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肺癌CT普查的同时进行冠状动脉和主动脉钙化筛查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肺癌CT普查的同时进行冠状动脉和主动脉钙化筛查。方法1877例健康体检者行螺旋CT肺癌普查,标准纵隔窗观察冠状动脉及主动脉钙化情况。结果(1)1877例被检者冠状动脉钙化总阳性率为15%,男性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两性的阳性率都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2)全部被检者胸主动脉钙化总阳性率为20.88%,男性阳性率与女性无差别(P>0.05),男性及女性主动脉钙化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主动脉钙化的部位最常见为主动脉弓部,最少见于升主动脉。结论肺癌CT普查的同时可以筛查冠状动脉及主动脉钙化,冠状动脉及主动脉钙化的检出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价值.方法:14例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并结合多模式重组如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等方法显示壁内血肿及穿透溃疡,并参照Stanford分类法进行分型.结果:14例主动脉壁内血肿,2例为A型,12例B型.主要CT表现:①全部病例均见主动脉壁呈半月形或环形增厚,CT平扫时呈高密度,增强后无强化;②内膜钙化向内移位6例;③并发心包、胸腔积液共11例.在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成像技术中14例均清晰显示血肿部位、厚度、累及范围及有无并发症.结论:多层螺旋CT并结合重组技术能提高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1.主动脉瘤主动脉瘤可发生在主动脉的任何部位,但以升部和弓部多见,主动脉瘤为脉壁薄弱局部膨出扩大更为明显所形成。因此,主动脉弓通常均有伸展扩大的表现。与主动脉瘤相连的主动脉壁,通常均随动脉瘤向外膨出并与动脉瘤的边缘连贯。动脉瘤在透视下常有明显搏动。动脉瘤的壁常有钙化。  相似文献   

4.
双源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影像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DSCT扫描机,连续容积增强扫描,对25例主诉急性胸背痛患者进行DSCT检查并诊断为主动脉壁内血肿。结果:25例按Stanford分型:A型7例,B型18例。DSCT所见主动脉壁内血肿的直接征象:主动脉壁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5mm,无内膜破裂形成的主动脉征象。间接征象:钙化内移7例,穿透性溃疡征12例,主动脉壁粥样硬化改变18例,内膜渗漏5例。并发征象:心包积液5例,胸腔积液14例,主要分支血管受累5例,主动脉夹层3例,主动脉瘤4例。结论:DSCT能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且便于治疗后随诊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对主动脉夹层(AD)诊断的特点。方法:对17例AD患者全部平扫加增强,3例做动态增强扫描和二维重建。结果:平扫动脉内膜钙化内移大于5.0mm者4例,平扫或增强后见撕裂内膜片者15例,17例于增强后均显示真假两腔,且17例均示主动脉广泛扩张或各段管腔大小不成比例。9例有附壁血栓形成,其中7例位于假腔内,2例真假腔内均有,2例急性AD向外渗漏。结论:CT扫描对AD及其合并症的诊断、分型、病理特征分析及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并可对AD与其他主动脉病变进行可靠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5例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行多层螺旋CT主动脉造影(MSCTA),并进行图像重建,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容积重建(VR),表面遮盖成像(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并分析其表现,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MSCT/MSCTA显示主动脉壁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增强扫描增厚管壁均未见增强,内膜钙化斑内移8例、主动脉壁溃疡3例、合并胸腔积液3例、心包积液2例.结论MSCT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特点及范围,对主动脉壁内血肿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钙化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多发生于弓都及弓降部,呈新月形、镰刀形、线状或斑状。我科遇到一例仅限于腹主动脉,而且呈管状普遍性钙化患者,实属少见,现报告如下:患者女,63岁。患高血压10余年,血压:21.3/  相似文献   

8.
作者报告了1例横行部的胸主动脉瘤向下延伸至主-肺动脉窗造成左主支气管及左肺动脉受压。患者男性,71岁,1981年胸片显示主动脉弓的升部及横行部呈动脉瘤样扩张,伴有内膜钙化。1985年胸部显示胸主动脉进行性增大,左主支气管受压向下移位及主-肺动脉窗部肿块。CT检查,主动脉弓横行部下方有-5cm肿块,其周围钙化;增强后上部密度与主动脉相同,下部低于主动脉密度。肿块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 MSCT在腹主动脉瘤(AAA)诊断和预后评价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本院经 MSCT 检查的26例疑似AAA患者,分析 MSCT检查的准确性和特点。结果26例患者经 MSCT诊断为 AAA,其中17例真性 AAA,9例假性 AAA。真性AAA的MSCT显示腹主动脉呈梭形扩张并向左前方膨出,瘤破裂患者残余瘤腔周围可见血栓和瘤壁钙化;假性AAA的MSCT显示腹主动脉旁偏心的膨大肿块,肿块可在血管钙化边界之外。手术诊断结果为25例 AAA,MSCT 与手术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96.1%(25/26);本组患者均出现动脉壁钙化的现象,其中17例伴有附壁血栓。结论 MSCT是一种安全、有效和无创性的诊断技术,对于AAA的早期发现,病情判断和指导治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MS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aortic intramural hematoma,AIH)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经临床证实AIH患者的MSCT表现。结果:25例主动脉壁增厚均5 mm,其中17例新月形增厚,8例环形增厚,伴内膜钙化移位3例,穿透性溃疡6例,5例合并胸腔积液,3例合并心包积液;增强扫描后23例增厚的主动脉壁未见强化,2例静脉期壁内可见小片絮状强化。结论: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可准确区分主动脉夹层及AIH,为临床AIH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特殊类型主动脉夹层的电子束CT表现及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表现特殊的主动脉夹层的电子束CT(EBCT)影像特征及诊断.材料和方法20例表现特殊的主动脉夹层,其中不典型夹层13例,三腔以上夹层动脉瘤3例,合并升主动脉壁内血肿的Stanford B型夹层2例,动脉瘤样夹层1例,外伤性主动脉夹层1例.结果主动脉不典型夹层为主动脉壁新月形或环形的低密度血肿包绕,常可见穿透性溃疡或钙化内移等征象;三腔以上夹层动脉瘤有2~3个内膜片,3~4个腔,瘤体管径较大;合并升主动脉壁内血肿的B型夹层见升主动脉管壁低密度新月形或环形增厚,降主动脉则见内膜片及真假两腔形成;动脉瘤样主动脉夹层见降主动脉局限性瘤样扩张,破口大,内膜片不易发现.1例外伤性夹层于主动脉弓峡部及降部起始见破裂内膜片.结论特殊类型的主动脉夹层表现各具特征,EBCT可清晰显示,是极适用于胸部急症的快速、无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表现。结果按Stanford分型,A型2例,B型5例。平扫主要表现为主动脉壁新月形或环形稍高密度增厚,内壁光滑,血管成像表现为增厚的主动脉壁无强化,钙化内移2例,伴主动脉粥样硬化4例,胸腔积液1例,主动脉夹层1例。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螺旋CT血管造影术在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1例夹层动脉瘤行螺旋CT连续容积增强扫描,并将获得的数据传至工作站行三维重建,结合横断面及三维重建图像进行分析。结果根据Debakey分型,De.bakeyⅠ型10例,DebakeyⅢ型11例,两型中不典型夹层各2例。典型夹层动脉瘤的CT征象主要是分离移位的内膜、真假腔、主动脉壁增厚、钙化、主动脉不规则扩张;不典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征象为主动脉壁呈半月状或环状增厚,伴或不伴有内膜钙化内移。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在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便于治疗后观察对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主动脉壁内血肿的64排螺旋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19例壁间血肿患者行64层螺旋C T检查,后处理方法包括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观察并分析主动脉壁内血肿影像学特征及继发改变。结果19例中Standford A型1例,Standford B型18例,平扫呈环形和新月形高密度影分别占4例和15例。壁内钙化内移占12例,增强扫描无强化。并发主动脉溃疡15例,主动脉壁粥样硬化改变14例,内膜渗漏3例;继发胸腔积液6例。结论64排螺旋C T血管成像可作为IM H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主动脉结钙化是动脉发生硬化的一个信号,主动脉结钙化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有关[1]。目前,国内对主动脉结钙化在糖尿病中的研究比较少。我们对我院收治的724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检查,旨在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主动脉结钙化患者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价值及优势。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连续容积增强扫描,对32例主诉急性胸背痛患者行CT检查并诊断为壁内血肿。结果:32例按Stanford分型:A型8例,B型24例。其直接征象:沿主动脉壁的环形或新月形低密度影,无撕裂的内膜片。间接征象:钙化的动脉壁内移10例,溃疡18例,主动脉粥样硬化改变8例。并发胸腔积液3例。结论: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以在无创或微创的情况下清晰地显示壁内血肿,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35例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的CT检查资料,通过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等处理,观察图像,分析结果.结果 35例患者中DeBaKey分型Ⅰ型8例,Ⅱ型2例,Ⅲ型25例;其中11例内膜钙化斑内移,9例穿透性溃疡,6例并发心包积液,15例胸腔积液.结论 64层螺旋CT以快速、无创的方法清晰显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位置、范围及其他并发征象,对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巨大帮助.  相似文献   

18.
主动脉壁内血肿的64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峰  周静然  赵传军  王勇  余河  黄博   《放射学实践》2010,25(3):312-31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AIH)的价值。方法:对25例主诉急性胸背痛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检查(连续容积扫描),均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主动脉壁内血肿。结果:25例AIH患者按Stanford分型,A型2例,B型23例。MSCT征象:25例均见主动脉壁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厚度≥5mm,无内膜破裂形成的双腔主动脉征象。平扫呈高密度11例,高密度为主的混杂密度8例,等密度6例。21例见钙化内移征象,5例可见穿透性溃疡征,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18例,内膜渗透3例,血肿分层征象2例。并发心包积液4例,胸腔积液16例,主动脉夹层3例,主动脉瘤2例。结论:MSCT能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且便于治疗后随访观察,可以作为AIH的首选诊断及随访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作者研究了107例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病例。所有病例在主动脉弓至主动脉根部间至少有两个10mm厚的非强化层面。在平扫影象上用软组织窗位观察主动脉弓至心底(窗宽350~500,窗位0~50HU)。将主动脉壁的密度人为划分为“0”,不能清晰观察到主动脉壁;“+”,勉强可以看到主动脉壁密度高于腔内密度;“++”,很容易看到主动脉壁密度高于腔内密度。结合病人的年龄、性别、血细胞比容、主动脉壁的钙化、有无相邻的病变以及致密的主动脉壁是同心性还是偏心性等因素,利用Fisher精确性检验和单独的t检验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主动脉壁可否清晰显示与病人性别不相关。有钙化的主动脉壁比无钙化者更易于出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价值.方法 收集主动脉壁内血肿12例,对其MS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按Stanford分型,A型3例,B型9例.MSCT表现:主动脉壁呈新月形增厚12例,厚度为10~16 mm,增强后未见强化;内膜钙化斑块内移7例;穿透性溃疡征3例;内膜渗漏4例;合并胸腔积液5例,心包积液1例,左髂总动脉及髂外动脉夹层1例;3例治疗后随访可见主动脉壁内血肿厚度呈动态变化.结论 MSCT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部位、累及范围、厚度及有无并发症,对临床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