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婴幼儿急性肠套叠结肠注气整复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婴幼儿急性肠套叠结肠注气整复失败的原因,对我院结肠注气整复失败而手术治疗的急性婴幼儿肠套叠441例进行了总结与分析。结果;发生肠坏死92例,复套叠184例,伴品质性病变,结肠注气致肠穿孔8例,全部病例均治愈出院。本组病例发生肠套叠结肠注气整复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复套叠,肠坏死,就诊时间过晚,器质性病变及整复过程中出现肠穿孔。  相似文献   

2.
介绍一种肠套叠结肠注气复位法广东省东莞市中医院(511700)周俊灼肠套叠患儿在病程早期大部分可通过结肠往气疗法使套叠复位。近年我院采用简易结肠注气法治疗肠套叠8例,效果满意,介绍如下.备普通血压计一台,30ml双腔气囊导尿管一根,三通接头一个(或用...  相似文献   

3.
肠套叠是婴儿期最常见的急腹症,往昔多数采用手术治疗或钡剂灌肠整复法。但自1960年以来,我院创用了结肠注气整复法,对用非手术治疗肠套叠的效果又推进了一大步。1954~1959年我们应用钡剂灌肠整复婴儿肠套叠680例,497例获得成功,复位率为73%,而1960~1980年间应用结肠注气整复法治疗了4841例,其中4598例获得成功,复位率提高到94.5%,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治水平,对282例小儿肠套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小儿肠套叠以1岁以内的发病率最高,男:女为1.7:1,春季发病占总数的41%。临床上以哭闹、呕吐、便血、腹块为四大主要症状。267例行结肠注气,219例复位成功,复位率82%。2例结肠注气时发生肠穿孔,穿孔率0.75%。手术患儿的套叠类型以回结型最多。本组患儿无一例死亡。  相似文献   

5.
小儿肠套叠的影像诊断与空气灌肠整复失败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对小儿肠套叠的影像诊断与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5年来经空气灌肠证实的肠套叠患儿608例的影像学表现。其中550例经透视下行结肠注气整复成功,58例整复失败经手术复位。结果:空气灌肠整复失败58例中,术后病理证实有复杂型28例,器质性肠套叠2例,肠壁损伤21例,3例阑尾被套,4例肠坏死,其中回-回-结套24例,回结套24例,回回结结型4例,结论:透视下空气灌肠是诊断与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最好方法,对于复杂型肠套叠及伴有肠管畸形,肠腔坏死等症,则应尽早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小儿肠套叠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94~2000年经手术或结肠注气X线检查证实为肠套叠的病儿87例,其中21例误诊为儿内科或外科其它疾病,误诊率达24.1%。本就小儿肠套叠诊断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7.
小儿肠套叠误诊156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院自 1985~ 2 0 0 1年经手术或经结肠注气X线检查证实为肠套叠的病儿 15 6例 ,其中 5 4例误诊为儿内科或外科其它疾病 ,误诊率达 3 4 6%。本文就小儿肠套叠诊断问题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本组 15 6例。男 10 5例 ,女 5 1例。年龄 2 5天至 13岁 ,其中 1岁以内者 10 6例 (占 67 9% )。发病时间 ,从发病到确诊时间 :4小时至 3个月。临床表现 :便血 98例 ,哭闹 91例 ,呕吐 87例 ,腹胀 85例 ,腹痛 46例 ,胆泻 3 8例 ,发热 15例 ,腹部包块 83例。具有上述典型临床表现者 45例。自行复位 9例 ,结肠注气复位成功 62例。手术治疗 75例…  相似文献   

8.
成人肠套叠(附4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成人肠套叠术前确诊率,减少误诊,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人肠套叠46例的诊断及治疗经过。结果 46例中表现为急性肠梗阻9例,恶急性肠梗阻13例,慢性肠梗阻24例;术前确诊19例,误诊27例均在术中确诊。属小肠-小肠肠套叠11例,回肠-结肠型29例,结肠-结肠型6例。46例均经手术治疗,44例痊愈,2例死亡。结论 成人肠套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但只要医生对该疾病认识及重视,仔细询问病史,了解其发生、发展及演变经过,借助必要的辅助检查,大多数病例术前是可以确诊的。由于成人肠套叠绝大多数继发于肠管的器质性病变或解剖学异常,所以均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继发肠套叠诊治经验。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7年6月本院2例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后发生肠套叠病例资料,1例为单纯性阑尾炎,1例为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术后均表现为回-结肠型肠套叠,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以抗炎、补液保守处理治愈,随访3-6个月无复发。结论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后发生肠套叠非常罕见,主要为回-结肠型;治疗上,症状轻者,以抗炎、补液保守处理或空气整复术;症状重者,主要采用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10.
对肠套叠空气灌肠并发肠穿孔的7例进行分析。结果:5例肠穿孔在48小时以内,穿孔压力均在安全压力范围内,其中1例在12kPa以下,5例穿孔部位在结肠肝曲,1例在坏死肠段穿孔;7例病人均术中证实肠套叠较紧,空气灌肠整复困难,尤以回-回-结型为甚;5例行肠穿孔修补术,2例行肠切除术,7例全部治愈。提示行空气灌肠应注意适应证的选择,整复过程呈“波浪式”加压,避免注气过快过猛,同时,外科医生与放射科医生密切合作,可提高整复成功率,防止肠穿孔发生,一旦发生穿孔,应立即手术。  相似文献   

11.
作者经阑尾穿刺行肠减压术治疗2例婴儿肠套叠手术复位后需行肠减压的患儿,效果满意,特介绍如下。典型病例女,3个月,因频繁呕吐60小时急诊入院。术前诊断为肠套叠,行手术复位。术中证实为肠套叠(回结肠型),回肠互套约10cm。手术复位后见阑尾充血,末端回肠距回盲瓣约10cm之对侧肠系膜缘有约  相似文献   

12.
肠套叠是婴幼儿常见的愈腹症,回盲部套叠包括回结、回盲和回回结型,占总数的90%以上,小肠和结肠型套叠较少见.我院1982~1985年共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927例(不包括术后肠套叠),绝大多数为回盲部套叠,小肠及结肠套叠仅3例.除病情较重直接行手术外,均行空气灌肠复位(90.12%)成功,复位失败者行手术治疗。在本院手术93例,其中5例术中见套叠已复位,61例行手法复位,27例行肠切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脐双通道及耻骨联合上操作孔行腹腔镜小儿肠套叠复位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26例小儿肠套叠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经脐双通道(脐下缘做5 mm观察孔,脐上缘做3 mm操作孔)加做耻骨联合上3 mm操作孔,行腹腔镜肠套叠复位术;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检验该方法是否可行。结果 26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肠套叠复位术,无复位失败中转开腹患者。术中发现回肠结肠型肠套叠20例,回肠回肠结肠型肠套叠6例。术中同时行阑尾切除术10例;术中发现合并腹股沟斜疝,同时行疝囊高位结扎术4例,行回盲部折叠固定6例;患儿均在术后24 h内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术后24 h内恢复进流食;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恢复良好,住院时间3~5 d。结论经脐双通道及耻骨联合上操作孔行腹腔镜小儿肠套叠复位术,Trocar位置分布合理,操作起来更方便、灵活且更安全,Trocar不易滑脱;能完成较复杂的手术操作;术后瘢痕更小、更隐蔽、更美观;手术安全可行,极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 我院外科自1985~1999年共治疗17例小儿术后肠套叠,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7例术后肠套叠中男11例,女6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6岁。第一次手术分别为: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3例,肠切除吻合术2例,腹会阴肛门成形术1例,胆总管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1例,肠粘连松解术1例,肠套叠复位术1例,肾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全结肠-直型肠套叠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7例全结肠-直肠型肠套叠病历资料.结果:7例中3例误诊.7例均手术治愈.结论:全结肠-直肠型肠套叠的病因及发病机理,除了其它类型肠套叠有相同的病因病机外,它还同时存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其结肠系膜游离,未将结肠固定于后腹壁,使结肠活动度增大所致.诊断主要依据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及腹部肿块,再结合B超、钡灌肠确诊不难.肛门指诊对本病有极重要的意义.发现套叠肠段由肛门突出,或指诊触及套叠肠段,或钡灌肠发现肠套位置较低,要考虑全结肠-直肠型肠套叠的可能.全结肠-直肠型肠套叠,套叠紧密,不易松懈复位,且多合并肠坏死,一旦确诊应手术治疗,可同时解决先天性肠旋转不良问题.非手术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全结肠一直型肠套叠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7例全结肠一直肠型肠套叠病历资料。结果:7例中3例误诊。7例均手术治愈。结论:全结肠一直肠型肠套叠的病因及发病机理,除了其它类型肠套叠有相同的病因病机外,它还同时存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其结肠系膜游离,未将结肠固定于后腹壁,使结肠活动度增大所致。诊断主要依据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及腹部肿块,再结合B超、钡灌肠确诊不难。肛门指诊对本病有权重要的意义。发现套叠肠段由肛门突出,或指诊触及套叠肠段,或钡灌肠发现肠套位置较低,要考虑全结肠一直肠型肠套叠的可能。全结肠一直肠型肠套叠,套叠紧密,不易松懈复位,且多合并肠坏死,一旦确诊应手术治疗,可同时解决先天性肠旋转不良问题。非手术治疗无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寺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结肠套叠式原位肛门再造术后,结肠末端坏死的经验教训。方法 分析63例结肠套叠原位肛门再造术后8例结肠坏死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中肠坏死长度为2cm者2例,均经非手术疗法治愈;>2cm者6例,2例改行结肠造瘘术,4例非手术治疗,其中1例发生肛门狭窄,经切开治愈。坏死原因主要为解剖特殊性和手术所致血供不足。结论 下拖结肠应充分游离,无张力,避免缝合损伤血管;已发生坏死者给予坐浴换药等治疗,坏死段>2cm者,应考虑尽早行腹壁人工肛门术。  相似文献   

18.
结肠脂肪瘤是比较少见的消化道良性肿瘤,临床上遇到结肠肿瘤时很少想到结肠黏膜下脂肪瘤的可能.大多数患者因脂肪瘤直径小于2.0 cm而无明显临床症状,也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常常是行结肠镜、钡灌肠等检查时偶然发现.一般瘤体直径达到2.0~3.0 cm可出现腹痛、排便习惯改变、血便、腹部包块,甚至肠套叠、肠梗阻等急腹症,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够充分,常误诊为结肠癌.术前几乎都误诊、误治.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友谊医院普通外科2013年2月-4月共收治3例结肠黏膜下脂肪瘤导致结肠套叠的急腹症患者,2例误诊为结肠癌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术后治愈出院.1例误诊为结肠癌行横结肠造瘘术,术后治疗效果欠佳,患者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相似文献   

19.
小儿坏死性肠套叠外科治疗8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儿坏死性肠套叠的病因、诊断、低压空气灌肠复位的作用、手术治疗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经手术治疗的84例小儿坏死性肠套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原发性肠套叠73例,继发性肠套叠11例。套叠类型回-结肠型68例,小肠型12例,结-结肠型4例。全组均行套叠复位加坏死肠段切除一期吻合术。术前误诊5例,死亡3例。结论 ①局部解剖因素是小儿肠套叠发生的主要原因;②B超检查有助于肠套叠的诊断;③对于复发性肠套叠不宜反复多次地进行低压空气灌肠复位;④手术原则是对于高度怀疑肠管坏死的不能姑息,应积极切除,但同时亦应尽可能多地保留有活力的肠管及回盲瓣。  相似文献   

20.
巨大结肠脂肪瘤并发肠套叠误诊为结肠癌五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巨大结肠脂肪瘤的外科诊断和治疗经验,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被误诊为结肠癌的巨大结肠脂肪瘤合并肠套叠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造成误诊的原因.结果 结肠脂肪瘤是一种少见的结肠良性肿瘤,肿瘤体积增大后可出现腹痛、血便、腹部包块,甚至肠套叠、肠梗阻等症状,临床医师缺乏对其认识常将其误诊为结肠癌.钡灌肠及结肠镜检查足诊断结肠脂肪瘤的重要手段,但容易受操作者主观印象的误导;增强CT扫描能客观地反映肿瘤密度和解剖特点.外科治疗首选手术切除病变肠段.结论 巨大结肠脂肪瘤误诊率高,尤其并发肠套叠后易被诊断为结肠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