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阿司匹林对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大型临床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阿司匹林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多的抗血小板聚集药,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病的防治。文章介绍了阿司匹林对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较有影响的大型临床试验及其汇总分析。  相似文献   

2.
李绍刚  李必迅 《内科》2007,2(3):436-439
心血管事件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存的主要疾病。在中国,10年来因心血管事件而死亡的人数增加了1倍;20世纪后期,心血管事件已经成为城乡居民第一位疾病死因[1]。心血管事件具有高发病率及高致死率为特征,ARIC研究组经过10年的研究发现,11%的45~64岁的人有过心血管事件的经历[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应用阿斯匹林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作,特别是冠心病是很盛行的。事实上,在曾发生心血管事件,或者是曾患冠心病的患者,服用阿斯匹林是足以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或者心肌梗死的再次发生。这些效果是经大量的循证医学上得到了证明,亦即是说阿斯匹林对心血管病的二级预防,不论是男性或女性均是有效。但是对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指未曾有心血管病的人,包括未曾患冠心病的人)是否和二级预防一样,  相似文献   

4.
《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项报告显示,在踝臂指数(ABI)低但无心血管疾病临床表现的个体中,阿司匹林预防治疗不能减少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5.
阿司匹林对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大型临床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司匹林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多的抗血小板聚集药,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病的防治。文章介绍了阿司匹林对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较有影响的大型临床试验及其汇总分析。  相似文献   

6.
《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项报告显示,在踝臂指数(ABI)低但无心血管疾病临床表现的个体中,阿司匹林预防治疗不能减少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7.
根据美国心脏协会新兴科学系列网络研讨会报道的一项研究结果,当与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时,实验性抗血小板药替卡格雷可比标准药物氯吡格雷预防更多的心血管并发症;不过,服用替卡格雷加大剂量阿司匹林的患者表现比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更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 系统评价阿司匹林对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一级预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电子检索数据席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维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09年7月,检索关键词包括阿司匹林、糖尿病、一级预防、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卒中,文献语种不限.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纳入阿司匹林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所有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数据,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荟专笔分析.结果 共纳入4项随机对照试验中的5883例糖尿病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阿司匹林可使糖尿病患者卒中事件的发生率降低近30%(RR=0.71,95%CI为0.55~0.93,P=0.01),阿司匹林组与对照组主要心血管事件(RR=0.90,95%CI为0.77~1.04,P=0.15)及心肌梗死事件(RR=1.02,95%CI为0.78~1.32,P=0.90)无显著差异.阿司匹林对不同性别糖尿病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无显著差异.阿司匹林可使糖尿病患者主要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增加4倍(RR=4.03,95%CI为2.09~7.78,P<0.0001),阿司匹林组与对照组心源性死亡事件(RR=0.85,95%CI为0.32~2.24,P=0.74)及全因死亡事件(RR=0.87,95%CI为0.47~1.61,P=0.67)无显著差异.结论 阿司匹林能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卒中事件的发生风险,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4):344-344
2001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方案(National Cholesteiol Education Program)认为他汀做为心血管病一期预防也应当用于妇女与>65岁人群.  相似文献   

10.
Ridker  PM  Cook  NR  Lee  IM  袁志敏 《心血管病学进展》2006,27(2):245-245
既往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小剂量阿司匹林能有效降低男性的首发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卒中风险。然而关于其对女性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作用尚不清楚,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重视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卒中预防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他汀类药物治疗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防治进展的重要里程碑,大量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用于冠心病一级和二级预防可明显减少死亡、心肌梗死和血管重建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近年来已得到广泛应用。缺血性脑卒中虽然常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并且常同时伴有多种危险因素。由于曾有观察性队列研究显示低胆固醇水平与出血性卒中的危险相关,担心他汀类药物降低LDL—C水平可能增加脑出血危险,可能是认识上的主要误区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一项调查女性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益处的大型研究发现,小剂量阿司匹林对于降低心肌梗死或心源性死亡没有明显的益处,但却对降低缺血性卒中明显有益。2005年3月,这项研究结果在佛罗里达召开的美国心脏学会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并发表在New Engl J Med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根据晚近一些临床试验,包括最近发表的AIM-HIGH,评估烟酸减少心血管事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华法令阿司匹林预防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并比较华法令、阿司匹林对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卒中发生率的影响,我们分别对华法令、阿司匹林及一般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4月~2013年7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心血管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患者采取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分析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80%,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治疗组患者治疗之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冠心病心血管患者进行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其治疗效果尤为显著,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有着一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抗血小板治疗是非心源性栓塞性缺血性卒中后二级预防的标准治疗方法。法国巴黎Sainte-Anne 医院神经科Calvet等进行了一项对照研究,旨在高危患者近期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的二级预防中对联合应用阿司匹林(75mg)和氯吡格雷(75mg)与单用氯吡格雷(75mg)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7.
〈HOPE-2〉临床试验提示综合补充叶酸与维生素B6及B12,不减少心血管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几项观察性研究曾提示同源半胱氨酸水平较低者,冠心病和脑卒中患病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国T2DM患者阿司匹林的使用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1年3月在全国6个不同地区、104家不同级别医院就诊的T2DM患者25454例,根据既往病史将研究对象分为心脑血管事件一级预防组(n=19757)和二级预防组(n=5697)。按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的推荐,计算各人群中阿司匹林的实际使用率。结果整体人群的阿司匹林使用率为18.78%。其中,推荐采用心脑血管事件一级预防人群的阿司匹林使用率为13.87%,需医师临床判断是否采用一级预防人群的阿司匹林使用率为11.19%;不推荐采用一级预防人群的阿司匹林使用率为6.43%。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二级预防人群的阿司匹林使用率为39.72%。结论阿司匹林在中国T2DM患者预防心脑血管事件中整体使用率偏低。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阿司匹林缓释片对高血压病或冠心病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以及年龄、血压、性别、吸烟等高危因素的影响.由湖南省医院管理协会牵头,联合省心脑血管病防治网络内的娄底市中心医院、衡阳市中心医院和长沙市第一人民医院等13家二甲和三甲医院进行了开放式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完成临床研究病例2 430例,其中治疗组1 264例,在给予降压或冠心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塞宁(肠溶阿司匹林缓释片)50 mg/d~100 mg/d;对照组1 166例,只给予常规治疗.结果发现,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事件总发生率及脑梗死、脑出血、心肌梗死等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或者P<0.001).治疗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较对照组的相对危险度为0.341(0.254~0.460),其中发生脑梗死的相对危险度为0.379(0.258~0.559),发生脑出血的相对危险度为0.203(0.106~0.388),发生心肌梗死的相对危险度为0.335(0.107~1.051),而因心脑血管事件死亡的相对危险度为0.148(0.052~0.423).此研究结果证实,给高危人群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缓释片可以显著降低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研究结果还发现,年龄、血压、性别、吸烟及饮酒是影响高危人群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随着传染病的控制和生活的现代化,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正在全球蔓延.首当其冲的是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如果说,西方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已经致力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成功地遏制了一些发达国家心血管病死亡率(主要是冠心病)的上升,那么我国心血管病的疾病负担近年则正在增加,进入21世纪以来,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变所致的心脑血管事件已经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冠心病和脑血管病也已成为门诊和住院的最常见病种.随着大量新技术的开展,用于心血管病预防、筛查、诊断和治疗的费用日益高涨,已经是医疗改革所面临的一个最棘手的问题.我们必须有清醒的头脑和合理的对策,来应对这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