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同种异体骨复合氨基胍对兔桡骨缺损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松质骨和iNOS选择性抑制剂氨基胍(AG)复合物对兔桡骨中段骨缺损愈合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制备同种异体松质骨并和氨基胍复合。制备兔桡骨骨缺损动物模型。左侧前肢植入同种异体松质骨,右侧前肢植入氨基胍和同种异体松质骨复合物。术后2、4、8、12周,行肉眼观察、X线片、骨密度检查和组织学切片检查。术后12周,用材料性能试验机行三点弯曲试验。并与正常桡骨比较。结果氨基胍和同种异体松质骨复合物在骨缺损愈合过程中成骨量、成骨速度、时间均优于单纯同种异体松质骨。术后12周骨缺损基本得到修复。结论iNOS选择性抑制剂氨基胍可促进骨缺损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 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和纤维蛋白的复合物修复骨缺损。方法 抽取兔自体骨髓并分离和大量培养MSCs。在12只MSCs供体兔的两侧桡骨中段造成1.5cm缺损,一侧植入自体MSCs、15mgBMP和纤维蛋白的复合物(B M F),另一侧植入自体MSCs与纤维蛋白的复合物(M F)。另一组等数量实验兔造成相同缺损后,一侧植入15mgBMP与纤维蛋白的复合物(B M),另一侧留作空白对照。术后第2,4,8周做放射学、组织学和ECT检查。结果 B M F组在术后2周即产生填满缺损区的骨痂影,8周时骨缺损得到良好修复。B M组所产生骨痂量和修复效果均不如B M F组,但优于M F组。结论 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和纤维蛋白修复骨缺损是一种切实可行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和纤维蛋白的复合物修复骨缺损。方法 抽取兔自体骨髓并分离和大量培养MSCs。在 12只MSCs供体兔的两侧桡骨中段造成 1 5cm缺损 ,一侧植入自体MSCs、 15mgBMP和纤维蛋白的复合物 (B +M +F) ,另一侧植入自体MSCs与纤维蛋白的复合物 (M +F)。另一组等数量实验兔造成相同缺损后 ,一侧植入 15mgBMP与纤维蛋白的复合物 (B +M ) ,另一侧留作空白对照。术后第 2 ,4 ,8周做放射学、组织学和ECT检查。结果 B +M +F组在术后 2周即产生填满缺损区的骨痂影 ,8周时骨缺损得到良好修复。B +M组所产生骨痂量和修复效果均不如B +M +F组 ,但优于M +F组。结论 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和纤维蛋白修复骨缺损是一种切实可行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复合纤维蛋白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方法 :抽取兔自体骨髓并分离和培养MSCs ,扩增足够数量后与同种异体纤维蛋白复合在一起 ,植入股骨关节面上 5mm× 10mm的骨软骨缺损区 ,对侧缺损区只植入单纯纤维蛋白或留作空白对照。结果 :术后 12周时 ,植入复合物的缺损区再生出典型的透明软骨样结构 ,甲苯胺蓝染色和Ⅱ型胶原基因表达检测均为阳性。对侧缺损区表面仅为纤维组织。结论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纤维蛋白复合物可用于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但长远期疗效尚需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纤维蛋白用做骨组织工程载体并修复骨缺损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研究将纤维蛋白用做骨组织工程的载体材料。[方法]将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在体外大量培养扩增后,与同种兔纤维蛋白制成凝胶复合物,对复合物进行成骨性诱导培养,观察细胞增殖与分化情况。进而将含自体BMSCs的复合物填充于兔桡骨节段性缺损区,观察其对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BMSCs与纤维蛋白复合物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保持完整形状、细胞大量增殖,并发生成骨性分化和分泌钙盐。植入复合物的骨缺损区修复效果显著优于植入单纯纤维蛋白。[结论]纤维蛋白可为BMSCs提供良好的增殖与分化环境,二者复合物可用于组织工程法修复骨缺损。  相似文献   

6.
骨髓基质细胞移植修复半月板无血运区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比较自体与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对半月板无血运区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 4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平均分为 A、 B两组。 A组兔的骨髓基质细胞 (MSC)经体外培养后与纤维蛋白凝胶 (FG)混合,自体移植于其一侧的膝关节半月板缺损区,即 FG+自体 MSC(自体移植组);另一侧单纯植入 FG(FG植入组 )。于 B组兔的一侧膝关节半月板缺损区移植 FG+同种异体 MSC(异体移植组 ),另一侧缺损不予修复 (空白对照组 )。分别于术后第 1、 2、 3个月取材,观察半月板损伤部位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1)自体移植组 :术后 1个月缺损区可见纤维组织,内有大量成纤维细胞;术后 2个月见大量软骨细胞并有胶原纤维形成;术后 3个月损伤区呈纤维软骨愈合。 (2)空白对照组 :术后 1~ 3个月缺损区始终未愈合。 (3)单纯 FG植入组 :术后 1~ 3个月缺损区可见纤维组织,内有少量成纤维细胞,没有软骨细胞生长,呈瘢痕样愈合。 (4)同种异体移植组 :与自体移植组所见大致相同,但有 3侧缺损区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少。结论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可促进半月板无血运区损伤的愈合,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移植修复半月板无血运区损伤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机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骨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对兔股骨大段缺损修复情况,探讨其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24只大耳兔随机分为2组,造成股骨大段缺损,对照组植入打孔同种异体骨,实验组植入打孔同种异体骨+明胶海绵+骨髓基质干细胞。术后2个月行X线片观察、病理组织学检查及骨密度测试。结果①放射学检查:对照组在异体骨结合部可见骨痂通过,实验组整个异体骨段均可见明显骨痂形成。②病理组织学检查:对照组可见少量内骨痂及外骨痂且被大量纤维结缔组织所分隔,实验组异体骨有坏死后弧形吸收窝,可见内外骨痂生长,髓腔内充满大量骨母细胞。③平均骨密度值测定: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及正常股骨,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同种异体骨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用于修复兔股骨大段缺损,较单纯异体骨成骨量大、迅速,能够对骨缺损进行有效的修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治疗与生长因子缓释方法修复节段性骨缺损效果。[方法]于兔双侧桡骨中段造成1.5cm骨缺损,采用4种方法修复:A组植入转基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与PLA/PCL(聚乳酸/聚己内酯)支架的复合物;B组植入单纯MSCs与含重组BMP-2的PLA/PCL缓释载体的复合物;C组植入单纯MSCs与PLA/PCL复合物;D组植入单纯PLA/PCL。术后4、8、12周行X线、组织学、生物力学和骨密度等检测,[结果]A组体内植入4周后,成骨细胞和间质细胞呈BMP-2强阳性表达;其成骨速度及成骨质量均明显优于B组,12周时骨缺损完全修复、C组成骨能力较弱,而D组则无新骨形成,残留骨缺损。[结论]BMP-2基因治疗是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复合物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明  曹豫江  张德文  罗聪  倪滨  江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24):1896-1899,1902
[目的]通过新西兰大白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离体培养后与去抗原牛松质骨复合植入新西兰大白兔桡骨缺损处,比较修复节段性桡骨缺损的效果,初步探讨治疗骨缺损的组织工程学方法。[方法]新西兰大白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离体培养、纯化、扩增后在等同于细胞培养的条件下与去抗原牛松质骨(BCB)复合培养,制成MSCs/BCB复合物并经电镜扫描证实复合物有细胞生长。制成同种异体新西兰大白兔桡骨干15mm节段性动物模型,MSCs/BCB复合物通过手术移植入动物模型桡骨缺损处,通过X线放射学、组织学、生物力学检测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空白组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术后2、4、8、12、16周实验组与实验对照组放射学检查评价新骨生成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组织学检查新骨生成速度、生成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16周生物力学三点抗弯曲实验载荷、弯曲应力检测,实验组与实验对照组新骨生成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标本与正常基本一致。空白对照组各时点均无新骨形成,最后缺损由纤维组织充填。[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骨组织工程中适宜的种子细胞。去抗原牛松质骨能够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复合培养,移植入异体新西兰大白兔后未见明显免疫排斥反应,是可以选择的细胞载体。MSCs/BCB复合物植入修复兔桡骨缺损能够加速新骨形成,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单纯BCB植入。  相似文献   

10.
矿化蚕丝基骨材料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仿生制备矿化蚕丝基骨材料在修复兔节段性骨缺损中的作用.[方法]骨缺损模型的设计为:在兔双侧桡骨上各做一个大约1.5 cm的骨缺损,在一侧植入矿化蚕丝基骨材料,另一侧作为对照,未植入任何材料.观察时间阶段为术后4、8、12周.[结果]在术后4、8、12周,分别行大体观察、放射线,组织学切片观察骨缺损的愈合情况.术后12周植入矿化蚕丝基骨材料的一侧兔桡骨缺损完全愈合.对照组缺损处未见骨愈合.[结论]矿化蚕丝基骨材料是比较理想的骨缺损的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脱细胞骨基质材料(rhBMP2/ACBM)对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M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及兔桡骨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在制备rhBMP2/ACBM复合缓释载体的基础上,取培养第3代MSCs种植到材料上,体外培养4~7d,观察MSCs的增殖及碱性磷酸酶(AKP)、骨钙素的表达;将自体MSCs材料复合培养后24h回植到骨缺损局部,同期观察复合材料及空白对照组,分别于4、8、12周,通过X线、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显象术(SPECT)、及组织学方法评价其对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与单纯体外培养组比较,复合载体在体外对MSCs具有成骨细胞诱导作用,而对细胞增殖无影响。与复合载体植入组比较,细胞材料复合植入组,4周时成骨量明显增多(P<0.05),且12周新骨塑型好。结论复合载体具有良好的体内外诱导成骨作用,细胞载体复合植入对骨缺损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缪旭东  裴国献  黎健伟  程文俊  陆海波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18):1413-1414,1420,i0002
[目的]探讨复合纤维蛋白胶的脱蛋白骨与单纯脱蛋白骨作为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支架材料的差异,为骨组织工程提供合适的复合支架材料。[方法]实验组使用复合纤维蛋白胶的脱蛋白骨与MSCs复合培养,对照组用单纯脱蛋白骨与MSCs复合培养,取不同时间点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扫描电镜观察、细胞DNA含量检测及钙结节染色比较两组细胞的情况。[结果]实验组骨髓基质干细胞在黏附能力与分泌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细胞DNA检测表明实验组细胞增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合纤维蛋白胶的脱蛋白骨比单纯脱蛋白骨更适合细胞生长,可作为MSCs的载体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The possibility of repairing the defect of the pars interarticularis (pars defect) with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BMP) and fibrin glue was studied. The pars defect established in the 5th lumbar vertebra of Wistar rat was treated with surgical implantation of a composite consisting of BMP, fibrin glue and autologous cancellous bone. At 3, 6, 9 and 12 weeks after implantation, the osteoinductive activity in the pars defect was observed histologically and compared with that of other composite implants such as BMP with fibrin glue, autologous cancellous bone alone and autologous cancellous bone with fibrin glue. Although perfect bone fusion was not obtained with any of the composites employ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bone formation was seen in a composite of BMP, fibrin glue and autologous cancellous bone (p less than 0.01) as compared with that seen in the others. Consequently, implantation of BMP and fibrin glue combined with some biomaterials which support osteo-induction of BMP and stabilize the pars defect might be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repair the pars defect.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含富集骨髓干细胞松质骨镶嵌移植与自体松质骨镶嵌移植两种方法修复兔膝关节骨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健康3月龄新西兰兔16只,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8只16膝。A组采用含富集自体骨髓干细胞的自体松质骨移植,B组采用自体松质骨移植。术后第12周处死动物取材,分别进行大体观察、光镜观察,并对观察指标采用Wakitani组织学评分法进行评分和秩和检验。结果:大体观察及光镜观察显示含富集骨髓干细胞松质骨镶嵌移植组大体观察关节面大多呈乳白色,表面比较平整,与周围软骨融合较好,未发现裂隙;光镜检查见关节软骨的厚度为正常软骨的2/3左右,表面较光滑,与周围组织接合较好,大多为透明软骨细胞;组织学评分为(4.44±1.41)分。自体松质骨镶嵌移植组大体观察见关节面呈灰白色,表面稍有凹陷,欠光整;光镜检查见关节软骨的厚度较薄,为正常软骨的1/3~1/2,移植物中央区域厚度更薄,见成纤维细胞和极少量透明软骨细胞;组织学评分为(8.93±1.18)分。两组组织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含富集骨髓干细胞松质骨镶嵌移植能以类透明软骨组织修复全层关节软骨缺损,可用于较大面积软骨缺损的修复。自体松质骨移植修复软骨缺损的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联合动静脉血管束植入异种脱蛋白松质骨(XDCB)构筑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兔桡骨中远段完全骨膜骨缺损的能力. 方法 从兔髂嵴捕骨髓培养制备兔BMSCs,将第5代BMSCs种植于多孔XDCB,并进行成骨诱导2周制备组织工程骨,手术中分离兔桡动、静脉血管束.动物模型为制备24只兔舣侧桡骨中远段完全骨膜骨缺损1.5 cm共48侧,分4组修复(n=12),A组为空白未治疗组,B组为单纯材料+血管束植入组(XDCB+VB),C组为组织工程骨组(XDCB+BMSCs),D组为组织工程骨+血管束植入组(XDCB+BMSCs+VB),符组交叉配对.分别于术后4、8、12周行X线片、大体解剖、组织切片、生物力学等检查,观察各组骨缺损修复效能及移植物血管化情况.结果 D组骨缺损修复效能(术后12周新骨面积比2.02%±0.16%)及血管化情况(术后12周血管面积比6.89%±0.32%)优于C组(1.50%±0.28%和3.17%±0.19%),而C组又优于B组(1.59%±0.19%和6.52%±0.23%),A组骨缺损未修复,各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SCs联合动静脉血管束植入构筑的血管化组织工程骨能促进成骨过程和新生骨的血管化,显著提高组织工程骨修复大段骨缺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recombinant human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rhIGF-1)/珊瑚羟基磷灰石(coralline hydroxyapatite,CHA)/自体红骨髓(autogeneous red bone marrow,ARBM)复合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方法]成年中国家兔54只,随机分为3组,制成双侧桡骨中段11mm骨-骨膜全层缺损模型,每组18只,每组动物左右两侧缺损分别随机植入2种不同材料:1组两侧分别植入材料A(CHA/ARBM/rhlGF.1)和B(CHA/ARBM);2组植入C(CHA/rhIGF-1)和D(CHA);3组植入E(自体皮质骨)和F(缺损旷置)。术后行大体、X线(2、4、8、12周)和^99mTc—MDP骨扫描(12周)观察。[结果]A组X线片显示桥接骨痂生长良好,12周时缺损修复。12周^99mTc—MDP骨显像示A和E组修复区高度核浓聚。[结论]CHA/ARBM/rhIGF-1重组人工骨移植可协同实现骨传导、骨诱导和骨再生作用,促进骨缺损重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松质骨基质-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复合工人骨在骨缺损区的成骨作用,探索该组织工程化人工骨修复颅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成年新西兰兔骨髓细胞体外培养、诱导后,接种于藻酸盐-松质骨基质中,形成松质骨基质-藻酸盐-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复合人工骨,修复自体颅骨缺损。分别植入松质骨基质和骨髓基质成骨细胞作为对照。植入4周和8周后行X线摄片和组织学检查,观察骨形成情况。结果 复合人工成骨量优于单纯植入松质骨基持或骨髓基质成骨细胞组,并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结论 松质骨基质-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复合人工骨髓修复颅骨缺损效果良好,可以作为临床大型骨缺损修复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Arg-Gly-Asp,RGD)多肽表面修饰对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hydroxyapatite-tricalciumphos phate,HA-TCP)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影响。方法:以骨髓基质干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s,MSCs)复合RGD多肽表面修饰的HA-TCP或单纯材料培养制备组织工程骨,选择60只新西兰白兔,制作15mm长的桡骨节段性骨缺损模型,实验根据植入不同的材料分为A、B、C和D组,A组:骨缺损区植入MSCs复合RGD多肽表面修饰的HA-TCP培养制备的组织工程骨;B组:骨缺损区植入MSCs复合HA-TCP培养制备的组织工程骨;C组:骨缺损区植入RGD多肽表面修饰的HA-TCP;D组:骨缺损区植入HA-TCP。术后4、8、16周取材,行X线检查、组织学观察、计算机图像分析和生物力学测定。结果:术后4、8、16周各组骨缺损区均有新骨生成,成骨量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经X线、组织学和生物力学评估,成骨能力依次为:A〉B〉C〉D(P〈0.001,P〈0.05),其中A组术后16周骨缺损完全修复,骨髓腔再通,生物力学性能接近正常骨。结论:RGD多肽表面修饰对以HA-TCP为支架材料组织工程骨的修复作用有明显优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