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沙丁胺醇和溴化异丙托品联合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 106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实验组(54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加用溴化异丙托品和沙丁胺醇平静呼吸时氧气雾化吸入,每天2次.2组患者均于治疗开始前及治疗第7天后测定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实验组肺功能及动脉血气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联合氧气雾化吸人溴化异丙托品和沙丁胺醇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采用噻托溴铵粉剂吸入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前来我院就诊的60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噻托溴铵粉剂吸入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和血气分析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肺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O_2水平均显著升高,PaCO_2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噻托溴铵粉剂吸入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治疗COPD患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肺功能,改善肺的通气、换气功能,是临床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方法将4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和氧疗常规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片口服。结果经过2周的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血气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孟鲁司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较好,具有良好的依从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以随机公开对照试验比较对COPD病人的支气管扩张作用及副反应,雾化吸收溴化异丙托品(50ug)为A组16例;雾化吸入消炎痛(0.5mg)为B组15例;雾化吸入溴化异丙托品(50ug)合并消炎痛(0.5mg)为C组15例。结果:A组15分钟起效;B组60分钟起效,其FEV1(第一秒用力肺活量)及FVC(用力肺活量)的最大改善率(22.0%、22.7%)与A组(21.5%、23.2%)相比无差异(P>0.05);C组5、15分钟FEV1的改善率(8.7%、13.0%)高于B组(0%、2%);180、360分钟FEV1的改善率(23.9%、17.3%)高于A组(13.7%、5.8%)(P<0.05)、FVC与FEV1的改变相近,三组均无严重的副反应,提示:COPD患者雾化吸入消炎痛具有与溴化异丙托品相近的气道扩张作用,但起效慢。两者合用时,起效快,持续时间长,作用优于单药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对AECOP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4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对照组2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对照组单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观察治疗前、治疗3d、治疗7d后患者咳、喘、气短、胸闷等临床症状的评分、FEV1占预计值的比值、血生化、生命体征等指标的变化及有无不良反应出现。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在治疗3d后FEV1占预计值的比值.各临床症状的评分均明显改善(P〈0.01,P〈0.05),但两组间比较治疗组优势更明显(P〈O.05)。治疗7d后两组各项指标进一步改善.但两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期内无不良反应,各项生化及生命指标均正常。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在AECOPD治疗早期较单一吸入布地奈德临床症状缓解更加迅速,肺功能改善明显,观察期内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三联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海城市中心医院就诊的79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39例)。两组在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试验组采用沙丁胺醇、布地奈德及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三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气道通气功能、肺通气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气道通气功能、肺通气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气道通气功能、肺通气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丁胺醇、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三联治疗AECOPD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并改善气道通气功能及肺通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5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48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4例.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采取无创通气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普米克令舒与万托林及爱全乐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普米克令舒1mg、万托林0.5ml及爱全乐500ug雾化吸入,2次/日;对照组常规治疗不使用任何糖皮质激素.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呼吸困难评分,肺功能(FEV1%)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3天后,治疗组呼吸困难改善及肺功能提高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性的差异.治疗组不良反应很少发生.结论:普米克令舒与万托林及爱全乐联合雾化吸入能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及肺功能,可作为急性加重期的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可影响肺功能,探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对COPD患者动脉血气指标改善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5月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87例COPD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4)与对照组(n=43)。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血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肺功能[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预计值百分比(FEV1%)、呼气峰值流速(PEF)]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总有效率93.18%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a O2、Pa CO2及FEV1%、P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 O2及FEV1%、PEF高于对照组,Pa CO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09%与对照组的4.6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COPD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动脉血气,提高肺功能,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止咳橘红口服液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选取辽宁省某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9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止咳橘红口服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肺功能、慢阻肺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评分及6min步行距离。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FEV1、FVC及FEV1/FVC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及CA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及CAT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咳橘红口服液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用于COPD急性加重期治疗效果较好,有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研究吸入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联合肝素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吸氧、抗感染、止咳化痰及平喘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吸入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肝素,观察记录治疗前后患者呼吸困难评分、肺功能等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呼吸困难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呼吸困难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前后二组患者肺功能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肺功能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AECOPD患者使用吸入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联合肝素治疗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临床症状,对凝血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不同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接受不同剂量布地奈德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本医院收治的242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雾化布地奈德 4 mg/d)和观察组(雾化布地奈德 8 mg/d),依据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进一步分为四个组,对照A组85例,(EOS<2%)、对照B组39例(EOS≥2%)、观察C组76例(EOS<2%)和观察D组42例(EOS≥2%)。比较各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问卷(COPD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药物副作用发生率。结果 各组治疗后用力肺活量(FVC)均有明显增加(A:204±52 mL,B:279±50 mL,C:235±61 mL,D:341±60 mL),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0.053,P<0.001)。各组治疗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均有明显增加[A:(162±69)mL,B:(224±73)mL,C:(191±64)mL,D:(276±79)mL],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2.415,P<0.001)。各组治疗前CA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28±5,B:27±4,C:27±5,D:26±4;F=2.382,P=0.070),治疗后CAT评分下降[A:(6±2),B:(9±4),C:(11±3),D:(16±5)],D组评分下降值最高(F=32.217,P<0.01)。各组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4.7%,B:2.6%,C:3.9%,D:4.8%;χ2=0.361,P=0.948)。结论 高EOS组较低EOS组对吸入激素治疗效果更好,且对高剂量ICS的治疗反应更好。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可以作为评估COPD患者吸入ICS治疗反应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3.
Measurement of dyspnoea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4.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入符合入选标准的12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按照入院时有无应激性高血糖分为应激性高血糖组(A组)和血糖正常组(B组)。比较A组和B组入院时APACHEⅡ评分、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 A组入院时血糖、APACHEⅡ评分、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均高于于B组。结论入院时血糖越高,病情越重,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内皮素(ET)-1含量与肺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为A组,选择34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为B组,患者治疗后病情缓解期为C组,分别在治疗前后测定血浆ET-1含量,并行动脉血气及肺功能检查.结果 B、C组患者血浆ET-1含量显著高于A组,与PaO2:呈负相关,且与PaCO2呈正相关,P值均<0.01.B组患者肺功能参数(VC、FEV1/FVC、MVV、V50、V25)明显低于A组和C组[分别为(55.3±24.5)%、(54.8±19.3)%、(54.2± 416.2)%、(54.8±9.9)%、(58.7±14.5)%与(114.8±24.1)%、(84.9±21.6)%、(86.4 ±17、2)%、(78.5±14.8)%、(90、3.±15.4)%和(110.1±19.4)%、(85.8 ±15.5)%、(85.9 ±16.7)%、(74.5±13.4)%、(89.4±18.6)%],P值均<0.01.结论 血浆ET-1、缺氧、CO2:潴留共同参与COPD病理生理的调节作用,从而影响肺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内皮素(ET)-1含量与肺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为A组,选择34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为B组,患者治疗后病情缓解期为c组,分别在治疗前后测定血浆ET-1含量,并行动脉血气及肺功能检查。结果B、c组患者血浆ET-1含量显著高于A组,与PaO2呈负相关,且与PaCO:呈正相关,P值均〈0.01。B组患者肺功能参数(VC、FEV1/WVC、MVV、V50、V25)明显低于A组和c组[分别为(55.3±24.5)%、(54.8±19.3)%、(54.2±16.2)%、(54.8±9.9)%、(58.7±14.5)%与(114.8±24.1)%、(84.9±21.6)%、(86.4±17.2)%、(78.5±14.8)%、(90.3±15.4)%和(110.1±19.4)%、(85.8±15.5)%、(85.9士16.7)%、(74.5±13.4)%、(89.4±18.6)%],P值均〈0.01。结论血浆ET.1、缺氧、C02潴留共同参与COPD病理生理的调节作用,从而影响肺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和疾病进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肺功能、血气分析、圣乔治呼吸调查问卷(SGRQ)评分、全身营养状况等临床指标在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观察因急性加重而住院的中重度COPD患者的肺功能、血气分析、SGRQ评分、全身营养状况等临床指标与前一次急性加重时的变化趋势.结果 中度COPD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和氧合指数随病情的进展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住院1、2、3、4次分别为(68.43±3.09)%、(61.27±3.38)%、(42.05±4.16)%、(33.64±3.34)%和435.55±10.23、404.35±11.56、358.38±13.21、321.29±11.78](P<0.05),PaCO2则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住院1、2、3、4次分别为(36.23±3.62)、(45.44±4.67)、(57.82±4.12)、(78.28±5.21)mm Hg(1 mm Hg=0.133 kPa)](P<0.05),重度COPD患者氧合指数呈明显下降趋势.SGRQ评分在中重度患者中均有明显下降趋势(P<0.05),血红蛋白、白蛋白、体重指数则无明显变化趋势.结论 急性加重对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甚大,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指标和SGRQ评分可以反映COPD的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与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气道细菌感染情况。方法 前瞻性研究门诊、急诊和住院AECOPD患者130例,根据症状和肺功能情况分组,进行痰培养,研究不同型、不同严重程度的AECOPD之间细菌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50例患者细菌培养阳性(38.5%),共鉴定出致病菌60株,主要为副流感嗜血杆菌(20/60)、流感嗜血杆菌(10/60)和肺炎链球菌(5/60),1型AECOPD患者痰菌阳性率(55.0%)比2型(38.3%)、3型(18.5%)患者高(P=0.01),随着AECOPD肺功能下降程度增加,痰菌阳性率上升(P〈0.02)。结论 1型AECOPD患者痰菌阳性率最高,副流感嗜血杆菌是导致AECOPD的重要病原菌之一,痰菌阳性率与COPD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9.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malnutrition and limited physical activity are very common and contribute to disease prognosis, whereas a balance between caloric intake and exercise allows body weight stability and muscle mass preservation. The goal of this review is to analyze the implications of chronic hypoxia on three key elements involved in energy homeostasis and its role in COPD cachexia. The first one is energy intake. Body weight loss, often observed in patients with COPD, is related to lack of appetite. Inflammatory cytokines are known to be involved in anorexia and to be correlated to 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Recent studies in animals have investigated the role of hypoxia in peptides involved in food consumption such as leptin, ghrelin, and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The second element is muscle function, which is strongly related to energy use. In COPD, muscle atrophy and muscle fiber shift to the glycolytic type might be an adaptation to chronic hypoxia to preserve the muscle from oxidative stress. Muscle atrophy could be the result of a marked activation of the ubiquitin-proteasome pathway as found in muscle of patients with COPD. Hypoxia, via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 is implicated in mitochondrial biogenesis and autophagy. Third, hormonal control of energy balance seems to be affected in patients with COPD. Insulin resistance has been described in this group of patients as well as a sort of “growth hormone resistance.” Hypoxia, by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 accelerates the degradation of tri-iodothyronine and thyroxine, decreasing cellular oxygen consumption, suggesting an adaptive mechanism rather than a primary cause of COPD cachexia. COPD rehabilitation aimed at maintaining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needs to address body weight stabilization and, in particular, muscle mass preservati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