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鼻出血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28例鼻出血患者采用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者中24例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止血成功;4例联合藻酸钙敷料局部填塞,术后48 h取出鼻腔填塞物成功止血。术后随访3~6个月,未发生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等并发症,无1例患者再次出血。结论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鼻出血,视野清晰、患者痛苦小、止血效果确切、远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鼻出血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接受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的鼻出血患者围术期护理资料。结果本组一次性治愈39例,3例经二次电凝止血后痊愈。术后随访6个月,其间未发生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无再出血病例。结论对实施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的鼻出血患者,围术期给予精心护理,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采用经鼻内镜电凝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一次性治愈56例(93.33%),二次手术治愈4例(6.67%),总治愈率100%。随访6个月,未发生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等并发症,无再出血病例。结论经鼻内镜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止血迅速可靠、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青年难治性鼻出血常见出血部位及鼻内镜下带吸引单极电凝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年龄在18~50岁的中青年难治性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一次性治愈114例(88.4%)。术后7天内再出血15例(11.6%),经一般处理治愈,另需再次鼻内镜探查6例,术后仍未找到明确出血点的4例。痊愈出院后随访3-6个月,无1例鼻腔再出血。结论鼻内镜作为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首选治疗,鼻内窥镜下带吸引单极电凝止血术对治疗难治性鼻出血是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顽固性鼻出血接受鼻内镜下双极电凝与微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接受鼻内镜下微波治疗),观察组(30例,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手术情况、术后疼痛及鼻腔总出血量。结果两组总有效率、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鼻腔总出血量、止血时间、鼻腔恢复通气时间、鼻黏膜恢复时间比较,观察组均少于/短于/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顽固性鼻出血接受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鼻腔鼻腔恢复通气时间及鼻腔黏膜恢复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鼻腔总出血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鼻内镜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0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实施鼻内镜定位出血点并应用双极或单极电凝止血。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37例(92.50%)患者一次手术止血成功,3例(7.50%)患者术后2~3 d发生再出血,经2次手术后出血停止。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鼻腔创面黏膜愈合良好。未发生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定位准确,止血效果可靠,且患者痛苦小,术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隐蔽性鼻出血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1年2月对67例隐蔽性鼻出血行鼻内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后,低温等离子射频电凝出血部位。结果67例均明确出血部位,下鼻道穹隆部、嗅裂区、中鼻道和中鼻甲最常见,分别有18、16和14例。所有病例经1—3次低温等离子射频电凝止血或联合前后鼻孔填塞后均彻底止血。结论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隐蔽性鼻出血效果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双极电凝结合鼻腔填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2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中52例行鼻内镜结合藻酸钙敷料鼻腔填塞治疗,20例行单纯凡士林纱条鼻腔填塞治疗.结果 鼻内镜组1次治愈率为96.15%,鼻腔填塞组1次治愈率为30.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内镜组总出血量显著少于鼻腔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阶段难治性鼻出血的好发部位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81例患者的出血部位,分析治疗结果。结果≤30岁患者鼻出血部位分布比较均匀;〉30岁患者鼻出血部位主要为嗅裂区和下鼻道,且〉30岁患者鼻出血比例高于≤30岁的患者(P〈0.05)。14例患者经单纯填塞后止血,60例患者使用鼻内镜下电凝止血,7例患者行颌内动脉栓塞止血。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鼻出血患者止血难度越来越大,鼻内镜电凝止血对大多数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10.
汪旭  高峰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222-223
目的:探讨难治性鼻出血的鼻内窥镜下治疗及手术时机。方法:介绍本院2006年1月~2011年9月收治的难治性鼻出血患者116例,均行鼻内窥镜检查及治疗。结果:114例一次发现出血灶,其中106例行双极电凝止血,8例在鼻内窥镜下局部填塞;一例再出血时发现出血灶,行双极电凝止血;一例经矫正鼻中隔后发现出血灶,行双极电凝止血。所有病例随访3~6月,未见复发。结论:鼻内窥镜下治疗鼻出血视野清楚,检查部位准确,止血迅速,疗效确切,应作为鼻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鼻内镜下电凝术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0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观察组行鼻内镜下电凝术,对照组行传统凡士林纱条填塞术。患者均获12个月随访,观察2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鼻腔出血量、术后鼻腔通气恢复时间、手术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电凝术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疗效显著,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射频治疗隐蔽性鼻出血的疗效. 方法 2000年10月~2003年10月我科在鼻内镜下射频治疗鼻出血50例. 结果一次性烧灼治愈35例,有效12例,二次烧灼治愈3例,总有效率100%. 结论鼻内镜下射频治疗隐蔽性鼻出血止血准确、效果佳、费用低.  相似文献   

13.
鼻内镜诊治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鼻内镜诊治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4年12月258例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经鼻内镜探查鼻腔,行相应止血治疗. 结果鼻中隔出血118例,鼻腔侧壁出血47例,肿瘤出血8例,出血部位不明85例.258例中,有效257例(99.6%),死亡1例(0.4%),治疗过程中再出血43例,出血部位不明组再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出血部位明确组(χ2=17.689,P=0.000). 结论鼻内镜下顽固性鼻出血的治疗重点应放在首次治疗,须仔细寻找出血部位,力争首次治疗成功;对反复出血病例应采取鼻内镜下前鼻填塞、鼻内镜下前后鼻栓塞、颌内动脉栓塞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等离子对难治性鼻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难治性鼻出血患者186例,依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3例,对照组进行鼻腔填塞治疗,观察组进行鼻内镜下等离子止血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鼻黏膜恢复时间、通气恢复时间、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等离子止血术对难治性鼻出血患者止血效果好,治愈性高,且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现察鼻内镜下微波热凝筛前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方法:125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均在鼻内镜直视下,使用多功能微波治疗仪对鼻丘及相对应的鼻中隔黏膜表面进行分点热凝.结果:显效85例(68%),有效36例(28.8%),无效4例(3.3%),总有效率为96.8%.结论:鼻内镜下微波热凝筛前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法操作方便,定位准确,无并发症,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出血病人快捷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近5年来我科治疗的鼻出血病人186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2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病人大出血死亡,3例白血病病人转科治疗,余均治愈出院。方法单纯油纱前鼻孔填塞、前后鼻孔填塞,部分患者选择时机行鼻内窥镜下微波热凝止血术。结论传统的鼻腔填塞仍是鼻出血病人必不可少的治疗方法,选择适当的填塞材料能减少病人的痛苦,提高止血效果。在适当的时机下行鼻内窥镜下微波热凝止血术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寻找出血点及把握止血时机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射频热凝鼻后下神经和筛前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效果。方法对37例AR患者采用鼻内镜下射频热凝鼻后下神经和筛前神经治疗。随访6~1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变化、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本组显效19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89%(34/37)。治疗后流涕、鼻塞、喷嚏、鼻痒等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随访时无1例复发,12个月随访时复发1例(2.70%)。结论采用鼻内镜下射频热凝鼻后下神经和筛前神经治疗AR,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34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实施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34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鼻塞、鼻出血、头痛等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获随访6~12个月,复查鼻内镜显示鼻中隔居中,双侧鼻腔通气良好。未发生鼻中隔穿孔、鼻中隔血肿、鼻腔黏连、鼻背塌陷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微创、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术后恢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有效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对95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结果:本组患者均获满意矫正,其中治愈89例,占93.7%,好转6例,占6.3%.术后随诊6个月至1年,患者鼻塞症状均消失,其他伴随症状如鼻出血、头痛等均明显减轻,无无效者.检查发现鼻中隔基本居中,无穿孔,塌鼻、鼻中隔穿孔、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具有视野清晰、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疗效显著、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总结内镜下高频电凝刀电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经验。选取2016年6月1日—2018年6月30日我院收治的120例结肠息肉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经内镜下高频电凝刀电切术治疗后,117例息肉得到有效切除。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卧床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均达到预期要求。患者治疗后ADL评分、焦虑抑郁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内镜下高频电凝刀电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临床效果显著,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