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在颅内动脉瘤微创栓塞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07例ASAI-Ⅱ级在全麻下行颅内动脉瘤微创血管内栓塞术患者,根据全麻药物维持不同分为两组:A组(静脉输注丙泊酚复合吸人异氟醚)54例和B组53例(全凭静脉输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恢复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麻醉诱导、维持和拔管过程中循环稳定.两组间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拔管躁动情况有差异(P〈0.05),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全麻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颅内动脉瘤微创栓塞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接受介入治疗的3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分为2组,每组19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实施静吸复合麻醉。观察比较2组的麻醉效果。结果手术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OA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各时间点的HR、DBP、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全凭静脉麻醉比较,静吸复合麻醉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术后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短,OAAS评分高,而且血液动力学指标平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16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儿分为2组,各58例。观察组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行瑞芬太尼、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比较2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麻醉及手术时间,喉痉挛、寒颤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较对照组少,恶心、呕吐、躁动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腹腔镜手术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可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减少不良反应,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全麻维持药物用于颅内动脉瘤微创栓塞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0年3月30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临床资料。在全麻下实施颅内动脉瘤微创栓塞术,根据全麻维持药物的不同分为2组:A组(吸入异氟烷)和B组(静脉输注丙泊酚或瑞芬太尼复合吸入异氟烷),每组15例。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15±7)ml与B组(12±8)ml无统计学差异(t=1.093,P=0.284)。A、B组尿量分别为(767±285)ml和(738±260)ml,无统计学差异(t=0.291,P=0.773)。A组输液量(1430±391)ml与B组(1367±352)ml无统计学差异(t=0.500,P=0.621)。A、B组拔管时间分别为(10±5)min和(9±5)min,无统计学差异(t=0.479,P=0.637)。2组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麻醉诱导、维持和拔管过程中循环系统稳定。2组在麻醉前、插管后1 min、术中50 min、拔管时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插管后1 min和术中50 min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变化均在正常生理范围内,这种差异无临床意义。2组各有1例出现脑血管痉挛,无动脉瘤破裂或颅内动脉栓塞等并发症。结论无论吸入异氟烷,还是静脉输注丙泊酚或瑞芬太尼复合吸入异氟烷,均能安全、有效地用于颅内动脉瘤微创栓塞术的全麻维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丙泊酚无肌松药(NMB)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用于显微耳科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拟全麻下行显微镜下乳突根治术和鼓室成形术的患者60例,ASAⅠ-II级,随机分为无肌松组(NN组,n=30)和肌松组(N组,n=30)。顺序静脉注射舒芬太尼、丙泊酚、氯化琥珀胆碱气管插管后,NN组持续静脉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N组持续静脉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麻醉。观察记录患者切皮前后(T1、T2)、电钻磨骨前后(T3、T4)以及拔管前后(T5、T6)HR、MAP、SpO2、EtCO2、Ppeak变化以及术中体动次数、麻醉苏醒及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及并发症频次。结果两组患者T1、T2、T3、T4时HR、MAP、SpO2、Ppeak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5、T6时SPO2值NN组高于N组(P0.05),EtCO2、HR、MAP值N组高于NN组(P0.05)。术中所有患者无体动及呛咳反应。NN组麻醉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短于N组,NN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无肌松药全身麻醉用于显微耳科手术麻醉效果满意,苏醒快,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接受LC的70例老年患者分为2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持续静脉输注麻醉。通过警觉/镇静评分系统(OAA/S)对麻醉效果进行评定,并比较2组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结果 2组患者术中、术后各个时间段OA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LC时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效果优秀,安全性高。麻醉撤药后患者苏醒快,利于老年人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5-2019-04间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20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100例。对照组予以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持续静脉输注麻醉,观察组予以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比较2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拔管后5、10、30 min镇静评分(OAAS评分),以及入手术室即刻(T0)、插管即刻(T1)、手术开始后5min(T2)、术毕即刻(T3)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拔管后5、10 min观察组OAAS评分高于对照组,T1、T2时MAP、HR较对照组低,观察组波动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采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能有效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提高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和瑞芬太尼七氟醚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decystectomy,LC)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 48例行择期LC患者,年龄21岁~73岁,ASA Ⅰ级~Ⅱ级,采用完全随机的设计分为2组: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组(RP组,n=24)和瑞芬太尼七氟醚维持麻醉组(RP组,n=24).分别记录2组手术期间麻醉用药维持量,麻醉过程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及术毕患者苏醒各时段时间.结果 RP组与RS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间RS组(7.0±3.4)min比RP组(13.1±7.8)min明显缩短(P<0.01).结论 七氟醚-端芬太尼维持麻醉与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对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效应相当,然而七氟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患者苏醒更快,更适合用于快通道麻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静脉泵入辅助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急性阑尾炎患者术中血压及心率的影响。方法将82例接受阑尾切除术的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静脉泵入辅助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比较2组术前5 min(T0)、手术开始后10 min(T1)、手术开始后30 min(T2)、手术结束即刻(T3)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以及拔管时间、睁眼时间。结果 2组组内各时点的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时MAP、HR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阑尾切除术的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静脉泵入辅助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术中血压及心率稳定,可缩短术后拔管时间及睁眼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ProSeal喉罩在静-吸复合麻醉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择期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喉罩组(L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麻醉诱导后,L组插入喉罩,T组给予罗库溴铵后气管插管.两组均吸入七氟醚及微量泵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后即刻(T2)、手术结束时(T3)、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即刻(T4)的SBP、DBP、HR;记录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呛咳、咽痛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麻醉药用量.结果 L组围术期血液动力学平稳,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较T组少(P<0.05),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咽痛发生率低.结论 ProSeal喉罩通气操作简单、刺激小、通气T靠,复合应用静-吸复合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苏醒快,且不良反应少,其效果优于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美容整形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remifentanil)+丙泊酚(propofol)联合输注全凭静脉麻醉(total intrarenous anesthesia,TIVA)方法对诱导麻醉、维持麻醉及术后苏醒过程的影响。方法ASAⅠ~Ⅱ级择期美容整形手术4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瑞芬太尼+丙泊酚组及芬太尼(feutanyl)+丙泊酚组,观察两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及术中的血压、心率变化。术毕停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和术中知晓的发生率。结果术中瑞芬太尼+丙泊酚组血循环稳定,血压、心率的变化与芬太尼+丙泊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联合输注TIVA用于乳腺美容整形,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迅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01—2018-06间在郑州二砂医院接受气管插管全麻下扁桃体切除术的86例患儿,依据不同麻醉用药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丙泊酚,观察组采用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比较2组麻醉前(T_0)、插管后5 min(T_1)、手术开始后5 min(T_2)及拔管时(T_3)患儿的平均动脉压(MAP)、HR(心率)、指氧饱和度(SpO_2)的水平,以及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儿T_0和T_3时点的MAP、HR和各时点Sp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_1~T_3时间点的MAP、HR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恢复自主呼吸和意识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均无心律失常、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围术期易于控制麻醉深度,且血流动力学波动小,不良反应少,术后苏醒质量肯定。  相似文献   

13.
探讨丙泊酚与七氟醚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 HIF-1)的影响。 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丙泊酚组(P组)和七氟醚组(S组),每组20例。P组采用全凭静脉全身麻醉,常规静脉诱导,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 TCI)丙泊酚,术中维持:瑞芬太尼TCI、丙泊酚TCI。S组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常规静脉诱导,术中维持:瑞芬太尼TCI、七氟醚吸入。于麻醉前30 min(T0)、手术结束即刻(T1)、术后24 h(T2)时采集患者颈内静脉血样4 ml,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HIF-1血清浓度。 结果 P组T1时点HIF-1浓度小于T0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T1时点HIF-1浓度大于T0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比较,S组T1时点HIF-1浓度升高(P<0.05)。 结论 丙泊酚可以使结直肠癌患者血清HIF?蛳1的浓度降低,而七氟醚上调其表达水平,提示丙泊酚更适用于此类患者,对肿瘤后期治疗及康复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对在无痛胃镜检查麻醉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90例行胃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l m L生理盐水静脉推注后给予静脉缓慢推注丙泊酚1.5~2 mg/kg。观察组先缓慢静注舒芬太尼0.1~0.2μg/kg,然后静脉缓慢推注丙泊酚1.5~2 mg/kg,观察并记录2组监测吸氧前(T1)、检查开始时(T2)、检查开始后5 min(T3)、5 min及检查结束后5 min(T4)各点HR、MAP、SPO2等指标参数和苏醒时间(唤之睁眼)、丙泊酚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对照组T2、T3、T4及各点HR、SBP、DBP的值明显低于观察组同期,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时点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毕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胃肠镜检查的患者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输注实施麻醉镇痛效果好,术后苏醒迅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20例喉罩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依据麻醉给药途径分为喉罩组(置入普通型喉罩)和插管组(喉镜引导下经口明视插入内径7.5 mm气管导管),各20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插管(罩)即刻、插管(罩)后3 min、拔管(罩)即刻、拔管(罩)后3 min的MAP、HR,同时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以及苏醒时间。结果插管组(除麻醉诱导前)各时间点的HR、MAP均较喉罩组明显升高(P0.05)。插管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多于喉罩组。插管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长于喉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用于全麻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通气效果好、安全可靠,且较气管插管有血流动力学平稳、用药少、苏醒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全麻下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患者唤醒试验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拟行术中唤醒试验的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患者48例,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麻醉诱导前10min将负荷量0.8μg/kg右美托咪定进行静脉输注,继以0.4μg·kg-1·h-1进行维持;对照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进行静脉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进行麻醉诱导与维持,于唤醒试验前30min停用丙泊酚和肌松药,调整瑞芬太尼血浆浓度为1ng/ml,右美托咪定组输注速率0.1μg·kg-1·h-1。记录两组患者唤醒前麻醉时间、麻醉药用量和唤醒时间,分别于唤醒前30min(T1)、唤醒时(T2)、唤醒后5min(T3)和研究结束后加深麻醉10min(T4)时,记录两组患者MAP、HR和BIS值,及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浓度,记录两组患者唤醒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唤醒时间、唤醒前麻醉时间和顺阿曲库铵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唤醒前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与T1时比较,T2和T3时两组患者MAP和BIS均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与对照组比较,T2和T3时右美托咪定组MAP明显降低(P0.05),T1~T4时HR明显减慢(P0.05),T1~T4时右美托咪定组患者NE和E浓度明显降低(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躁动、心动过速、呛咳和高血压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各时点两组BI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对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全麻下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唤醒试验中应激反应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能够降低血浆NE和E浓度,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丁卡因胶浆表面麻醉用于扁桃体摘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40例慢性扁桃体炎、扁桃体肥大行扁桃体摘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Ⅰ组(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丁卡因胶浆表面麻醉组),Ⅱ组(瑞芬太尼丙泊酚组)。记录诱导前、后,插管后即刻,手术开始时,拔管时HR、MAP、SpO2、BIS。结果 SpO2、BIS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MAP变化:与诱导前比较,诱导后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组间比较Ⅱ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变化Ⅱ组与诱导前比较,清醒拔管时明显升高(P〈0.05)。术后疼痛、躁动、呛咳、恶心呕吐的发生率,Ⅱ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丁卡因胶浆表面麻醉用于扁桃体摘除术,其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疼痛、呛咳、躁动和不适发生率低,是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不同血浆靶浓度瑞芬太尼对MAP和鼻黏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全麻下鼻内镜手术患者45例,ASA1或Ⅱ级,随机分为R1、R1和R3组,每组15例,三组术中靶控输注瑞芬太尼4、6、8 ng/ml,调整丙泊酚血浆靶浓度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45~55,术中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松.持续动态监测记录鼻黏膜微循环血流(NBF)变化,同步监测MAP并评定术野质量.结果 与靶控输注前基础值比较,靶控输注瑞芬太尼15 min三组患者的NBF均减少(P<0.05),与R1组比较,R2、R3组的NBF均明显减少(P<0.01),R2组和R3组的N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靶控输注前基础值比较,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各时点三组MAP均下降(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NBF减少与MAP降低均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与R1组比较,R2组R3组的术野质量提高,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 靶控浓度6 ng/ml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麻醉用于鼻内镜手术能明显减少NBF,提供理想的术野且不会显著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用于急性阑尾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7例接受LA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3例实施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观察组34例进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观察比较2组麻醉起效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及麻醉诱导前(T_0)、气腹后10 min(T_1)、拔管时(T_2)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睁眼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_0~T_2时2组HR及MAP均先降低后升高,观察组T_1时的HR及MAP高于对照组,T_2时的HR及MAP低于对照组, T_0~T_2时的HR、MAP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苏醒时及术后8 h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以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用于急性阑尾炎患者的LA术,麻醉起效快、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平稳、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睁眼时间短、疼痛程度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在烧伤患者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择期行烧伤整形植皮手术的患者,性别不限,年龄19~53岁,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七氟醚+瑞芬太尼组(T组)和丙泊酚+瑞芬太尼组(C组),每组各100例。T组患者吸入6%七氟醚联合顺阿曲库铵0.1mg/kg进行麻醉诱导。采用0.75~1.25MAC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0.05~0.15μg/kg/min、间断注射顺阿曲库铵进行麻醉维持。C组患者采用咪达唑仑0.05mg/kg、丙泊酚1~2mg/kg、顺阿曲库铵0.15mg/kg、瑞芬太尼1μg/kg进行麻醉诱导,以丙泊酚4~12mg/kg/h、瑞芬太尼0.05~0.15μg/kg/min、间断注射顺阿曲库铵进行麻醉维持。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_0)、气管插管时(T_1)、手术开始即刻(T_2)、手术开始后30分钟(T_3)、术毕即刻(T_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记录两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术中低血压、PONV、寒战、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在T_2、T_3、T_4时点,C组患者SBP、DBP、HR均显著低于T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显著低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PONV、术后寒战、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相比,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能够有效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术中低血压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