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危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40例危重症哮喘患者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上机前后pH值、PaO2、PaCO2等动脉血气指标变化以及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的变化。结果39例患者抢救成功,机械通气后PaO2从(47.3±6.3)上升至(92.0±5.8),PaCO2从(63.8±3.4)降低至(38.5±4.2),pH值上机前是(7.18±0.10),上机后明显改善为(7.40±0.08),治疗后患者各项指标接近正常,和机械通气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发作危重症哮喘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危重症支气管哮喘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治疗危重症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对2005-2011年我科收治的56例危重症哮喘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上机前和上机后1 h、12 h、24 h的pH值、PaO2、PaCO2和SaO2等动脉血气指标变化.结果 53例患者抢救成功,机械通气后PaO2、SaO2均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pH值明显改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发作危重症哮喘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李晓斌  任黔川  都霞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2):1131-1132
外科危重症及术后患者因各种原因需呼吸机提供呼吸支持,以保证基本的气体交换需要.我院2001~2003年对外科监护室(SICU)227例患者使用呼吸机提供呼吸支持,使其成功度过危险期,保证了原发疾病的治愈率,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时呼吸机模式及参数的调整在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方法对38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瑞士HAMILTON-C2呼吸机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SIMV+PSV)模式,无自主呼吸及严重肺出血时应用压力控制模式(PCV)选用适当的呼吸机参数进行机械通气。结果 38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33例成功脱机治愈出院,5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0例死亡。结论早期机械通气选用适当的呼吸机模式及参数治疗危重症手足口病安全有效,有利于其渡过危险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对危重症患者机械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7月人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需要机械通气的120例危重症患者,将其随机地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咪达唑仑镇静治疗。记录两组患者镇静中各时点的呼吸、循环、镇静指标及机械通气总时间、入住ICU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呼吸、循环等指标均好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患者的Ramsay评分、机械通气总时间、入住ICU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治疗相比咪达唑仑治疗的镇静效果更好,安全性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梁粤  罗彩梅  朱明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2):187-187,189
目的探讨对危重症手足口病儿童实施机械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对其治疗前后体温、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进行监测。结果经过治疗,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以及收缩压与机械通气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患儿使用呼吸机通气时间为(7.25±2.84)d,所有患儿经过治疗均好转出院。结论对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实施机械通气有利于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小儿危重症机械通气时机选择策略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儿危重症机械通气时机的选择策略.方法 选择已发生急性呼吸衰竭或出现呼吸衰竭先兆的危重儿6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是否予机械通气分成治疗组(上机组)和对照组(不上机组),每组又分出现呼吸衰竭先兆、单纯呼吸衰竭和呼吸衰竭合并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三类.全部病例均对原发病予以综合治疗.比较以下各项指标:(1)治疗组中三类病例的转归;(2)治疗组抢救成功病例中三类病例的平均上机天数和平均住院天数;(3)比较疾病同阶段中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转归.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治疗组中出现呼吸衰竭先兆和单纯呼吸衰竭类治愈率明显高于呼吸衰竭合并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P<0.05).(2)治疗组抢救成功病例中出现呼吸衰竭先兆类的平均上机天数和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短于急性呼吸衰竭类(P<0.05).(3)在疾病同阶段中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对已发生急性呼吸衰竭或出现呼吸衰竭先兆的危重儿不失时机的应用机械通气能有效地纠正或阻止呼吸衰竭的发生,明显降低小儿危重症的病死率,有效缩短病程,节约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芬太尼镇静镇痛的基础上,观察对比咪达唑仑和丙泊酚两种镇静镇痛方案对清醒危重症患者机械通气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我科ICU危重症患者56例,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和丙泊酚组,每组28例,比较两组的NRS镇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唤醒时间及不良情绪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NRS镇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咪达唑仑组高于丙泊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唤醒时间比较,咪达唑仑组高于丙泊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咪达唑仑组疼痛、躁动、谵妄等不良情绪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丙泊酚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症患者机械通气的同时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采取合理的个体化镇静镇痛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均使用无创机械通气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的pH、PaO_2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_2、心率、呼吸频率明显下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者SBP与DBP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效果良好,极具优势,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采用胰岛素泵控制危重伴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危重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CSII)组和每日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DII)组各5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此外,分别加用CSII和MDII治疗,使血糖维持在6.1~8.3mmol/L。结果两组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达标后血糖水平及住院时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SII组优于MDII组。CSII组低血糖发生率和病死率也明显低于MDII组(P〈0.01)。结论对危重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治疗,能有效控制高血糖,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李劲松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9):1284-1285
目的:探讨反复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中的作用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6年我科收治的30例COPD患者反复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0例患者中,脱机拔管成功率达80.16%,1年生存率为70%,2年生存率为60%,3年生存率为23.3%。结论:对COPD患者,正确掌握机械通气的指征,及时建立人工气道,是抢救COPD急性加重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急危重症患儿的应用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急危重症患儿的应用效果和评价。方法选取我院60例重症病患儿(手足口病并病毒性脑炎40例、重症肺炎12例、重型腹泻8例),随机分为30例观察组和30例对照组。观察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患儿进行临床护理,对照组按照一般常规护理模式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10.7±2.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5.5±2.6)d;且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方面观察组28例较为丰富,对照组为18例,两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危重症患儿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能够显著缩短住院时间,使护理质量与患儿家属满意率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机械式过滤器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机械通气并常规气道湿化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30例加用机械式过滤器治疗者为治疗组,另30例未使用过滤器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呼吸功能(机械通气第l天的2 h、12 h、24 h的气道平台压力、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机械式过滤器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不会增加患者呼吸道阻力,不增加患者呼吸做功,未发生因阻塞而引起的高碳酸血症 机械式过滤器使用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6.7%与56.7%,x2=5.554,P=0.018).结论 机械式过滤器可安全用于机械通气患者,并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张淑清  秦志梅 《中国当代医药》2014,(22):111-113,119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声门下吸引法在机械通气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70例ICU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去除各种干扰因素,观察两组患者发生VAP的例数、所占比例、发生VAP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及两组患者每日声门下分泌物吸引量,将分泌物留取1∽2 ml做隐血试验,记录两组隐血试验的阳性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能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但对照组的VAP发生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优于实验组。结论两种声门下吸引方式均能有效防治VAP的发生,持续声门下吸引能保证分泌物被及时被抽吸出来,但容易导致气道黏膜的损伤出血,影响局部血供,间断声门下吸引对气道黏膜刺激较小,且能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在机械通气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使用间断声门下吸引法优于持续声门下吸引法。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方式机械通气救治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机械通气方式治疗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对60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无创面罩(鼻)正压通气(BiPAP)组(无创组)和经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组(有创组)各30例,观察通气前后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经机械通气后呼吸困难均明显改善,心率、呼吸频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监护指标明显改善,无创组和有创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1.2%和84.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与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疗效相似.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机械通气方式,能有效改善低氧血症、呼吸衰竭,是救治呼吸衰竭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意义。方法: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采用正压无创通气治疗,治疗持续3~10d,平均使用7d。观察两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气管插管复插率、RICU住院时间、VAP发生率情况。结果: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组的呼吸、心率及其动脉血气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是肯定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益气健脾中药联合肠内营养剂对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的影响.方法 60例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肠内营养剂,试验组在常规肠内营养剂基础上加用益气健脾中药(四君子汤),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5、10 d记录患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等营养学指标和主要安全性指标.结果 总蛋白:试验组治疗10 d后与治疗前和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5±4)g/L比(56±5)g/L,(61±6)g/L,均P<0.05].白蛋白:试验组治疗5和10 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8±2.6)g/L,(35.2±3.0)g/L比(30.0 ±2.8)g/L,均P<0.05];且治疗10 d时与对照组[(31.9±4.2)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白蛋白:试验组治疗10d时与治疗前和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6±58) g/L比(204±51 )g/L,(213±48) g/L,均P<0.05].血红蛋白:在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后均有升高趋势,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主要安全性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存在营养不良,通过单纯的肠内营养可能不改善患者营养不良的状况,而在常规肠内营养基础之上,添加四君子汤通过益气健脾可能改善其营养不良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结构脂肪乳和物理混合的中/长链脂肪乳剂在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61例短期内不能耐受肠内营养和存在肠内营养禁忌的危重症患者分为结构脂肪乳(STG)组和中/长链脂肪乳(MCT/LCT)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血浆蛋白、脂质代谢、血糖变化等。结果①胃肠外营养(PN)支持治疗5d后,STG组获得正氮平衡,其结果与MCT/LCT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TG组前白蛋白的增高可更好地促进蛋白合成。②STG组患者予肠外营养支持5d后与输注前比较其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MCT/LCT组血脂水平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对血糖影响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耐受肠内营养和存在肠内营养禁忌的危重症患者应用结构脂肪乳进行肠外营养是安全和有效的,在改善氮平衡,促进蛋白质合成方面优于物理混合的中/长链脂肪乳剂,且对血脂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