达成率为92.78%,圈员的品管手法应用、自信心等8项能力评分由活动前的1.3~2.4分提高至3.9~4.5分。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手术患者急性压疮发生率和促进圈员综合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降低输血缺陷,保证患者输血安全。方法成立输血质量管理小组,按照六西格玛管理体系的定义、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5个步骤,对输血关键环节展开调查和分析,以数据为基础,找出流程中的关键问题并进行改进和输血流程重组。结果输血流程重组后,输血各环节双人核对落实率达100%,取血等待时间减少1 267.81s,取血核对时间减少142.57s。合血标本合格率由97.04%提高至99.14%,输血缺陷由0.05%下降到0.01%,六西格玛管理法实施前后合血标本合格率、输血缺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运用六西格玛管理法重组输血流程能有效减少输血缺陷,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降低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的主题,进行现状调查,随机抽取275例手术患者,分析导致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原因并进行要因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进行效果检查。结果品管圈活动前55例(20.0%)发生术中低体温,活动后24例(5.1%)发生,品管圈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圈员能力评分由1.5~2.2分提高至3.8~4.8分。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参与质量管理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来降低心内科住院患者低分子肝素钙腹壁皮下注射所致皮下出血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护士参与护理质量管理的主观能动性。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降低低分子肝素钙所致腹壁皮下出血的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运用品管圈活动的10大步骤,调查现状对皮下出血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梳理找到4个真因,针对真因制定3项对策:制定规范化操作流程,并作为科室护理重点环节监测指标并实施;加强培训考核,统一宣教内容;根据按压方法分两组进行皮下注射并登记,拔针后统一由护士按压。结果开展品管圈后,住院患者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后腹壁皮下出血的发生率从改善前的38.53%下降至改善后按压组17.20%及改善后不按压组的21.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5),且不同面积皮下出血改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圈员8项能力自我评价均显著提高。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住院患者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后腹壁皮下出血的发生率,且能提高护士的实际操作能力及主动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晚期癌症患者疼痛控制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降低晚期癌症患者疼痛评分〉3分的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况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拟定对策并按计划实施,并运用PDCA管理方法进行效果评价与改进,比较活动前后晚期癌症患者疼痛评分〉3分的发生率。结果晚期癌症患者疼痛评分〉3分的发生率由活动前的28.57%降到活动后7.14%(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可发现并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重要问题,降低了晚期癌症患者疼痛评分〉3分的发生率,患者的疼痛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肠造口术前未定位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以"降低肠造口术前未定位率"为活动主题,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对肠造口术前未定位的原因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目标设定、制定对策并实施。实施7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肠造口术前未定位率由活动前的47.0%降至19.0%(P0.01),目标达成率为106.9%,圈员8个方面的能力明显提高。结论应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可有效降低肠造口术前未定位率,提高圈员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对提高颅脑外伤患者瞳孔测量准确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01—06间自愿参与品管圈活动的8名成员作为研究对象,调查2015-07—12间颅脑外伤瞳孔测量缺陷事件,解析主要影响因素并设定目标值,制定对策并实施,评估对比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瞳孔测量准确率、患者满意度、瞳孔测量知识技能掌握评分及综合评分。结果开展活动前测量准确率为71.71%,开展活动后为9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理论知识评分、技能操作评分、综合评分、患者护理满意率均优于活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可有效提高颅脑外伤患者瞳孔测量准确率,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ICU护理记录单书写缺陷的作用,提高护理记录质量。方法成立2H品管圈,选定降低护理记录单书写缺陷为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并按步骤实施,确认活动效果。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随机抽查的200份护理记录单中,书写缺陷由活动前的192次减至39次,目标达成率111.7%,进步率为79.7%;圈员8项能力提高。结论应用品管圈可降低ICU护理记录单书写缺陷,实现护理文书的持续质量改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甲状腺癌患者术后中度以上不适发生率的效果。方法:2020年3-10月开展品管圈活动,通过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甲状腺癌患者术后不适症状查检表调查甲状腺癌患者术后中度以上不适发生率及症状,通过柏拉图确定改善重点,通过鱼骨图分析原因并确定要因及真因,针对真因拟定对策,以PDCA循环模式进行实施与评价。比较改善前后甲状腺癌患者术后中度以上不适发生率。结果:品管圈活动后,甲状腺癌患者术后中度以上不适发生率为28.1%,较改善前(62.5%)显著降低(P<0.001)。结论:品管圈活动能降低甲状腺癌患者术后中度以上不适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降低术中压疮风险的有效方法。方法从手术室的护理人员中选取7名具有丰富经验的护师,组成品管圈小组,通过前期现状调查,分析术中受压部位皮肤损伤产生原因,针对原因制定相关对策,制订"3S术中压疮高危因素评估表"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对压疮高危患者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预防。结果 QCC活动后,术中皮肤损伤发生率由9.07%降至4.50%,目标完成率100.88%。结论推行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术中压疮发生危险,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