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根治间日疟八天疗法,效果虽好,但在大面积抗疟中,由于部分服药者难于坚持而使其实际效果降低。为了探索一个既方便,又有较佳疗效的治疗方法,我们于1973及1977年试用五天疗法进行观察,结果疗效与传统的八天疗法相似。一、治疗对象凡厚血膜有疟原虫无性体,平均每10个油镜视野有一个原虫以上者列为观察对象,其中①间日疟现症患者170例,②恶性疟现症患者68例,③间日疟无症带虫者386例。二、观察方法  相似文献   

2.
人类不同种族之间P450基因多态性存在明显的差异,并直接影响约90%临床常用药物在机体内的代谢和转化。英国牛津大学大数据研究所分析提示,目前广泛用于根治间日疟患者的伯氨喹啉药物已经不再适合临床用药,其理由是全球间日疟患者中有超过20%存在CYP2D6基因代谢受损,导致对患者肝脏内潜伏期的休眠子根治无效,同时还有14%的间日疟患者存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导致溶血,两类患者合计超过间日疟患者总数的34%。由此,改变了过去认为氯喹合并伯氨喹啉根治间日疟患者效果不佳是由于产生抗药性的看法。广西上林县发现非洲输入性间日疟患者采用标准剂量氯喹合并伯氨喹啉多次根治后仍然出现反复发作现象,经检测发现是由于CYP2D6基因代谢受损导致。研究小组尝试采用青蒿素类药物与阿奇霉素配伍进行根治后,至今2年多未见再复发。因此,对间日疟患者经常规根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开展CYP2D6检测。同时研究开发新的间日疟根治药物是目前全球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自1998~2010年,先后用磷酸哌喹+磷酸伯氨喹3d 3个疗程,5d 2个疗程和7d 2个疗程根治间日疟的疗效观察,效果比较满意,兹将方法及临床观察结果介绍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57例间日疟患者中男性71例,女性86例,年龄最小1岁半,最大67岁,其中143例来自疟区的当地居  相似文献   

4.
我们曾于一九七五年秋疟疾流行末期,在濮阳县庆祖公社的两个大队首次试用硝喹(简称697)复方按成人25毫克,每日一次连眼七天,对间日疟现症患者进行根治效果的观察,初步表明有根治效果,但部分结果不如氯伯8日疗法。为了进一步观察该药物的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枝江市1979-1998年疟疾流行特征,评价其防治效果,为今后进一步巩固灭疟成果提供理论依据和改进方案,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结果:20年共观察人年数9986827,发生疟疾1225例,发病率(IR)为1.23‰人年;发病率由10‰下降到0.02‰、近3年无本地感染病例,1990年后IFAT及居民带虫率结果阴性;灭疟 后期现症病人根治率及休止期根治率为100%,结论:枝江市疟疾发病具有典型的灭疟后期的流行特征;现症病人根治,休止期根治及病家防蚊灭蚊是主要关键技术措施;流动人口增加和传染源输入是影响流行潜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关于磷酸咯萘啶(简称“735l”)与伯氨喹啉配伍组成复方,对间日疟疾进行根治的研究已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我们于1978年、1979年分别以“7351”总量1.2克及1.6克配伍伯氨喹啉总量90毫克三日疗法,在胶县低疟区进行现场观察,并设氯喹配伍伯氨喹啉八日疗法作对照。今将两年来不同剂量的“735l”配伍伯氨喹啉根治间日疟疾观察结果报导如下: 一、病例选择及观察方法: 凡有发冷、发热、出汗等明显疟疾症状,经厚薄血片检查疟原虫阳性者,采取随机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以我校自制的新抗疟药磷酸羟基喹哌在动物和人体试验证明毒性较低並对鼠疟和猴疟治疗有效后,首次于1974年11~12月对现症疟疾患者试治的临床结果(以相同剂量氯喹作对照)。治疗组44例(恶性疟30例,间日疟14例)于一疗程全部治愈,半数患者随访一月未见复发。平均退热时间及平均原虫转阴时间对恶性疟与间日疟均较对照组为短。对照组19例(恶性疟12例,间日疟7例),痊愈17例,2例分别于治疗开始后第5天和第6天再现原虫血症。不同年龄组以不同剂量治疗效果相同。磷酸羟基喹哌对胃肠道刺激较小;对造血系统无明显毒性反应;心电图观察除治疗组有4例窦性心动过缓外,未见其他异常。  相似文献   

8.
技术措施的由来我省地处北纬31~35°之间,间日疟在全省呈地方性流行,其中80%集中在徐、淮、盐、扬地区,严重地危害广大贫下中农的健康,影响抓革命、促生产及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深入发展。几年来疟区广大干群及医务人员通过斗争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各项措施的效果及其局限性有了进一步认识。 (一)休止期疟史根治在流行休止期对上一年有疟史的病人以乙、伯八日疗法进行根治,能大幅度降低疟史病人的远期复发。但在一次暴发流行之后,无疟史带虫者也大量存在,因此,休止期  相似文献   

9.
筛选抗疟新药,寻找优于伯喹的根治间日疟药物,需要建立动物模型和筛选方法。国内过去曾用鸡疟愿虫感染小鸡进行根治间日疟药物的筛选,但鸡疟模型不能准确可靠地反映杀组织期化合物的疗效,而且小鸡容易死亡,故实用价值不大。为此,建立鼠疟和猴疟模型很有必要。我们用了相当长的时间,解决了建立鼠疟和猴疟模型的各项技术问题,主要的有:①从英国引进的斯氏按蚊(Anophelesstephensi Liston,1901)Hor株,在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配伍阿奇霉素根治间日疟原虫效果。方法对2例在柬泰边境感染间日疟原虫患者采取青蒿琥酯配伍阿奇霉素进行根治效果观察。结果对2例间日疟患者采取青蒿琥酯7d(总量800mg)配伍阿奇霉素7d(总量2 000mg)方法给予治疗后,症状改善,原虫消失。治疗后2个月复发,血检原虫均为阳性,遂给予服用青蒿琥酯7d(总量800mg)、阿奇霉素10d(总量2 750mg),原虫消失。但分别于1个月和4个月后再次复发,给予服用青蒿琥酯7d(总量800mg)、阿奇霉素14d(总量为3 750mg)后,对2位患者进行3~10个月的镜检追踪未见原虫复发,随访12~14个月患者良好。结论青蒿琥酯配伍阿奇霉素可根治间日疟患者,但阿奇霉素用药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入院疟疾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2008年3月—2018年3月入院收治的疟疾患者51例,对患者治疗的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10例重症疟疾患者的治疗中,根据病情调整蒿甲醚用量,治疗效果良好。在19例恶性疟疾患者治疗中,应用了青蒿素类注射剂及青蒿素类复方,治愈率高,但单用青蒿素类注射剂方案有待优化。对于20例间日疟和2例卵形疟,3例患者使用磷酸氯喹加磷酸伯氨喹八日方案,15例患者选用青蒿素类联用伯氨喹,两种方案的效果均良好;4例患者单用青蒿素类方案,有1例间日疟复发。对症治疗及辅助用药较为合理。结论 入院的51例疟疾患者的药物治疗总体合理、规范,治愈率高;但对间日疟和卵型疟的根治及疟疾复发的预防,治疗方案有待优化,需关注联合用药问题,特别是伯氨喹的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间日疟现症患者外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亚群比例的的变化,探讨DC亚群在间日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四色荧光分析法检测18例间日疟现症患者(疟疾组)和36名健康成人(对照组)外周血的浆细胞样DC(pDC)和髓样DC(mDC)的比例。结果:疟疾组患者pD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mDC/pD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mDC在2组间无明显不同(P0.05)。结论:间日疟现症患者机体呈现免疫抑制状态,间日疟原虫与DC相互作用,可能通过调整mDC/pDC的比值参与间日疟感染的Th1型免疫应答的诱导和调控。  相似文献   

13.
灭疟后期镜检疟原虫视野数的探讨杨兆民陕西省商洛地区卫生防疫站(726000)灭疟后期的首要任务是发现和根治疟疾残存病例,彻底消灭传染源,巩固灭疟成果,向净化迈进。检查发热病人血中疟原虫,迄今仍是监测和确诊疟疾病例的可靠方法.为给低疟区或灭疟后期疟疾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通过对胆脂瘤中耳炎患者采取完璧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并以此来分析完璧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报告选取了2010年12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55名胆脂瘤中耳炎患者。对这55名患者首先进行颞骨高分辨率CT扫描诊断患处情况,再对患者实施局部或者全身麻醉,最后对患者开展完璧式乳突鼓室成形手术。术后3个月后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完璧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疗效可观,其中干耳症状患者疗效显著的14名,疗效良好的患者有1名;耳道流脓的患者疗效显著的患者有8名,疗效良好的患者有2名;松弛部干性穿孔的患者疗效显著的有10名,疗效良好的有2名,松弛部内陷袋的患者疗效显著的有15名,疗效良好的3名。本手术实施后未见疗效不佳的患者,治疗有效率达到了100%。该手术治疗效果各指标之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胆脂瘤中耳炎患者应该给予完璧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治疗,因为该治疗方法能够彻底清除患者病灶,能有效预防病情复发,能最大程度保护患者耳道及耳部结构不受手术影响,保证了患者听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西双版纳州高疟区少数民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情况,为间日疟患者的治疗和根治提供安全保障。方法按《云南省高疟区部分少数民族G6PD缺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方案》,用纯化学反应荧法对5 807例高疟区少数民族的标本进行G6PD缺乏症的筛查。结果 5 807例标本中共筛查出G6PD缺乏261例,G6PD缺乏率为4.49%,G6PD缺乏率傣族居首位为9.22%,其后依次为瑶族6.99%、汉族3.39%、彝族2.41%、布朗族2.28%,拉祜族2.12%,哈尼族2.10%,傣族高于其它民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G6PD缺乏率为6.51%,女性G6PD缺乏率为2.92%,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6PD缺乏率勐腊县居首为6.24%,依次为景洪市2.82%、勐海县2.47%,勐腊县高于勐海县和景洪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西双版纳州属G6PD缺乏症和疟疾感染的高发区,提示在间日疟患者的治疗和根治中应做好G6PD缺乏的筛查和流行病学调查,防止因治疗和根治药物引起的溶血反应。  相似文献   

16.
蛹虫草等12种药物抗约氏鼠疟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约氏鼠疟制备动物模型,以原虫感染率、抑制率、平均存活率为指标进行观察。发现蛹虫草(1/20 LD_(50))具有显著地抗鼠疟作用,其效果与氯喹相似;猫爪草、刺五加及山茱萸的粗提物和氧化苦参碱等4种药物,剂量为1/10 LD_(50)时可明显降低原虫感染率(p值均<0.05).  相似文献   

17.
<正> 抗氯喹恶性疟株的出现,是当前灭疟工作者严重关切的问题,本文小结国内生产的磷酸喹哌片对现场防治抗氯喹恶性疟株效果观察,感到满意,予以报道。一、疫区疟疾流行情况田东县作登公社是一个恶性疟与间日疟混合流行的疟区,历年来采用国内推荐的氯喹加伯喹四天双疗程根治方案。1981年,该公社血检发热病人间日疟与恶性疟带虫率之比为1:0。33;1982年变为1:1.22;总带虫率1982年比1981年增高1.87倍;按虫种带虫率统计,1982年与1981年相比,间日疟增加0.68倍,而恶性疟猛增5.4倍(详见表一)  相似文献   

18.
间日疟患者血细胞参数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间日疟患者血细胞参数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迈瑞BC-3000plu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细胞参数,对83例间日疟患者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等参数及镜检白细胞形态改变进行分析。结果闻日疟患者WBC、HGB、RBC、肿低于对照纽,两纽差异有高度显著性,其降低程度依次为PLT、WBC、HGB、RBC;多数患者镜检白细胞可见“核左移”及单核细胞明显增多。结论检测患者血细胞参数特别是血小板计数对间日疟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必须予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性期间日疟患者血浆中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19名急性期间日疟患者(间日疟组)和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血浆中IFN-γ IL-17水平。结果:间日疟组患者血浆中IFN-γ和IL-17水平分别为(18.86±6.77)pg/ml和(41.46±21.03)p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99±8.78)pg/ml和(25.23±11.83)pg/ml(P〈0.01)。结论:间日疟患者血浆中IFN-γ和IL-17的水平均升高。  相似文献   

20.
广西基本消除疟疾策略和技术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广西疟疾流行规律,研究基本消除疟疾的策略和技术措施。方法建立疟疾防治管理体系,以自然村为单位划分疟区,分类防治。全面防治阶段,疟史率达到20%的村庄,采取现症病人根治,病灶村灭蚊,疟疾流行休止期和高峰前期全民根治,流行高峰期全民预防服药的综合措施。疟史率10%以上的村庄,采取现症病人根治,病灶村灭蚊,近两年内疟史者、脾肿大者、带虫者疟疾流行休止期和高峰前期抗复发治疗。其它病灶村,采取现症病人和病家周围人群根治,对象休止期抗复发治疗。疟疾监测阶段,采取现症病人和带虫者根治,该两者次年休止期抗复发治疗,活动性病灶点灭蚊处理。结果疟疾发病率从1954年296.7/万降至2000~-2008年0.009/万-0.09/万,居民疟原虫阳性率从1953~1958年7.1%~23.4%降至2000~2008年0.0003%~0.05%。到2008年,全区109个县(市、区)经卫生厅组织考核确认达到基本消除疟疾标准。结论研究采取的疟疾控制消除的策略和措施有效,至2008年广西基本消除疟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