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和方法: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可有效治疗痉挛性脑瘫患儿,本文总结了静吸复合全麻在16例SPR术的临床应用,描述了痉挛性脑瘫患儿的全麻操作、麻醉用药、术中注意事项以及麻醉与手术的配合。结果:16例全麻气管插管顺利,术中生命体征稳定,无麻醉并发症。结论:静吸复合全麻用于SPR术安全有效,术中呼吸管理与手术配合是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静吸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应用在胸科手术中无优势。方法:在胸科手术中采用静吸全麻联合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并与静吸全麻比较,监测插管后5、60min及拔管时和拔管后5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记录氨氟醚吸入浓度、芬太尼用量,以及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清醒程度及纳络酮使用例数。结果:两组SBP、DBP、芬太尼用量及术毕恢复质量有显著差异。结论:静吸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能减少麻药用量,术中麻醉平稳,术毕恢复更及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气管肿瘤手术中采用高频通气(HFV)下行静吸复合全麻的可行性。方法:41例气管肿瘤患者均在双侧支气管插管,采用HFV,静吸复合全麻下行气管手术。分别于手术前、气管插管后、HFV中、手术结束及拔除气管插管后进行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的分析。结果:41例患者各项生理指标除PaO2术前与插管后、HFV中、术毕及拔管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3.47、4.41、4.01、4.39,P〈0.05〉,其他指标各组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FV是大气管手术麻醉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4.
吴大庆 《海南医学》2008,19(3):117-118
小儿眼科急诊手术中以眼外伤多见,绝大部分均需在全身麻醉(全麻)下进行。为更好的总结、交流经验,我们选择小儿眼外伤手术42例,行氯胺酮不插管全麻与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比较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先天性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麻醉选择与处理经验。方法:收集先天性食管裂孔疝修补术27例,其中胸入路12例选择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经腹入路15例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 连硬外麻,术中常规监测ECG、Bp、Sp02、Vt、VE、EtC02、尿量,部分患儿监测Abp、CVP及血气。结果:除1例因合并先天性肺发育不良,术后4h死亡,2例肺不张经治疗恢复正常外,其余均恢复良好,麻醉满意。结论:术前须积极治疗并发症,改善患儿全身状况,提高患儿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麻醉方法选择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经腹入路复合连硬外麻;术中加强监测和管理,确保呼吸和循环平稳,避免体温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在妇科高血压患者腹腔镜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I~II级高血压患者50例,随机分为静吸复合全麻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I组)和单纯静吸复合全麻(II组)。结果:2组的血压、心率的比较:I组插管即刻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同诱导前无显著性差异切皮后1分钟、气腹后5分钟、术毕拔管时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诱导前,II插管即刻、切皮后1分钟、气腹后5分钟、术毕拔管时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诱导前,2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静吸复合全麻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妇科高血压患者腹腔镜手术比单纯静吸复合全麻可提供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降低高血压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静吸复合全麻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是妇科高血压患者腹腔镜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第三代喉罩全麻的诱导插管对应激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文 《医学文选》2002,21(4):430-432
目的 比较观察临床手术中分别采用喉罩 (第三代 ) +静吸复合全麻、气管插管 +静吸复合全麻二种麻醉方法对患者麻醉诱导期用药量、HR、MAP、Sp O2 、ETCO2 、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40例病人随机分为二组 ,每组 2 0例。 组为喉罩 +静吸复合全麻 , 组为气管插管 +静吸复合全麻 ,观察记录麻醉诱导期用药情况 ,插管前后 HR、MAP的变化 ,术前、术中 Sp O2 、ETCO2 的变化 ,术中、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的例数。结果  组麻醉诱导期用药剂量明显少于 组 ( P<0 .0 5 ) ; 组置入喉罩前后 HR、MAP无明显变化 ,而 组插管后 HR、MAP显著高于插管前 ( P<0 .0 1 ) ; 、 组术前、术中呼吸功能无显著差异 ( P>0 .0 5 ) ;发生并发症的例数 , 组显著高于 组 ( P<0 .0 5 ,P<0 .0 1 )。结论 临床手术中使用第三代喉罩 +静吸复合全麻的方法具有安全性好、用药少、血流动力学平稳、并发症少的优点 ,操作简便 ,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黄文 《微创医学》2002,21(4):430-432
目的比较观察临床手术中分别采用喉罩(第三代)+静吸复合全麻、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二种麻醉方法对患者麻醉诱导期用药量、HR、MAP、SpO2、ETCO2、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40例病人随机分为二组,每组20例.Ⅰ组为喉罩+静吸复合全麻,Ⅱ组为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观察记录麻醉诱导期用药情况,插管前后HR、MAP的变化,术前、术中SpO2、ETCO2的变化,术中、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的例数.结果Ⅰ组麻醉诱导期用药剂量明显少于Ⅱ组(P<0.05);Ⅰ组置入喉罩前后HR、MAP无明显变化,而Ⅱ组插管后HR、MAP显著高于插管前(P<0.01);Ⅰ、Ⅱ组术前、术中呼吸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发生并发症的例数,Ⅱ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P<0.01).结论临床手术中使用第三代喉罩+静吸复合全麻的方法具有安全性好、用药少、血流动力学平稳、并发症少的优点,操作简便,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全麻插管+静吸复合麻醉下心律失常并颅内血肿患者的麻醉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急诊在全麻下行颅内血肿清除、去瓣减压术,观察术中麻醉时生命体征.结果:2例患者在插管时发生了低血压,3例患者在术中出现了高血压,1例心率增快,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全麻插管+静吸复合麻醉在心律失常合并颅内血肿患者手术中麻醉相对安全,镇痛效果优.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食道癌根治术患者在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下术中血流动力学、血糖及皮质醇的变化 ,选取食道癌根治术患者 4 0例 ,随机分为静吸复合全麻组和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 ,观察术中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 ,并在术中不同时间测定血糖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皮质醇。结果 ,气管插管时、手术开始30min和气管拔管时静吸复合全麻组患者的MAP、HR、血糖和血浆皮质醇变化明显高于术前 (P <0 0 5或P <0 0 1) ,认为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是食道癌根治术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总结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的麻醉管理经验。②方法 总结我院87例行UPPP病人的麻醉方法、术中及术后处理情况,其中24例采用局部麻醉,62例采用慢诱导半清醒经鼻盲探或明视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1例采用预防性气管切开静吸复合全麻。③结果 24例局麻病人术中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大。63例全麻病人术中血流动力学状态尚稳定,芬太尼控制高血压和心动过速较满意。④结论 慢诱导半清醒经鼻盲探或明视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为UPPP首选,芬太尼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较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针对电视胸腔镜手术对麻醉的特殊要求,本组就电视胸腔镜的麻醉方法和双腔气管导管深度定位进行总结。方法:通过本组22例电视胸腔镜下施行肺大泡结扎术麻醉的观察,采用双腔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能满足手术需要。麻醉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异氟醚等静吸复合全麻,气管插管采用Robertshaw型双腔管,双腔气管导管深度定位采用听诊法、吸痰法、纤支镜法联合定位。结果:本组22例麻醉手术中芬太尼用量平均5.89±1.80μg/kg/h,血气分析全部在正常范围,血压、心率、脉搏平稳,双腔管插管全部顺利。使用听诊法、吸痰法确定双腔管位置14例,使用纤支镜定位8例,能满足手术对麻醉的特殊要求。22例全部痊愈出院,平均住院5~6天,比常规术式减少3~4天。结论:使用静吸复合全麻能保证病人血流动力学平稳,PaO2、PaCO2在正常范围。在双腔管管端定位中,采用听诊法、吸痰法、纤支镜法均可,而用纤支镜定位,则更加准确、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的脑细胞保护和麻醉。方法:30例颅脑手术均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局部低温、过度通气、控制性降压等综合治疗保护脑组织。结果:30例病人29例效果良好,1例因脑疝术后2d死亡。结论:麻醉诱导平稳、术中合适的麻醉深度及颅内压、麻醉苏醒期平稳是脑细胞保护的关键既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EA)胸腔镜手术治疗的麻醉特点。方法北京军区总医院麻醉科对35例先天性食管闭锁(EA)患儿行胸腔镜矫治手术,均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并全程监测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体温等指标。结果术中患儿无一例死亡。麻醉后所有患儿均出现一过性心率减慢,28例出现短暂的SpO2下降和PETCO2升高。结论术前积极改善全身状况能提高患儿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性。选择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加强监测,确保呼吸、循环平稳,可提高麻醉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手术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术中引起血糖升高的因素.方法选择30例21~54岁(ASAⅠ级)术前空腹血糖值正常的上腹部手术病人.在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胺、异氟醚-N2O复合全麻下手术,分别于全麻前、全麻诱导插管后及手术开始后30,60和120 min时段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糖、胰岛素和C肽值.结果全麻诱导插管后与全麻前比较,血糖、胰岛素、C肽值均无明显差异;手术开始后30,60和120 min与全麻前比较,血糖明显升高(P<0.01),胰岛素、C肽则明显降低(P<0.01).结论全身麻醉下手术对胰岛β细胞功能有抑制作用,可导致血糖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癌根治术的最佳麻醉方法。方法肺癌根治术病人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n=30):A组:静吸全麻复合高位硬膜外阻滞;B组:静吸复合全麻。监测全麻诱导前、插管后、切皮时、手术探查时及术毕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记录两组全麻药物的用量及术后清醒、拔管时间。结果A组插管后、切皮时、手术探查时、拔管时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明显低于B组;A组用药量(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较B组明显减少(P〈0.05);A组术后清醒和拔管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是肺癌根治术的理想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烧伤患者手术麻醉方法的改进.方法 对麻醉记录资料较完整的100例烧伤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手术方法主要是清创切痂、植皮、整形及换药等;(2)头颈面部手术占16.1%,胸部手术占3.2%,腹部手术占3.2%.背部手术占1.4%,上肢手术占33.5%.下肢手术占25.8%,复合部位联合手术占1 6.8%(3)未插管静脉复合全麻占92.3%,其中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占33.0%,臂丛神经复合全麻占45.6%,局麻复合全麻占13.7%.插管静吸复合全麻占7.7%;(4)未插管全麻术中短暂SpO,<93%者占32.5%,血压较基础值下降20%者占5.6%,血压有过升高者占2.1%,有过心动过速者占15.4%.心动过缓者占6.3%,其他心律失常占3.1%,困难气管插管占1.2%,术中无一例死亡,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未插管的静脉全麻复合区域阻滞和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用于各种烧伤患者是临床较为实用、安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报道颈动脉瘤切除手术的麻醉经验。方法:10例病人均选用全麻气管内插管9乙醚吸入麻醉5例,静吸互补麻醉5例)8例病人行冰水浴体表降温,出水后头部置冰袋,卤咽温31-32℃;阻断颈动脉血流时间不超过20min。结果:全组病人均无中枢神经系统和麻醉并发症。结论:施行颈动脉瘤切除术应选用全麻气管内插管、控制性低温,采取脑保护措施,加强麻醉管理和监测,维持循环功能稳定,才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病人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李亚莉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10):1212-1213
目的: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和单纯全麻下胸科手术对全麻用药量、麻醉恢复情况、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开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行单纯静吸复合全麻;Ⅱ组先行硬膜外麻醉后同时进行静吸复合全麻。分别观察全麻诱导后,气管插管时、术中及拔管时的SBP、DBP、HR、SpO2及PETCO2。结果:Ⅰ组整个麻醉过程中HR、BP波动明显,术中全麻药用量大,拔管时间明显延长,患者应激反应强烈。Ⅱ组整个麻醉过程中HR,BP稳定,术中全麻药用量小,拔管及时。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能有效减轻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循环稳定,麻醉平稳,术毕清醒快,并发症少。术后镇痛又利于胸科术后患者咳嗽咳痰。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食管癌根治术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但据文献报道,单纯全麻手术的病人术中、术后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显著升高,再加上吸痰、插管和拔管的强烈刺激可致剧烈的心血管反应。本研究旨在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食管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