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脏皆有气、血、阴、阳,肝亦有其气、血、阴、阳。肝主疏泄而藏血,体阴而用阳,自《内经》起即不乏有关肝气虚与肝阳虚的论述。近代秦伯未则明确指出:“肝虚证有属于血亏而体不充者,也有属于气衰而用不强者,应包括气、血、阴、阳在内。即肝血虚、肝气虚、肝阴虚、肝阳虚四种”。然世人多偏于肝阴血之不足,略于肝阳气之衰微,以致影响脏象学说与阴阳学说的完整性。为进一步阐明肝气虚与肝阳虚证的本质,本文总结了近年肝气虚与肝阳虚证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气血理论在慢性肝病肝纤维化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特征,属于中医“癥积“、“胁痛“等范畴.其病机与中医肝脏及气血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在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早期阶段,多以气滞血瘀为主,或兼血热;病程日久,正气渐虚,则以气(血)虚血瘀为主要表现.目前临床治疗肝纤维化的有效方药多包含有“益气“、“理气“、“化瘀“与“养(阴)血“等作用.因此临床治疗慢性肝病肝纤维化宜重视调理气血,包括理气、益气、活血与养血,尤其是益气活血.  相似文献   

3.
彭学钱  王三虎 《中医学报》2016,(12):1826-1829
肝癌并发低血糖的病因为肝病及脾,导致脾主运化功能失常,精微不足。该种传变属肝病传脾中的肝虚传脾,临床以虚证多见,可分为肝脾气血俱虚证、肝脾阳虚证、气虚阳脱证三个证型,分别以养血补肝,益气健脾;暖肝补虚,温中健脾;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为治法。  相似文献   

4.
肝主藏血、司疏泄,以血为体,以气为用,故曰体阴而用阳。肝的虚证既有肝“体”亏损,也有肝“用”不足。秦伯未在《谦斋医学讲稿·论肝病》中指出;“正常的肝气和肝阳是肝脏升发和条畅的一种能力,故称做‘用’,病则气逆阳亢,即一般所谓‘肝气’、‘肝阳’证;或表现为懈怠、忧郁、胆怯、头痛麻木、四肢不温等,便是肝气虚和肝阳虚的证候。”这种肝气虚和肝阳虚的证候乃疏泄不及所致。由于肝的疏泄作用主要表现在调节情志、疏畅气血、促进胆汁分泌与排泄、协助脾胃消化等方面,故疏泄不及也多涉及于此。下面从临床所见简略分述之。  相似文献   

5.
肝病患者肝气虚的辨证施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肝气虚,肝阳虚是针对肝血虚,肝阴虚而言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在肝病治疗时,若既强调肝血虚,肝阴虚又重视肝气虚,肝阳虚疗效将会更好。  相似文献   

6.
眩晕证多属肝的病变,故《内经》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因而临床证治大多从肝而治,但在临证实践中,除从肝论治外,注重从脾着手,往往获效甚佳。因脾主运化,具有益气、生血、统血之功能,脾之为病多与气血痰湿有关,而眩晕之证多与气血痰湿病变相连。现将眩晕临证从脾论治辨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妇女之病,以“虚”“郁”为多。“虚”有脏腑阴阳气血之别,“郁”有气、火、痰、血、湿、食之异。临床所见“虚”、“郁”相比,又恒以“郁”证为多,此皆因女子以肝为先天,阴性凝结,善怀而多郁之故。所谓“木郁”即是肝郁,肝郁即是气郁。六郁相因,气郁为首,是由肝之功能所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肝炎证型复杂,种类繁多、临床治疗效果不一。因而前人提出“肝病最杂而治法最广”。从临床经验来看属湿热证型为多,因此运用清热祛湿法对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应该肯定,本文分述清热祛湿兼治“肝气”、“肝火”、“肝虚”的七法。  相似文献   

9.
脾脏的升降气机、运化水谷、生成运行血液、主思虑等方面的功能多受肝脏辅助和协调。脾者肝之属,脾运赖肝以疏、脾统赖肝以藏、脾升赖肝以扬、脾思赖肝以调。脾病多受肝脏的影响,肝病常先传病于脾,肝病多传病于脾。在临床上理清肝脾关系治脾不离肝,对临床辨证和施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洪治平教授认为,肝属木,于木气主时之时升发阳气,其养生、防病均应顺其升发之性,同时注意与心、肺、肾、脾四脏之间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影响.肝脏病多为郁、虚、亢三种情况,因虚则无以升发而兼郁,亢则不行疏泄而亦兼郁,故“郁”为肝病的核心,但肝郁又多暗耗阴血,故处方遣药多以“柔以制之”“甘以缓之”之柔肝缓肝法,及“遂其调达之性”之舒肝化肝法.肝脏养生中应注意“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在其疾病治疗中亦当以顺其升发疏泄之性为宜,慎用攻伐,以免戕害正气.  相似文献   

11.
肝胆相关  肝 ,居于下焦 ,五行属木 ,为阴中之阳脏。肝有经脉“连目系 ,上出额 ,与督脉会于巅”。肝胆经脉布于两胁 ,故两胁为肝之分野。故古人对肝和眼的关系论述颇多。如“肝开窍于目”、“肝气通于目 ,肝和则能辨五色矣”、“肝受血而能视”等。盖人以气血为本 ,肝有疏泄无形之气和贮藏有形之血、调节血流之作用。气属阳 ,血属阴 ;“气主煦之 ,血主濡之”。故有“肝以血为体 ,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之说。由此可知 ,肝经失和 ,可以引起多种目病。1 肝气与目相关  肝有疏泄气机之功能 ,肝气舒畅条达 ,则五脏之气机调畅、升降有…  相似文献   

12.
肝病种类较多,治法各异,掌握运用颇为不易。因此,就肝病的治疗问题,本文试从虚、实、寒、热四个方面简述之。1肝虚1.1肝血虚肾水生肝木,肝藏血。肝血虚多因肾水不能涵木而致血少。肝脉布胁肋,血不荣筋,肝脉挛急,则为胁肋胀痛(包括慢性肝炎),过劳则剧。主以...  相似文献   

13.
孙仁龙 《肝博士》2011,(2):31-31
如何阻止肝病向肝纤维化或肝硬化发展? 中华医学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就抗纤维化治疗指出:“根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属正虚血瘀证范畴,因此,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治疗,多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兼以养血柔肝或滋补肝肾”。而中医活血化瘀即是西医学上的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14.
1 肝病辨治 三纲为主 《肝病证治》是《西溪书屋夜话录》(残本)唯一留 存于后世对肝病证治进行论述的医书。由清·王泰 林(1798-1862) 所著,作者通过对前人治疗肝病方 法的归纳,结合自己的临证体会总结出治肝三十法, 王泰林认为:“肝气、肝风、肝火三者同出异名,其中 侮脾乘胃、冲心犯肺、挟寒挟痰、本虚标实,种种不 同,故肝病最杂而治法最广。”重点强调肝病虽然复 杂而变化多端,应以肝气、肝风、肝火三大类型为纲, 辨证施治。 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气以条达通畅为顺, 若由多种原因引起抑郁则气机壅滞不利,肝气郁结 而为病。故肝病初起,首见气郁之证。始为气郁本 脏,当升不升,当降不降,由于气为血帅,气行血行, 气郁则血瘀,肝病则可由气及血,致络脉瘀阻。本脏 气机失调则会致全身气机失衡而累及他脏病变,木 能克土,脾胃与肝同处中焦,肝气首先会影响脾胃运 化功能,造成肝脾不和,肝气犯胃;金克木,肝升肺 降,故肝气不利则肺气难平,形成肝气犯肺,肝气横  相似文献   

15.
肝病最杂,治法最广"出于王旭高前辈<西溪书屋夜话录>中,这句话应取决于肝脏本身的特殊生理功能的"主疏泄,主藏血".其"主疏泄"是调畅全身气机,也就是用肝"气"的升降出入来推动肝脏贮藏的血和津液,使每日所需的血液量得到重新分配,特别是对外周血量调节起着重要作用.如<素问·五脏生成篇>"古人卧,血归于肝".王冰注释"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又<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能握,指受血能摄"都证实了肝的疏血藏血是一种极微妙的、极其重要的功能,一旦失常就会发生各种疾病.  相似文献   

16.
中医肝病常见证候的舌象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8种主要肝病证候685例患者的舌质、舌苔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肝气郁结让以淡红舌、薄白苔为主;肝病实证,热证以舌质红或绛红,舌苔黄或黄腻多见,肝血虚证和肝寒证以舌淡白较多见;肝胆湿热证以黄腻苔多见。认为调查结果符合临床规律和肝病各证的病理生理特点。  相似文献   

17.
女子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肝、血失调是妇科疾病的常见病机。郭志强教授认为女性肝郁致病,与男子肝气横逆之实证不同,多因阴血不足、血不柔肝而致肝失疏泄,故提出治疗时“柔肝胜于疏肝”。郭志强教授独辟蹊径地以养血柔肝的代表方剂一贯煎为基础方进行随证加减,对于肝、血失调引起的妇科疾病疗效颇著,也充分体现了“异病同治”的中医辨证论治特色。本文所载郭志强教授运用一贯煎从肝、血论治妇科疾病验案四则:(1)滋阴养血柔肝,佐以补肾健脾,治疗肾虚肝郁型下丘脑性闭经;(2)滋阴养血、引火归元治疗虚阳上浮所致经行口糜;(3)滋阴养血,佐以引热下行,治疗经行衄血之虚热证;(4)滋阴养血,柔筋通络治疗阴血亏虚、筋脉失养所致产后身痛。并深入分析郭教授“妇人柔肝胜于疏肝”的学术思想在妇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略论肝阳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及肝脏虚证,多指肝之气血亏损,肝阳虚常被忽略。然肝阳有化生血气、藏魂、主语、温煦等生理功能。肝阳一虚,则升发无力,导致内脏下垂,且可涉及心肾脾胃及胆腑,故肝阳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肝气虚、肝阳虚之证.在祖国医学文献中早有记载.但尚未引起医家重视。肝虚方症.多立肝阴虚、肝血虚.认为肝为风木之脏.主疏泄、藏血、体阴用阳、内寄相火、闭、气)易亢进,阴(血)易亏损。如朱丹溪在《将致余论》载:“阳有余.阴不8”。然而.肝气虚、肝阳虚在临床中并非罕(.兹将再对w气虚、肝阳虚的浮浅认识.参考他人之见.加以叙述。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前帝内经。已入了关于“肝气虚’他论述。。李问·卜古工舆论日:“丈夫七八气表.筋J一主动、”《灵枢·乍伸篇》云:“肝气虚叫D.实则怒。”近代名医面铺周在《蒲辅用医疗…  相似文献   

20.
健脾、补肾法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从临床运用健脾法、补肾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作如下论述: 1 脾虚、肾虚是慢性乙型肝炎病程中的主要病机 慢性乙型肝炎病位在肝,最易影响及脾,终必及肾。 中医学认为肝属木,主疏泄和藏血,脾属土,主运化,肾属水主藏精。肝主疏泄,有助于脾之运化功能的发挥,肝病疏泄失常,脾最易受其影响,而致脾失健运。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早就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精血同源,精、血分别为肾肝所属,故日肝肾同源。且肝肾为母子之藏,肝病则易及于母藏——肾,即所谓“子病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