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作为肺栓塞(PE)诊断的传统“金标准”,导管法肺动脉造影因属有创性检查,且检测外周血管栓子的准确性较低,在应用上已基本被多层螺旋CT所取代。随着多层螺旋CT普及,CT血管造影术使基层医院及时诊断肺栓塞成为可能。现将我院近年来采用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肺栓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3例拟诊肺栓塞患者行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工作站上对原始薄层图像进行后处理观察肺动脉栓子分布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三维肺血管图像均能充分显示肺动、静脉的空间关系与解剖细节,不但能准确、直观地观察肺血管,而且能明确诊断肺动脉栓塞及有无侧支循环形成.23例患者中检出肺动脉栓塞16例,共发现肺动脉栓子264处,其中段及段以上栓子149处,亚段及以下5~6级分支115处.血栓栓塞血管直径最小者1 mm.结论 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动脉主干、亚段及以下5~6级分支肺栓塞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PE)的诊断价值,并研究其对栓子的显示情况,以提高对PE的诊断水平。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4月接收的127例PE疑似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行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肺动脉造影、肺部CT平扫、胸部X线平片,比较4种检测方法的诊断结果,并比较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肺部CT平扫、胸部X线平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率。观察、记录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主肺动脉、肺动脉干,叶、段、亚段肺动脉的分支数及栓子的类型、数量显示情况。结果 127例PE疑似患者经肺动脉造影确诊89例,除外38例;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阳性85例,阴性42例(其中假阴性4例);肺部CT平扫阳性69例(其中假阳性16例),阴性58例(其中假阴性36例);胸部X线平片阳性50例(其中假阳性13例),阴性77例(其中假阴性52例)。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率均显著高于肺部CT平扫、胸部X线平片(P〈0.05)。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共显示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叶、段、亚段肺动脉3588支,肺动脉栓塞940支,栓塞率为26.2%。各动脉栓塞率从大到小依次为:亚段肺动脉(30.0%)〉叶肺动脉(29.4%)〉段肺动脉(26.8%)〉左/右肺动脉(12.2%)〉肺动脉干(8.1%)。栓子类型从大到小依次为:偏心型(497)〉附壁型(155)〉中心型(154)〉完全堵塞型(134)。结论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PE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能清晰地显示栓子的类型和数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的技术水平。为此,本研究拟以DSA作为参考标准,探讨多层螺旋CTA在脑动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多排螺旋CT(MSCT)与头颅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评价。方法对110例明确诊断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比较多排螺旋CT(MSCT)与头颅CT血管造影(CTA)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情况。结果在110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有38例I级患者,头颅CT血管造影(CTA)与多排螺旋CT(MSCT)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9.23%,80.37%,经t检验, P=0.00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26例II级-IV级患者,头颅CT血管造影(CTA)与多排螺旋CT(MSCT)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4.25%,73.69%,经t检验, P=0.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中有46例V级患者,头颅CT血管造影(CTA)与多排螺旋CT(MSCT)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3.34%,72.26%,经t检验, P=0.00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排螺旋CT(MSCT)与头颅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均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在鉴别具体病因时,头颅CT血管造影(CTA)的优势均大于多排螺旋CT(MSCT)。然而,相对于多排螺旋CT(MSCT)的诊断,头颅CT血管造影(CTA)的费用较高,会加重一些经济贫穷的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4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术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28例临床诊断为肺动脉栓塞(肺栓塞)的患者应用4层螺旋CT行肺动脉成像。CT后重建技术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结果 28例患者共发现肺动脉及其分支栓子172支,包括肺动脉完全闭塞29支(占16.9%),肺动脉不规则充盈缺损116支(67.4%),肺动脉中心性充盈缺损(轨道征)27支(15.7%)。结论 4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是基层医院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肺栓塞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肺栓塞患者CTA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25例累及72支肺动脉及其分支,25例均可较准确、全面地显示栓子的位置、形态、范围和程度。增强CT表现为半月形、环形或不规则充盈缺损(48支),完全梗阻(15支),轨道征(9支)。结论螺旋CT扫描对肺栓塞诊断是可靠、无创性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64层螺旋CTPA在肺栓塞动物实验研究中的诊断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雯  时高峰  白洪忠  王新举  王文秀  郝蒙  张莹 《河北医药》2010,32(11):1362-136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成年健康中国大耳白兔10只,体重2.5~3.5kg,抽取耳缘静脉血1ml制备自体血栓后建立静脉通路,进行CT血管造影(CTPA)基础数据采集,将血栓经颈外静脉通路注入实验兔体内再次进行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记录血栓位置及数目,扫描后将其处死,解剖并记录血栓位置及数目。结果 10只实验兔其中1只由于栓塞过量未取得数据,其余9只实验兔均成功地制成肺栓塞动物模型。其中64层螺旋CT对于血管直径〈2.0mm以上肺动脉共检出血栓33处,准确率达100%。1.5~2.0mm直径肺动脉检出血栓29处,病理解剖显示32处,检出敏感性为84.38%,特异性为50.0%。肺动脉直径〈1.5mmCTPA检出敏感性47.39%,特异性93.18%。结论 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特别是对周围型肺栓塞的影像学诊断的优势确切,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肺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常见急性心血管病,因其通常突然发病和高致残率而严重危害生命健康,然而该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进展甚缓。近年来发展的非侵入性螺旋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磁共振灌注和通气成像、实时MRA等影像学新技术在猪肺栓塞动物模型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简要介绍影像学成像在猪肺栓塞模型研究中的应用,包括人血栓所致猪肺栓塞模型的纤维蛋白特异性对比剂分子磁共振成像;CTA、MRA和实时磁共振成像在猪肺栓塞模型的比较;组合应用磁共振灌注、血管造影和^3He通气成像评价猪肺栓塞模型肺功能的可行性和猪肺栓塞模型肺通气/灌注CT显像与平面显像的比较。上述方法将有益于肺栓塞基础与抗肺栓塞药物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7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行16层螺旋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利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重组(MIP)及容积重组(VRT)技术做图像后处理。对其中11例行常规冠脉造影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47例(611条)患者541条(85.54%)可用于影像学评价,11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发现中、重度狭窄血管31条,CTA检出中、重度狭窄血管32条,与冠状动脉造影相符27条,CTA的敏感度为87.10%,特异度为95.54%,阳性预测值为84.38%,阴性预测值为96.40%。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对病变血管狭窄的评价(冠状动脉腔径狭窄≥50%)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作为一种常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高宗露 《北方药学》2014,(4):141-142
目的:对多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技术及影响因素探讨与分析。方法:对临床怀疑肺栓塞的39例患者,进行肺动脉CTA扫描,并重建肺动脉主干及分支,探讨最佳扫描参数。结果:39例中有10例确诊为肺栓塞,表现为肺动脉充盈缺损。扫描延迟时间的控制、造影剂、图像后处理、扫描参数设定等都会对肺动脉CTA图像质量造成影响。结论:肺动脉CTA图像质量与扫描参数密切相关。参数的优化,扫描计划设计,图像后处理可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利用其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诊断肺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6年来共计28例肺动脉检塞的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利用其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显示重建(VRT)等后处理技术重建肺动脉,分析其检塞情况。结果入选患者中经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及叶、段、亚段动脉均获得了良好的显示,显示受累肺动脉196支,右肺113支,左肺83支,其中左右肺动脉主干36支,叶肺动脉72支,段肺动脉76支,亚段以下肺动脉12支。结论 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技术在诊断肺栓塞方面,具有安全、准确、无创伤、速度快等诸多优点,已经成为临床诊断肺栓塞的主要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13.
既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被认为是确诊脑血管病的“金标准”,但因具有创伤性使其应用受到限制。随着多层CT血管造影(CTA)应用于临床,原有CTA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的局限性已被克服,可取代或部分取代DSA检查,特别是64层螺旋CT0.625mm层厚的原始图像能清晰显示血管腔和血管壁的细微变化,从这个角度讲它比DSA更具有优越性,可根据血管面积改变评价狭窄程度和CT值评价斑块性质,使诊断更准确,给患者带来极大的方便。本组收集106例行64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造影患者的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高祥英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3):86+89-86,8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MSCTPA)技术明确诊断肺动脉栓塞(PE)的患者与D-二聚体升高相关性调查。方法:收集16排螺旋CT检查并证实为PE的患者13例,采用16排螺旋CT扫描机行肺动脉增强检查前行D-二聚体检测。结果:本组13例明确诊断肺栓塞的患者D-二聚体检查均增高,因此,对于D-二聚体检查增高的患者,需高度重视,及时排除肺动脉栓塞的可能性,以便及时发现、治疗。结论:对于不明原因的胸闷、气促、咯血,化验检查D-二聚体升高的患者,应及时行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以便明确肺动脉栓塞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照数字血管减影(DSA),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患者行CT血管成像(CTA)检查。其中29例于检查后1周内行DSA检查。CT扫描范围1000~1 200 mm,层厚6 mm,螺距0.8,重建层厚1 mm,对比剂用量1.5 mL·kg-1,注射速率4~5 mL·s-1。CT薄层重建数据发送至工作站进行MPR,VR及MIP重建技术,DSA采用分段进行下肢动脉造影检查。将接受两种检查方法的29例患者的CTA与DSA相同血管节段进行比较。结果以DSA为金标准,CT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50%)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2.5%(161/174)、97.1%(103/106),χ2值0.385,P值为0.984>0.05,说明CTA诊断下肢血管狭窄与DSA结果无明显差别。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能清晰显示下肢动脉及其病变,是下肢动脉狭窄硬化性疾病的可靠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研究颅内动脉瘤CTA的应用技术。方法20例血管病变行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及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方法是采用最大强度投影(MIP)、表面成象显示(ssD)和多平面重建(MPR)。结果20例显示了非常清晰的三维颅内血管影像。CTA能较好的显示正常血管解剖形态和动脉瘤的病理特征。结论scTA是一种无创、实用、能显颅内血管三维解剖的技术,其中,在各项技术因素中造影注射速度和CT阀值最为重要。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基本上可替代血管造影或DsA。  相似文献   

17.
李冰 《中国实用医药》2008,3(23):124-125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肺栓塞)是体静脉和右心系统血栓栓子脱落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是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及误诊率高的重要心肺疾病。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肺栓塞的金标准。螺旋CT,特别是多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MDCPTA)已被认为是肺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但是由于费用昂贵、未能普及而延误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急性小肠缺血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本院100例经临床和(或)病理证实的急性肠缺血患者的中小血管CTA表现进行统计、分析,以进一步了解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急性小肠缺血诊断中的作用。结果:54例入选患者均显示为肠系膜上动脉闭塞,其余患者均显示为肠系膜上动脉狭窄。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明确急性小肠缺血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6层和64层螺旋 CT 在诊断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时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医院2012年5月-2014年6月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疑似患者1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16层螺旋 CT 及64层螺旋 CT血管造影检查(CTA),并最后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将下肢血管狭窄程度分为正常、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和闭塞5个级别,分别记录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对其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 DSA 诊断有108例患者共计232处狭窄,确诊为下肢动脉狭窄闭塞症,16层及64层 CTA 与 DSA 均有较好的相关性(K ﹥0.75),64层CTA 一致性较较16层 CTA 略好。结论64层螺旋 CT 与16层螺旋 CT 均可为诊断下肢狭窄闭塞提供较为准确的影像信息,均具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MSCTPA的征象,利用随机软件对各支肺动脉血管1~4级分支血管进行多平面三维重建(MRP)、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PCR)和容积再现(VR)。结果 28例肺动脉栓塞病例中,受累肺动脉及分支共102支,CTA直接征象表现:偏心型充盈缺损、中心型充盈缺损及完全闭塞性充盈缺损3型;CT间接征象表现:肺动脉高压、肺纹理稀疏、心脏增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合并肺感染等。结论 64排螺旋CT肺动脉增强扫描具有无创、快速、直接、特异性较高及后处理功能强大的特点,为临床定性诊断及溶栓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现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已成为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