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验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蚊体内恶性疟和间日疟子孢子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现性,作者在巴西帕拉州进行了本试验,以期能在现场条件下用此法检测蚊  相似文献   

2.
以单克隆抗体捕获抗原,并用相同的单克隆抗体酶结合物作探测的双位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可检测蚊体内三日疟原虫子孢子蛋白。  相似文献   

3.
在泰国,人颚口线虫病是一种地方性疾病。通常仅依靠临床症状、嗜酸粒细胞增多等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作者应用幼虫抗原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来检测人体颚口线虫抗体,并对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作出评价。按Sawada等(1965)方法用棘颚口线虫第三期幼虫制备浸出抗原。三期幼虫取自阳性鼠的肝、胃、肠及肌肉等组织。血清:取自因颚口线虫病(未确诊)引起的皮肤移行性肿块患者(CMS组)160例,临床诊断为棘颚口线虫病的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脊髓-脑炎患  相似文献   

4.
抗球虫抗体的存在,业已为多种血清学试验所证实。但对于大量样本,目前尚缺乏快速敏感的满意方法。本文介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检测艾美球虫抗体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健康的3周龄来享鸡经禽脆弱艾美球虫感染后,第2周即可于血清中检出抗体,滴度约为感染前的2~2倍多。再次感染可使血清抗体再升高2~5倍左右。但第3次感染不增高滴度。每次感染后一周的粪检结果与此相一致,第1次、第2次感染后均有大量卵囊可检出,第3次感染后则极少可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蚊虫体内疟原虫子孢子,并与传统的解剖方法比较。1985年7~8月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高疟区,恶性疟原虫(P.f.)、间日疟原虫(P.v.)和三日疟原虫(P.m.)的原虫率分  相似文献   

6.
应用微量圆点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抗体,并与常用的塑板ELISA和间接血凝试验(IHA)进行比较。取纯培养的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用生理盐水清洗3遍,超声处理5分钟,再在4℃条件下850g离心15分钟,收取上清液,用Lowry等方法测定其蛋白质含量,然后将这种制备的抗原置-20℃冰冻保存备用。检测时,将抗原液点滴在硝化纤维素薄板上,以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TBS)清洗,于室温中待干,再用牛血清白蛋白中和未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采自我省不同疟区162份干血滴,包括恶性疟51例与间日疟111例,采用由当地分离的恶性疟原虫可溶性抗原进行ELISA试验,并用食蟹猴疟原虫(P.cynomolgi)替代抗原作对比,结果显示使用两种抗原的阳性符合率基本一致,但是用P.f抗原的几何平均滴度显著高于用P.c抗原者(371.76,324.68;P<0.05),用P.f抗原测恶性疟患者血清阳性几何平均滴度显著高于用P.c抗原(527.8,383.71:t=1.72 P<0.05)。在单纯间日疟区采集的49份血样使用P.c抗原的抗体阳性几何平均滴度显著高于P.f抗原,前者为388.84,后者为250.79(t=2.91 P<0.01。)  相似文献   

8.
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是一种经济,简易,可微量目测,适于现场应用的检测抗体的方法。本文对在检测人内脏利什曼病时应用的实验参数进行了观察比较。血清来自查见原虫的内脏利什曼病人,共5份;5份北美正常人血清作对照。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培养于含20%灭活胎牛血清等的RPMI1640培养基内,培养至对数生长期时收虫,活原虫约占≥97%;  相似文献   

9.
已证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检测血吸虫病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但考核疗效的效果尚不够满意。本实验旨在比较虫卵抗原、膜抗原和TCA提取抗原-ELISA考核疗效的效果,以选出一种较好的抗原。  相似文献   

10.
曾用患者粪便培养得到的粪类圆线虫的第3期幼虫制成抗原,用于微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人体类圆线虫病的血清诊断。所用抗原蛋白浓度为5μg/ml,表明微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很敏感。本法测定冲  相似文献   

11.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T)是诊断阿米巴病最特异和最敏感的方法之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近来介绍的一种既经济又方便的诊断方法。本文研究了用该法诊断阿米巴病的效果并与IFT试验作了比较。选择临床诊断并经病原检查肯定为阿米巴病的病人血清作IFT试验。将IFT滴度大于1:80的107例血清作ELISA试验。并以粪便检查溶组织阿米巴阴性的66名正常人的血清作对照。IFT试验,取多凹井载玻片,每井注满含有活的阿米巴滋养体(经Diamonds’TPS-1培养基培养后洗涤过的NIH:200株阿米巴)生理盐水悬液,空气干  相似文献   

12.
将采自丝虫病流行区Varanasi附近的87名居民的血清,分为二组:丝虫病人组57份,对照组30份。丝虫病人组包括有体征而未经治疗的丝虫病人15人,曾接受治疗的慢性丝虫病人27人和无症状的微丝蚴携带者15人;对照组包括健康者20人和肠道线虫感染者10人。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后分组,检查夜间末梢血涂片、粪检,对嗜酸粒细胞增多者作特殊血计数。  相似文献   

13.
<正> 结核性脑膜炎(下称结脑)为常见的疾病,由于本病预后与治疗早晚关系密切,因此早期诊断至关重要。本研究用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脑脊  相似文献   

14.
麝猫后睾吸虫病是人体寄生虫病。在流行区人群的感染率可高达90%。本研究的目的为观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诊断此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抗体滴度与虫体感染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狂犬病病毒抗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将Hawkes等(1982)用于筛选鼠脑结合膜单克隆抗体的方法改良而成,并可用于其他抗原。将杜氏利什曼原虫的前鞭毛体放在福尔马林PBS中,取1μl滴在滤纸上使成点状,然后放在微形板上,用牛血清白蛋白阻断非特异性抗体结合点。再加4倍量的病人稀释血清进行孵育,经与过氧化物酶结合的抗人抗体孵育后、洗涤后再加底物。阳性反应时,在白色的背景上呈现出蓝色斑渍。在42例查见原虫的病人中有41例阳性。倒数滴度为512~524,288。在50名健康人中仅一名(2%)出现假阳性。在5例红斑狼疮病人中有一例有交叉反应,5例美洲锥虫病人均呈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管法和微量平板法检测人体包虫病的抗体。以包虫的粗抗原和纯化抗原包被聚苯乙烯试管和平板分别进行试验。在比较ELISA两法敏感性的同时,还与间接血凝试验(IHA)及双相免疫扩散试验(DD)进行比较、评价。包虫粗抗原按Bombardieri氏等的方法制备。纯化部分按Oriol氏等法,分得含A和  相似文献   

18.
镜检发现疟原虫是诊断疟疾的传统方法。但这一方法仅对技术训练有素的人员才有用。因为疟原虫常被漏检,结果也不可靠。免疫试验是检出抗体和抗原的一种有效方法。同位素方法已用于疟疾抗原的分析,但放射免疫试验技术在许多实验室还不适用。本文作者企图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代替血检法。  相似文献   

19.
肠阿米巴病的确诊,有赖于粪便镜检找到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或滋养体。但此法耗  相似文献   

20.
作者于1980年1~8月在哥伦比亚波哥大选择靠近疟疾流行区的陆军医院中心,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3,114名在流行区的部队供血者进行了疟疾调查,并以88名18~25岁的居民作对照。恶性疟原虫FCR-3株用Trager和Jensen方法连续培养保种,当成熟裂殖体超过60%时制备抗原。将有原虫的红细胞加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