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院眼科2003年1月至2003年4月对60例血压正常和30例有高血压的60岁以上白内障患者施行了白内障切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本文对患者术前、术中血压的变化进行监测分析,总结相关的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施慧达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根据1999年WHO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选择2003年5月至2005年3月我院门诊检查发现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00例,男74例,女26例,Ⅰ级高血压60例,Ⅱ级高血压40例。患者确诊后,观察2周,每天测血压、心率各1次,以第2周7次血压、心率的平均值作为诊疗前基础血压、心率。患者口服施慧达2.5mg-5mg,每天一次,疗程10周。结果施慧达对随测血压,24小时平均血压,白昼血压和夜间血压都有显著降压作用,总有效率87%,显效率为65%。结论 施慧达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降压显著、平稳、安全。  相似文献   

3.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多关节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白内障的新技术,具有切口小、无需缝合,安全且术后具有良好的裸眼远、近视力,疗效确切等优点。我院眼科2003年3月至2004年3月对24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此手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血压稳定性的效果观察。方法将358例白内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179例,对照组179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手术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中血压。结果干预组血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白内障手术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提高围手术期血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脑出血是中老年常见的危急病症,是高血压病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与血压升高的程度有关,多发生于50.60岁的病人,但年轻人患病血压者也可并发脑出血,应引起临床关注。我科2003年1月-2005年3月间,对19例患者进行了手术后精心救护,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老年性白内障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志群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2):3509-3509
老年性白内障多发生于50岁以上人群.多为双侧,可一眼先发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50-60岁老年人中发生率为60%,70%。7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率在80%以上。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目前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恢复视力最理想的方法。我院2005年对15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实施了改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术后视力恢复良好,视力为0.3-1.0,现将健康教育的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白内障术中并发脑溢血一例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030001)康继珍,郭瑞萍患者、女,75岁。因患老年性白内障(右眼),于1978年4年12日入院。入院时患者全身情况好,主诉右眼视力逐渐模糊4~5月,无红痛及外伤史,既往血压高压26~24kPa,低压12~13.2kPa。入院后双眼常规用药,次日血压25.3~12kPa。于4月14日在局麻下行白内障囊内摘除术,手术经过良好,晶体挽出顺利,术中因停电手术中断40分钟,患者出现燥动不安,语言含糊不清,在把病人往推车上转放时发现患者右侧肢体软瘫,不能活动,小便失禁,意识朦胧,此时才考虑到脑溢血的可能,立即送回病房请内科和神经科会诊,诊断为脑溢血(囊外型)?并及时给予各种治疗。三日后病情未见好转,转入内科,术眼每日换药,12日拆线、愈合良好,5月10日全身情况好转出院。讨论:白内障术中并发脑溢血比较少见。不少作者曾指出白内障术中或术后都有发生脑溢血的可能,故主张术前血压要降至24~13kPa以下,方可手术。本患者术前血压虽降至25.3~13kPa,但术中仍然发生了意外,效应引起眼科界的重视。白内障术中并发脑溢血一例@康继珍,郭瑞萍$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相似文献   

8.
术前综合评估对老年白内障手术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对老年白内障患者应用术前综合因素评估术中血压、心率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40例(153只眼)老年白内障患者按是否予以术前综合评估随机分成A、B两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观察手术不同时段血压、心率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中B组血压、心率较A组各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压、心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B组较A组波动大,两组眼部并发症例数B组较A组多。结论术前综合评估是保证老年白内障患者白内障手术顺利安全进行的有效手段,应予以加强,以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9.
26例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常见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往往导致白内障的发生或原有白内障的加剧,从而影响患者视力。青光眼术后眼部的特殊性解剖及病理改变使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困难加大,如何行白内障手术而不影响术后的眼压,是大家关注的问题。我院于2000-2003年收治此类患者26例26眼,经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既提高了视力又维持了正常眼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白内障日间手术应用人文关怀管理的效果分析及随访情况。方法 择取2020年3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白内障日间手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信封法的常规护理40例纳入对照组,人文关怀40例纳入研究组,分析2组不同护理结局。结果 研究组术前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护理前心理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心理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视力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疾病健康知识教育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白内障日间手术患者,于围术期接受人文关怀管理,可改善患者术前生理心理应激反应,治疗期间心理焦虑状态,促进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加强患者对相关健康知识掌握度,临床具备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的指导作用.方法对2003年12月至2004年12月我科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及家属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手术.结果通过对66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的程度、术中配合满意程度及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在人群中发病率为1%-2%,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时间早于非糖尿病者。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易发生出血、感染、炎症加重、视网膜病变恶化等,因此应谨慎掌握手术时机。医院自2003年至2005年对46例糖尿病白内障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了满意的手术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高血压伴发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对比分析某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所收治的120例高血压伴发冠心病的患者,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实施普通护理,实验组60例患者给予临床护理干预,两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血压情况,比较血压的控制率。结果经过两周的护理后,实验组60例高血压伴发冠心病患者的血压控制率为80%,对照组60例高血压伴发冠心病患者的血压控制率为50%,对照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率明显低于实验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率,两组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护理干预对控制高血压伴发冠心病患者的血压有显著的效果,在临床护理上是值得推广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监护麻醉用于老年痴呆患者白内障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 2012年1~7月对21例老年痴呆患者白内障手术施行监护麻醉,并对患者进行充分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术程顺利,无意外发生,效果满意。结论术前认真评估、做好抢救物品准备,术中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监测呼吸、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术后持续观察是老年痴呆患者白内障手术安全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白内障是常见严重的致盲性眼病。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常出现严重的前房色素膜炎症、角膜水肿、后囊浑浊等并发症。手术后常需要结膜下注射及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患者痛苦大,疗效差。自2003年4月,我们对281例(296只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小切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在前房内植入地塞米松缓释剂,另一组作为对照组,只做小切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局部和全身用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在易发后囊混浊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后囊膜混浊且无法抛光的老年性白内障及并发性白内障;容易发生后囊膜混浊的儿童白内障、青少年外伤性白内障患者,在施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同时作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的疗效。方法 对2000年3月~2003年1月在本中心收治的88例(98只眼)伴有后囊膜混浊、易发后囊膜混浊的白内障,在施行超声乳化吸除术的同时作视轴区的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然后于囊袋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 随访3~37个月,视轴区均透明。无1例发生视网膜脱离及人工晶状体后玻璃体疝,也无黄斑囊样水肿。结论 对伴有后囊膜混浊且无法抛光的白内障、易发后囊膜混浊的白内障,在施行超声乳化吸除术的同时作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或预防后囊膜混浊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白内障是高原地区一种常见、多发病症,多为老年性白内障。其发病的机理主要是由于多种病因致使眼球透明晶状体逐步混浊而发病。老年性的白内障病人极易引起失明,因而导致生活难以自理,给病患者及其家人带来严重的影响。目前,在我区对本病医治的主要方法仍为手术治疗。本院2003年1月~2004年5月对64例白内障患者施行的手术,效果相当好。现将对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概述如下。1临床资料本院所诊治的64例白内障患者中,男29例,女35例,年龄47岁~75岁,平均年龄61岁。手术成功率为100%。2护理与体会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术前应与患者及家属多交谈…  相似文献   

18.
<正>有研究指出~([1]),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时,可引起患者术前不良情绪及应激反应情况的出现。在手术前对于患者心理特点实施心理护理的患者,能够明显降低其抑郁、恐惧、焦虑、疼痛的情况,稳定患者血压、心率,血或者尿中的儿茶酚胺含量以及手术后的并发症也会明显降低。因此,本研究将100例来我院治疗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术前心理护理对行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  相似文献   

19.
李丽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4):2189-2190
我科自2003年开展白内障复明工程以来。成功地对1104例、1180眼进行了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技术关键是时机的选择和瞳孔的处理。随着手术技术和显微手术设备的不断改善,手术效果已得到充分肯定。我院1998年-2003年共收治此类患者4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